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 言

有一次,我参加在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我说话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轮到我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我站起来说:“ 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大家听了一发愣,随后哄堂大笑。报纸上登了出来,成了我说的第一流的笑话,其实是一时兴之所至脱口而出的。

我说的笑话已经传遍了世界的,是:“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妇 。”这话我是在巴西一个集会上说的。

在读者文摘上我看到的一个笑话是:“ 女人服装式样的变化,是不外乎她们的两个愿望之间:一个是口头说明的愿望——要穿衣裳;一个口头上不肯说明的愿望——要在男人面前或自己面前脱衣裳 。”(林语堂《八十自叙》)

幽默大师林语堂的这三段文字,读来真是令人兴趣盎然,历久难忘。那么,林语堂的话何以有此等独特的魅力呢?

这是因为他善于运用修辞策略,平淡的事情到了他的嘴里便顿然变得情趣盎然,妙趣横生。林氏上引自叙的笑话,第一个其实是骂人的话。如果说白了,就是:你们那么唆干什么?都是大男人怎么像个娘儿们似的,你们不能说得简明扼要些,给人留点回味的余地吗?如果真的这样说了,那么一定会激起众怒,一点风度也没有了。林语堂也就不是林语堂了。

林语堂毕竟是林语堂,他是哈佛大学的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的语言学博士,是个有很深西方教育背景的著名学者和文学家,又向来标榜幽默,自然会比别人更懂得幽默。所以,他运用比喻修辞策略,将“绅士的讲演”与“女人的裙子”联系在一起,以女人穿裙子越短越迷人来喻男人讲演越简短越好。形象新颖,出人意表。虽然是骂人,但被骂者却不得不佩服他说得有理,说得婉转含蓄,觉得给自己留了面子,没有伤及自尊,而且还会因林氏语言的机趣与智慧而生愉悦之情。正因为如此,林氏这番骂人的话才会成为“第一流的笑话”被人传诵。

林语堂自叙的第二个笑话也很有魅力,运用的是排比修辞策略,将自己所构拟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以一组相同相似的句式具体鲜活地呈现出来;而且这理想每个男人心里都在想,却没有一个有勇气说出来。林语堂不仅说得透彻精辟,而且表达形象生动,令人始料不及,成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口中)无的妙语。

第三个笑话运用的是映衬修辞策略,将女人心口不一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天下的女人看了又恨又服。恨的是他如此法眼竟然将我们女人心中的那点“小九九”看得那么透,让人无法遮掩,今后叫我们女人如何再在男人面前装腔呢?服的是他竟然把我们女人性格中的这种弱点说得这么生动有趣,让人永志难忘。唉,你这个杀千刀的,真正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说到林语堂讽刺女人,这里想起梁实秋对男人劣根性的无情揭露:

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当然,男人当中亦不乏刷洗干净洁身自好的,甚至还有油头粉面衣裳楚楚的,但大体讲来, 男人消耗肥皂和水的数量要比较少一些 。某一男校,对于学生洗澡是强迫的,入浴签名,每周计核,对于不曾入浴的初步惩罚是宣布姓名,最后的断然处置是定期强迫入浴,并派员监视,然而日久玩生,签名簿中尚不无浮冒情事。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 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 !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

常常日积月累,到处塞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当中拣选比较干净的去应急。 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 ,黑糊糊粘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 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的 ,小小的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这一盆水都吝而不用,怕伤元气。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 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 ,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始刷牙。“ 扪虱而谈”的是男人 。还有更甚于此者, 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 !除了不可挽救的脏相之外,男人的脏大概是由于懒。(梁实秋《男人》)

这段写男人脏的文字,由于是男人写男人,显得格外亲切、到位,可让天下男人出尽了洋相,丢尽了脸,真让我们这些大老爷们儿在人面前矮三分,从今而后在女人面前再也摆不起谱了。尽管如此,可又有哪一个男人不对此心悦诚服呢?被骂之后不叫好称妙呢?我敢肯定地说,没有!那么,我们这些男人怎么就这么贱骨头呢?其实,不是我们男人贱骨头,而是被梁实秋的妙笔所征服。一来他写的是事实,二来他“比喻”、“夸张”、“用典”等修辞策略运用得好,使男人的各种脏形脏状得以形象生动地呈现,让人如见其脏状,如闻其臭味,这叫人如何不服!我们都知道,梁实秋的小品文,写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让人百读不厌,拍案叫好,原因也就在于他善于运用修辞策略,把平淡事情艺术化。哪怕是“张家长李家短”的细事、琐事,只要到了他的笔下,都会写得摇曳生姿、趣味盎然,所以他的《雅舍小品》能够风靡世界半个多世纪而不衰。

