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细微处赞美,润物细无声

赞美不仅要抓住对方大致的心理波动,而且要于细微之处下工夫,这样既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有极强的针对性。

1971年7月29日,基辛格率代表团秘密访华,进行打破中美中断20年外交僵局的谈判。来华前,尼克松总统曾不止一次为他们设想这次会谈的情形,以为中方会大拍桌子叫喊“打倒美帝国主义”,勒令他们退出台湾,滚出东南亚。为此基辛格一行人心理非常紧张。

但事实出乎他们的意料。前总理周恩来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会见了他们。前总理周恩来微笑着握着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当基辛格把随行人员一一介绍给前总理周恩来时,他的赞美更出乎他们的意料。他握住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连我都讲不好。你是在香港学的吧!”又对斯迈泽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最后他握住洛德的手,“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周总理简短的欢迎词里蕴含了高超的赞美技巧。他认识到基辛格一行人的紧张心情,在严肃的外交场合,他有意淡化了政治角色,而是抓住细微之处,拉家常似的,对其语言才能、论文、家庭成员进行了一番巧妙的赞美。称赞得既亲切又得体,缓解了对方的紧张情绪,使基辛格一行人对中国的领导人顿生敬意,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真是一箭双雕。

前总理周恩来能做到这一点,是事前细心准备的结果。他先对基辛格一行人的工作、生活资料做了一定的了解,准确地找出他们在外交场合一般不为人所提及的细小之处。同时,前总理周恩来对他们来华心理做了大致分析,才会有外交场合亲切的言词和出色的表现。

人的心理有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但也有不稳定的部分,往往随气氛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细心的人善于捕捉对方此时此地的心境,予以适当的赞美。

元旦晚会上,大家都兴高采烈,有说有笑,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在角落里,只有小王一个人闷不作声,心事重重。这时主持人发现了他的变化。他想:“小王平时表现挺积极,做事挺热情,今天怎么了!”他又想到小王是新转来的学生,可能想以前的同学了。他于是对大家说:“小王是这学期刚转咱们班的。平时各方面表现很积极,与同学关系也很融洽,我们现在就像是一家人了,共欢乐,共进步。现在,让小王为我们唱支歌,好吗?”小王听了这番话,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感受到了新班集体的温暖和凝聚力,很快与大家玩在了一起。

主持人是个很细心的人,善于观察他人心理的细微变化,用赞美、鼓励的话开解他人心中的不快。如果他是个马大哈,只顾自己开心,那么气氛不一定会很融洽。 vLdqzC8/AI6RadJ3q9JbgfPsB+worw5Jlo6KSY7QsBtvbxHRWAbtdv2jzTodvJ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