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复仇使者伍子胥

他的历史,就复仇的历史。复仇之焰让他帮助吴国西破强楚,北伐齐晋,南伐于越,成就一时霸业。

孙子有个后代叫孙膑,年纪轻轻就被师弟庞涓剜掉了膝盖骨,脸上刺了字,一辈子都无法行走,一辈子都带着耻辱的烙印。此后,复仇雪耻成了他唯一的生活目标。在孙子生活的时代,有一个人叫伍子胥,他的一切也是报仇,报仇也是他生活的唯一目标。他和孙膑一样,苦大仇深,灾难深重,刻骨铭记,所以,他们的一生都很不快乐,他们的生活没有质量。

伍子胥和孙膑的故事,都是极好的小说素材。然而,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样真实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比小说更精彩。

伍子胥出身楚国贵族之家,深富韬略,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但因为家仇而逃到了散发着勃勃生机气息的吴国,日后成了借助敌手报复自己国家的最著名人物。

伍子胥的家仇,是拜一个费无忌的奸臣所赐。

当时,楚国太子建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太傅伍奢,一个是少傅费无忌。伍奢是伍子胥的父亲,伍子胥还有一个哥哥名叫伍尚。

太子建崇拜老师伍奢,而疏远费无忌。太子就是以后的国君,费无忌老奸巨猾,他担心太子建当了国君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就设计谋害太子和伍奢。太子的老师要来设计陷害太子,离间国君和太子的矛盾,其难度相当大,而且也很冒险。然而,自古以来的小人为了自身利益,会费尽心机,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少傅费无忌的阴谋,从为太子建找老婆开始。找老婆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奸臣费无忌却能从这件正常事情中酿造出阴谋来。

秦国地处西北,偏远闭塞,但是秦地的女子长得好,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五官精巧,为人大气,走在西安、汉中、榆林等地的大街上,随便拨拉一个,都能参加时装表演走猫步,自古到今都是这样。

楚平王想要给太子建找个老婆,不从山清水秀的江南找,偏偏要从偏远的西北秦地找。楚平王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费无忌。

费无忌要给太子建找老婆,肯定不能大张旗鼓地找,不然,秦王是不会答应的,凭什么要把美女给你呢?

就这样偷偷摸摸地找,居然在秦地找到了一个绝世美女。费无忌把这个绝世美女偷偷摸摸带到了楚国。楚平王一见,就迈不动步子了,这么漂亮的美女,干脆给自己留下,让费无忌给太子建重新找一个。

古人极为看重名节,一言九鼎,费无忌既然是给太子建找老婆,那么这个秦女就是太子建的老婆,而且费无忌已经把秦女从秦国迎娶到了楚国,她就更应是太子建的老婆了。楚平王这样做,就是乱伦。

费无忌在楚平王抢儿媳妇的不伦闹剧中,充当着拉皮条的角色,《史记》记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娶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娶妇。”

《左传》也记载:“无极与逆,劝王取之。”无极即无忌。

楚平王抢了儿媳妇,儿子不敢不从,也没有不从,但是拉皮条的费无忌却从这个秦女身上大做文章,说楚平王抢了太子建的老婆,太子建很有意见,太傅伍奢和太子建经常在一起骂国君。听到这些话后,老而昏庸的楚平王对太子建有了看法,对伍奢怀恨在心。

因为费无忌选妃有功,又会甜言蜜语,楚平王就把这个奸佞小人调到了自己身边。奸佞小人的杀伤力是相当巨大的,足以毁灭一个国家,足以让亿万百姓生灵涂炭。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选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费无忌这样一个小人,就足以让楚国走上毁灭之路。

费无忌离开了太子建和伍奢,自己官升一级,还不满足,还要将他们置于死地。他向楚平王说:“楚国地处南方,要防范北面的侵袭,必须在与中原接壤的城父挖深沟,筑高垒,须派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去镇守,太子建就是这样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楚平王对这个小人言听计从,果然将太子建和伍奢一起派到了北部边关的城父据守,远离了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父,在今天的河南境内。

太子建和伍奢被赶到了边关,小人费无忌运用起自己的伎俩更加如鱼得水。他对楚平王说:“太子在边关勾结国外敌对势力,妄想取而代之。”楚平王害怕太子建篡夺自己的王位,就召回太傅伍奢审问。太傅伍奢说:“您怎么能听信小人的谗言,而让骨肉寒心?”楚平王彷徨踟蹰,不知道该听谁的。费无忌又进谗言说:“国君您现在不制服太子建和伍奢,他们的阴谋就要成功了,您就要被他们擒杀了。”当国君的,最害怕别人篡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错杀一千,也不漏网一个。于是,楚平王一面派人去边关城父杀太子建,一边命人杀了伍奢。

欺骗国君杀太子,费无忌已经成功了。即使这样,费无忌还不满足,他要对伍奢一家斩草除根,让他们永远不能报仇。

费无忌又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厉害,如果不杀他们,会对楚国不利。干脆让伍奢把这两个儿子叫来,一块杀了。”

楚平王就逼着伍奢把两个儿子叫到都城里,一起斩杀。

费无忌是一个极有心计的小人,楚平王是一个没有心机的蠢夫。蠢夫和小人是最佳搭档。

当时,满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子建是冤枉的,唯独楚平王不知道。楚平王让人拿着自己的剑去城父杀了太子建,那个人故意走漏消息,让太子建逃走了。