林语堂、梁实秋之所以谈吐珠玑、妙笔生花,那是因为他们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懂得修辞策略的重要性,而且也善于运用修辞策略,所以他们的谈吐才那么生动,文章才那么高妙,让人回味,令人称道。

作为文学家和学者,他们当然应该重视并且善于在说写中运用修辞策略,这是题中之意。但是,如果他们不重视修辞策略,不善于运用修辞策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顶多他们的课没人听(也不一定,你要学分,不听也得听,否则我不给你成绩),他们的作品没人读,赚不到稿费,如此而已。但是如果一个政治家或外交家不懂或不善于运用修辞策略,那他的麻烦就大了。事实上,每一个政治家或外交家,特别是杰出的或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总是长于辞令(这是老话,用我们专业的术语叫作善于修辞策略的运用)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外国的就不讲了,就讲我们中国吧。先说一个古代的政治家: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有敢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怀弹操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后之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汉·刘向《说苑·正谏篇》)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春秋时代的吴国是相当强大的,“春秋五霸”就有吴国名列其内。但凡一个国家强大了,它的统治者就会生出一种非分之想,这就是要谋求国际霸权,去开疆拓土,去独占全世界。当初的德国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统治者之所以要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正是因为这样吗?而今的美国何尝不是这种意向?春秋时代,周王朝中央政权没有号召力,礼法崩坏,庞大的帝国已是名存实亡了,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互相征战。当时中国人还没有地球是圆的概念,不知道大洋大海之外还有别的人类,以为天下就是中国这块地方了。所以当时中国大地上的众多诸侯国,便俨然构成了一个国际社会。因为吴国强大,吴王就想吞并当时的另一个大国楚国,他的胃口可真够大!他想,一旦把楚国灭了,其他小国岂不望风而靡?天下不就是吴国的了?那时自己就是一统天下的天子,至高无上了。于是他就断然决定,攻打楚国。他怕大臣们有不同政见,就明言告诉他们:“这件事没得讨论,谁胆敢提出不同意见劝阻我,我就杀了他!”人都是怕死的,这下满朝文武都不吱声了。当时,吴王身边有个亲近的属官舍人(约略相当于今天的总统特别助理、国家安全秘书之类)叫少孺子,他的官阶并不算高,但有亲近吴王的机会。这个少孺子算得上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和政治头脑的政治家,他认为国王这样干不行,一定会把吴国给搞垮了不可。但是,吴王有言在先,他无法去谏说。他苦思冥想,得一妙计。他每天一大早就拿着把弹弓操着一袋弹丸,在吴王的后花园里转悠,露水都打湿了衣裳,这样一直持续了三个早晨。吴王感到奇怪,就把他给叫住了:“你过来,你何苦这样,把衣裳都弄湿了。”毕竟是亲信,吴王很是关心他。少孺子设下的圈套,终于让吴王上钩了,问我话就好。于是他就回答吴王说:“园子里有棵树,上面有只蝉,蝉高居树顶餐风饮露,自以为与世无争,只顾清高地唱着它的悲歌咏叹调。它不知道身后就有一个螳螂正在打它的主意。当螳螂正准备曲身跃起捕蝉之时,不知自己的身后还有另一个在打自己主意的黄雀。黄雀正在伸长脖子要啄螳螂,哪知我正怀弓操弹要射它呢!”吴王听到这里,马上明白少孺子的意思了,说:“说得好!”于是下令罢兵,不打楚国了。

