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兵家鼻祖姜尚

他是兵家鼻祖,他让战争呈现出另一种形态,他八十岁才出山,却开创了八百年的周王朝。

没有人比他更富有传奇,没有人比他更晚成大器。

八十出山,九十出征,百岁建立霸业;三朝元老,两代帝师,一方天下诸侯。没有他,就没有八百年的周朝;没有他,就没有十万里的江山。他是远古时代最富有智慧的那个人,是混沌天际最灿烂辉煌的那颗星。

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人类社会还处于童年。这片土地上的草木更为茂盛,江河更为宽阔,雨季更为漫长,寒风更为凛冽。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世界还很年轻,日月星辰,行走于九天之上,光芒更为耀眼;花鸟虫鱼,匿迹于九地之下,生息更为繁衍。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因为刀耕火种而让天地显得更为广袤遥远,因为茹毛饮血而让人性显得更为残酷暴戾。

人类社会的童年,是神话时代和传说时代。他是神话时代与传说时代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自他以后,人类的战争开始变得丰富多姿,开始变得耐人寻味。因为他给战争注入了新的元素———谋略。

他的一生是传奇。以至于三千年后的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对他的经历和故事津津乐道,还有那么多的人研究他的兵法并乐此不疲,还有那么多的人前来他的封地寻根问祖。包括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他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开创了周朝八百年江山的那个老头。

这个老头的名字叫姜尚,民间叫他姜子牙,子牙是他的字。

姜尚的祖先曾是一名大官,辅佐大禹治水,因为治水有功,而被舜帝封地赏赐。这名水官得到了两块封地,一块在吕,一块在申。远古的人没有姓氏,就以封地为姓,吕地人以吕为姓,申地人以申为姓。

姜尚出生在吕地,他的名字本来叫吕尚。他的出生地,人们传说是在今天的山东日照。

从祖先得到封地的舜帝时代,到姜尚出生的殷商末年,时光走过了一千多年,姜尚的家庭早就家道中落,沦为贫民。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惟见王谢堂前燕,依旧年年穿梁飞。人间上演着无数的悲欢离合,而岁月依旧,山河依旧。

传说中,姜尚年轻的时候,从事过很多种底层劳动工作。他当过屠夫,卖过牛肉;开过饭店,卖过米酒。春天里他播种田地,秋天里他挥汗如雨。然而,不管怎样努力,他的日子都没有什么起色。

他手上磨出了劳动人民的老茧,胸中却怀着知识分子的野心。他经常用那双劳作的手掌,翻看龟甲,沉思良久。那时候的象形文字都刻在龟甲骨头上,今天的我们叫它甲骨文。

姜尚早年生活的时代,是商朝的末期。夏商周的历史,因为留给后世的记载太少,所以面目模糊不清。然而它毕竟还有文字记载,因为有了文字,所以这段历史就变得真实可信。

而此前的盘古开天辟地,有巢氏筑巢而居,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蓄养家畜,女娲氏炼石补天,神农氏遍尝百草,则是中华民族的神话时代。这段历史长达几万年,也许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每一个民族的初年,都有他的神话时代,此时的希伯来民族,他们传说中的天地,不是我们的盘古开辟的,而是他们的上帝创造的。

然后,轩辕黄帝伐蚩尤,战涿鹿,发明舟车衣物;嫘祖发明种桑养蚕;仓颉发明方块文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这里开始。

再然后,尧舜禹。因为治水有功,大禹被推举为首领,建夏朝,会诸侯,中国开始进入了奴隶社会。中国推行几千年的世袭制,也从此开始。

五百年后,后人称为夏桀的那个人,当了夏朝的帝王,他在攻打位于山东的部落时,俘获了部落酋长的妹妹穏(mò)喜。穏喜荒淫无度,“美于色,薄于德,乱孽无道”。最终,夏朝灭亡。

后人把夏朝的灭亡归结于这个女人身上,“夏亡于穏喜,商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把一个王朝的灭亡归结在一个女人身上,实在偏颇和荒唐。

攻打夏桀的时候,诸侯汤做了一首誓词,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汤誓》,里面有这样的句子:“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意思是说,夏桀有很多罪行,老天命令我带着你们去杀了他。

过了三百六十年,商朝第二十任王盘庚迁都,改国号为殷。三百六十年来,王换了二十位,平均每人在位十八年。

又过了一百五十年,商朝第三十一任王纣王即位。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一样,纣王的故事也与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叫妲己。史书记载,公元前1147年,纣王伐有苏部落,俘其女妲己,立为妃。

