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我那可爱的表演教室

关于《动画馆》系列丛书

《动画馆》系列丛书试图囊括与动画相关的所有领域,比如已经出版的《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世界游戏制作大师》、《世界玩具经典——公司·历史·大师》、《世界影视特效经典——公司·营销·创意》等专著。之所以做这件事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仅仅把动画自己那点事儿弄明白对动画艺术与产业的长期发展远远不够,必须搞明白与动画貌似无关却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其他艺术门类与产业状况才能使中国动画真正强大起来,例如:动画和玩具、动画和漫画、动画和电子游戏、动画和儿童文学、动画和电视、动画和电影特效等等。只有把这些兄弟艺术门类与产业链的历史、特点、运营模式、成功经验、代表人物、经典案例以及它们与动画的关系研究透,动画艺术与产业才能立体与清晰。

截至今天,《动画馆》丛书已经出版了十几本专著,已签约、正在撰写中的还有三四本,慢工出细活,一年能推出1—2本我就很开心了。开放性、独创性、学术性、娱乐性是这一系列产品的特点。当然,动画历史、流派、大师等方面的研究与引进、翻译国外优秀理论著作也是该系列丛书必不可少的内容。

2006年以来,从我一个人孤军奋战到作者团队不断扩大;从单纯介绍外国动画理论到开始系统梳理中国动画自己的事情;从起初的“学院派”作者到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出现在作者名单上;从受众范围较小的专业理论书变成不断再版的流行读物,《动画馆》丛书已经成为国内动画理论书籍的知名品牌,也许它不是畅销书但绝对是“长销书”。

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是很幸福的,我希望用一生时间把它做成有良心、高质量、不浪费纸的“动画老字号”。当我老得走不动路时,看着满满一桌子《动画馆》丛书,我希望自己能“恬不知耻”地感慨一下:“这就是传说中的世界动画全史吧?”

为什么要写教材

我这一辈子也许只会写两本教材:一本在我退休时把自己一辈子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写出来,告诉年轻老师如何教书;一本就是《羞涩的舞者——动画表演教程》。

之所以一辈子只写两本教材,是因为我一直认为艺术类学生不需要教材,所有书对他们来说都是教材,都应该认真阅读。所谓教材就是按照统一模式去教育学生,那么必定导致学生同质化,而这正是艺术教育最忌讳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写《羞涩的舞者——动画表演教程》呢?这里有个故事:

在由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的一个规格较高的全国动画教材评比中我目睹了终生难忘的一幕。由于该比赛由我们学院承办,所以全国的动画教材都集中摆放在我们学院的两间办公室里。面对堆积如山的近400种教材我的第一感受是——别再写书了,更别写教材了,该写的人家都写了。但是负责整理资料的老师告诉我:“错!更应该写书,因为好书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互相‘借鉴’的产物。”

我大致浏览了这些教材,关于动画表演的书寥寥无几,这也许是唯一令我感到“欣慰”的事情。

动画表演教材之所以没人写,我认为可能是因为比较难写吧。作者必须既懂动画又懂表演,而表演有时又和编剧、视听语言甚至造型设计有关。目前国内很多动画学院还没有意识到表演的重要性,即使开设了表演课也是找个表演专业老师按照训练真人演员的路子培养动画师。我承认动画表演与真人表演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请记住“动画师是躲在幕后羞涩的演员”,它自然有很多区别于真人表演的地方——比如说画画的孩子往往都很内向,如果按照训练专业演员那样上课的话,他们很容易留下心理阴影。

那么,我为什么有勇气写这本书呢?

我本科学的是导演专业,严格按照训练演员的路数上了两年表演课。从解放天性到整本大戏,每周平均12课时的表演课基本完成了真人演员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表演学校任教,对真人表演教学规律较为熟悉。而我的硕士学历是动画专业,因此理解演员与动画师的异同。

我在动画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表演、视听语言、动画理论、动画创作(毕业作业、联合作业)四种课。这四种课基本涵盖了动画创作与理论的主要环节,使我能宏观地看待动画中的表演问题。

我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唯一的表演教师,11年来几乎所有动画专业的学生都被表演课“蹂躏”过,我因此积累了大量一线教学经验。11年的教龄也许与那些老教师相比不值一提,但是在国内方兴未艾的动画表演教育背景下,11年的实战经验积累已属不易。我不敢说国内这门课我教得最好,可我敢说这门课我教得最久。

最关键的一点——我热爱我的动画表演教学!每每想到我那可爱的表演教室就莫名地兴奋。我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人坐在撒进一束束光线的表演教室里看着学生随手搭建的景片与积木块发呆,沉浸在虚幻与现实的气氛中久久不愿离去。我甚至在这本书动笔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书的封面与前言——“本书献给我那可爱的表演教室与可爱的学生们”。