楚平王和费无忌设计陷害伍奢,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也知道,伍员就是伍子胥。他们知道了却没有逃走,是放心不下深陷牢笼的父亲。楚平王派人对伍尚和伍子胥说:“你们如果来京城,我就放了你们的父亲;如果不来,我就杀了你们的父亲。”伍子胥让哥哥伍尚和他一起逃命,别相信楚平王的鬼话。而伍尚却让伍子胥一人去逃命,因为伍子胥武功高强,性格刚硬,或许日后可以报仇,而他自己,则要陪着父亲伍奢去死。

兄弟两人,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也迎来了完全不同的命运。伍尚毅然南下,跟着父亲一起走上了断头台;伍子胥衔恨北上,将报仇作为此生唯一的生活目标。

《春秋左传》记载:“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申包胥是楚国大夫,和伍子胥是好朋友。伍子胥在临逃走时,对好朋友申包胥说,他一定要灭亡楚国。这段话中的“复”即“覆”,是颠覆、灭亡的意思。申包胥就用嘲讽的口吻说:“你好好努力吧,你能灭亡楚国,我就能重兴楚国。”

后来的事情,果然是这样。伍子胥和孙子带着三万吴军,攻占了楚国都城郢都,而申包胥在秦宫前跪着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王,秦王终于出兵,让楚国得以复兴。

春秋战国时代的很多人物都太牛了,他们的自信、意志、能力、品质,让后世的我们叹为观止。

伍子胥听说太子建投奔了宋国,他也去了宋国。当年楚国的太子和名将,现在只能在异国的土地上相依为命。

伍奢听说儿子伍子胥逃出了楚国,仰首看着天空说:“楚国要大祸临头了。”当时,谁也不会相信伍子胥仅靠一人之力能灭亡楚国。楚国兵甲百万,雄踞南方,疆域千里,谁能够撼动它呢?可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这样。

伍奢和伍尚被带到刑场,刽子手的刀落了下去,楚国的丧钟响了起来。

伍子胥来到宋国,找到太子建。太子建此刻满面愁容地住在驿馆里,望着宋国王室里缭绕的烽烟和激溅的鲜血,裹步不前,长吁短叹。此时,宋国君臣互相残杀,局势乱如丝麻,太子建不愿卷进这一场鲜血飞溅的闹剧中,带着伍子胥又奔往郑国。

郑国国君看到太子建和伍子胥来到,非常高兴。在位的太子是太子,落难的太子还是太子,只要打出太子建这张牌,诸侯国都会认为郑国国君是仁义之君,而且,还可以用太子建制约楚国,楚国人都会买郑国国君的账,因为全楚国人都知道太子建是冤枉的。

可是,太子建却认为郑国这座庙太小,容不下他这尊真神,又带着伍子胥去投奔晋国。晋国倒是一个大国,是当年北方能够和楚国抗衡的唯一一个国家,而且,为了制衡楚国,晋国扶持吴国练兵,让吴国迅速强大起来。可是,太子建没有想到,晋国国君却不是仁义之君。

太子建和伍子胥一来到晋国,晋国国君就给他们派了一个任务,去郑国做卧底,在晋国攻打郑国的时候,里应外合,灭了郑国。太子建答应了。

太子建带着伍子胥来到郑国做卧底,没想到阴谋泄露了,郑国国君杀了太子建,伍子胥从郑国逃亡。

这段日子里,伍子胥像一头丧家之犬,东奔西走,朝不保夕,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又如何能够复仇?现在,太子建死了,伍子胥只能孤身一人打天下,形单影只,无依无靠,哪里才是他的容身之所?

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伍子胥突然听到路人说起了吴国,那个在晋国的帮助下刚刚摆脱了茹毛饮血生活的吴国。吴国虽小,但它是楚国的死敌。就在伍子胥逃离楚国的两年前,吴国攻打楚国的州来,取胜。州来,为今天的安徽凤台。

吴国这样一个弹丸之国,能够打赢庞大的楚国,可见吴国的战斗力是很强悍的。如果投靠吴国,或许能够报仇雪恨。

伍子胥决定奔往吴国。然而,要从郑国到吴国,必须经过楚国境内的昭关。昭关是一道关口,两山夹峙,无法攀援。过了昭关,就是大江,过了大江,就是吴国。昭关,在今天的安徽含山县。

伍子胥紧赶慢赶,赶到昭关的时候,已是黄昏,他眼看着昭关沉重的关门闭上了。伍子胥只好寄宿山中野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本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谁知昭关有阻拦,现在该怎么办?

民间传说,在这里,伍子胥一夜急白了头发。

京剧《文昭关》中,困于关前的伍子胥巧遇扁鹊弟子,扁鹊弟子用计策将伍子胥带出了昭关。而真实情况是,伍子胥夜晚爬上高山,在苍茫月色中潜行,在虎啸猿啼中疾走。那时候的山冈,人迹罕至,野兽出没。即使在宋代,距离阳谷县城几步之遥的景阳冈上,都有老虎出没,更何况在遥远的春秋时代,在无人走过的关外荒山。伍子胥的胆量确实非常人可比。

天亮后,昭关关门打开,追兵在关口盘查行人,伍子胥已经翻过昭关,来到了江边。

在江边,伍子胥举目远眺,只看到烟波浩渺,江水浩荡,大江对面的吴国,可望而不可即,而身后的追兵,却已乘马赶来。伍子胥面临穷途绝境,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据《越绝书》记载,就在这时候,芦花荡中划出了一叶扁舟,舟上有一老翁,伍子胥急呼:“渡我,渡我。”老翁没有划船靠岸,“欲往渡之,恐人知之”,便纵声高歌:“日昭昭,侵以施,与子期甫芦之衞。”这应该是古代一首歌曲的歌词,意思是说,太阳出来红又亮,我和你相约在芦苇荡。伍子胥就走到了芦苇荡中。老翁又唱道:“心中目施,子可渡河,何为不出?”伍子胥马上爬上了小船,伏身船舱,老翁划着小船,一篙一篙地划向对岸。