而姜尚,就生活在这样混乱的时代。

乱世出英雄,乱世让姜尚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然而,姜尚施展才华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在那个时代,能够活到三四十岁的人,已经是高寿了。而这个老头不屈不挠地活到了八十岁,而且还要继续不屈不挠地活下去,他旺盛的生命力着实令人惊叹。

老头的长寿之道,是垂钓。也许就是因为他,后世才将垂钓视为养生长寿的重要方式。

姜尚垂钓的地点在今天的陕西宝鸡渭河边。和别的渔夫不一样,他的鱼钩是直的,直钩肯定是不能钓到鱼的,而这个老头的目的,并不是钓鱼。“短竿长钓守銵溪,这个机关哪得知?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

原来,这个老汉不是钓鱼,是在作秀。

作秀的老汉远近闻名。因为他行动古怪,因为他卓然不群,因为他有一个奇怪的鱼钩,因为他钓鱼很多年,还没有钓到一条鱼。还因为,他有一幅古怪的容貌。

这个时代的人,他们在三四十岁去世的时候,仍是满头黑发,仍是皮肤光润。而八十岁的老头姜尚,早就白发苍苍,长髯飘飘,满脸皱纹,手上长满了老人斑。他的容貌在当时所有人的眼中,都是独树一帜的,都是标新立异的。

这个老汉出生在山东,垂钓在陕西,他为什么会来到千里之外的陕西?在古代,要通过这么远的距离,可实在不容易。因为贫穷的农夫姜尚家中不可能有马有车,他只能依靠步行。而这个时代的大地上,虎豹横行,荆棘遍地,没有地图,也没有路标,甚至很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姜尚穿越这上千里的路程,一定历尽艰辛。

当年的陕西宝鸡,是周部落。周部落酋长姬季历来宽厚待人,继任者姬昌有长者之风,周部落都城在今天的宝鸡岐山,就是著名小吃岐山臊子面的原产地。据说,岐山臊子面也与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发有关。陕西的历史太悠久了,一锄头挖下去,就能挖出半个朝代。

而当年纣王的都城,在朝歌。朝歌,在今天的河南淇县。

周文王姬昌精通八卦,善于占卜,著有《周易》。至今,《周易》还是古代最难以破译的书籍。

有次,姬昌外出打猎前,占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为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异常高兴,带着随从,沿着渭河边行走,果然看到一个白发长髯的老头在垂钓。之后,两人交谈,十分投机。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兵法,令姬昌大喜过望。姬昌说:“先君曾说,会有圣人辅佐周部落,周部落才能兴盛,您就是这样的圣人,我找您找了很久了。”于是,带着姜尚回到岐山。

姬昌找姜尚找了很久,而姜尚等姬昌等得更久。毫无疑问,姜尚有经天纬地之才,然而,依靠在渭水边垂钓,等着君王来找他,这种方法却不可取。因为他在渭水边蹉跎了太长的岁月。

一千五百年后,另一个名叫王猛的奇士,他就要比姜尚聪明得多,他没有像姜尚一直拿着一根破鱼竿在河边等候几十年,而是径直去找东晋权臣桓温,一边解开衣服捉虱子,一边畅谈天下形势。他的才华和举止令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姬昌用马车将姜尚载到了岐山城后,以师礼待之。姬昌有一个儿子,名叫姬发,也称姜尚为老师。姜尚为两代帝师的称呼,就是从这里来的。

姬昌与姜尚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他们亦师亦友。在等级极为森严的奴隶社会,诸侯国国君能够与一名平民坐在同一张桌子旁,一同吃饭,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姬昌看重的,不是一个人的出身,而是一个人的能力。

姬昌和纣王有天壤之别。

姜尚满腹才学,他不但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人才,而且是殷商六百年和周朝八百年以来最伟大的人才。这样优秀的人才,一千年才能出现一个。可惜,商纣王却没有发现他。

在姬昌之前,商纣王也有机会,可是他却与机会失之交臂。史载,姜尚曾经在商纣王手下为官,多次提出过治国方略,然而商纣王荒淫无道,沉溺酒色,把姜尚的建议当成了一缕掠过耳边的清风。姜尚不愿意和商纣王同流合污,就挂冠而去,行走江湖。

