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报纸投资网站开办网络版,实质是在寻找一条内容信息产品的延伸路径,借用网络媒体拥有的庞大受众群体以及与受众即时互动的特点,深度开掘自身信息产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将两种媒体的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双方价值的利益最大化,随时掌控受众的兴趣点和关注度。报与网的合作对传统的媒体运作方法和运行体制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将是一个杠杆,撬动传统媒体出现新的格局。
报纸与网络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95年第一个上网媒体《神州学人》杂志电子版的出炉。早期的报网互动更多的是网络对报纸内容的简单拷贝和粘贴,网络在承担“搬运工”的角色。这种初级的报网互动一方面源于互联网发展初期网络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制约,一方面也是报纸网站的自然定位。
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报网互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报网互动的这种初级模式并没有终结,一些报纸的网络“形象”至今依然是原汁原味的母版内容。
报网互动更多地表现为“来料加工”、“选料加工”和“下单定制”。互联网空间的海量特性使得一部分报纸网站不再满足于简单地翻版母报见诸报端的有限内容,而是一方面对报纸的内容进行“来料加工”和“选料加工”,制作成符合互联网特性的网络新闻;一方面积极和报纸的采编人员加强沟通和联系,对一些重大报道“下单定制”。1998年“两会”期间,人民网和报社上会记者合作,由前方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通过手机报告会议现场情况,后方记者录音记录。通过这种方式,人民网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朱镕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消息,比中央电视台直播早了两分钟。 [43]
可以说,这一阶段报网之间如果有合作或者互动的话,基本还是网主动、报被动,网积极、报消极,网利用报多、报利用网少,网络仅仅是报纸在互联网上的读报读刊渠道和形象展示窗口。
对于此时的报网互动,京华时报原社长吴海民有如下的观点:
相对于羽翼丰满、如日中天的报纸而言,当时的网站如同一个稚嫩待哺的新生儿,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经营上,它都只能完全倚仗报纸的抚育,如同依靠父亲荫庇的孩童。在报纸的精心扶植下,网站作为报纸的延伸,得以存活下来,生长起来,但当时也基本上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 [44]
在当时的报网互动中,传统媒体强势,网络处于弱势,双方的实力、信息不对等,这是个很大的障碍。报业与所属网站之间的合作属于一种浅层次的合作。网站作为报业的延伸,是报业在传媒新技术浪潮下涉猎新技术应用的开端,报与网之间的合作停留在技术应用以及电子版的内容复制上,网站完全是依附于报业机构内部的配角,以“报网融合”为初衷的合作结果成了“网上办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报网合作在报业内部并未真正出现。
就在报纸积极触网、创办报纸电子版之时,商业网站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1998年底至1999年,商业门户网站开始涉足网络新闻传播领域。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基于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门户网站的出现,特别是门户网站涉足网络新闻传播。尽管提供新闻服务的商业网站在当时采取的是新闻集纳(即大部分新闻还是来自新闻媒体),但它所提供新闻之多、之快,已让众多新闻媒体网站望尘莫及。尤其是在国内国际突发事件发生时,这些新闻网站抢发“第一报”的意识已很明确。这无疑对国内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奠定了门户网站在网络新闻传播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随着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我国的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纷纷进行变革来适应新的环境,一些传统媒体通过与网络的逐渐融合来获得新的发展。
门户网站对传统媒体内容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时效性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压力,二是其丰富性使得传统媒体望尘莫及。
首先,门户网站24小时随时更新的特性,再加上各大门户网站在新闻时效性方面的竞争,使得门户网站把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这种以分秒计算的新闻更新速度与以天或小时来计算的电视、广播,以及以天或周来计算的报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来越多的受众是从门户网站第一时间内获知新闻与最新消息的,传统媒体在新闻时效性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其次,门户网站容量巨大的数据库非常容易地实现了传统媒体所追求的信息量与丰富性。在传统媒体中,报纸若多印一万字的内容,就需要增加一个版,给印刷、排版、发行、成本带来很多问题;广播、电视更是如此,内容要精确到几十秒、几秒,文字有时要控制到几十个。这些无疑是对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限制。虽然传统媒体在不断增加版面,努力扩建新闻频道,但仍然无法彻底消除这种差距。门户网站由于没有这种顾虑,因此可以不受篇幅限制地对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这种全面丰富的报道吸引了更多受众的目光。
此外,在门户网站BBS、聊天室等出现的网络语言风格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影响。这种网络语言往往幽默风趣、戏谑调侃,门户网站轻松活泼的语态被传统媒体所借鉴,给受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不能与受众进行实时的互动,在门户网站双向乃至多向的传播方式面前显得滞后,因而不得不尽力改变这种单向传播的弊端。