这是《动画馆》丛书的第一本教材,我冒着“自毁前程”的风险和盘托出了全部干货,毫无保留。

这是一本承载了太多心血与激情的书,超过我之前所有书的总和。11年教学经验+4年写作时间=15万字。

关于“这本书适合谁看”的问题

关于这本书究竟是给学生看的还是给老师看的问题,我一直很纠结。因为“教材”向来都是赚学生钱的,哪有老师会买。但是这本书我还真是针对老师写的,它更像“传说中秘不告人”的《教师内参手册》。于是一个尴尬的问题出现了,如果学生提前看到了这本书反而会对老师教学效果不好,因为很多笑料、内幕、训练手段提前被学生知道了,老师再怎么抖包袱都不会响了。

面对少数的老师与多数的学生这一对“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体”,我应该“讨好”谁才能保证销量,不对,保证学术质量呢?

愁人啊——经过深思熟虑,我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二者都可以看,原因如下:

对于学生来说,本书弥补了由于课时有限而无法尽述的教学内容。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96课时能把本书一半内容讲透了就不错,太多练习、段子只好放进书里留给学生慢慢消化吸收。好在文字可以将我单口相声般的课堂教学系统条理化,即使课上讲过的东西再以文字形式复习一遍也不是坏事。

对于老师来说,本书是一把双刃剑。在轻而易举获得我十几年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绝对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复制我的教学方法,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变化。因为学生人手一本,老师背诵给谁听啊?

这也正是我不怕自砸饭碗的原因,我永远在变化、补充、修正教案。当你拿到这本书时我早就想出“折磨”学生的新花样而准备推出《羞涩的舞者——动画表演教程(第2版)》了。另外,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例如,用文字描述视听艺术是费力不讨好的,很多妙趣横生的口语转换为书面文字就变得索然无味——还是有很多教学内容没写进书里。因此还是来现场听我讲课吧,欢迎兄弟院校师生来交流。清茶一杯、老酒一壶,郭德纲讲话:“有朋自远方来,不够你得瑟的。”

要感谢的人

感谢我的老师:苏彭成老师、吕晓刚老师、耿朝春老师、刘利滨老师。我今天所用的教学方法很多是你们教给我的。感谢周传基老师,您的教导使我能宏观地看待表演并深刻认识到表演与视听语言的关系。

感谢我的学生,本书使用了你们的作业。无论我对你们的作业是表扬还是批评,希望你们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20年后,当你们无意中翻开这本书,看到自己的名字,也许会感到一丝温暖,在此一并谢过:

2002级动画专业——钱雨萍 丁美音 郭麒

2003级动画专业——何清 李婷

2005级动画专业——陈音 罗世玉 朱云燕 赵昉 朱严琪 申威 郭旭辉 王城然 李冰 牛志远

2007级动画专业——朱菁 全舟 莫竹 赵希哲 傅颖 徐思远 许成 张青伟 廖心洲 陈天任 穆熠 谢尔立 李潇 封羽

2007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李晓黎

2008级动画专业——郑雅文 戚昱 陈淞 赵璞玲 刘羽婕 刘思宇 马维佳 段雯锴 于黎蕾 韩潇 姜宁 张喆 孙楠 刘蛟 马薇

2009级动画专业——郭雨舟 邓小南 苏小溪 陈柏圳 李一凡 李治 高攀洋 黄欣婷 夏扬

2010级动画专业——赵明坤 石静涛 包源慧 仇正 刘一帆 宋阳 赵鹏 谢茜颖 王旻 韩佳谕 刘晓菡 董奕琦 王柯爽 杨易轩 孙羽洋 张俊 郑元豪 席晶晶 刘闯 杜周羚 张筱

2011级动画专业——赵国翔 张鸣鹤 李欢 杜雨函 任文煜 张家源 邱鹏飞 郭瑾 马雯馨 施博文 孙楠

感谢2006级动画专业的高子晴同学(尼康D700)、2008级动画专业的段雯锴同学(佳能5D2)用NB的相机记录下同学们的“黑历史”。

感谢陈维宇同学为本书排版以及精心制作DVD动画菜单。

感谢2004级动画研究生张洁同学为本书设计了极其专业的英文名称。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对《动画馆》丛书一如既往的支持,感谢本书的编辑张旭苦苦等了我四年,只是鼓励,从不催促。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为我保留了那间可爱的表演教室。

2013年3月1日于北京

表演教室是我、学生和猫的乐园

(2009级动画 高攀洋 绘制) r6xby9MvDJHVYcY4J0eBOxueXQ50gyfPkVGgy/1I7HwLFJ/xTVxaU/6Nt0wSe6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