空有一腔报国之志的姜尚,却没有用武之地,他游说诸侯,却无人理睬。这期间,他那个因为贫穷而一贯骂骂咧咧的老婆,也离开了他。孑然一人的姜尚,磨破了很多双鞋子,掉落了很多根头发,仍然找不到一位明君。

此后,坐着一动不动地垂钓,成了这个八十岁老人每天唯一的生活和寄托。老夫钓的不是鱼,老夫钓的是寂寞。

他没有想到,在他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明君出现了,一切都改变了。

明君从来都是和贤臣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明君,就没有贤臣施展才华的土壤;没有贤臣,就没有明君施展抱负的天空。

礼贤下士的姬昌,当然是明君。但是,明君也有他的局限性,姬昌认为帝位来自神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商纣王的帝位,是不敢觊觎的,因为那是上天赐予他的。尽管商朝杀死了他的父亲西伯侯姬季历,但是,姬昌还是不敢起兵反叛。姬昌已经被彻底洗脑了。

然而,姜尚却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姜尚居然能有这样的见解,实在让人想不到。在《西游记》一书中,明末的吴承恩借助孙悟空的口说出:“皇位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让后世人赞不绝口,而远远早于吴承恩的姜尚,在荒蛮的奴隶社会里,就能说出这样的话,更具有远见卓识。

姜尚的这段话写在《六韬》中。有人说《六韬》是姜尚的著作,也有人说《六韬》是战国人托名姜尚所著,但不论怎么说,《六韬》都记载了姜尚的军事思想。

《六韬》是一部谈话录,类似于中国古代另一部很有名的兵法《李卫公问对》。《六韬》是姜尚和周文王、周武王两代国君的谈话录,《李卫公问对》是唐代名将李靖和唐太宗的谈话录。

《六韬》中写道,周文王姬昌和姜尚常常坐而论道。然而,他们谈论的都是文道,周文王问的是如何发现人才,如何富裕百姓,如何坚守城邦,从来没有问过怎么进攻,怎么打仗。周文王对商纣王抱有幻想,他也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然而,周武王就不一样了,他们谈论的是武道,周武王问的都是怎么攻城略地,怎么建立霸业。

周文王不想去找商纣王的麻烦,然而商纣王却来找他的麻烦了。公元前1144年,商纣王听人说姬昌想篡夺王位,就将他囚禁在河南汤阴。这一囚,就是两年,也有的书籍说是七年。

在这段暗无天日的时光里,姬昌度日如年,他借助着从高高窗户射进来的那一点点亮光,在地上推演八卦。司马迁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所说的就是这段时光。

姬昌被拘押,姜尚和诸位大臣在岐山城里想方设法营救。商纣王贪财好色,姜尚就找到美女和珍宝,送到了朝歌。商纣王看到美女,喜不自禁。他说:“仅有佳人就足够了。”然后放了姬昌。

当时,被酒色财气浸泡得头脑迟钝的纣王,不但放了姬昌,而且还说:“是崇侯虎给我说你想谋反。”崇侯虎,是商纣王的宠臣。

姬昌心中暗暗记住了崇侯虎的名字。

《六韬》中有这样的记载:“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后代兵法把姜尚的这条计策叫做美人计。

因为关押过姬昌,而姬昌又表示臣服纳贡,所以,商纣王不再将姬昌列入自己的敌对势力。

两年的监狱生涯,让姬昌彻底断绝了对商纣王的幻想,也增强了他反抗的决心。《史记》记载:“周西伯昌之脱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然而,当年的纣王占据中原的黄河流域,土地因为浇灌而肥沃,国家因为人多而强大。姬昌封地在陕西岐山,南有秦岭山脉,北有黄土高原,地域狭小,人口稀少,土壤贫瘠,不足以与商纣王抗衡。

姜尚向姬昌建议,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积储粮食,等待时变。荒淫暴戾的商纣王,肯定会给对手提供机会的。

为了能够积储战时所需的粮食,当年的姜尚发布了一条禁止酿酒的法令。因为酿酒需要大量粮食,这种饮料只适宜享乐,而不能够强国。酒是夏朝的杜康发明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出生地白水距离岐山仅有几百里,当年的岐山有大量酿酒作坊。

岐山像一架战争机器,悄无声息地发动了。姬昌和姜尚把美女和工匠源源不断地送到朝歌,让荒淫的纣王荒芜朝政,让自大的纣王大兴土木,这样,强盛的商朝就一步步走上衰败。而在岐山,姬昌和姜尚一方面奖励耕织,耕织能够保证强大战争的后勤供应;另一方面普及文字,文字能够让人走出混沌。

一直到了宋元时代,读书还是少数人的事情,从流传至今的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状况。宋代的《蒙学读本》中有这样的诗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元代有一首著名的《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而在早于宋元两千年的商朝末年,姬昌和姜尚就开始全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民众走出愚昧和混沌,这该需要多大的魄力啊!

