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A 梦想的路一旦踏上了,跪着也要走完

人可以10天不喝水,7、8天不吃饭,2分钟不呼吸,但不能失去梦想1分钟。没有梦想比贫穷更可怕,因为这代表着对未来没有希望。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有梦想就不必在乎别人骂,知道自己要什么,最后才会坚持下去。

BY马云

只有梦想,不对任何人设限

有一个孩子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时得了第一名,老师奖给他一本《世界地图》。他很高兴,跑回家就开始看这本《世界地图》。不幸的是,那天轮到他为家人烧洗澡水。他就一边烧水,一边在灶边看地图。他看到一张“埃及地图”,想到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艳后、有尼罗河、有法老王,还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心想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埃及。

正当他看得入神的时候,爸爸从浴室里冲了出来,用很大的声音对他说:“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看埃及地图!”脾气暴躁的爸爸跑过来给了他两记耳光,然后说:“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见他没有动,爸爸朝他屁股踢了一脚,严肃地说:“我保证!你这辈子绝不可能去那么遥远的地方!赶快生火!”

他当时看着爸爸,呆住了,心想:“我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

……

20年后,年迈的父亲收到一张来自埃及的明信片,上面熟悉的字迹写着:

“亲爱的爸爸:我在埃及的金字塔前给您写信,记得小时候,您打我两记耳光,踢我一脚,保证我不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但是现在,我做到了……”

再看一个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莉的故事吧。

奥普拉出身在美国贫民区,是一个私生子。儿时的她寄居在亲戚家,受尽了非人的虐待,给她的一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伤痛。十几岁的她曾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假装被打劫的样子,偷走了母亲的钱包。她和伙伴们鬼混,抽烟、吸毒、喝酒,越陷越深,她的青春犹如浸泡在肮脏的大染缸里,母亲甚至一度想将她送进少管所。

直到14岁,奥普拉才第一次见到父亲。她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当时也没有人愿意正眼看她。还好,父亲没有抛弃她。她在新的环境中改头换面,参加了学校的戏剧俱乐部,并常在俱乐部举办的朗诵比赛中获奖。后来,在费城举行的有1万名会员参加的校园俱乐部演讲比赛中,奥普拉凭借一篇短小精悍的演讲,赢得了1000美元的奖学金。

在大学里,奥普拉有机会踏进所有电视人梦想的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大门,但是她开创的充满感情的新闻表述方式与传统主持人刻板庄严的风格迥异。好在虽然这种风格没有被接受,却为她赢得了另一家电视台的特别关注。不过,这家电视台希望她去纽约接受整容手术,但奥普拉的底子太差,美容师端详了半天后望而却步,整容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不仅是外貌上的原因,当时美国的主持界鲜有女性,甚至有人说“女人的声音听起来缺乏可信度”。但是奥普拉证明了这是谬论:她主持《人们在说话》脱口秀,收视率一路飙升,超过了当年最有名的脱口秀节目。另外,她主持的《芝加哥早晨》栏目,从一个低档的脱口秀一跃而起,变成收视率第一的金牌栏目。后来,《芝加哥早晨》更名为《奥普拉·温弗莉脱口秀》,在全美120个城市同步播出。

很难想象吧,一个贫民区的黑人小女孩能走到这一步。是的,梦想,只有梦想不会对任何人设限,只要你不画地为牢,就永远有欣赏不完的风景。更何况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的世界,它接纳每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

很多人都输在了自我设限上。绝大多数人都会以过去的自己来判断未来的自己。事实是,未来的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另一种样子的人。就像奥普拉·温弗莉一样,她也曾经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希望了,但只要她去尝试,不断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说和做,永远都是两码事

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在老师严规铁律的限制下,我们一直都在规规矩矩地成长着。

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不了解社会的真正需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典型特点。因为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被“计划”着成长,一直行走在一条条胡同里,只有一个方向,只能向前。当我们走到胡同口时,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片茫茫的大草原。

大草原上,似乎没有路,又似乎哪里都是路,只要自己走下去,我们的后面便形成了路。这对于在引领、扶持状态下长大的我们,面对一片没有脚印的前方,还能走得依然坚定吗?不可能。长辈们教导我们说,做任何一个选择,都不能轻率,要做充分的调查,要经过成功可能性的论证,要寻求经验丰富人的指导,这样才能少失败或者不失败。

别人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来说,真的有用吗?书本上的成长原则对每一个人都行之有效吗?