那么,这少孺子何以如此轻易就说服吴王罢兵了呢?这是他运用的修辞策略奏了效。他想进谏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这么一句话:“大王,您倾吴国大兵而攻楚,国内一片空虚,假如有别国乘虚而入,我们吴国反而被人灭了。你还是罢兵别打为好。”如果这样实话直说,吴王一定听不进,他一定大发脾气:“我比你头脑简单?就你聪明!”结果不言而喻:杀头!尽管他心里明白是自己不对,但作为国王,他要面子,还要树立威信,有时就只得如此了。少孺子知道吴王是个特殊的交际对象,不能直话直说,所以选择了“讽喻”的修辞策略,通过编造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蕴含在故事里,让吴王自己意会。这样,不但说得婉转,也给了吴王面子。吴王自然很高兴地接受了意见,还夸奖他呢!所以,别看少孺子官阶不高,但真正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几句话就挽救了吴国的命运。其实,是不是政治家,并不看他有没有官阶或官阶的高低,而是看他有没有政治头脑和过人的智慧。

当政治家不容易,当外交家又何尝轻松呢?下面再看看春秋时代一位杰出外交家的表现: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者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反取病焉。”(《晏子春秋》卷六)

众所周知,春秋时代的齐国和楚国,都是当时有影响的大国。齐国的首相(齐卿)晏婴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人们都尊重地称之为晏子。既然齐、楚都是有影响的大国,总要有所互动,外交关系也要提升。于是齐国就派首相晏子出使南方的楚国。楚王获悉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消息,立即兴奋起来,就对亲信们说:“晏婴是齐国很会说话的人,现在就要来楚国访问了,我想侮辱侮辱他,看看他能咋的?你们有什么好主意?”作为一个国王,连一点外交礼仪和外交常识也不懂,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可是,他的那帮跟班的心腹更是无知无聊,不仅不制止、规劝国王不能这样干,反而给楚王出馊主意,其中有一人想出一策,说:“等晏子来时,请求大王让我捆绑一人从您面前经过,大王您就问我:‘这人是干什么的啊?’我回答说:‘是个齐国人。’大王您再问:‘因为犯什么罪被抓起来的啊?’我就回答说:‘因为盗窃。’”商量已定,就等晏子来了。晏子终于越过千山万水,克服无数交通险阻来到楚国了。楚王立即接见,并设宴隆重欢迎。宴上楚王赐晏子酒,劝酒之意殷殷,酒过三巡,喝得耳热意畅之时,突然见两个官差模样的人捆押了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就问:“这个人为什么被绑?他干了什么勾当?”官差说:“是齐国人,因为犯了盗窃罪。”楚王就装模作样地看看晏子,说:“齐国人生性就爱盗窃吗?”晏子一听,知道这不仅是在侮辱自己,也是楚齐两国的一场外交斗争,就从座位上站起,按照礼仪绕席而进,恭恭敬敬地回答楚王说:“我听说有这样一回事:橘子生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于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橘与枳,其实只是叶子相似,果实和味道则完全不同。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齐国的小民生长在齐国不盗窃,跑到楚国就犯这毛病,是不是楚国的水土有问题,易使齐国小民入楚就偷盗了呢?”楚王一听,知道自己输了,马上借坡下驴,尴尬地自打圆场说:“圣人毕竟是圣人,是不能随便开玩笑闹着玩的,我这是自讨没趣了。”

那么,晏子何以凭几句话就粉碎了楚王君臣精心策划的诡计,让楚王丢了面子还要道歉,使齐国在外交斗争中得分呢?这是因为晏子具有高度的语言智慧,创造性地运用了比喻修辞策略。对于楚王的挑衅,晏子没有采取“针尖对麦芒”式的硬碰硬反驳策略,而是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通过橘枳水土异而果实味道异的事实来比喻人品因环境不同而变化的道理,巧妙地把“球”弹回给楚王,婉约含蓄地指明了这样一层意思:如果真有齐人到楚国为盗的话,那么也是因为您楚王统治下的楚国民风不好,老百姓受环境影响才变坏的。真是让楚王吃不了兜着走,吃了亏还说不得。其实外交斗争只要有智慧,运用适当的修辞策略,完全可以在谈笑间使“强虏”灰飞烟灭的,不必靠恶形恶状的争吵获胜。关键在于您有没有语言智慧,会不会运用修辞策略。

记得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有名句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实,说到中国历代政治家和外交家的语言智慧,那也是应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下面我们不妨见识一下新中国一代大政治家和外交家周恩来的风采:

有一次,美国记者在招待会上问:“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民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怎么总喜欢低着头走路?”