农业文明社会里,战争离不开发达的农业基础。为了打赢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姜尚教导农夫依时耕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勤农事,不知时令怎种田?”

而在农闲时节的冬季,姬昌和姜尚带着士兵习练阵法,训练刺杀。那时候的男子,亦兵亦农,没有职业军人。

两年后,岐山兵精粮足,姬昌和姜尚开始了征战的第一步,伐犬戎,征密须,败耆国,这三个小国在电闪雷鸣般的攻击下,俯首称臣,岐山的治辖领地迅速扩大。

然后,姬昌和姜尚向东进军,攻打崇侯虎,当年,就是这个崇侯虎在商纣王面前进谗言,将姬昌关进了朝歌的大牢里。乱嚼舌头是要付出代价的。

崇侯虎的封地,叫崇国,在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要从西向东攻打崇国,很可能会引起商纣王的警觉,因为,朝歌就在崇国之东。灭了崇国,通往朝歌的门户就会大开。

姬昌表示很担忧,因为当时的他仍然没有实力向商纣王公开叫板。

但是姜尚不害怕。姜尚认为,我们是以复仇的名义攻打崇国,商纣王知道了,也会认为这是姬昌和崇侯虎之间的私仇,和他没有多大关系。那些诡计多端的领导,倒喜欢下属之间互相钩心斗角,因为下属钩心斗角,他自己的位置就牢不可撼。退一步来说,纵使商纣王兴兵问罪,责怪我们,我们马上撤回来,向崇侯虎赔礼道歉就是了。

商纣王是一枚柿子,姜尚在试探商纣王的软硬。这既是一箭双雕之计,也是假道灭虢之计。

然而,耽于声色犬马的商纣王完全就没有想到,姜尚打的是崇侯虎,而目的是要占据他的家门。愚蠢的商纣王坐在朝歌的宫殿上,左拥右抱,日夜笙歌,乐哈哈地看着姬昌和崇侯虎厮杀,却没有意识到姬昌那把磨得铮亮的刀子,就要砍向他的头了。

商纣王认为商朝天下太平,诸侯之间的争斗,只会让他的江山更为牢固。阴阳合而万物生,圣贤合而天下平。坏人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是坏人,商纣王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昏君,他始终认为自己是贤君圣主,江山太平亿万年。

攻打崇侯虎的战役进展得很顺利,姬昌和姜尚带着军队将崇侯虎围在了城里。

崇侯虎自认为城墙高大坚厚,城门沉重厚实,姬昌的军队是无法攻破的。那时候的军队还没有登城云梯,也没有攻城塔楼,要攻打这样一座用石头垒起的城池,完全是不可能的,所以,崇侯虎高枕无忧。他等着姬昌和姜尚没有了粮草,自然就会退去。

然而,姜尚却围而不打,他也知道用手中的铜刀木棒,是无法攻打一座坚固的城池的。姜尚让士兵在城外广设营寨,帐篷一座连着一座,绵绵不断,像天上的白云;到了夜晚,帐篷外就燃起篝火,篝火一堆接着一堆,遥遥无际,像天上的星星。守城的士兵望着帐篷和篝火,面面相觑,如同土色。这是姜尚的疑兵之计。

接着,姜尚让士兵们站在城墙下高喊:“我们只要崇侯虎的人头,不为难城中任何人。”“谁献出崇侯虎,定有重赏。”城中人心惶惶,很多人开始打崇侯虎的主意。这是姜尚的反间之计。

姜尚会用计,而崇侯虎只会用力,崇侯虎怎么会是姜尚的对手?