不得不说,有些建议和忠告是能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但是有些看起来非常正确的指导,却成为植入我们骨髓的精神垃圾,会成为一种无形的羁绊,阻碍我们的成长和成功。

一些事情,我们的做法可能是错的,也可能是对的。因此,在我们没做一件事情之前,就不要轻易地说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我们不能被书本上的教条理论限制住,也不要不根据实际情况,死板地执行自己的发展计划。任何一个不做调整和改变的计划,都不是科学的计划。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州萨德尔镇有一位名叫法兰克的年轻人,因家境贫寒,早早辍学到芝加哥谋生。他在芝加哥城内找了好几天工作均被拒绝,走投无路时才发现在大街上擦皮鞋也能赚点钱,于是便买了把鞋刷给人擦皮鞋。

法兰克擦了半年皮鞋,赚来的钱仅够维持生计。如果不节俭,根本攒不下钱。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法兰克便在擦皮鞋的同时,寻找其他赚钱之道。

他发现卖雪糕成本不高,利润却不小,就马上租了一间小店,一边卖雪糕一边给别人擦鞋。没想到,副业的雪糕生意远比主业擦鞋的生意赚钱,于是他又开了一家小店,同样是卖雪糕。到后来,他专门从事雪糕的零售批发业务,越做越大。如今,法兰克的“天使冰王”雪糕在美国冷饮界已成为“超级航母”,占据全美市场七成份额,4 000多家连锁店,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

和法兰克同时到芝加哥谋求发展的还有一个人,名叫斯特福,他的父亲是个农场主,很富有。为了让儿子成为美国最成功的商人,父亲把斯特福送进商学院学习,并拿到MBA学位。

就在法兰克被生活所迫在大街上给别人擦鞋的同时,斯特福拿着MBA学位,住进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委托多家市场调研公司调查芝加哥各个行业的市场潜力。最后斯特福对耗资数十万、历经一年多时间得到的各个行业的市场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卖雪糕最赚钱。而此时,法兰克已经拥有了数家雪糕专卖店。

斯特福把自己想开雪糕连锁店的计划告诉他的父亲,父亲却坚决反对,他认为拥有MBA学位的人去卖雪糕是一种耻辱,会让天下人耻笑。斯特福见父亲这么反对,也犹豫了。但是,当他再次运用专业知识对市场前景进行判断后,还是觉得卖雪糕成本最低、利润最大。一年后,斯特福终于说服父亲,准备投资打造雪糕连锁店;而此时法兰克的雪糕店已成为无法战胜的“航母企业”了。

任何成功都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胆识。要想干成一件事,胆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做,也不是我们做不了,而是我们不敢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来回考虑里子、面子,反复掂量成败得失,无形中便把负面的东西夸大了,这样一来,还没动手就背上了很大的包袱。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安排,哪怕这个人是上帝。 要知道,上帝也只能根据他的需要来安排我们。再好的计划和安排,不去实施,就是一张废纸,几句空话。想做的时候就去做,这才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你能做好的,都是适合你的

一个人如果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却最终失败,原因很可能不是他没有能力把事情做成功,而是因为他选择了不太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生活中,许多人正在从事与自己天性格格不入的职业,因为这些人总是相信,投身于时下最为热门的行业,就俨然处于社会光环的中心,就会得到权力、地位和财富,实现自我的价值。不过,等他们花尽毕生的力气追求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自己所追求的很多热门生计其实根本不适合自己,甚至根本就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处在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完成所应该完成的工作,承担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木工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木匠;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医学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医生……如果你没有任何内在的天赋,或者内在的呼声很微弱,那么,你就应该在你最具适应性的方面和最好的机会上慎重地做出选择。

作家斯贝克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曾几次改行。起初,因为他身高一米九多,爱上了篮球运动,成为一名篮球员。因为球技一般,年龄渐长,又改行当了画家,他的画技也无过人之处。当他给报刊配画时,偶尔也写点短文,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在他老师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逐渐感觉到自己干这一行最适合,后来终于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在尚未学会说话时就开始学习演奏乐器。10岁时就创作了六首乐曲。亨德尔的父亲是宫廷理发师,他希望儿子成为律师,看到儿子如此爱好音乐,十分担忧,便采取了严厉的措施,禁止儿子演奏乐器,甚至不让儿子上小学,因为小学有音乐课。可亨德尔根本就不理会父亲的用心,白天不行,他就在夜深人静时起来练琴,为了不被人发觉,只好不出声地练。后来,他终于成为与巴赫齐名的音乐巨匠。

哈佛大学的伯恩斯教授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有的一个共同特征: 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又不论是从事哪一个行业、担任什么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事实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他对自己擅长的工作的专注和投入,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实。

