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采编环节告别纸与笔

汉字电子激光照片系统和计算机排版系统的使用使中国报业彻底摆脱了旧工艺的束缚,拉开了新闻出版行业技术改造的序幕。报纸的出版,从稿件的传递起,一直到印出报纸,共有20多个工序,计算机电脑排版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解决了印刷输出的问题之后,报纸生产过程中的前端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编审流程的效率,缩短出报时间,实现编审人员的协同工作,成为采编系统实现网络化的内在动力。编辑从依靠纸与笔到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稿件的编写、修改、校正、审批甚至组版,带来了告别“纸与笔”的新一轮技术革命。

一、采编环节的计算机应用

发达国家依靠科技实力,在研制计算机编辑激光照排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竞相推出不断改进的系统,使之性能越来越完善、操作越来越简单、全过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日本经济新闻社的 ANNECSⅢ型在1985年便实现了从文稿输入到计数捆包的报纸制作过程自动化。

在中国国内,报纸出版采用计算机是从印刷厂的排字和拼版工艺开始的,但编辑部的工作仍然在纸上写稿、改稿,在版样纸上计算字数、画版。由于版面编排使用了激光照排,所以排版用到的稿件和图片都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才能使用计算机编排。但传统的方式是记者、编辑在稿纸上手写稿件,并在稿纸上修改稿件,最后再由专人负责录入计算机中。这就使得报纸采编时效性的瓶颈不再出现在出版阶段,而迁移到了稿件编写阶段。

与此同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逐步普及。因此借助计算机编写稿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对高效和成本较低的方法,它一方面剔除了录入环节,另一方面降低了稿件录入可能产生的错误。

二、报社新闻采编系统的推广

新闻采编网络系统(以下简称“新闻采编系统”),就是利用电脑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实现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从采写、修改、传递、编辑、审定、签发,到稿件的跟踪、检索、查询、异地传送的多项统计和多项管理功能过程的“无纸化”处理,实现采编作业的自动化与网络化。

新闻采编系统的应用普及实现了新闻稿件采编流程的网络化管理。从1992年开始,有些技术力量较强、率先完成了激光照排工艺的报社,与计算机公司开始了编辑部门直接采用计算机作业的试验,开发计算机采访编辑系统。

例如,青岛晚报社在当时几十人的编辑队伍中开始使用初型的编辑系统,尽管当时的软硬件环境还很不完善,但是文稿的编辑流程已经形成。经过两三年的开发和实践,至1994年,有些报社基本上完成了第一代编辑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此系统的基本内容包括:记者和编辑全部用计算机写稿、改稿;群众来稿及特约的稿件等工作程序全部在计算机网络上流动;原本体现在纸上的编辑、主任编辑直到主管总编的删、改、定,全部体现在计算机上,并保留每层工作的痕迹,限定工作权限,保证编辑工作的安全。该系统与数据库联网,可以直接查阅或者选取有关材料,调入见报稿内。该系统包括了各版的分工、转版以及与广告的配合等等。 [28]

1994年,方正文韬新闻采编系统在《深圳晚报》应用,实现了报社采编流程的计算机化,报社告别了“纸与笔”的时代。随后数十家报社用网络系统装备自己,增添技术实力,其中的大手笔如光明日报社。该社于1995年9月22日正式开通方正综合新闻业务网,该网连接170多台微机,其规模为国内报社之最。在1200平方米的采编中心,每人一台电脑工作桌,实施无纸笔文字处理。 [29]

经过几年的开发普及,至2000年,全国各主要报纸已经普遍采用新闻采编系统,编辑记者放下纸和笔,操作计算机,这一过程被称为中国报业出版的第二次革命。 NfDQztj4oyZMrZotf7wOC9ViXCc97dIrUrQeD3g4Z8WVNdJ2PTJlLq4T1hMKni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