几天后,果然有人献诚,姬昌和姜尚带着军队冲进城中,崇侯虎也被身边卫士杀死。

姬昌占领了崇国后,地域空前辽阔,史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居多。”

现在,姬昌有了向商纣王叫板的资本,为了能够灭掉商纣,他将都城从岐山迁到了丰邑。丰邑,在今天的西安附近。

在灭掉崇国后的第二年,姬昌病逝,儿子姬发即位,即周武王。

周武王姬发非常尊崇姜尚,他不但称姜尚为老师,还称他为尚父。

姬发和姜尚紧锣密鼓地做好灭掉商朝的准备。而此时的商纣王,仍然醉生梦死,横征暴敛,残害忠良,对身外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

商纣王命人修建了一座高塔,名为摘星楼。摘星楼下,是酒池肉林。穷奢极欲的商纣王带着妲己等一干妃嫔,饮酒作乐,公然宣淫。有时候,他们兴之所至,拾级而上,站在摘星楼,以射杀楼下路人为乐。有时候,他们看到孕妇,就孕妇腹中胎儿打赌,然后剖腹验证。

商纣王如此荒淫无道,让丞相比干忧心忡忡,比干叹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于是,比干跪倒在摘星楼,三天三夜不起身。商纣王怒气冲冲地问他:“汝何以自恃?”比干说:“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然而,商纣王却不再说自恃了,他转换话题说:“你是圣人,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是不是?”

然后,命随从剖开比干肚腹查看。

忠臣比干就这样死了,死得太不值得了,死得太愚昧了,死在对牛弹琴上,死在对猪讲相对论上。

比干是圣人,姜尚也是圣人。但是,比干的聪明远远不及姜尚。姜尚一看主子是这样一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货色,转身走了。而比干明知道主子是这样一个货色,还要当殉葬品,实在太不明智了。

姜尚是那个时代最有智慧的人,也是最有远见卓识的人。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他将自己的叔父剖腹挖心,而另一个叔父箕子也遭到他的迫害。

《韩非子》记载,商纣王和妃嫔们淫乐,不舍昼夜,询问侍从今夕何夕。侍从也不知道,就去询问国师箕子。箕子没有正面回答,却暗含讥讽地说:“作为一国之君,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国家危矣。国君不知道,而我知道,则我危矣。”于是,箕子装疯卖傻,逃到外地,躲避戕害。

然而,商纣王听说了箕子那句不合时宜的话后,四处追捕,将假装疯癫的箕子投进了大牢。

商纣王发明有一种酷刑,名叫炮烙,专门对付不听话的大臣,他将铜柱围成圆圈,让大臣在上面行走。圆圈中间,是熊熊炭火。炭火烧灼铜柱,越来越热,在上行走的大臣无法忍受,就会掉落火中。

商纣王天怒人怨,大臣们动辄得咎,百姓啼饥号寒,姬发和姜尚认为,改朝换代的时机到了。

这注定是会被载入史册的一天,无论谁胜谁败,这一天都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这一天,姜尚卧薪尝胆,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他要毕其功于一役。

这一战,史书中称为牧野之战。

这一天是公元前1046年农历一月二十六日。在模糊的远古历史中,此日却精确到了天,精确到了时。

不但精确到了具体时间,而且天气状况、具体战法都有精确记载。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是有史以来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

这一天,天降大雨;这一天,姜尚率兵溃阵;这一天,姜尚完成了自己等待一生的杰作;这一天,姜尚拔剑出鞘,在霹雳电闪中突刺一剑,然后长剑入鞘,迎风挺立,衣袂与长须飘飘冉冉,笑看片片黄叶纷纷飘落,落满寂静的山谷。

姜尚是绝世高手。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当时,周武王和姜尚率领战车三百辆,精锐武士三千人,步卒三万人,从丰邑向东进攻。他们坐着木船,横渡黄河,船到中游,周武王左手持黄钺,右手执白旄,大呼道:“有进无退,退河者斩。”

钺,是斧头;旄,是旗帜。

渡过黄河后,姜尚命令将所有船只架起来,全部烧毁。然后,每过一座桥梁,就全部拆毁。有人问姜尚:“我们打完仗,怎么回来?”姜尚说:“前有强敌,后无退路,唯有拼死一战。”姜尚这老汉真够狠的!后来,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模仿姜尚当年的牧野之战,一战而击败强大的秦军。《太平御览》记载,姜尚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

一路上,姬发和姜尚集结前来增援的各部族军队,兵力总计四万五千人,他们带着四万五千人继续向东进发。

公元前1046年农历一月二十六日早晨,天降大雨,姜尚拔剑在手,对着将士们盟誓。这就是《尚书》中记载的《牧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御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意思是说:拿起你们的矛,挺起你们的盾,跟着我一起宣誓:我们要像猛虎一样勇往直前,我们要接纳降兵扩充自己的力量。