我们选择职业时,要注意的是特长与职业的匹配。比如擅长形象思维的人,较适合从事文学艺术方面的职业和工作;擅长逻辑思维的人,则比较适合从事哲学、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工作;擅长具体思维的人则比较适合从事机械、修理等方面的工作。总之,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才能发挥我们自身最大的潜能。

别把时间浪费在差劲的构想上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 “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 有些事情,你虽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迟早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及时抽身退出,不受困境所缚,去寻找新的机会。

一位非常干练的推销员,他的年薪有六位数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是历史系毕业的,在干推销员之前还教过书。

这位成功的推销员这样回忆他前半生的道路:

“事实上我是个很没趣的老师。由于我的课很沉闷,学生个个都坐不住,所以,我讲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之所以是没趣的老师,是因为我已厌烦教书生涯,毫无兴趣可言,这种厌烦感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最后,校方终于不与我续约了,理由是我与学生无法沟通。其实,我是被校方免职的。当时,我非常气愤,所以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闯一番事业。就这

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自己能够胜任并且感到愉快的工作。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会振作起来!基本上,我是很懒散的人,整天都病恹恹的。校方的解聘正好惊醒我的懒散之梦,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奋发图强起来,而闯出今天这个局面。”

成功者的秘诀之一是随时审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洒脱地走向成功。

机遇要靠自己创造

保罗·高尔文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他10岁时,在一个名叫哈佛的小镇上读书。哈佛镇当时是个铁路交叉点,火车一般都要在此停留,加煤加水。于是,许多孩子趁机来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为自己赚点零花钱。

高尔文发现这里很适合做买卖。于是,他也加入了卖爆米花的行列。除了在火车上叫卖,高尔文还想了许多办法来增加销量。他做了一个爆米花推车,用车推到火车站或马路上叫卖。为了使爆米花的味道更加可口,他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更加赢得顾客们的喜爱。

有一次,哈佛镇下了一场大雪,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被大雪封住无法前进。高尔文瞅准时机,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车上去卖。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饥饿的乘客们仍抢着购买。高尔文因此又发了一笔小财。

夏天到了,高尔文又推出了一种新产品——蛋卷冰淇淋。他将一个箱子用吊带挎在肩上,在箱子的中部放上半加仑冰淇淋,箱子边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车上去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欢迎,生意异常火爆。

卖爆米花的经历,培养了保罗·高尔文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把握能力,以及创造机遇的能力。

机遇不能消极等待,更不能拖延。 如果你寄希望于等待,寄希望于运气,那么,你最初的热情和你已经花费的精力都将在消极等待中消磨殆尽。 因为拖延,你将会失去眼前的机遇,最终则会导致失败。

不要忘记心中的“土拨鼠”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于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从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亨利·毕克斯特斯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积极协助父亲行医治病,但他对这门职业不是很感兴趣,而且对小镇沉闷的生活越来越不满足。后来,亨利·毕克斯特斯的父亲将他送到剑桥大学学习医学,希望他将来能在大城市找份工作。由于用功过度,他的身体受到了损害。为了恢复健康,亨利·毕克斯特斯去外地做了一名巡游医生。在此期间,他对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医学的兴趣却没有以前强烈。回到剑桥之后,他拿到了医学学位,但他决心放弃从医。

他开始学习法律,像以前钻研医学那样刻苦。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每个人都跟我说:你一定会成功的,只要你能坚持。尽管我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但我还是要努力相信它,只要我竭尽全力,我决不会失败。”

28岁,他成了一名律师,但没有生意。他经济紧张,主要靠朋友们资助。等了三年,仍然没有成功。他给家里写信说他“承认自己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挣扎到机会的来临”;他写信给朋友们说他再也不想拖累他们了,他想放弃这一追求回到剑桥去,“在那里我相信能找到谋生的办法”。

幸运的是,亲人和朋友又给了他一些资助,他坚持着。终于,生意一个个来了。开始时是一些小案子,慢慢就有了大案子。

亨利·毕克斯特斯是一个从不放过任何机会的人,不懈的努力终于给了他丰厚的回报。经过几年的发展,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他的后半生充满鲜花和掌声,最终成为上议院的贵族。

他的天赋跟普通人其实没有什么两样,正是他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他获得了成功。回味他的经历,处在人生路口的年轻人,你作何感想?

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了,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合乎自然,我会想到你有这么几个答案:

‘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当你再找不出问题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还有一个问题, ‘土拨鼠哪里去了?’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于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自己心目中的目标哪去了?