船到江心,伍子胥抬头说道:“请问老者的姓名,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老翁说:“纵荆邦之贼者,我也;报荆邦之仇者,子也。两而不仁,何相问姓名为?”伍子胥不再言语。

船靠江岸,伍子胥的双脚踏上了吴国的土地,他解下腰间佩剑说:“这是我祖辈留下来的宝剑,价值一百两黄金,我送给你作为报答。”老翁说:“吾闻荆平王有令曰:‘得伍子胥者,购之千金。’今吾不欲得荆平王之千金,何以百金之剑为?”老翁说完后,从船舱里拿出饭菜,让伍子胥吃饱后,赶快赶路。

伍子胥吃完后,把碗筷还给老翁,老翁就划着小船离开了。伍子胥走出了好远,回头望去,看到江心扁舟飘荡,老翁俯身舟中,已自刎身亡。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伍子胥,楚国再没有人知道他逃到吴国了。

那时候的苏南,人口密度远远不及今天,伍子胥一路踉踉跄跄地向吴国都城苏州走来,饥寒交迫。走得身心疲惫,半路上,他生了一场大病,差点丢了性命。

病好后,伍子胥没有钱了,就边乞讨边向吴国都城苏州走来。《史记》中记载:“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伍胥就是伍子胥,吴指的是苏州。

来到苏州后,伍子胥光着双脚,披着头发,衣服破破烂烂,面黄肌瘦,浑身散发着臭味。他在苏州城乞讨了三天,全苏州人都知道突然冒出来一个乞丐。有人就对阖闾说:“我们这里来了一个乞丐,行动很怪异。”阖闾那时候还不是吴王,只是公子,他的名字叫吴光,人们称他公子光。他和当时吴国统治者吴王僚是堂兄弟。

阖闾就让人把这个乞丐从街市上叫过来。乞丐虽衣着破烂,蓬头垢面,但是气度不凡,目光如电。阖闾急急走下台阶,握住乞丐的手说:“我知道你不是平凡人,怎么会穷成这样?”乞丐双膝跪倒,哭着说:“我的父亲和哥哥都给楚平王杀了,我奔走他乡,穷困潦倒,如今只有吴国可以容身,请公子收留我。”

阖闾先让伍子胥吃饱,然后和他交谈,他实在没有想到,这个乞丐居然是当世奇才。他们交谈三天三夜,还毫无倦意,《越绝书》记载:“上殿与语,三日三夜,语无复者。”

伍子胥为能够找到一个赏识他的人而高兴,阖闾也为找到一个能够辅佐他的人而高兴。伍子胥的理想是灭亡楚国,阖闾的理想是称霸诸侯,两个人的理想在某一个点上相互吻合,因为要称霸诸侯必须战胜楚国,楚国是南方最大的国家,是吴国通往霸主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

然而,要称霸诸侯和灭亡楚国是一件大事,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伍子胥说了算,也不是阖闾说了算,而是吴王僚说了算。

两个人都想,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先把吴王僚干掉。

《左传》记载,有一天,阖闾对伍子胥说:“我知道你找我,是想让我给你报仇。”伍子胥对阖闾说:“我知道你找我,是想让我帮你登上王位。”这两个人都是豪爽之人,是豪爽人就好办,有什么说什么,不必藏着掖着,不必斗心眼。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阖闾把手下人马全部交给伍子胥,并且告诫手下士兵说:“无贵贱长少,有不听子胥之教者,犹不听寡人也,罪至死,不赦。”他对伍子胥彻底信任。

伍子胥也毫不含糊,他向阖闾推荐了两个人,一个叫专诸,一个叫孙子。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帮阖闾登上王位;孙子把野蛮的不懂战法的吴军,打造成了当世最强悍的水陆两用军队。

阖闾的父亲有弟兄四个,阖闾的父亲是老大,吴王僚的父亲是老三。在阖闾父亲这一辈,弟兄四个轮流坐王位,老大坐完给老二,老二坐完给老三,老三坐完给老四。前提条件是,后面的弟弟要比前面的哥哥活得足够长,如果谁早早离世了,那就没份了。吴王僚他父亲死了后,按照规程,下来应该是老四坐王位,可是老四坚决辞掉了王位。

老四不坐了,按照规程,坐那把椅子的就轮到下一辈了,阖闾是老大的儿子,肯定应该是阖闾坐。然而,吴王僚乱了规则,他说子袭父职,仿效中原那些国家,自己坐上了王位。

吴王僚也知道自己这个王位来之不“义”,所以,处处防范,步步警惕,严防他人搞破坏活动。一般的国务活动,他绝不参加,也很少走出过王宫。吴王僚这个国君当得一点也不开心,当得一点也没意思,整天只能看到王宫上面那么大一片天空,天天焦虑恐惧,夜夜噩梦缠身,其实他当这个国君,还不如不当这个国君。

阖闾始终牢记,这个王位是他的,不是吴王僚的,所以,他一直想杀了吴王僚,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

伍子胥来到吴国后,打算先帮助阖闾夺回王位,再帮助阖闾称霸诸侯。他一天又一天地在吴国的乡间转悠,和田间耕种的农夫野老攀谈,和路边荷担的贩夫走卒交流,寻找那些身怀绝技的奇异之士。有一天,专诸进入了他的视线。

