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涉藏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应对之法——对视频《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分析

郑世明 李英

摘要 2008年3月14日,拉萨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造成了重大损失。事后,中国政府对于媒体报道的政策与YouTube上的一则视频所造成的传播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试图通过对视频——《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个案分析,探索出华人华侨和华裔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类似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特殊作用,为处理类似的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 涉藏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应对方法,视频,个案分析

Media Response of Tibet's Emergent Public Events: An Analysis of the Video “Tibet Was, Is, and Always Will Be a Part of China”

Zheng Shiming, Li Ying

Abstract March 14, 2008, Lhasa City, there was a serious vandalism incident, causing a significant loss. Later, Chinese government’s media policy over this incident and a YouTube video generated a contrasting media effe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video—Tibet was, is, and always will be a part of China in terms of the role overseas Chinese and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play in such public media events. The ultimate aim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as to how the government deals with public events through media.

Keywords Tibet public emergency, media response, video,case analysis

一、“3·14”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概况

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一群不法分子在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路车辆和商铺,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西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事后查明,这天,不法分子纵火300余处,拉萨908户商铺、7所学校、120间民房、5座医院受损,砸毁金融网点10个,至少20处建筑物被烧成废墟,84辆汽车被毁。有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受伤群众达382人,其中重伤58人。拉萨市直接财产损失达24468.789万元。”(新华网,2008)

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社会安全事件,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给西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极端恶劣的影响,其波及范围之大、影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即3月17日,中国政府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将西方记者以及香港记者全部请离拉萨,随后西方媒体误报西藏骚乱情况屡屡发生,虽然新华社在网上发表英语文章,点名批评CNN、BBC及德国《柏林晨报》等媒体歪曲报道及错用图片,《人民日报》也发表题为《是无知,还是偏见》的文章作出谴责,但是,这并没有遏制住西方媒体针对此事件的歪曲报道。

为了改变被动的舆论环境,3月26日,中国政府安排了19家境内外媒体重返拉萨,进行为期三天的采访,塑造开放形象,力求改变境外媒体的偏见,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事件发生后,华人华侨和华裔学生开始行动起来,维护祖国的名誉,捍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3月29日,在慕尼黑约120名中国人在奥登广场举行了主题为“无声的呐喊”的游行,旨在用“最和平、最理性、风险最低的方式”,抗议德国媒体对西藏问题的歪曲报道,表达汉藏一家、维护国家统一的心声。4月5日下午,大约700~800名中国留学生冒雨在杜塞尔多夫举行类似示威游行。 4月12日,海德堡、曼海姆、卡尔斯鲁厄三地也举行了“反藏独、反德国媒体歪曲报道”的游行。

3月15日, 25岁的美国华裔网民cali2882在全球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仅40秒长的视频《西藏暴乱,你从CNN和BBC上看不到的》(Tibet Riot,You Won't See This on CNN and BBC),指出“无辜民众遭遇一些自称和平的西藏僧侣疯狂袭击”。截至北京时间4月11日上午7时,其点击次数超过6万,留言近千条。

同一天,身在加拿大的21岁华裔学生NZKOF(中国媒体称其为“情缘∮黄金少”)用“视频给西方上历史课”,在YouTube上传了一段近7分钟的视频《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Tibet Was,Is,and Always Will Be a Part of China),展示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地图,以及西藏几十年间变化的照片。三天之内,其点击接近120万次,各种语言的评论有7.2万条。“德国之声”等西方媒体也关注他,称其为“网络英雄”。(新华网,2008)

这些引起如此轰动的网络视频,为什么能够在当时恶劣的舆论环境下杀出重围,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呢?本文选择了加拿大留学生“情缘∮黄金少”制作的视频——《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进行个案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为处理类似的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些许借鉴。

以下是笔者结合网络上的各种翻译版本整理的视频《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文字部分:

给你们这些所有瞎起哄的人

和所有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

还有那些恐怖袭击者

让我用几个铁的事实来告诉你们:为什么西藏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好让你们滚到一边去,别想来分裂我们的国家。

准备好了吗?

事实1:

中国并不是一个单民族国家,事实上她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包括汉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 我们站在一起,就是中国人!打个比方,这就好像你们加拿大具有文化多元性一样。

事实2:

事实上,几千年来,西藏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元代(公元1271至公元1368年)

明代(公元1368至公元1644年)

清代(公元1644至公元1911年)

中华民国(公元19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

现在我们明白它的合法性了吧?

有趣的是,在欧洲人建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前, 西藏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想说合法性?当你们这些家伙离开北美洲、大洋洲,解放所有当地的土著人时,我们会马上离开西藏。

事实3:

1903年,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英国控制了西藏,并把西藏作为其殖民地,把当地人当作奴隶对待。

事实4:

1950年中国解放西藏之前,西藏仍处在达赖喇嘛统治的奴隶制社会。现在,达赖失去了其在奴隶制时代的种种特权,您认为他会高兴吗?!

西藏独立?

多么可笑的事情!

事实5:

达赖过去一直是被美国中情局秘密资助的人物,用来从中国分裂西藏。20世纪50年代,CIA和英国迫使印度收留流亡的达赖喇嘛,并资助其组建流亡政府。

实际上: 中国政府每年投入20亿人民币发展西藏,建立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

在此郑重地宣告:中国不是南联盟!

并且告诉:

英国:苏格兰、北爱尔兰独立!

美国:得克萨斯共和国独立,或者你们全回欧洲去吧!

