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3 除了自我,人莫予毒

我们对自己最仁慈的事情,就是不让自己成为受害者。我们要涵养从容淡定的气质,为心灵装备安全气囊,当我们建立起内心强大的防御机制的时候,在心灵上我们就能免于受伤。如果你还介怀于外物,不能忘情,难于淡定,那可能是缘于你心灵的防御机制还没有完善。你应该认识到,如果我们自己不做精神的自残,便没人能够伤害你的心灵。

除了自己,没人能够伤害你

人的心态不一样,对待生活的态度就不一样。在乐观豁达的人看来,生命其实很简单,只要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有价值的东西,不被金钱、权力、地位所奴役,就可以活得很轻松、很快乐。而被外物蒙蔽了双眼的人,则会苦恼于生活的复杂、混乱和忙碌。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去追求,有那么多的人要去应酬,大部分时候都周旋于各种利益纠葛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我们都知道,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应该把它们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可偏偏有的人要用这有限的精力和生命去填补无限的欲望黑洞。不管是他的时间,还是心灵的空间都被占得满满的,哪里还会有地方留给生命中真正重要且美好的人与情呢?

人类总是想拥有很多,这也许是我们人类天生带着“自私与贪婪”的劣根性所致,于是我们总是企图用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不停地给自己设定很多目标,加了一副又一副担子在自己肩上,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们活着。但偶尔安静下来想一想,谁都不是铁人,谁都会有累的时刻,并且不是每一个目标都值得我们这么费尽心力去实现。为什么不尝试用减法去生活?拿张纸出来,好好想想哪些东西是你生命里真正需要的,然后把那些不需要的或者可有可无的,从你的生命清单里剔除掉,列出一份关于舍弃而不是争取的清单,让自己获得一个足够宽敞的空间来好好享受生活。

在这样一张清单里,除了日常生活的废品,其实应该被清理的还有你的过去、你的回忆。“日子久了,回忆也堆积得要发霉了。找个阳光充足的晴天拿出来翻晒翻晒,那些需要忘记的事情,就让它像浮尘一样飘散。于是,蓦然发现,心是空灵的,梦是明朗的,生活是澄澈的……”你何不也找这样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悠闲地坐下来,梳理一下自己的记忆,忘记脑海里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人和事。何必还要让它们挤占着你寸土寸金的心灵空间?如果你已经因为过去的某个人某件事伤了一次,现在却还死死地记住他们,岂不是在伤害自己第二次、第三次?清除记忆中的那些不愉快,才可以轻装上阵,大步地迈向充满阳光的未来。

至于未来,你也一定做了很多规划,觉得有好多梦想要去实现。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些所谓的梦想是不值得你付出那么多去苦苦追求的。名利、富贵、权势真的只是过眼云烟,你要做的应该是真正有助于自我内心修养的事情,同时为家人、朋友甚至那些陌生人带来幸福。在这份做减法的清单上,列举出你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不能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过分迎合上司,不要为了升职而过度加班以致给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不要对别人的不幸视而不见,等等。把这些对身体对内心没有好处的事情从生活中舍弃掉,你会发现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原来是这么轻松自在,为他人带去快乐原来是如此令你幸福。减轻生命的负担,你就能够插上幸福的翅膀飞起来。

学会给心灵做加减法,减少内心的负担,增加生活的快乐,这样的人生才能变得丰盈豁达。

于是,关于伤害就有了这样的观念:除了自己,没人能伤害你。无论何人何事,如果它对你产生了伤害,一定是经过了自己内心,将其转换为自己理解到的伤害,如果自己能有意抵制,使其不进入转换,那么那些人和事对你又能怎么样呢?然而,现实是对于外界的人和事,我们经常失去使自己心灵不受伤害的防御机制。

人之所以会受到伤害,是因为人们内心的脆弱之处一直需要他人抚慰,当别人不再给予抚慰温暖,人们内心的脆弱就会暴露在自

己面前,而人们又一时没有能力去疗愈自己的脆弱,这时就会感觉很受伤。其实这种被伤害的感觉来自一直隐藏于心底深处的内伤!好多甚至是在幼年时形成的旧伤,比如那时不被父母欣赏,心中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和匮乏感,在以后的人生中,如果重新遇见类似的情况,那么内心深处的不被接纳就会被再度勾起!