盟誓完毕,雨住雪落,纷纷扬扬的大雪落在地面,让大地变得异常纯净。然而,一场大战却要来临了。无数人的鲜血,将要泼洒在这片洁白无瑕的大地上。

将士们的视线里,出现了商朝的军队。

史载,商朝军队有七十万之多。从衣香鬓影的肉欲中爬起身来的商纣王,突然听到兵临国门的消息,他终于把被酒色泡得浮肿的眼神,落在了现实生活中。他征召全国的奴隶和囚徒,挥舞着忠君的破旗,驱赶着他们迎击姬发和姜尚。而此时,商纣王的精锐部队还在遥远的西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作战。

七十万衣着褴褛的奴隶和囚徒,浩浩荡荡地迎上去,他们像一片片破烂的云朵,像一张张残缺的棉絮,被狂风挟裹着,身不由己地来到了战场。

四万五千人对七十万人,这是一场众寡悬殊的战争。

商纣王的军队黑压压地出现在姬发军队的视野里,后面的军队还在源源不断地涌上来,他们的脚步让大地颤抖,他们的呼吸让风流云散。他们像一股强劲的龙卷风,卷走了沿途遇到的一切。

他们在距离姬发军队几百米的距离停了下来,然后,一字排开,向左边看,望不到边,向右边看,望不到边,向后边看,还是望不到边。他们数量实在太多了,姬发的军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他们面面相觑,你看我一脸茫然,我看你一脸惊慌。

关键时候,姜尚站出来了。

姜尚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沉着、最有主见的人。命运似乎是有意在考验他,让他在八十岁之前一事无成,而在八十岁之后却拥有了让后世所有人羡慕的机遇和能力。

姜尚看着身后惊恐的军队喊道:“看我溃阵。”

老汉亲自带着三百辆战车出动了,老汉是军师,然而却操着主帅的心,干的是先锋的活。

在姜尚生活的时代,战马是用来拉车的,不是用来骑乘的。一支军队的组成只有两个兵种,一个是步兵,一个是车兵。车兵对步兵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姜尚带着三百辆战车,像三百头饿瘪了肚子的野狼,冲进了羊群一样的敌阵中。敌军见到轰隆隆开来的战车,就慌忙躲避,躲避不及的,就被压为齑粉。

姬发看到姜尚溃阵成功,就带着步兵冲过来。商纣王的军队抵抗不住,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哗啦啦地垮塌了。

商纣王完全没有想到,一场胜券在握的战争,居然出现这样的结局,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战,变成了一场长跑比赛。他的军队在前面奔逃,姬发的军队在后追杀。他的军队是兔子,姬发的军队是猎鹰;他的军队是羊群,姬发的军队是放羊娃,手握长鞭的放羊娃,想把羊群赶往哪里,就赶往哪里。

耽于声色的商纣王,他的思维已经被妲己等美女掏空了,他失去了正常人判断是非的能力。他平时不让马吃草料,还想让马快速奔跑;他把奶牛饿得皮包骨头,却希望能够从奶牛身上挤出牛奶;他平时鞭打奴隶,虐待囚犯,而关键时候却想让奴隶和囚犯替他卖命。奴隶和囚犯尽管出身低贱,但是他们都有一颗明辨是非的心。

所以,商纣王的军队人数再多,也注定了是打不赢这一仗的。

商纣王一口气逃到了朝歌,他像躲避皮鞭的头羊一样。一切行动听指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头羊都跑了,羊群当然要跟着跑。

姬发的军队在后掩杀,直杀得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雪地。那些奴隶和囚犯平时受够了商纣王的虐待,聪明的阵前倒戈,投靠了姬发;愚蠢的跟着商纣王一路狂奔。没有人阻挡姬发的得胜之师。

姜尚一直带着战车队在最前面追,《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意思是说,尚父姜尚统领战车,像苍鹰一样飞翔在牧野战场。这句诗实在太美了,不亚于后人所认为的《诗经》压卷之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牧野之战,毕其功于一役。谁也没有想到,强大的商王朝,居然一战溃败,此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商纣王逃回朝歌后,登上摘星台,把平日最喜欢的金器披挂在身上,然后纵身跃入火坑。

即使商纣王被烧死了,姬发仍感到不解恨,史书记载,他用随身携带的轻吕,击斩商纣王的尸体,然后把头颅悬挂在城门口。与其说这是一场战争,不如说这是一场屠戮。《尚书》中用“血流漂橹”来形容这场战争。孟子读书至此,感叹地写道:“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这场战争让孟子老先生震惊不已,感慨不已。