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原因很简单嘛, 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只好仰着头走路;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张在新、张再义《中国名人辩才趣闻》)

我们都知道,现代的外交官最怕的莫过于新闻记者所提的问题。因为稍有不慎,措辞有点不妥便会被他们抓住把柄大做文章,从而引起国际政治风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对新中国一直持敌视态度,打压封锁无所不用其极,发动朝鲜战争更是意欲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之中。所以,美国新闻记者问周总理的问题,绝不会是表面的中美两国人民走路低头仰头的习惯问题。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走路都是仰着头的,在中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低头走路的。很明显,美国记者是借机寻衅,别有用心,意在攻击和丑化新中国。这一点,一般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能意会得到,周总理那样智慧超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就更是心如明镜了。但是,美国记者问得颇有艺术性,照字面意思回答不行,照内涵用意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也不妥,因为那样则有失大国领导人的外交风度。所以周总理十分机智地运用了双关修辞策略,表面上回答了美国记者有关中美两国人民走路习惯的疑问,实际含义是赞颂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说中国是极具发展前途的国家;贬低了美国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说美国是日益走向没落的国家。周总理表情达意含蓄深沉,且幽默机趣,不仅凸显了中国领导人高度的政治智慧,也在外交场合一展中国领导人幽默风趣的外交风度,令人不得不感佩中国领导人的智慧,不得不对新中国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充满信心。

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有志于做一个政治家或外交家,没有一定的智慧当然不行,不懂修辞策略、不善于圆满地表情达意也是不行的。假如你的智慧一般或很低,又阴差阳错走上了仕途,那么你就应该“笨鸟先飞”,勤思考勤用脑,也可补拙一二。同时,你更应该多学习一些修辞策略,学习怎样准确圆满地表情达意。如果你的智慧不够,又不想学习一些必要的修辞策略,那么你就歇了做政治家或外交家的“野望”(这是日语词,它既可以译成汉语词比较好听的“雄心”,也可以译成不太好听的“野心”)吧,不如回家卖红薯比较牢靠。说到卖红薯,这里依稀记起一位学术界前辈讲过的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一天,某市召开征兵动员大会,市长大人亲自做动员报告,稿子是秘书事先写好的,这位市长大人就照本宣科地念起来了,其中念到“已经结婚的和尚,未结婚的青年都要报名应征”,台下人一愣,之后是哄然大笑。大家不理解啊!和尚还可以结婚,而且结了婚的和尚有应征服兵役的义务,真是闻所未闻!事实上,不是秘书写得不好,是市长大人语言水平太差,原稿写的是“已经结婚的和尚未结婚的青年都要报名应征”,“已经结婚的”、“尚未结婚的”是两个并列的“的”字结构的词组,中间用连词“和”连接,连词“和”不能与“尚未”的“尚”连读成“和尚”。别人写好的稿子都念不正确,不知道这位市长大人平时讲话作报告没有稿子时会有什么“惊人”的“妙语”。如果是这等水平,天天被人笑话,我想他就歇了什么“野望”,最好连什么官也不要做,免得丢人现眼。一个行政官员连意思都表达不清楚,你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创新思维,还会作出什么好的决策来?

也许有人会说,我既不想吃开口饭当教授、电视节目主持人之类,也不想靠爬格子过活,如作家或畅销书作者,更不想做官当政治家或外交家,我只想做个普通人,我要懂修辞策略干什么?