互联网发展早期,传统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并没有直接的接触与交锋,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向前发展。但1998年之后,与报纸网站同时起步的商业新闻网站的发展却突飞猛进,处处引领网络创新的潮头,取得了影响力和经济收益的双丰收。如新浪、搜狐、网易等知名门户从Web1.0成功向Web2.0过渡,技术层面的提升同时带来了从“海量、组合”到“互动、黏性”的运作理念转换,并建立起初步的在线互动平台与空间(频道、论坛、游戏等)。这种变革使得大型门户网站的人气、黏度与影响力大为提升,而报业网站则止步于Web1.0的技术与信息模式。
报纸与外界商业网站之间的合作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双方并没有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只是一种自发的产品互用默契;二是达成同盟关系,在资源利用、品牌推广、活动运营等方面展开合作。对于报纸来说,通过这样无意或有意的合作,从表面上来看报纸的新闻资源丰富了,信息传播更及时了,新闻影响力也提升了,实则未必如此。
在具体的合作形式上,这一时期的报纸网站与商业网站的合作呈现出以下趋势:报业对大型门户网站的平台借用与借力,门户网站或免费或以较低价格获得报业内容的转载使用权,这种不平衡的合作关系曾被报人形容为“养虎为患”,报业缺乏新技术、新平台,因此只能把内容附着在门户网站平台上进一步传播。
新闻网站战略联盟中各自独立的传统媒体及其网站容易造成各类媒体资源隔离,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站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新闻网站既要面对商业网站的挑战,又要面对同业新闻网站的竞争。因此,探索和培育新的经营、合作方式成为必然。
继东北三省十余家主要新闻网站利用它们原有的关系资源和网络资源于2002年12月20日建立东北新闻网站联盟之后,2002年9月25日,由中国网推动的“搜索互联”启动并与新浪网、3721以及全国近200家信息港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平台。2002年12月28日,浙江省三大新闻网站——浙江在线、中国浙江、浙江省电视台网站整合后形成的新浙江在线网站开通,成为省级新闻网站集中各方资源——做大做强的新起点。2003年3月10日,东方网、中国江苏和浙江在线三家新闻网站联手共建了长三角网站联盟,此举在国内新闻网站中则尚属首次。2003年3月20日,新浪、千龙、凤凰三网网上直播了“第二次海湾战争”;2000年11月人民日报网络中心主办中国地方新闻联报网,成为国际互联网上中国地方新闻信息中心和门户网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站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新闻网站既要面对商业网站的挑战,还要与同业新闻网站竞争,而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合作方式,不断培育和提升新闻网站的竞争力。其中,战略联盟就是一种基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经营方式。从价值链角度来讲,企业间的联盟不仅能够节约相互之间的交易费用,而且可以通过获取联盟伙伴的互补性资源,扩大企业运用外部资源的边界,聚合彼此在不同价值链环节中的核心能力,通过合作创造价值。 [46]
从我国新闻网站的实践现状来看,联盟成立至今并未显现出成效,原因就在于联盟成员间并未形成紧密的价值联系,而区域化的联盟方式又与网络的非区域性不相适应。应该说,我国新闻网站战略联盟成立的概念意义胜于实践意义,起码为新闻网站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面对重重困境,传统报纸和自己的网站选择了“报网互动”“报网融合”之路,作为新媒体时代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从南到北,几成共识。可是,当这个战略在实践中被报人们逐步演绎成“网上办报”之后,事实已经证明,传统报纸与自己所属网站这种一报一网式的“报网融合”不可能产生成功的商业模式。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有必要对这个正在不断扩大的报业陷阱提出警示。
如今,报业几乎是有报必有网,报纸对其所属网站输入了品牌,长期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形成了报纸网站产业,这其中深深寄托着传统媒体有朝一日凤凰涅槃的念想。
报纸网站的历史显示,报网关系一直被报纸的理念、体制、人员、内容等因素所强势主导,报纸网站从一开始就只围着自己报纸的版面内容转,坚持以报纸新闻支撑网站,网络成了新的办报空间。而且报与网之间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不平衡的关系,许多欲加快报网融合进程的报纸甚至把办报重心向网络转移,以网络转载率为报纸好稿的标准,以网络认可度换算报纸稿酬数额,有的还用报纸编辑部直接取代网络编辑部,以为这种一体化趋势就是报网融合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因为多数报纸每天只能给自己网站提供一二百条原创稿件,有的还不足一百条,这些内容既占了网页的显要位置,实际上又不能满足一个网站的新闻需求。相反,商业新闻网站可以面向所有新闻来源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为用户全面提供海量信息的网络特长。
报纸内容在“版面意识”的作用下,稿件被版位、篇幅、字号、字体、配评配图等版面语言赋予了特殊价值。但随着稿件向网上转移,这些价值逐步流失,沦为网上垃圾。而与偏弱的报纸网站编辑力量相比,商业新闻网站对上网稿件进行提炼组合再加工的能力很强,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增值的过程。
相当多的报纸网站仍按自己报纸的版面、栏目对网上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报纸的重点就是网站的重点,报纸的兴趣就是网站的兴趣,使报纸网站在主要内容上仍难以摆脱电子版的阴影。而实际上,真正有新媒体特征的传播形式,像论坛、社区、博客、微博、视频、舆情监测、留言板、滚动等,却和报纸版面业务没有直接关联。这种业务上的错位显示出报网之间的相互需求实际并没有得到满足。
仍有不少报纸把自身的采编流程和节奏强行套在网站身上,使本应在第一时间抢发新闻、以快见长的网站不得不把已经见了报的内容上网当成每天的主要业务,结果造成了采编流程中的时空错乱。许多报纸网站的基本作用还是本报内容上网的转发器。
一方面,许多报纸把网络转载率作为报纸好稿的标准,让报纸迷失了自我,“报将不报”;另一方面,一些报纸又用传统标准去衡量网络的工作量和网络内容的独特价值,显然也是驴头不对马嘴,难以激励网上办报。实际上,办好报纸和办好网站完全是两回事。
但该时期的报纸已经开始探索与网络的合作,这种探索对于未来报纸的网络化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