六百年的商朝江山,随同商纣王一起湮灭在斜阳余晖中,湮灭在漫天飞雪中。

十年的励精图治,只为了这一天的辉煌。仅仅一天时间,构筑了六百年的强大的商朝,就如同雪崩一样,哗然倒塌。仅仅一天时间,姬发就实现了两代人的梦想。

这一切,恍如梦中。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然而,要统御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商朝的大臣认为他弑君犯上,罪不容诛。商朝的百姓人心惶惶,莫衷一是。

姜尚向姬发建议,赶快收拢人心。

于是,姬发在进入朝歌的第二天,就率领手下战将,手捧明水,走上高台,虔诚下跪,祷告上天:我已完成您的旨意,替天行道,诛杀商纣。走下高台后,姬发打开府库,给老百姓分发钱币;打开粮仓,给老百姓分发粮米。百姓奔走相告,喜形于色,齐夸姬发好。

然后,姬发修建了比干的坟墓,释放了被关押的箕子。比干和箕子是商朝末年最德高望重的两位忠臣,姬发善待这两位忠臣,也是做给前朝遗老们看的。箕子是大臣们的榜样,箕子说姬发好,别人就不敢再说不好了。

再然后,为了管理这一大片辽阔的疆域,姬发将都城迁到了镐京。镐京,就是今天的西安。十三朝古都西安,开始了它的辉煌历程。

周武王姬发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这个朝代的名字叫周朝。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分封诸侯。谁也没有想到,他分封的第一块地是刚刚攻占的殷地,他分封的第一个人是商纣王之子武庚。

周武王逼死了武庚的父亲,而把死者父亲的土地又分封给死者的儿子,这一步棋是谁也没有想到的,这一步棋也是非常绝妙的。周武王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告诉这里的百官百姓,我攻打殷地的目的,不是为了你们的土地财产,而是为了帮你们铲除暴君,帮你们搬走头上的大山,暴君铲除了,他的儿子就可以子袭父职。这一招在《孙子兵法》中叫做“攻心为上”。

周武王是武庚的杀父仇人,把殷地交给武庚,只是为了掩众人之口,如果武庚在他爸的根据地暗自发展势力,起兵造反,麻烦就大了。所以,周武王又派了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担任丞相,名为辅佐武庚治理殷地,实际是监视武庚。武庚,其实就是一个傀儡。

周武王分封的第二个人是姜尚。没有姜尚,就没有周武王的成功,也就没有周朝的八百年江山。

周武王把齐地分封给姜尚,齐地东临大海,西至黄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也是姜尚的故乡。

周武王分封的第三个人是周公,周公名叫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他的才能也很出色,是后世孔子最尊崇的贤臣之一。民间传说,他善于解梦,甚至至今市面上还有《周公解梦》的书籍流传。

周公的封地在鲁,鲁地在齐地的南面。

据《淮南子》记载,姜尚和周公都受封后,在一起聊天。姜尚问周公:“何以治鲁?”周公道:“尊尊亲亲。”意思为:尊崇尊贵的人,亲近亲戚家族。

姜尚说:“鲁从此弱矣!”姜尚这样说,是因为他觉得周公把一个诸侯国办成了家族企业。

周公又问姜尚:“何以治齐?”太公答道:“举贤而上功。”意思为,重用贤良,奖励功臣。

周公道:“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周公这样说,是因为他觉得姜尚让外人治理国家,势必会出现大权独揽的叛臣。

这个时候,齐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然而,后来的齐国一代代崛起,更出现了管仲、晏婴这样的绝世人才,成为“战国七雄”。但是,中途也出现了姜齐灭亡、田齐诞生、田氏代齐的事件。

而后来的鲁国麻袋换草袋,一代不如一代,更诞生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事件。再后来,鲁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当时的姜尚尽管已经步入耄耋之年,但是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他早早就看出了任人唯亲的弊端,姜尚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人的天下,就应该举贤任能,而不是任人唯亲。

姜尚和周公谈完话后,就上路了。

姜尚前脚走进齐地的营丘,而莱夷部落酋长后脚就率众呼啸而来,兵临城下。姜尚如果晚到一步,营丘就会被人占领。

用巨大的石块构筑而成的营丘,对于没有攻城武器的原始部落来说是无法攻占的。莱夷部落看到营丘已经有了主人,只好饮恨而去。当时,天下大乱,商纣王死亡的消息传到了各地,每个拥有一支武装力量的人,都想占城为王,乱中取利。