如果你这样想,那么我可以坦率而负责任地告诉你:老兄,你的想法不对头!大妹子,你错了!你只想做个普通人,那么你想生活得舒坦些吧,你想活得像个人,活得滋润点吧?那好,我现在教你一个最实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生意。做生意可以马上提高你的生活水平,改善你的经济条件。不过,我又得提醒你,现在生意可不好做。你想竞争得过别人,那你就得吆喝,而且吆喝得比别人好,不然在这竞争激烈的年头你连西北风也喝不上。要吆喝,那么你就得懂修辞策略。比方说,上海大街小巷的商铺老板都会吆喝这么一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就是吆喝的艺术,运用的是同异修辞策略(后文要说)。它无疑是很有效果的,不然大家怎么都喊这一句,而且喊了多少年?不仅如此,在上海这地方,甚至连卖牙签的也有说词:“要想生活好,牙签少不了”,这运用的是协韵修辞策略。看到了吧,做生意也得懂修辞策略。

那么,有人说,我天生没出息,既不想做官也不想发财,只愿做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口粗茶淡饭吃就可以了。是,这要求不高。那你要实现这个要求,你总得寻个职业干干。现在即便你是大学毕业,或是硕士、博士毕业,也未必就能找到个工作,混得上一口饭吃。要找工作,你得写简历,还要面试。写不好,说不好,工作能给你才怪!

还有,你是个人,总得要有个感情寄托吧,说得白一点,就是总得找个老婆或老公吧。这也不简单,特别是这年头由于男女比例失调,加上有本事的男人多吃多占,一般男人找老婆更不容易了。男人之间都有一句经验之谈,叫作“老婆是骗来的”,也就是用甜言蜜语哄来的。婚前为达目标,为赢得女人芳心,可谓是“枕前发尽千般愿”。然而这发愿发誓的,也得讲究修辞策略,说得好,说得女人开心,她才肯跟你这“死鬼”!老婆骗回来后,就要过日子,这更不简单。有人说:结婚之前是首诗,结婚之后就是散文了,生活没有那么浪漫了。如果二人都不会挣钱,那么就应了中国那句老话“贫贱夫妻百事哀”,日子够你受的。假如日子还勉强过得下去,可是人到中年,男人谢顶,青春不再,也不能风流潇洒了;女人人老珠黄,变成上海人所说的“老菜皮”了。那么,感情危机又来了。如何维持这种岌岌可危的婚姻,全看你有无智慧了,看你还有没有吸引另一半的某一点魅力。说到这里,突然想起这样一则故事:

某人刚三十多岁,就已经开始谢顶,但他不以为然,摸着自己空前绝后的脑袋,对妻子说:“ 我这就叫聪明绝顶 。”

妻子不以为然地反驳道:“照你这么说,凡是剃了光头的都是聪明人喽?”

“那不是, 那是自作聪明 。”(凌飞、文闽《爱情与幽默》)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烦恼也多了。比方说,男人谢顶就是一个最大的现代病,而且是难以治愈的病。像俄罗斯总统普京、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前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以及全世界无数政要与财商界大亨,都在中年谢顶了。如果有药可治,他们还缺钞票吗?然而,不论他们有多少钞票,也是徒唤奈何的。至于普通男人过早谢顶,那就更是没有办法,只好自叹命苦。因为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谢顶总会显得老气,当然没有满头青丝来得青春潇洒,讨女人喜欢。

不过,如果男人真的不幸过早地谢顶了,倒也不必过于沮丧,不妨学学上例中的那位“聪明绝顶”的男人,心态放正了,倒也可爱可亲。那位男人可爱可亲之处,就在于他很知趣,知道谢顶不好看,怕老婆嫌弃他,就自我解嘲,幽了自己一默:“我这就叫聪明绝顶。”结果逗得老婆莞尔一笑,觉得这个“死鬼”还蛮幽默,当然也就不会嫌弃他了。

那么,这位男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原来他是运用了一种叫作别解的修辞策略,将成语“聪明绝顶”作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新解,新颖别致,出人意表,所以能逗老婆一笑。更难得的是,当他老婆用别人剃光头是否也是聪明绝顶来反驳他的话时,他又有新词:“那是自作聪明。”这也是运用别解修辞策略,在贬低了别人的同时,还抬高了自己。你说,他老婆能说他什么呢?这样的老公即使真的没有本事,长得也不俊了,最起码还蛮有趣,跟他一起过活,穷开心也行啊!