如果小时候没有受到父母温暖的爱,而又因为幼小的我们根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而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的确立,有很大一部分确实来自父母给予的肯定和认同,如果小时候父母没有帮我们做好这一课,我们确实是被父母伤害过!当然父母一定不会诚心伤害你,因为做父母的也有他们的心理局限和脆弱,或许在他们的眼里,已经给了你他们能力范围里的爱!而现在的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心灵能力,安抚好自己的心灵,不再让小时候留下的或者前段人生留下的伤害再延续,否则就是自己继续在伤害自己!

一段感情的结束,其实是不应该在你心里产生被伤害、被抛弃、不被在乎这么多负面想法的,否则就是自己伤害自己!别人不爱你,不是因为你不可爱了,是他没有了爱你的能力,他也有他的局限!他很可能不是有意让你受到伤害,而是因为他也有他的恐惧,他的能力只够安抚好他自己的心灵,所以顾不上再温暖你的脆弱!而你的伤害感,其实也应该由你自己来负责,你的心灵,最需要的是你自己的爱和关怀!

还比如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人,时常也会体验到被同类女人的排挤,因为女人之间的嫉妒和比较,还因为她太优秀给别人造成的压力感,使得别人难以接纳她。如果这女人在心灵上也很自信,那么对别人是否认同接纳她的优秀,她不会去计较。而如果外在资历很优秀,但是她心理上存在自卑感的话,别人对她的不接纳,就变成了对她的打击,她会感觉到被冷落,被漠视,不被接纳,也可能因此贬低自己,或者去讨好别人,以此换得被接纳。而不管是贬低还是讨好,都是对自己的伤害,这种思维方式完全是自己打击自己,自己伤害自己。

别人不接纳她,应该是别人心理上的障碍,比如,那人在她面前相形见绌,感到自卑,或者因为她太优秀给别人造成了心理压力,而那些人不喜欢这种在她身边显现出的自卑感,就会去排挤她,好让自己感到安全。别人不接纳她,不是因为她的不足。

如果她因为自己的优秀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那么不被人接纳被排挤就是她自己的问题了。这种不可一世的孤傲,时常是因为心底深处的自卑。而如果她一定要得到别人的接纳欣赏才自信的话,她其实缺少的是对自己客观的认同和接纳。

比如一个各方面表现平平的人,虽然在别人的眼里不值一提,但是她对自己是满意的,那么她就不会因为别人的不欣赏不接纳而贬低自己。如果只要别人一点轻视的眼光,她就自惭形秽的话,那也是因为她对自己不接纳不欣赏。你如果很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和几句话刺痛,那是因为你心里本来就有疤。疗愈接纳自己心灵的疤痕,让你对自己满意,那么你也就不会再感到不被接纳不被欣赏的伤害。

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真正做到不惩罚自己的人又有多少?不生气真的好难。走在路上被人泼了水,也不知道是什么水。虽然他一个劲地道歉,你也明白人家不是故意的,可是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衣服,还是忍不住抱怨:真可恶,怎么这么倒霉?于是一整天都在想这件事,又后悔不已:早知道就早点出门,或晚点出门。总之,到头来还是在生自己的气。现在想一想,真是不值得,反正被泼了就泼了,再怎么抱怨、后悔都没用,衣服还是湿的。那么倒不如这样想,也许我穿这件衣服不好看呢,不是常说遇水则发吗?这样一来,快乐指数就上来了,回家换件衣服,重新开始新的一天。宽恕了他人,宽恕了这件事,不等于宽恕了自己吗?为什么要为了一件已经无法挽回的事而破坏自己一天的情绪,浪费24小时呢?