专诸身材瘦小,家境贫寒,但是力大无穷,这样的人是刺客的最佳人选。身材矮小,不会引人防范;力大无穷,可以一击致命;家境贫寒,可以为钱卖命。专诸要是放在现在,就是轻量级拳手的上佳人选。

伍子胥把专诸介绍给阖闾,阖闾带着大堆金银细软去拜访乡下小子专诸。但是专诸不要钱,不要绸缎,尽管他很穷。

不爱钱的人,都讲义气,阖闾准备用义气打动他。

阖闾经常和专诸泡在一起,和专诸一起游玩。他们坐着马车远离了专诸的家乡。专诸肚子饿了就吃阖闾送来的饭菜,天气寒冷了就穿阖闾送来的棉衣。专诸的老母亲病了,阖闾就给他们请来最好的大夫。

专诸是条好汉,凡是好汉都“义”字为先。现在你吃了阖闾的,穿了阖闾的,用了阖闾的,你又很讲义气,那人家的事你答不答应?

专诸只能答应。

阖闾央求专诸的事情是去杀人,而且杀了这个人后,专诸自己肯定也会死。专诸觉得阖闾有恩于他,他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专诸问:“杀谁?”

阖闾说:“杀吴王僚。”

专诸没有丝毫犹豫胆怯,他只是说:“我家中有老母亲,我需要把老母亲安顿一下。”

专诸回到家中,把自己要去杀人的事情告诉了老母亲,并诉说了自己的担忧,他担心自己死后,老母亲无人照顾。老母亲说他要喝水,让专诸去溪边汲水。专诸提着水罐出去了,等到他回来的时候,看到老母亲已经悬梁自尽。

阖闾也有恩于老母亲,老母亲不愿意让专诸有所顾虑,有多担忧,她用自己的死亡,报答了阖闾的恩惠。

专诸把母亲安葬后,找到阖闾和伍子胥说:“我已无后顾之忧,我一定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

专诸的做法,在今天会被人认为当枪使,会被人认为愚蠢,但是在春秋时代,这就是义,大义当先,舍生取义。在那个时代,义是一个男人最可贵的品质。

伍子胥开始给阖闾和专诸谋划怎么刺杀吴王僚。想要刺杀吴王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吴王僚一直在防范阖闾和王公贵族,而且吴王僚身边有两百名贴身卫士,个个武功高强。

为了杀吴王僚,伍子胥谋划了九年。伍子胥的计划分三步走,每一步都安排得天衣无缝,看不出任何破绽。

第一步,让专诸学厨师。吴王僚有一个爱好,这就是美食,尤其喜欢吃烤鱼。只要你有爱好,就能够找到接近你的借口,就能找到收拾你的突破口。为了能够接近吴王僚,专诸开始学习厨艺,而且专攻烤鱼。专诸学烤鱼学了九年,天下没有人做的烤鱼比他的更好吃。为了能够杀吴王僚,伍子胥和专诸真是下了苦功夫。

第二步,让阖闾尽量接近并讨好吴王僚。吴王僚对阖闾一直存有戒心,阖闾对吴王僚也一直存有戒心,吴王僚担心阖闾篡夺他的王位,阖闾担心吴王僚会杀他以绝后患。所以两个人一直若即若离,彼此避之如虎。伍子胥让阖闾藏起所有的雄心,把凶光藏在眼睛之后,把杀心藏在心灵之后。阖闾见到吴王僚,也学会了像鹦鹉一样说奉承话。阖闾在吴王僚面前,也学会了像乖巧的猫一样柔媚入骨。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九年过去了,吴王僚渐渐觉得阖闾已经成了一名听话的臣子,已经放弃了篡权的打算。

第三步,让吴王僚把御林军调到京城之外。要把御林军调到京城之外,唯一的借口就是战争。在专诸的烤鱼厨艺炉火纯青,在阖闾已经取得了吴王僚的信任之后,伍子胥进宫对吴王僚说,吴军已经天下无敌,只要击败楚军,就能够霸有天下。好大喜功的吴王僚就把御林军调到吴楚边境线上作战,京城苏州已经兵去城空。

公元前514年,万事俱备,就等着最后的一缕东风,阖闾请吴王僚来自己府上吃烤鱼,他说他新近招到一个厨师,所做的烤鱼天下第一。吴王僚一听说烤鱼,口水先滴答滴答流下来。他答应去阖闾府上吃烤鱼。

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烤鱼,还没有吃上一口,就走上了黄泉之路。

吴王僚为了口腹之福,来到了阖闾的府邸。尽管他已把阖闾当成了心腹之臣,但是他仍然提防阖闾,他不仅仅提防阖闾,他提防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这些年来,他总是疑神疑鬼,总是怀疑有人要杀了他。

其实,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要杀了他,这就是阖闾。而他今天,偏偏要撞上阖闾的刀口。

为了能够吃一顿烤鱼,吴王僚带着两百名贴身侍卫,身穿三层铠甲,慢慢腾腾地挪向阖闾府邸。

阖闾府邸一片忙碌,阖闾把一把名叫鱼肠剑的匕首交给了专诸,这把匕首削铁如泥,是当年越国进贡给吴国的三把利刃之一。阖闾手下的精兵猛将,手持长枪大刀,由伍子胥率领着,埋伏在府邸的地下室。阖闾府邸的地下已经全部被掏空了,暗布机关,而且还有通往苏州城外的密道。

