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梅贻琦妙释久做清华之校长

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时间很长,而清华大学从1911年开办起,大约换了十几任校长,有的只做了几个月,有的还没到任就被学生抵制掉了。

有人问梅贻琦:“怎么你做了这么多年?”

梅贻琦答道:“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有人愿意倒霉(梅)吧!”

这是见载于《交际口才365》中的一则故事。 了解清华大学历史的都知道,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校,1911年创办,它实际上是国耻的产物,是“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作为基金而创办的。所以,它不归教育部而归外交部领导,董事会的董事有一半是美国人”,“作为留美的预备学校,不仅课程要衔接美国的大学,生活上也要竭力‘学习’美国的生活方式”。(徐铸成《旧清华的生活片断》)1925年起逐步改办为大学,1928年改为国立大学。因为清华的美国教育模式的背景,清华大学校长的推选任命也不同于当时一般的国立大学。清华大学校长不好当,记得曾是清华大学学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大公报》和《文汇报》主笔、总编的徐铸成,在《罗家伦与吴南轩》一文(见于《旧闻杂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回忆文字:

1928年,国民党的势力到了北京,蒋、冯、阎、李(宗仁)四“巨头”碧云寺祭灵,象征着国民党“团结”的顶峰,也成为新军阀分裂、混战的起点。……不久,南京派了与CC有关的“人才”吴南轩当清华校长,显然想抢这块地盘和肥肉,学生会表示拒绝,教授会不予合作。他不顾一切,到校“视事”,好不容易大约维持了半年,只能夹着尾巴滚了。记得他走后,清华学生会还在北京报上登载一个广告,大意是这样写的:“吴南轩先生鉴:台端不告离校,许多手续尚未办清,如台端亲手向本校图书馆借阅的初刊珍本附图的《金瓶梅》全套,迄今尚未归还,望即来校清理。”这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开得可谓“谑而虐”矣。

国民党的党棍们还不甘心,接着派了罗家伦接任清华校长,想以罗的“五四健将”的声望,压住清华的阵脚。但学生并不买这笔账,继续坚决反对;罗大约做了一年的校长,也不得不铩羽而去,被调任为南京中大校长。从此,直到解放,清华一直由梅月涵先生任校长,在此以前,他曾长期任教务长,是一个纯然的学者。

由这段回忆文字,我们便可约略知道清华大学校长之难做的情状。正因为清华大学校长难做,很多校长都被教授或学生倒掉或抵制掉,甚至连国民党派来的吴南轩和罗家伦都压不住清华大学,很短时间就落荒而逃。要知道,这吴南轩和罗家伦可都是当时也是中国现代史上很了不得的人物。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就很想不通,不解梅贻琦为何竟能镇住清华,做了清华几十年的校长而没人倒他。最后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就问起了梅贻琦这个问题:“怎么你做了这么多年?”这个问题问得虽然不够礼貌,却问得有道理,人人都想知道答案。然而这个有道理且人人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却是不易回答的“烫手山芋”,接不好,但又推不掉。如果梅贻琦很认真地介绍他做校长的经验,不但几句话说不清,而且显得过于骄傲了,给人不谦虚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恰恰是中国人最忌讳的,因为中国人历来视谦虚为美德,《尚书》中早就说过:“满招损,谦受益。”如果一个大学校长连这个都不懂,那他在人们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呢?还不被认为是个自高自大的狂徒?即使他再有能耐,他的这种德行也让人打心眼里反感了。如果梅贻琦谦虚地说:自己运气好。那别人又觉得他这个人不实在,有点不够诚实。这个问题真叫难,怎么回答都不讨好。那么,还有一种办法:笑而不答。也不行,那会使人认为他玩玄乎、搞神秘,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联想。梅贻琦真不愧是清华大学久做不倒的校长,还真有两下子,竟然灵机一动,运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策略,利用自己的姓氏把这个问题巧妙地给化解了:“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有人愿意倒霉(梅)吧!”由“倒人”及于“倒霉”,并通过谐音双关的表达策略,由“梅”与“霉”的同音关系,表面说的是“倒霉”,实际关涉的是“倒梅”,从而婉转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倒梅某人就好比倒霉,没人想干。不是我梅某人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别人倒不了,而是别人不想倒我而已。表意婉转,态度谦虚,语言又别具风趣,巧妙地解答了用正常语言表达难以解答的问题。就凭梅贻琦有如此智慧与高妙的语言表达艺术,别人也就可以想见他之所以能久做清华校长而不倒的原因了。 AKWTMn9MUHClBGRyrBUmQrg0bn4sMdIPbvAGK5utwdNOUYha7mJ4q6li8BXIZJ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