过失,尤其是我们对过失的正视与反省,是更有意义的。当一个人下决心接受截肢手术时,他一定不再把他的残肢视为值得保留的躯体的一部分,而是把它当作多余的、对生存形成威胁的、必须舍弃的废物。在面部整容手术中,没有部分的、试验性的或折中的治疗手段,疤痕组织必须完全地根除,伤口才能彻底地愈合,对伤口要给予特殊保护,以确保面容的每一个细胞都得到恢复,使脸部像受伤前一样。医疗上的根除并不困难,困难是乐于无保留地消除精神上沉重的债务。难以宽恕自己是因为我们往往从自我谴责中寻找一种安全感,通过保护自己的伤口获得一种反常的病态的乐趣。只要谴责他人,我们就会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自我谴责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虚幻的满足。

美国心脏协会发行的《循环》杂志中指出,容易生气的人心脏病发作或是突然暴毙的概率,比冷静、不易生气的人高两倍以上。由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家阿恩沃尔夫·西格曼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101名男性和95名女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44名已经确诊有心脏病的人和99名没有得心脏病的人。研究包括测量每个人在运动之后心脏的血流量。

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统治欲和性情平和的人相比,有统治欲的人得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47%,易怒的人得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27%。研究还发现,不擅于表达自己愤怒的女性,更容易得心脏病。而倾向于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气愤的男性,也更容易得心脏病。这就说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他们经常发怒,便容易得心脏病。

研究人员同时表示:这项研究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因为如果长期处于情绪不佳、易动怒的情形之下,对于身体健康,更是有绝对性的负面影响。虽然本研究并没有明确指出高血压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但可以确定的是:血压正常而容易生气的人,他们罹患心脏病的概率比其他人高,相对地也增加了危险性。

中国传统医学也认为生气有损健康。《黄帝内经》也明言告诫:“怒伤肝。”肝在生理功能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

做到不生气并不难。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这个人的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充满活力,身体自然也健康。

在生活的不幸面前,应保持冷静的思考和稳定的情绪,遇事冷静,客观地做出分析和判断。要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打太极拳等,从事这些活动,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遇事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要好胜逞能而去做力不从心的事。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动辄发火,愤怒要克制,怨恨要消除。保持和睦的家庭生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总之,不必为了一件已经无法挽回的事而破坏自己的情绪,不必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要将自己的错误迁怒于别人的身上,冷静地分析问题,就能做到不生气。而宽恕了他人,宽恕了事情,也就等于宽恕了自己。

发怒固然有损健康,但怒而不泄同样对健康无益。怒气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排解,会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正确的态度是疏泄怒气,采用恰当的方法释放心中的怒气。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制止怒气的产生。修身养性,学会宽容是制怒的最好方法。遇到不如意的事,沉着冷静,头脑清醒,保持理智,不感情用事,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逆境,才能使自己走出人生的低潮。

照顾每个人的感受,注定自己不好受

决定成败的不是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在于我们自身是否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应当为自己的生命而感到自豪。生命最初,我们以响亮的啼哭声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存在,但此时我们是被动的,我们无从选择富裕与贫穷,也无从选择容貌美丽与丑陋。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样可以完善自我、改善境遇、创造命运。

黄山上的松树,无论它们是站在顶峰上,还是长在山脚下,都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它们之所以让世人惊叹,就在于它们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羡慕别人,仰视他人,但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价值,就像松树一样好好地信任自己的命运。

心理学家在一个班的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已往对她的看法。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陪送她回家。大家有意识地从心里认定她是一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举止也同以前判若两人。她愉快地对人们说自己好像获得了新生。

其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对于任何人来说,生活旅途并非一路鲜花掌声,最要紧的,是我们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

事实就是这样,当我们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时,往往是因为我们遗忘了自己的潜力。没有人会看不起你,除了你自己。