吴王僚穿着三层铠甲,气喘吁吁地来到了阖闾府邸,坐下来,等着烤鱼呈上来。

烤鱼端上来了,阖闾看到专诸登场了,这场谋杀案中真正的主角登场了。他借口足疾,要去涂抹药膏,离开了吴王僚。

九年的殚精竭虑,九年的隐忍,九年的卧薪尝胆,就是为了这一刻。而这一刻,场上只剩下了专诸一人。专诸心理素质非常好,他毫不胆怯,泰然自若,面不改色,这种人天生就是披着夜色的刺客,就是一剑封喉的杀手。

专诸还没有走进厅堂,吴王僚的贴身侍卫就拦住了他,他们非常专业地搜遍了他身上所有的口袋,然后让他端着盘子走向吴王僚。

专诸一步一步沉稳地走上去,目不斜视,面无表情,他将盘子放在了吴王僚的面前,吴王僚笑容可掬地拿起筷子,慢慢地凑近了香味四溢的烤鱼,而与此同时,一把锋利的匕首穿透了三层铠甲,刺入了他的心窝。

专诸的匕首藏在哪里?就藏在烤鱼鱼腹中。任何人都不会想到,那把削铁如泥的鱼肠剑,居然藏在最不可能藏匿的地方。

这是伍子胥的计策。

专诸行刺成功了,吴王僚倒下去了,而那些卫士们却一齐扑上来,将专诸刺成了马蜂窝。埋伏在地下的兵卒们由伍子胥带着,又将那两百名卫士刺成了马蜂窝。

阖闾府邸血流成河,而那条烤鱼还静静地躺在瓷盘里。这是世间最昂贵的烤鱼,为了这盘烤鱼,两百多条生命倏忽消失了,其中包括一名国君。

史书记载,当晚,天空出现异象,彗星袭月。

此后,专诸的事迹传遍中原,他成了无数少年心中的偶像。很多人都要争做专诸,这些人中,就包括苏州少年要离。

专诸离去了,要离登场了。

吴王僚的儿子庆忌本来在和楚国交战,听到父亲被杀后,奔往卫国。庆忌是吴国第一勇士,甚至都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勇士,他自小习武,气力过人,传说能够徒手格杀老虎犀牛,能够接住飞来的利箭。

庆忌来到卫国后,就招兵买马,网罗勇士,发誓要给父亲报仇。天下人都听说过庆忌的绝世武功,很多人都来投奔他。阖闾寝食不安,他向伍子胥求助。

伍子胥又出场了,他再一次在民间寻找杀手。上一次,他量身定做了杀手干掉了吴王僚。这次,他还要量身定做杀手干掉吴王僚的儿子。

杀手好找吗?还能再找到专诸这样的冷面杀手吗?别人肯定不好找,但是伍子胥找得到。

苏州少年要离很快就进入了伍子胥的视线。要离进入伍子胥的视线,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

吴国和齐国接壤,两国经常友好往来,互派使者。

有一年,齐王派遣了一个名叫椒丘诉的人出使吴国,椒丘诉是齐国的勇士,他路过淮河的时候,牵马来到河边,让马饮水。当地人告诉他说:“水中有怪物,会吃了你的马。”椒丘诉说:“我是勇士,难道还怕一头怪物?”就继续让马饮水。果然,水中跃起怪物,将马拖入水中。

自恃勇士的椒丘诉见状大怒,脱了衣服,手提利刃,跳入水中,和水怪搏斗,结果,水怪没有杀死,而他自己被弄瞎了一只眼睛。

这只水怪是什么?史书没有记载名称。估计是巨鳄之类的动物。

因为与水怪搏斗过,此后椒丘诉就有了向人炫耀的资本。有一次,吴国都城苏州有人办丧事,椒丘诉前来奔丧,席间,他又夸夸其谈自己失败的非凡经历,对吴国勇士极尽轻薄之能事,满座宾客无人敢言,而唯独坐在椒丘诉对面的瘦小单薄的要离说:“吾闻勇士之斗也,与日战不移表,与神鬼战者不旋踵,与人战者不达声。生往死还,不受其辱。”满座宾客全都静下声来,他们知道有一场好戏要上演了。

要离富含哲理的一席话打击了椒丘诉的傲慢气焰,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要离,独目散发着人的杀气。可是要离毫不在乎,坐在凳子上倒了一杯酒,自己喝了下去。

椒丘诉想要发作,然而,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他始终不敢动手。

夜晚来临了,要离回到家中,告诉妻子说:“今晚椒丘诉肯定会来报复,你出门躲一躲。”妻子离开后,要离打开院门,打开房门,点亮油灯,然后拿张竹床,大剌剌地躺在厅堂正中,等着椒丘诉。《吴越春秋》记载:“至夜,椒丘诉果往,见其门不闭,登其堂不关,入其室不守,放发僵卧,无所惧。”

当时,椒丘诉一把抓起要离,用剑抵住要离的脖子,说:“你先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我,现在又竟敢打开房门等着我,你何来如此胆量?”

要离不动声色地说:“你是一个胆小鬼。”

椒丘诉自恃为勇士,勇士最害怕人家说他是胆小鬼,他很不服气地问:“凭什么说我是胆小鬼?”

要离说:“我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你,而你不敢报复,一胆小也;进我的院门轻手轻脚,形同鼠窃狗盗之辈,二胆小也;用手抓着我,用剑抵着我的脖子,才敢和我说话,三胆小也。你如此胆小,怎能不让我鄙视!”