有时间找借口,不如去想办法

有了梦想就去追寻。想做成事情就不要寻找任何借口,对于你来说没有什么不可能,要勇往直前。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那是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生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务的人。”

乔治·华盛顿·卡佛说: “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 工作不顺利时,我们常常会找种种借口,认为是领导故意刁难,把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交给自己;认为自己最近健康状况欠佳,才导致效率不高……想偷懒,还把偷懒理由正当化,总认为期限还有三天,明天、后天再拼,今天不妨放松一下。

不要为你的放弃找借口,最关键的是你还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不要总是抱怨你没有机会,没有人帮助你,没有人吹捧你,没有人拉你一把,没有人让你变得重要,没有人告诉你出路。如果你有潜力,如果你真的称职,你就会在找不到路的时候开创出一条路来。

找借口是执行力不够的表现,如果内心不想做某件事,就会以种种借口来应付。当我们用借口来应对一件本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的事时,成功也就被借口阻挡在了门外或者被推迟了一步。

被辞退18次的女主持人

有些人往往喜欢走捷径,走不通就会快速换一条路,结果换来换去,也许几十年都没有走完一条路,也未做完一件事,忙忙碌碌间走完了一生。愚公是英雄,他和他的儿孙们搬走了一座山;贝多芬也是英雄,他坚信耳聋也能听到美妙的音乐。他们都是选定了自己的路,坚定地走下去,没有因为遇到困难就想换另外一条道路。

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3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被辞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仍然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最初由于美国大部分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观众,因此,没有一家电台愿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莎莉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谈话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也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胆去尝试。她对广播早已轻车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种意义,还请观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而一举成名了。如今,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得重要的主持人奖项。她说: “我被人辞退18次,本来会被这些厄运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她是一个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人,她没有因为被辞退18次就怀疑自己的选择,反而更加激发了她证明自己的勇气,在经过了那些失败之后,她有机会开始尝试,进而做到最好,成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

选择一条路很容易,但是要坚持在这条路上走到最后,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向目的地迈出了999步,却没有坚持着迈出最后一步,那么你依然是失败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再近的点也不是终点,那些在距离终点很近的地方而停下了脚步的人是多么可悲啊!

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就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打击,这是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的态度,是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想要炫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就要有这种态度,就要有这股韧劲。

所谓机遇,不过是自我规划的实现

我们常说: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有的人一味地把自己的不如意归结为“运气不行”,这只是给自己的疏懒找借口。如果你在失败者的队伍中询问他们失败的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说:没有机会,没有人帮助、提拔他们。他们还会说,优秀的人太多了,好的职位已被别人占据,一切好的机遇都已被别人捷足先登,所以他们只好这样。成功者却不会如此推托。他们默默地工作,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怨天尤人。他们稳扎稳打,从来不依赖别人的帮助。

亚历山大大帝在一次胜利之后,有人问他:“假如有机遇,你想不想把第二个城堡攻下来?”

“什么?机遇?我从不等待机遇,我会去创造机遇!”

有些人将等待机遇当成了一种习惯,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工作的热情与精力,就在等待中逐渐消磨掉了。那些不肯工作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是根本看不到机遇的,只有那些勤恳工作、奋发向上的人,才会发现机遇。

北京小伙子张骥刚满29岁就被美国知名计算机厂瑞创看中,出任瑞创电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总经理。在此之前,张骥只不过是该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的一名普通员工,而瑞创公司正准备撤销在中国的这家办事处。就在张骥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时候,总公司召他去开会。

于是,张骥提着笔记本电脑上了飞机,而他更是对这次会议的参会人员和会议内容一无所知。他在飞机上仔细研究了瑞创近两年的年度报告,10多个小时之后,当飞机抵达机场的时候,他已经做出了瑞创公司在中国两年内的发展计划。对张骥来说,这份计划的完成,仅仅源自于平时养成的喜欢总结心得体会的习惯,他总认为即使和别人做同样的事情,也要比别人从中多收获一点,对于做过的事情总要留下点什么。

谁也没想到,会前5分钟,张骥被要求当着瑞创公司的所有海外分公司总经理和瑞创公司总裁的面发言!这次突然袭击的结果是他改变了这家年收入60亿美元的公司的重要决策,也给自己带来了新的机遇。公司决定不仅不撤销这个办事处,而且还要加强在中国的发展,并对张骥委以重任。

