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准备

大家也许还记得,在二月的员工大会上我说过:冬天要来了,我们要准备过冬了!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我们的股票在上市后被炒到发行价近3倍的时候,一片喝彩的掌声中,背后的乌云和雷声已越来越近。因为任何来得迅猛的激情和狂热,退下去的速度也会同样惊人!

我不希望看到大家对股价有缺乏理性的思考。去年在上市的仪式上,我就说过我们将会一如既往,不会因为上市而改变自己的使命感。面对今后的股市,我希望大家忘掉股价的波动,记住客户第一!记住我们对客户、对社会、对同事、对股东和家人的长期承诺。当这些承诺都兑现时,股票自然会体现出你对公司创造的价值。

我们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判断是经济将会出现较大的问题,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的困难时期。我的看法是,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的更长、更寒冷、更复杂,准备过冬吧!

面对冬天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要有过冬的信心和准备!

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准备!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长、多冷!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而灾难面前更是人人平等!准备的越充分,就越有机会生存下去。强烈的生存欲望和对未来的信心,以及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是过冬的重要保障。阿里集团在经历了互联网“严冬”、非典等一系列打击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抗打击能力。

去年对上市融资机会的把握,又让我们具备了二十多亿美元的“过冬储备”。集团年初“深挖洞,广积粮,做好、做强、不做大”的策略已经开始在各个子公司得到实施。

我想对严冬的到来,阿里人应该拿出当年的豪情:If not now,When? If not me,Who?(此时此刻,非我莫属!)

2001年我们对自己说过:Be the last man standing(成为坚持到最后的人)!即使是跪着也要成为最后一个倒下的!凭今天阿里的实力也许我们自己不会倒下,但是今天的我们肩负着比以往更大的责任,我们不仅仅要让自己不倒下,还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客户——全世界相信并依赖阿里巴巴服务的数千万的中小企业不倒下!

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很多企业的生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是我们的使命,是对“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最完美的诠释!阿里人要牢牢记住:如果我们的客户都倒下了,我们同样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第二,要做冬天该做的事!

一家伟大的公司绝不仅仅是因为能抓住无数次机会,而是因为能扛过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2002到2003年间,阿里躲过了互联网的寒冬,大搞阿里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人才培养建设。

今天,我们在感谢去年上市给我们带来机会的同时,也要学会感谢今天世界经济调整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遇。阿里巴巴从18人创业到今天超过一万人,我们的文化、组织和人才建设也在快速增长下面临挑战,但也因此得到机遇,让我们这五年轰轰烈烈地经历了组建淘宝网、支付宝公司,收购雅虎中国,创建阿里软件、阿里妈妈和投资口碑网一直到去年上市。

我们希望有几年的休整时间,感谢这个时代又给了我们一次这样的机遇。

——摘自《2008年马云内部邮件<冬天的使命>》

背景分析

在全球经济的冬天渐渐逼近之前,“嗅觉”敏锐的马云已经开始准备如何过冬,并且已经为在严冬中积蓄力量做好准备,以迎接阿里巴巴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于是,在2008年7月23日马云写给阿里巴巴集团全体员工的内部信——《冬天的使命》一文中,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马云发出了“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准备!”的呼吁。对此,马云提出了两点过冬的措施:第一,要有过冬的信心和准备;第二,要做冬天该做的事。

在马云看来,形势比人强,变化总比计划快。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今天的事做好,还要有危机意识,准备好明天要做的事。面对互联网的冬天,阿里巴巴只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在严冬中“深挖洞、广积粮”,酝酿整个集团下一个十年发展计划,并帮助中小企业一起度过漫长的冬天,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马云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洞察未来的市场是什么,CEO最困难的是要把灾难扼杀在摇篮之中。尤其是电子商务公司,要想稳步发展、获得成功,必须能够防微杜渐,站在整个大行业、大市场的全局高度上,在危机来临前或者危机刚刚萌发时,及时调整策略,及时遏制危机的蔓延,才能持续地生存下去。

拓展透析

对于一些员工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做不好今天该做的事,而是缺乏危机意识,无法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那些处在高速成长期的员工,他们只看到自身的快速增长,而忽略了在瞬息万变的职场洪流中可能面临的其他危机:生存危机、成长危机、信任危机……

危机无处不在,如果不懂得以危机作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动力,再优秀的员工也难逃失败的宿命。

2000年新世纪伊始,在“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寒流还未侵袭中国,国内通信业增长速度仍保持在20%以上的时候,华为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而正是这个时候,任正非却大谈危机,认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他的那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后来在业界广为流传,深受推崇。当然,“华为的冬天”并非只是华为公司的冬天。正如《华为的冬天》最后所说:“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大涨的惯性结果。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谁有棉衣,谁就能活下来。”

马云那篇《冬天的使命》与《华为的冬天》恰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带给我们这样一个重要启示——最危险的情况是你意识不到危险。繁荣延续时间长,意味着冬天要来了。

如果一个企业只顾眼前的发展,丧失了危机观念,就好像一个人闭着眼睛开车一样,早晚会出事。怎样做好准备呢?那就是切实做好今天该做的事,并时刻树立危机观,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为未来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Cn5Q6ZkECU6jExyScUhHDfQAkZZ7GYxyKSsa/+sLLWNALXvQOuHTg5GmP55gfu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