要离说这番话的时候,神闲气定,一板一眼,根本就无视架在脖子上的利剑。椒丘诉看着要离,终于气馁了,他说:“我在齐国,人人喊我勇士,没有人敢对我吹胡子瞪眼;而我在吴国,却被你一再羞辱,你才是勇士啊,我不是勇士。”

椒丘诉把利剑扔在地上,羞惭而去。

弱不禁风的要离三言两语就让齐国第一勇士椒丘诉含羞遁去,此事在苏州城风传,传到了伍子胥耳中,伍子胥觉得这是一个奇才,就把他举荐给了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一见要离,大失所望,庆忌是天下第一勇士,而要离是一个极为矮小丑陋的腌 货色,这个人怎么能杀了庆忌?吴王阖闾的脸上毫不顾忌地挂着鄙夷的神情。

伍子胥说:“要对付庆忌这样的猛士,只能智取,不能力胜。老虎虽凶猛,却听命于狐狸;大象虽有力,却被老鼠欺负。”

要离也说:“我保证能杀了庆忌。”

吴王阖闾鼻子里响亮地哼了一声,慢条斯理地说:“庆忌力敌万夫,勇猛难当,而且又小心谨慎,绝对不让陌生人接近他,你凭什么能杀了庆忌?”

要离说:“臣闻安其妻子之乐,不尽事君之义,非忠也;怀家室之爱,而不除君之患者,非义也。臣诈以负罪出奔,愿王戮臣妻子,断臣右手,庆忌必信臣矣。”

吴王阖闾听了要离的话,悚然而惊,他再也不敢用鄙夷不屑的眼光看这个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小老百姓了。《吴越春秋》记载:“要离乃诈得罪出奔,吴王乃取其妻子,焚弃于市。”

要离逃奔到卫国,找到庆忌,他说:“阖闾断我手臂,杀我妻子,我和他不共戴天。苏州大道小径,我全都熟悉,愿带着大军征讨无道阖闾。”庆忌看到要离可怜,没有怀疑,让要离住在军中。

三个月后,庆忌起兵讨伐阖闾,万舟齐发,剑指东吴,船到长江中流,要离站在上风处,手持短矛,奋力刺向下风处的庆忌。庆忌没有防备,短矛刺中后背。庆忌一把将要离抓过来,要离无力反抗。庆忌右手抓着要离的脚脖子,将要离倒竖起来,头部浸入江水中,三起三落。然后,庆忌在要离一连串的咳嗽声中,将他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笑着说:“嘻嘻哉!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于我!”

庆忌的卫士看到要离居然行刺庆忌,一起扑上来想宰了要离,庆忌摆摆手说:“此是天下勇士,岂可一日而杀天下勇士二人哉?”庆忌自视为天下第一勇士,而要离居然敢行刺他,庆忌感慨于要离的胆量,所以想放他一条生路。庆忌对卫士说:“让他回到吴国去吧,像这样忠诚的人,应该有个善终。”

要离走上江岸后,庆忌就倒了下去,此后再也没有站起来。

庆忌之死,对要离打击极大,在庆忌完美的人格面前,要离倍感自己的卑鄙和肮脏。要离沿着江岸向前走,走到了江陵,止步不前。他说:“杀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非义也。重其死,不贵无义;今吾贪生弃行,非义也。夫人有三恶,以立于世,吾何面目以视天下之士?”言毕,跳入长江。

要离想死,却没有如愿,他被人救起来了。要离说:“我为什么想死都这么难啊?”救他的人说:“你没必要死,你回到苏州,高官厚禄都在等着你。”

要离不要高官厚禄,只要内心的安宁,他拔出利刃,自断手脚,然后伏剑而死。

庆忌死了,阖闾的王位坐稳了,伍子胥的心中也踏实了,现在,他只需要全力对付楚国就行了。

吴国的土地很肥沃,它不但生长刺客,还生长兵家。有一天,伍子胥口渴难耐,走进了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在这里,他居然邂逅了一名兵法大家,这个人的名字叫孙武,后世称他孙子。

接下来的几年,是伍子胥生命中的黄金时段,上有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吴王阖闾,下有一呼百应的小喽,然而,好景不长,伍子胥的克星到了。他的克星名叫伯,是他的楚国老乡。

伯的父亲名叫伯郗宛,是楚国的副宰相。楚国的宰相这时候是子常,子常是一个反复无常、寡廉鲜耻的小人,他跟害死了伍子胥父兄的费无忌是一路货色。

子常曾担任楚王的车夫,楚王非常信任他,他当了宰相,费无忌不敢觊觎他的职位。但是,伯郗宛这个副宰相的职位,费无忌还是可以觊觎的。为了灭掉伯郗宛,费无忌定下了一条毒计。这条毒计就是两头煽风点火。

费无忌先找到副宰相伯郗宛说:“宰相子常想来你家喝酒。”伯郗宛说:“啊呀,我该拿什么招待他呢?”费无忌说:“宰相喜欢兵器,你把长矛铠甲放在庭院里,他见了肯定高兴。”伯郗宛就乐哈哈地把能够找到的兵器铠甲,都一一摆放在庭院里,等着宰相子常上门欣赏。

费无忌从副宰相伯郗宛家走出后,又来到了宰相子常家,他说:“副宰相伯郗宛想杀你。”子常说:“我怎么不知道?”费无忌说:“他们正在院子里收拾兵器铠甲,你不信就跟我去看看。”子常跟着费无忌跑到伯郗宛家门口一看,果然兵器如林,铠甲如云。子常吓坏了,赶紧招呼一队士兵冲进伯郗宛家,见人就杀。伯郗宛就这样死于非命。