机遇给人们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可是,成功的人,未必就与他人有多大不同。若是非要寻找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会比常人勤勉,更加专心致志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大事都是由许多的小事堆积而成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有朝一日才可能干成大事。机遇从来不是等来的,把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极致,才可能在机遇面前胸有成竹,取得成功。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许已经有许多机遇在等待着我们。 或许机遇就在眼前,或许在你的问题当中,就隐藏了一个机遇,然而,你却一直忽略了它们。 关键就在于你没有做好抓住机遇的准备。你不妨从身边开始,找寻下一个成功的机遇,或是掌握住现在的机遇,把它做到最好。

惟有成功可以提升你的人格和尊严

《当上帝说不的时候》的作者布里莉丝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演讲家、畅销书作家,她的故事美国人耳熟能详。她每年2/3的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因为她要在美国各个州进行演讲,激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布里莉丝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20岁刚出头就嫁给了花言巧语的史密斯。结婚之后,她生下两个孩子,日子尽管不算好,但还过得去。

当布里莉丝第三次怀孕的时候,史密斯彻底撕下了伪装,天天在外面鬼混,即使回家,也是满身酒气地和布里莉丝吵架,并且对她大打出手。

布里莉丝辞去了证券交易所的工作,把全部身心放在家庭、孩子和丈夫的身上。她想通过的自己的努力,挽回和谐、幸福的家庭。

结果,没有了收入的布里莉丝,更让史密斯瞧不起,不管她在他面前如何低三下四也没有用。在她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只有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在医院里陪伴她。

第三个孩子出生半天之后就夭折了,她满怀丧子之痛回到家里,不但没有得到史密斯的安慰,反而遭到暴风雨般的殴打。史密斯一脚把布里莉丝从二楼踹了下去,无比虚弱的她顺着楼梯滚下来,重重地摔在一楼的地上。

这一摔,把布里莉丝彻底摔清醒了。她意识到,要想在史密斯面前拥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只有自己变得富有和强大才行,靠乞求、哀告、逆来顺受只能让他更加瞧不起自己。于是,她提出了离婚。

善良而一无所有的布里莉丝根本不是史密斯的对手。他通过各种卑鄙的手段,买通了律师,转移了家中大部分财产,搞臭了她的名誉,最后连孩子的监护权她都没有得到。在洛杉矶,布里莉丝不是好妻子,不是好母亲,甚至不是好女人,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能得到一个人应该得到的最起码的尊重。

布里莉丝没有办法,移居加利福尼亚,找了一份工作,开始学会独立生活。布里莉丝说,那段日子,没有人把她当人看,连她都怀疑自己是一颗灾星,只能给认识她的人带来灾难。伴随她的,只有书和上帝。

利用工作之余,布里莉丝写了一本书,名叫《从女孩到女人》。她把书稿寄给50多家出版商,因为她不是有名作者,所有的出版商都拒绝出版,哪怕她的出版条件低到近似乞讨。有的出版商不但不出版她的书,甚至嘲笑她,说她最不适合的职业就是写作。

后来终于有一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书。谁也没想到此书一上市,就受到全美女性的追捧,一年发行200多万册。

这本书的成功,改变了布里莉丝的命运,使她有实力请到最好的律师,要回本属于自己的子女监护权,又遇到了真正爱她的好男人约翰……

现在,布里莉丝已经成为当代美国杰出女性之一,成为战胜不幸生活的杰出代表。这是因为在后来,她曾经被最信任的朋友骗得倾家荡产,差一点被子宫癌夺去生命,承受住第二次失去爱子的打击,从飓风后倒塌的房屋下坚强地活下来……

作为风靡全美的演讲家,布里莉丝在讲演中强调: 弱者也有人格和尊严,但不会有人在乎,甚至每个人都以践踏你的人格和尊严为乐,你大声抗议只能遭到更加严重的嘲笑。你要想活得有尊严,只有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比嘲笑你的人更强大,更成功。

一切游戏规则都是强者制定的,弱者没有话语权。作为年轻人,要想保持人格的完整,活得有尊严,靠什么呢?

靠抱怨和牢骚肯定不成,靠乞求和呐喊也不成,这样做最大限度也只能获得毫无价值的同情。在财富散落社会各个角落的年代,没有人真心同情四肢发达、内心脆弱、用眼泪守护人格和尊严的年轻人。人们崇拜的是战士,哪怕是战死的战士。

在任何人都可能成功的年代,要想活得有尊严,就得靠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英雄不问出处,成功最能证明问题。也只有当一个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时候,不用说他的人格和尊严,就连他曾经的苦难,都是激励人们的最佳故事。

作为一个人,就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服务于更多的人才能体现我们存在的价值。 BvQMJQ4FHbKktsIoSRyU8l9PVdnphxVhauZK3o9hLRFaX5okJl36siykRCCD4h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