环顾我们周围,不难发现,要想使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是不大可能的。我们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如果有50%的人对你感到满意,这就算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了。只要看看西方的大选就够了:即使获胜者的选票占多数,但也还有40%之多的人投了反对票。因此,对一般人来讲,不管你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意见,都会有50%的人可能提出反对意见,这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当你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你就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他人的反对意见了。当别人对你的话提出异议时,你也不会再因此而感到不安,或者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许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你应该意识到他只是与你意见不一致的50%中的一个人。只要认识到你的每一个决定总会遇到反对意见,那么你就可以摆脱情绪低落的困扰。当我们做事之前已经料想到某种后果,一旦出现这种后果时,你就不会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或者措手不及。因此,如果知道会有人反对自己的意见,你就不会自寻烦恼,同时也就不会再将别人对你的某种观点或某种情感的否定视为对你整个人的否定。当然,如果你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就更不应该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决定,你就是你自己,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别人而活着。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

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她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笑笑,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那女孩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索尼亚就这样明白了,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自己拿主意。她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是个颇有名气的演员了。有一次,她要去参加一个集会,但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天气不好,只有很少人参加这次集会,会场的气氛有些冷淡。经纪人的意思是,索尼亚刚出名,应该把时间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气。索尼亚坚持要参加这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去参加,“我一定要兑现诺言”。结果,那次在雨中的集会,因为有了索尼亚的参加,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名气和人气因此骤升。后来,她又自己做主,离开加拿大去美国演戏,从而闻名全球。

自己拿主意,当然并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忠于自己,相信自己。坎坷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要自己拿主意。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方案。既然如此,自然应该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所谓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不必勉强自己

生活中有许多不快乐与抱怨。当你生活烦闷,感到人生不顺的时候,应该让自己明智一点,不要用“高标准”去为难自己,卸掉自己背负的沉重包袱,不再折磨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看待世界。不要试图让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否则你将永远也得不到快乐。

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活得太辛苦,压力太大,其实,这往往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之前,便给自己在人生各个路段设下了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的,而是和他人比较以后制定的,所以每天为了完成目标,不得不背着责任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惫的折磨。

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任。有的人不看实际情况,要求自己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必须学热门专业,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算完美的人生。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去基层,不愿去艰苦地区,就是因为他们人生的背篓中背负太多的责任。这种以私利为出发点的个人抱负,已褪变为一个包袱压在身上,让人喘不过气来。但还是有人乐此不疲。

盲目的忙碌,最后收获的是茫然。如果我们不能实现太高的生活目标,那我们就应该量体裁衣,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实现自身的价值。

有的人从头至尾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成就一番事业而奋斗,而有的人身不由己,随波逐流,每日所忙都只是为了伙食标准提高一些而已。大家一样的辛苦忙碌,谁也没闲着,甚至我们比他人还忙还累,可收获却大不相同。

有个成语叫作“碌碌无为”,碌碌,忙得不可开交,但却是“无为”,太可怕了。很多时候我们恐怕都没有把“忙”真正地定义清楚。忙是什么呢?忙应该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中朝着特定的目标进行连续不断的努力的生存状态。忙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让我们将来回忆时觉得自己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自己。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为了不闲着而去忙,只是为了向人表明自己“重要”而去忙,那么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

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只有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认真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我们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并背负适合自己的责任包袱,我们就能体会到人生旅途的快乐。

很多时候,人的许多痛苦都是由苛求自我导致的,这就是:为了爱我们的人,我们要力求完美。然而,人生确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或这或那的缺陷。其实,没有缺憾我们便无法去衡量完美。仔细想想,缺憾其实不也是一种完美吗?