伯郗宛的儿子伯当时没有在家,听闻家中突遭横祸,赶紧逃离楚国。他听说老乡伍子胥在吴国受到重用,就前来投奔伍子胥。

伯郗宛死后,楚国人心汹汹,都在骂费无忌这个卑鄙小人。后来差点让孙子吃了大亏的楚国大将沈尹戍对楚王和宰相说:“费无忌是个无耻小人,应该千刀万剐,当年害死了伍奢,让伍子胥远走吴国,从此吴国与楚国不共戴天;现在他又害死了伯郗宛,伯现在也出走了,不知道又会有哪个国家与楚国为敌。这种小人留在身边,早晚会引来灾祸。”于是,费无忌被诛灭九族。

伯来到吴国,伍子胥向吴王阖闾举荐他,说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楚国的忠臣。吴王认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那么这个伯应该也是忠臣,就设宴招待他。当时作陪的有吴国一干重臣,其中有位叫做被离。被离坐在伍子胥的身边。

伯走上来了,向大家一一问好,然后落座。被离看着伯,悄悄问伍子胥:“你为什么要信任这个小子?”

伍子胥说:“我的家庭遭遇和他一样,我的深仇大恨和他一样,古人说‘同病相怜,同忧相救’,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

被离说:“我观察这小子,鹰视虎步,绝非良善,一旦掌权,就会为所欲为,滥杀无辜。”

伍子胥没有相信被离的话。他认为被离仅仅看人家走了两步,就说人家不是好人,显然太武断了。

宴后,伍子胥又向阖闾举荐伯,伯被任命为伍子胥的助手。

《吴越春秋》记载,伯排在了吴军将领的第三位,前面是伍子胥、孙子。伯的起步很不错,他一来到吴国,就坐上了第三把交椅。

吴国地处锦绣江南,楚国是江南最大的国家,楚国也是伍子胥和伯的仇敌,吴国要称霸,就必须越过楚国这道坎。伍子胥和孙子一起为吴王阖闾制订了一整套称霸计划,只要按照这个计划一步步实施,偏远的东海之滨的吴国,就可以霸有天下。第一步,先干掉楚国。第二步,回头收拾越国。越国这个国家尽管很小,只有浙江绍兴那么丁点大的地盘,但是十分好战,性格倔强,如果早早和它开战,会陷入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第三步,北上与强大的齐国和晋国争霸。

为了击败南方最大的楚国,伍子胥和孙子又给吴王阖闾制订了一整套计划,也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剪掉楚国的羽翼,就是两位从吴国逃到楚国的公子,他们在楚国受到重用,带兵守卫在吴楚边境上;第二步,熟悉楚军的战法和楚国地理;不断骚扰楚国,让楚军疲于奔命;第三步,等到有利时机,一举攻入楚国都城郢都。

伍子胥是一个战略家,孙子是一个战术家,这两个人是春秋时代的黄金搭档,这个黄金搭档天下无敌。

公元前512年,吴国开始了称霸之旅,分别灭亡徐国和钟离国,掳杀吴国公子掩余和烛庸。

公元前511年,吴军用伍子胥、孙子之计,让楚军疲于奔命,攻占楚国的城父、潜邑、六邑,围攻弦邑。

公元前509年,蔡国国君去楚国朝觐,楚国宰相子常索要裘佩,不与。子常软禁蔡国国君。

公元前507年,唐国国君赴楚国朝觐,楚国宰相子常又索要宝马,不与,遭软禁。

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合蔡、唐攻打楚国,攻占楚都城郢都。

整整十六年过去了,伍子胥终于实现了灭亡楚国的远大理想。然而,当伍子胥走进王宫的时候,他的欣喜转瞬即逝,心中充满了惆怅与失落,因为楚平王死了,楚昭王也逃到了遥远的北方。

伍子胥找到楚平王的陵墓,将楚平王的尸体挖掘出来,暴晒在南方炙热的阳光下,然后挥舞皮鞭,将楚平王的尸体抽打了三百下。各种典籍中,对伍子胥的报仇经过都写得非常详细。

《越绝书》记载:“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曰:‘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今此报子也。’”

《吴越春秋》记载:“伍胥以不得昭王,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左足践腹,右手抉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即令阖闾妻昭王夫人,伍胥、孙武、白喜亦妻子常、司马成之妻,以辱楚之君臣也。”

《吕氏春秋》记载:“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史记》记载:“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楚国郢都被攻占后,大夫申包胥逃到了深山中,这个伍子胥当年在楚国最好的朋友,写信给伍子胥说:“你的报仇方式太过分了,再怎么说你也不能侮辱一个死人啊,而且这个人还是你过去的国君,你这样做简直丧尽天良。”伍子胥对送信的人说:“你回去告诉申包胥,我天天都在想着复仇,复仇的火焰快要烧瞎我的眼睛,我哪里还管他什么臣子之道,哪里还管他什么道德天理。”

后来,申包胥走到了秦国,在秦宫外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王,秦兵出兵攻打吴国。而吴国又有了内乱,阖闾带着大军退出了楚境。

楚昭王、子常、司马成等一干人回到楚国后,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们猜测到伍子胥还会来攻打楚国。现在楚弱吴强,伍子胥想什么时候攻打,就什么时候攻打;想怎么攻打,就怎么攻打。楚国君臣就如同坐在炭火上,炭火一天不熄灭,他们的屁股就一直难受。楚昭王派使者告诉伍子胥说,我父亲当年杀了你父亲,不是我的罪过,那时候我还小,啥事不懂,现在你用非常残忍的方式替你父亲报了仇,我也不敢怨恨你。你的根在楚国,你的祖坟在楚国,“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民虽少,与子同使之。”楚昭王的意思是说,要把楚国一半分给伍子胥。楚国幅员辽阔,即使分出一半,也比吴国大了好多倍。

