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修辞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上面我们说过,修辞心理学是以修辞心理现象和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具体说来,它应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修辞个体心理

众所周知,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修辞是人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任何一种修辞活动都是个体的,而不可能是集体的,因为说写都不能是两人一起的。虽然一篇讲演稿、一篇文章可以事先由不止一人进行修辞营作,但在说、写时总得由一个人去说、去写。因此,严格地说,任何的修辞都是具有个体性的。

修辞者在进行修辞活动时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修辞个体心理。它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概括起来,修辞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修辞动机、修辞心理过程和修辞心理特性三个方面。

1.修辞动机

所谓“修辞动机”,就是修辞的目的。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精神的还是肉体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活动的动机。 任何的修辞活动都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语言创造活动,它的目的性是很强、很明显的。说写的某种特定目的,是人进行说写的内部动力,也就是修辞动机。

那么,修辞动机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是人类动机产生的基础。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的需要,如饥则觅食、渴则择饮等;也有社会的需要,如人际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有物质的需要,如对食物、衣着、住房的需求等;也有精神的需要,如认识的需要、美的享受的需要等。由此,我们可知,修辞动机的产生是出于修辞主体(即说写者)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后者是主要原因。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写庐山瀑布的诗云:“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为什么要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夸张的语句来写?因为李白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名山大川,他见到庐山瀑布的壮观,内心就有一种深切的感动,不抒发则于心不快。而一般客观、冷静的描写都不足以表现他内心的那种激动,所以他选择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里,我们可以见出,李白之所以写这首诗,之所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出于他情感宣泄的需要。对李白而言,这种对大自然奇观的深切感动不用夸张的语词抒发出来,是不能平息其内心的激动的。因此,李白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庐山瀑布的动机很明显,是为了暗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想通过情感宣泄以求身心畅快的生理特别是心理上的需要。

2.修辞心理过程

所谓“修辞心理过程”,是指修辞者(即说写者)以不同的形式(认识、情感、意志)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说写的对象与内容)的过程。它与一般的心理过程一样,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个基本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关于这一点,前文我们已作了说明。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反映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产生了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情感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知之深,爱之切’,深厚、真挚的情感来源于对人、对事真切、深刻的了解,而情感又对认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意志过程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完成的基础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因此,“修辞心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修辞者(说写者)先对所要说写的对象或内容有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或情感,最后根据交际的特定目的调节其语言行为,即以适切的措辞将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表达出来,以实现修辞者的意志。下面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战国策·赵策四》曾记有一则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可以十分恰切地说明这一问题。这一故事云: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触龙说服赵太后的故事是一个十分典型、成功的修辞范例文本。从这一修辞文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修辞者触龙的修辞心理过程:首先,触龙对需要说服赵太后同意派长安君出质于齐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这一点,从上述的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素有虎狼之心的秦国趁赵惠文王刚死、赵太后与赵成王孤儿寡母还没有治国安邦的经验之时,以大兵压境,欲一口吞并赵国。赵太后无奈,只好向齐国请求救援。而齐国为了日后能确保得到赵国许诺的回报,执意要长安君(即后来的赵成王)为人质才肯出兵相救。而赵太后因为爱子情深,坚决不肯。所以事情就闹僵了。赵国的大臣都深知此事的利害关系,所以都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向赵太后强谏。结果,赵太后很是愤怒,十分明白地向臣下们作出了宣示:“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在这种情势下,触龙还要见赵太后,当然是在对说服赵太后的必要性有深刻认识之后才作出的决定。既然是决然而然地要见“盛气而胥之”的赵太后,自然触龙是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赵太后拒谏行为产生了否定情绪或情感。但是,结果,我们却没有看到触龙直抒胸臆、慷慨激昂的强谏行为,他先是和颜悦色地与赵太后拉家常、谈儿女,然后才由爱儿女的话题自然地切入正题,最终说服了赵太后。这就说明触龙采用这种劝谏的方法,是经过了一番自觉的心理调节与控制语言行为的过程的。这一过程,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修辞心理过程中的“意志过程”。由此,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出修辞者触龙完成说服赵太后修辞任务时由“认识”到“情感”再到“意志”的修辞心理全过程。

3.修辞心理特性

所谓“修辞心理特性”,是指修辞者在通过认识、情感和意志反映客观世界,亦即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所反映的客观世界(说写的对象与内容)的看法或情感态度时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包括文化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多、很大的差异,所以各人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会形成不尽相同的某些稳固且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这种特性就是修辞个性心理特性,它是修辞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心理特性的三要素(能力、气质、性格)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原因,如上面提到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等的影响。修辞的个体心理特性亦如此。比方说,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很多,而且他的大多数诗作都喜欢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与同时代另一个大诗人杜甫“沉郁顿挫” 的风格大不相同,这与李白所特有的浪漫而敏锐的文学感悟能力、豪放任侠的洒脱气质和性格是有密切关系的。而他的这些个性心理特性,则又与他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及其个人生活经历有因果关系。又如现代大文豪鲁迅,其散文特别是杂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以冷嘲热讽、尖刻深沉而著称于世的。这一风格的形成,是他在行文中经常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的缘故,是与他个人对社会现象敏锐而深刻的洞察能力、好学深思而又内向深沉的个人气质和性格分不开的。而这种个性心理特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社会环境和他个人出身于旧式没落家庭及其所受的家学熏陶是有因果联系的。由此可见,对修辞者个性心理特性的研究是修辞心理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内容。

值得指出的是,“修辞动机”、“修辞心理过程”和“修辞心理特性”是修辞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修辞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但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互相依存的,是不可割裂的。因为人没有无缘无故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他们的修辞心理过程总是在某种修辞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修辞心理特性是在修辞心理过程中形成的。没有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就不会产生修辞者在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中的修辞个性特点。同时,修辞个体心理特性又调节着修辞心理过程的进行,并赋予修辞过程以个体的特色。

(二)修辞社会心理

前面我们说过,修辞动机、修辞心理过程和修辞心理特性,是存在于修辞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我们将之称为修辞个体心理。修辞心理学研究人的修辞心理现象,主要是研究修辞个体心理。

但是,我们都知道,修辞的主体是人,而人是社会的实体,是社会的人。因此,他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上下关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国家关系、民族关系等。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修辞的社会心理,就是不同社会阶层、民族、国家等社会团体中的人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某些带有共同性、普遍性的心理。不同社会团体中的人则有不同的修辞心理。如中国人大体说来可分为南北两大社会团体,南方人在语言上喜欢委婉其辞,而北方人相对来说则更爱直抒胸臆。又如汉民族人与欧美民族人相比,从整体上看,欧美人说话比较直白,而汉民族人则倾向于含蓄地表情达意,这是他们各自隶属于不同的社会团体的缘故。再如知识分子阶层的语言特点明显与劳动大众有很大差别,这是因为他们是分属于不同文化层次的社会团体。

修辞社会心理与修辞个体心理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修辞的社会心理或团体心理是在某一社会或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社会或团体内修辞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修辞心理特征的简单相加。修辞的社会心理或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修辞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如崇尚含蓄委婉是汉民族人共有的修辞心理特征,这一心理特征便是汉民族人的修辞社会心理。它是汉民族人在数千年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形成的,与汉民族人内向深沉的民族心理结构及崇尚含蓄蕴藉的悠久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后文将有大量的篇幅专门论述。因此,我们说,修辞社会心理及其与修辞个体心理的关系,亦是修辞心理学研究的对象。5jTKfoqjqyZvxmMFXarYfSYBq8YRfz7tzveMPx6RdjRbyLZHV/FhpEypnFu4bS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