在齐地,姜尚显示了自己极高的治国能力,他不但是一名卓越的军事家,还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史记》记载:“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姜尚沿袭旧制,删繁就简,首先赢得了民心,然后发展贸易,让齐国迅速成为了最为繁荣富强的诸侯国。

齐国的强盛一直延续了八百年。历代齐国国君沿袭姜尚的用人制度和经济体制,让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被秦国灭亡的诸侯国。

姜尚,他是超越时代的奇才,他的传奇还在继续上演。

三年后,周武王卒,周成王即位。

当时,周成王年幼,他的诸位叔叔中,能力最强的周公辅佐周成王,史书中把这种人叫摄政王,不是国君,但是行使着国君的职责。

周成王的叔叔很多,可是,偏偏周公做了摄政王,殷地的两个实际掌权者管叔和蔡叔首先感到嫉恨,管叔和蔡叔派人四处散布流言,他们知道流言杀人不见血,他们知道流言经过了很多人的嘴,就会变成真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人成虎。流言是一群马蜂,任何人都无法抵挡马蜂群的疯狂攻击。

管叔和蔡叔派人到处说:周公要谋反了,周公要篡位了。

流言像风一样,在镐京的大街小巷奔走如飞,没有人能够追上它,也没有人能够阻挡它。流言传到了周公的耳朵,周公极度委屈,极度郁闷。满朝文武,四方诸侯,作为行使国君权力的摄政王的他,谁都不怕,单单害怕姜尚。姜尚这个老汉尽管老态龙钟,可是他干瘪的肚腹里全是计策,他长满老人斑的额头后全是谋略,谁也斗不过他。

周公害怕姜尚听到这些流言后,发兵攻打自己,赶紧给姜尚写了一封信,解释说自己没有反心,只是尽力辅佐年幼的周成王。

姜尚回信说,你的心意我理解,我全力支持你。

周公拿到姜尚的回信,吃了定心丸。

管叔和蔡叔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与武庚起兵,攻打镐京。武庚巴不得起兵反叛,他的父亲被周成王的父亲逼死了,他常常在暗夜里恨得牙根发痒,父债子还,现在就要向周成王讨还血债。

管叔和蔡叔的嫉恨让他们失去了理智。

叛军一路向西,攻城略地,势不可挡。周公看到情势不妙,就请姜尚出兵平叛,并约定:“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周公代替周成王颁布的这款条约,将齐地诸侯的权力无限扩大,给齐地诸侯划了一块辽阔的疆域,在这个疆域之内,齐王可以随便征伐,想打谁就打谁。

这款条约,让齐地拥有了仅次于周室的权力,也让齐地迅速崛起,凌驾于各诸侯国之上。

姜尚派兵协助周公平叛,叛军很快就被击败。姜尚不但帮助创立了周朝,而且也挽救了周朝,他成了周王朝最举足轻重的人物。

不久,姜尚仙逝。

在古代,没有一个谋臣像他这样,建立了绵延八百年的功勋;也没有一个谋臣像他这样,登上如此尊崇的地位。他是兵家鼻祖,后世所有的谋臣武将,都视他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民间关于他的传说,穿越了三千年的时空,绵延到今天。在古代,没有一个人的影响,能够比他更深远。

民间传说,他是神仙下凡。他来到人间,帮助人间铲除邪恶,祛除苦难,所以,在他的使命完成后,就飘然而去。他留给后世的,只有无尽的怀想和传说。

斯人已去,绝响谁继?

三百年过去了,自姜尚之后,齐国第十五任国君齐桓公即位,一个囚徒出现在了齐桓公的面前。他的名字叫管仲。他是继姜尚后,三百年来最有谋略的人。

姜尚之后有管仲,管仲之后有孙子,孙子之后有吴起,吴起之后有孙膑,孙膑之后有司马穰苴,这些军事奇才,皆出自齐鲁大地。

唐代编撰有《武经七书》,是举世公认的兵家最高典籍,此“七书”为:《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六韬》、《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其中,四本兵书为齐鲁人所著。另外,一本《孙膑兵法》丝毫也不逊色于《武经七书》,为齐国人孙膑所著。

齐鲁人为什么这样善于用兵,这样精通兵法?这与齐国创始人姜尚不无关系。

姜尚开创了一门学问,这就是战争学。 A2WbejUyLIvjkFGQ+oXTNmvExWZfJEWXXSt5IaZSMUqn7aAhQqgpZ4BrBpJGhdO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