也许有男人会说,我干吗要讨老婆?有女人会说,我干吗要找臭男人?他们也许还会振振有词,说一个人过活那叫时尚,有专门术语叫“单身贵族”。在他们看来,男人不讨老婆,女人不寻男人,就谈不上要维持岌岌可危的婚姻,当然也就不必讨好对方。既然如此,那懂修辞策略有何用?你要这么说,那我就不说了。不过,我倒有句话要问:先生,你不是时尚人士吗?小姐,你不是“雅皮”一族吗?要知道,时尚人士和雅皮一族,那都是很讲优雅和情趣的“新人类”,你的社交活动那么多,你说话总是那么索然无味,谁跟你社交?你不是时尚人士吗?这些人都是不会自己烧饭的,他们是要时常上馆子的。比方说,你是个爷们儿,到一个高雅的馆子里一坐,要先来一瓶啤酒,你怎么叫侍应生?你说:“小姐,先来一瓶啤酒!”那小姐如果老土,她会屁颠屁颠地给你拿来啤酒;如果她也很时尚,温和点的,不太搭理你,心里嘀咕说:“这么老土,还小姐呢!”遇上有性格的,说不定上来给你一巴掌:“你妈才是小姐!”这年头因为有些小姐不争气,很多小姐不愿人叫她“小姐”了,她怕人家怀疑她是那种“小姐”(想当初,这称谓可风光了,早些年连“菜皮”似的上海老妈子也喜欢别人喊她们“小姐”甚至自称“小姐”)。现在如果你在大都市的一些饭店吃饭还喊女侍应生“小姐”,那就不时尚了,时尚的叫法是“翠花”(就是东北那旮旯的雪村唱的流行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里的翠花)。如果你叫侍应生“翠花”,你就时尚了。可是,你又是运用修辞策略了,这是“借代”。懂不?所以,你怎么着,也得讲修辞策略!

说到上馆子,这里想起台湾的一个掌故:

客人: 再来一客牛排,另外给我一个镇纸

侍者:请问你要镇纸做什么?

客人: 你刚才端来的那盘牛排被风吹走了。 (沈谦《修辞学》)

可以肯定,这个客人一定是时尚人士,因为他吃的是西餐。他对饭店牛排太薄不满,可他没有直接跟人吵架,而是说了上述一番话,批评饭店既婉转又风趣,既幽默又有风度,让人不得不佩服!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他运用了“设彀”和“夸张”两种修辞策略,先设圈套要镇纸,再极言牛排之薄。可见,时尚人士,不结婚可以,但不讲修辞策略不行。

也许有人又要说了,农民没有文化,总不会讲究修辞策略了吧。大哥,阿姐,你错了!你可不能低估我们农民兄弟。有时,冷不丁,连农民嫂嫂说出的话也是很有水平的,那里面也有修辞策略的运用。不信,是不?这里不妨讲一个前辈学者说过的故事 ,来让你见识见识:

据说才开始宣传计划生育时,某村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会场嘁嘁喳喳,秩序很乱。忽然一位多子女的妇女走上台,“现身说”起“法”来。当她谈到身受多子女之苦时说:

吃饭都是嘴,

睡觉都是腿,

床上一摸都是水 (指孩子们遗尿)!

台下大笑,且无不点头称是。

那么,这妇女的话为什么能镇住乱哄哄的会场,说得“台下大笑,且无不点头称是”呢?这是她会说的结果,她运用的是协韵修辞策略,说得顺口,说得易于记忆,所以效果才会那么好。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言以蔽之,只要你是人,不管你什么品阶,也不管你是干什么的,操何营生;只要你还生活在人世间,食人间烟火,要与别人打交道,管你什么背景,有文化也好,没文化也罢,你都得说话或写作。你一开口一动笔,你就得讲究表达效果,换句话说,你必须讲究修辞策略。

台湾学者沈谦教授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中华民族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不知道!但是,中华民族有两样绝活肯定是世界第一,这就是:美食和美辞。 美食,大家都知道,也喜欢。那美辞呢?就是会说话,妙语生花、妙笔生花。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不懂、不会一些修辞策略,那你就枉做中国人了!

看看,这下该明白了吧!还是好好学几招吧! BdSxTlTCzJrGP5EgL7KRPiJoCAOHmrugsgK1fCS5yTzvVH3LwxZZ7hw3acE592v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