人生就是充满缺陷的旅程。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人类永远不满足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的生活水准。这就决定了人类不断创造、追求。没有缺陷,产品便不会一代代更新。没有缺陷就意味着圆满,绝对的圆满便意味着没有希望,没有追求,便意味着停滞。人生圆满,便失去了追求的动力。

美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心理学教授赫伯特·西蒙曾说:最好是好的敌人。人人都渴望完美,但这只是可遇不可求的境界。最完美的人在悼词里,最完美的爱情在小说里……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只因如此,人们才会追求和奋斗。因此,不必每事都追求完美,有些完美也不值得花费精力去追求。我们的内心要懂得满足,知道见好就收。

要拥有快乐的生活,就必须学会不苛责生活中的琐事,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可能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我们越是极早地认识到这一事实,就越能极早地拥有快乐的生活。

接受事实,接受自己,承认事实,你会觉得轻松一点,感到真实和舒服。时间长了,你就会体会到自我接受与自信自爱之间的密切关系。生活的道理也大体如此。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费解,其实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许多人不肯接受已经失去模子的自我,所以就用自认为完美的标准,把自我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却失去了自我,当我们为了梦和希望而奋斗不止时,我们就已拥有完整的自我。

法兰克福大学教授迪耶特·查普夫称,伪装对他人亲切友好会导致人们产生沮丧的情绪,压力剧增,从而使免疫系统受损。“就像研究中提到的服务员、接线员,他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受到顾客‘虐待’,其中一些研究对象在受到客户的辱骂之后被允许反唇相讥,而另一些人只能保持克制,仍旧必须对顾客毕恭毕敬。结果证明,那些可以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研究对象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心跳很快,不过随后即恢复了正常,而那些仍旧必须对挑剔的客户们‘笑脸相迎’的人,则在对方电话挂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心动过速。”

当一件事情已经无力回天,你会不会拼尽全力挽回?这样做可能会有两个结果:你失败了,所有努力付之东流;你成功了,却留下满身伤疤和永远的隔阂。“其实,感情是最不能强求的东西。”上海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王裕如说,“很多人放不下,并不是放不下另外那个人,而是放不下自己曾经的付出。”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认为,人们在做决定时,最困难的往往不是理解自己该怎么做,而是找到放手去做的勇气。感情的事,勉强只会让两人都受到委屈。所以,任何人问“我是否该长痛不如短痛”时,“我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是的。”

人生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

有些人爱惜面子胜于自己的生命,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克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人们把杰克逊称作是“爱决斗的总统”。杰克逊的妻子雷切尔·唐纳尔森,是一位拓荒者的女儿,17岁时与第一个丈夫刘易斯·罗巴兹上尉结婚。婚后不久即因感情不和而分居,雷切尔便回到娘家居住。那时,年轻的边区律师杰克逊正是她母亲家的房客,他十分同情雷切尔的婚姻,担当了这个弱女子的保护人,两人一见倾心,互相爱慕。当罗巴兹上尉声称要用武力夺回妻子的时候,杰克逊与另一位绅士一起,护送着雷切尔逃到了密西西比州。罗巴兹上尉向法院提出要与妻子离婚。杰克逊与雷切尔误以为罗巴兹已获离婚许可,未经核实,就举行了婚礼,过上了夫妻生活。事过两年后,他们才惊悉罗巴兹故意拖延时间并未办妥离婚手续,离婚判决书于1794年年初方才发下,此时离婚才算生效。这使杰克逊和雷切尔非常尴尬,他们不得不补办了第二次结婚仪式,于是杰克逊夫妇成了人所共知的重婚犯和通奸者。此事成了人们议论的话柄,人们把这一丑闻到处宣扬,脾气火暴的杰克逊对此十分恼怒,发誓要坚决捍卫心上人的名誉。据说他曾在37年中“手枪始终是子弹上膛,专门等着任何一个敢说他妻子坏话的人”。

1803年,杰克逊与田纳西州州长塞维尔之间就因为他妻子的名声而发生了恶斗。杰克逊听到有人敢玷污其爱妻的名声,怒不可遏,拔枪向塞维尔射击,险些打中了他。1806年,田纳西州的神枪手迪金森在与杰克逊就赛马赌注发生的争吵中,又亵渎了雷切尔的名声,杰克逊向迪金森下了决斗挑战书。在决斗中,迪金森当场死亡,杰克逊左胸中弹,因靠心脏过近,子弹不能取出,一直留在体内。1813年,杰克逊在与本顿的一次争斗中又动起了枪,左臂挨了一枪,子弹留在体内达19年之久。