伍子胥对使者说:“前为父报仇,后求其利,贤者不为也。”

使者回去告诉楚昭王说:“伍子胥不会入荆邦。”楚国上下举国相庆,奔走相告,载歌载舞。

伍子胥看不上楚国的半壁江山,是因为他想要辅佐吴王阖闾称霸天下。

伍子胥的称霸天下分三步走,现在才走完了一步,接下来他所要做的,就是第二步,干掉越国。

越国比楚国小得多,但是越国比楚国难对付得多。楚国是一头狼,而越国是一只跳蚤。只要你足够强壮,就能够打败狼;而你即使再强壮,也很难抓住一只跳蚤。

这个时期是吴国的全盛期,史载:“吴以伍子胥、孙子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伐于越。”“后五年,孔子相鲁。”孔子是和伍子胥、孙子同时代的人,但在当时,伍子胥和孙子的名气比孔子大得多。

然后,吴越争霸,风云际会。这一时期,吴越两国都人才济济,汇集了当世一批顶尖人才,吴国有伍子胥、孙子,越国有范蠡、文种。

再后来,在史书中所称的第二次 李之战中,吴王阖闾受伤死亡,夫差即位。

夫差继位后,励精图治,决心一劳永逸地干掉越国。终于,在夫椒之战中,越国一败涂地。越王勾践派文种拿着厚礼贿赂吴国宰相伯,伯喜不自禁。这些厚礼包括美女八人、白璧二十双、黄金两万两。而且文种说,以后还会继续给伯送厚礼。越国也是出美女的地方,西施就出生在今天的浙江诸暨,当时属于越国。

于是,伯开始在夫差面前说越王勾践的好话,让夫差接纳勾践投降。伍子胥说:“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但是,夫差不听。

越王勾践逃过一劫,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四年后,吴国要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又一次向吴王夫差进谏:“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反。”按照伍子胥给吴王阖闾的称霸计划,只有把越国灭亡后,才能向北收拾齐国。

越王勾践听到伍子胥的建议后,捏了一把汗。但是,吴王夫差还是不听伍子胥的劝阻。最后,他还将伍子胥派出吴国,出使齐国。齐国是吴国的仇敌,而把掌管一国军队的大将军伍子胥派往齐国,说明伍子胥彻底被边缘化了。

伍子胥临走前,对儿子说:“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他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一个好朋友,让儿子隐姓埋名,躲避灾祸。

伯看到伍子胥让儿子隐姓埋名,离开都城,就找到吴王夫差说:“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意思是说,这个伍子胥依仗着他是先王的老臣,经常在背后说你的坏话,你得赶紧想办法。

夫差说:“微子之言,吾亦疑之。”没有你这番话,我也会怀疑他。

于是,夫差解下腰间佩剑,派人送给伍子胥,让他自杀。

侍从在通往齐国的道路上,追上伍子胥,传达了吴王夫差的话,以分裂国家的罪名,命令伍子胥自尽,并把夫差的剑递给伍子胥。

伍子胥一见到吴王夫差的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仰天长叹:“我让你的父亲成就霸业,又扶持你登上王位,你们家当年要分一半江山给我,我没有要,楚国也要分一般江山给我,我还没有要,而你今天居然说我分裂国家,岂不可笑?”

然后,伍子胥对随从说:“我死后,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都城的东门上,我要看着越国士兵进入都城。”言毕,自刎身亡。

侍从回宫复命,把伍子胥临死前的话带给了吴王夫差。夫差大怒,命人把伍子胥的尸体放在木板皮革上,推入江水中,顺江漂下,不准入殓,并幸灾乐祸地说:“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

吴国人哀悼伍子胥,偷偷地在江边修建祠堂,并把江边的一座山叫做胥山。

伍子胥死后,和伍子胥关系很好的相面大师被离也受到迫害。夫差说:“我听人说你经常和伍子胥在一起说我的坏话。”他将被离头发剪光,打入大牢。

夫差杀了伍子胥,关了被离,让孙子异常寒心。孙子是伍子胥最好的朋友,当年是伍子胥举荐他,他才有了出头之日,他一直对伍子胥心怀感恩。这么多年来,他之所以一直留在吴国,就是为了报答伍子胥和吴王阖闾的知遇之恩。

现在,阖闾死了,伍子胥死了,那么吴国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孙子选择了隐居。也许离开了吴国,也许没有离开。

《吴越春秋》记载:“十四年,夫差既杀子胥,连年不熟,民多怨恨。”就在这种情势下,妄自尊大的夫差还居然发兵攻打齐国,结果,越国趁机从后面发起攻击。

吴国没有了伍子胥和孙子,就什么都不是;而越国还有范蠡和文种,越国战斗力惊人。吴军一败涂地。

吴王夫差被越军围困在姑苏山上,拔剑自刎。自尽前,他对身边的侍从说:“我对不起伍子胥,没脸见他,我死后,用布巾蒙住我的脸,我到阴间也不敢看到他。”

夫差死后,越王勾践和越国群臣走进吴国都城,小人伯喜滋滋地迎上去,想着勾践会封他为官,然而,勾践说:“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罪该万死。”伯带着惊愕的表情被诛杀了。

春秋时期,吴国称霸的历史结束了,南方此后进入了越国称霸的时代。 sbknXkJHfHs8/r9NNkZphDfRHI9yyegSu6f6FaWSSkWRT+nli/aTah4Cmw8Z2e0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