1828年总统竞选,反对派散发了一本决意搞臭杰克逊名声的小册子。小册子名为《话旧:杰克逊将军年轻时不检点事实摘录》,其中专门列举了杰克逊参与斗殴、打架、决斗等事件14次。反对派坚持说:“他放纵的生活和性格使得他不适宜担任这个国家的最高行政职务。”

杰克逊总统对面子问题反应过激,对自己的名声也造成了损害。生活中,还有一些爱慕虚荣的人为了面子而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他们的行为深刻诠释了那句“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俗话。有些人越是没钱,却越爱装阔,兜里明明没有几个钱了,却仍要请朋友进高档饭馆好好吃一顿;对方明明比自己富裕很多,自己却总是抢着埋单;与人谈天,总要有意无意与别人说一些自己吃过的大餐,去过的高级场所。仔细想想,要这虚荣有何用呢?只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吃好喝好体面了满足虚荣之后,自己却食无米,穿无衣,住无所,行无鞋,困兽一般憋在角落里,何苦呢?由此想到一个比喻:死鸡撑硬脚。鸡虽然死了,可它的脚却还在硬撑着。想想确实有点可笑,死都死了,还硬撑个什么劲啊?

究其爱面子的心理,根源就在于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内心忐忑不安,所以当他们面对一件商品时,往往考虑虚荣比考虑价格的时候多,没钱的自卑像魔鬼一样缠得他们犹豫不决,最终屈服于虚荣,勉强买下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东西。于是,社会中有了一种怪现象,越穷的人越不喜欢廉价品,越是没有钱的人,就越爱花钱去炫耀自己。

其实,真正有钱的人未必如此大手大脚。有位兼任数家公司董事长的成功人士,他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小气财神。他和朋友去餐馆吃饭时,大都随便点一些菜,几杯清茶,仅此而已。他的衣着也很普通,但十分整洁,并不是什么名牌。他的车子也不是奔驰什么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辆车而已。他的公司业绩很好,而且个人的资产也不菲,但他依然能够不被虚荣所累。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他们的穿着打扮,都是很随便和俭朴的,有的真是近于邋遢,事实上,这些人中不乏富豪之人。

面子有时是唬人的面具,光为面子活着是很累很可悲的,其实,一个人有无面子的关键不是富与不富的问题,而是在于他的品德。有时,“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真正的智慧,是存在于平易之中的。喜欢把富有显露在外的人,大都欠缺沉稳之气,有浅薄之心。生活中的你我,还是客观实际一些,让“里子”充实一些,拥有一份平实的内涵,拥有一份坦荡的快乐,有什么不好呢?

爱面子有时是虚荣心的表现。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简单地说,所谓虚荣心就是扭曲了的自尊心。

人为什么会产生虚荣心呢?这与人的需要有关。人类的需要有很多种,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一个人的需要超过了自己的担负能力,就会想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达到自尊心的满足,这就产生了虚荣心。虚荣者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条件,最后造成危害,有时甚至产生犯罪动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虚荣者的内心其实是空虚的。他们表面的虚荣与内心的空虚总是不断地斗争:没有满足虚荣心之前,因为自己的现状不如他人而痛苦;满足虚荣心之后,又唯恐自己真相败露而受折磨。虚荣者的心灵总是痛苦的,完全不会有幸福可言。虚荣心男女都有,但总的来说,女性的虚荣心比男性强。有的少女甚至为了满足物质的追求而牺牲自己最宝贵的贞操,这是值得深思的。虚荣心带给女性的痛苦比男性大得多。总之,虚荣心是要不得的,应当加以克制。

有了虚荣心理,说明你还不成熟,应该及时改正,不能今天改了,明天继续犯,要不断地修炼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平时要多读书,多观察,特别是多读有关处世哲学与历史人物方面的书,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PpMh741PXLNm4M3ZFd/kOrj3mCzfBWMyrPhMXOELDkFGrMAJKnySO/iitYnGst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