加拿大:魁北克独立,或者把土地还给土著人回欧洲去吧。

日本:北海道独立!冲绳独立!

澳大利亚:停止像对待垃圾一样对待土著人,要不你们也一起回欧洲吧!

说什么?你们做不到这些事?那么也别指望我们会做同样的事。

更别提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比你们当中有些国家加起来的历史还要悠久。

西藏独立?像这样:

100人死亡??

但是看看是谁在攻击谁?

达赖喇嘛和他的西方主子们一定会觉得很自豪,谢谢你们这些“公平”、“正义”的西方媒体,你们从来不知劳苦地批评别国的主权,还有你们的政府,也从未停止过分裂其他的国家,但你们一点也不质疑你们的存在以及对原住居民的统治所带来的伤害。

那么,喝彩去吧,做梦去吧……

梦想着中国成为下一个南斯拉夫、波斯尼亚。

因为我们知道……

这里是我们称之为Home的祖国。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它分裂。

不管你们接不接受这个事实。

二、《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具体分析

《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加拿大的普通华裔学生——“情缘∮黄金少”自己制作的几分钟视频,火爆了全球视频分享门户YouTube,每天浏览量达几十万,评论上万条,可谓是“分秒必争”,在西方主流媒体引起了巨大反响,所产生的能量让世人刮目相看,让西方人瞠目结舌。

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即著名的拉斯韦尔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

按照这个模式,我们可以简单地描述一下这个事件,即在加拿大的华裔学生—做了一个有关西藏的视频—通过网络—对全世界的网民—造成了轰动的效应。

这一段近7分钟的视频的内容不过是照片、文字的简单组合,却能够在短短三天之内,创造了接近120万次的点击率,原因何在?笔者试图借用拉斯韦尔模式,从以下几个传播的基本要素去分析:

(一) 受众分析和传者分析——学生的特殊身份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什么中国政府对“3·14”事件的报道得不到西方受众的信任?为什么西方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歪曲报道却能如此“深入人心”呢?

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西方受众的心理。

在《解惑:西方媒体对待西藏事件的态度》(邱震海,2008)中,邱震海曾提到:“‘德国之声’的中国网站有一篇文章,里面引用了一个德国网民的看法。这个德国网民说:在这个时候,中国政府说什么话都没有人相信,在西方人这里,在欧洲人那里。哪怕说的话是对的,欧洲人、西方人也不会相信。这是一种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其实背后是西方对西藏的一种情结,对西藏问题的一种特殊思维。

“几百年以来,欧洲就有一种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传统。所谓的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传统,首先就是对政府的绝对不信任,有问题出现了,首先是官方的不对。

“其次,它绝对以维护个人的自由,以人权、民主自由的理念作为它基本维护的特征,所以在‘3·14’这样的情况下,西方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欧洲的知识分子,在这样一种批判的传统精神支配下,当问题出现,首先认为是中国政府的不对。

“因此所谓的骚乱的暴徒们所做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有没有动用警察去依法处理,这是第一层。他们有这种浓重的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传统,以不信任政府为特征。

“其次是意识形态的冲突: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一党执政的国家,在冷战结束之后,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就是不自由的,就是压制民主、压制人们自由的。

“在这些多重情结下,当中国警方出动警力,依法维持秩序的时候,在他们看来,首先不看这个问题的因果关系(骚乱分子先打砸抢),首先看你已经动用警察了,那就是对民主,或者说是对公民自觉的一种侵犯,于是就呼吁你要克制。”

从邱震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时候,中国政府以及作为中国政府代言人的国内主要媒体,其关于“3·14”事件的报道收效甚微是预料之中的。

况且在西方媒体和受众看来,任何来源单一的信息都是值得质疑的,都是不太可信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情缘∮黄金少”作为另一来源的信息发布,让西方人和西方媒体接受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一些。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西方人不相信中国政府,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并不在意这个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只在乎这个事件是谁说的、是谁报道的。只要是中国政府的报道,他们一概持怀疑态度。

笔者认为:同样的,有时候他们相信一个人,可能也并不在意他做的或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而在于这些事件、这些话是谁做的、是谁说的。

《西藏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制作者“情缘∮黄金少”是一个还不到21岁的大二学生,他从15岁就移民加拿大,从小喜爱军事,除了军事视频还喜欢制作一些反映中国现代化城市风光的视频。

3月15日下午,在家休息的“情缘∮黄金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眼前的一幕让这位华人青年惊呆了:CNN等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着发生在西藏的事件,而报道中使用的词语充斥着所谓“侵略”西藏、“占领”西藏等字眼。

“我当时非常生气,他们的用词和语调仿佛在说暴徒都是好人,是所谓的‘和平示威’。”一气之下,“情缘∮黄金少”决定做一个视频,“让那些不了解中国历史和背景的西方人看看,别总跟着瞎起哄”。(“情缘∮黄金少”,2008)

凭着心中这一口气,“情缘∮黄金少”只花20分钟就做好了这段视频,恨不得那些叫嚣“西藏独立”的人马上就看到。可他当时并未意识到,这段7分钟长的视频竟会成为网友反击西方歪曲西藏真相的一面旗帜。

在西方人眼里,学生是一个相对单纯、“去政治化”的一个群体,尤其是“情缘∮黄金少”作为一名华裔学生,其政治化的色彩就更弱化了。此时“情缘∮黄金少”所代表的华裔学生群体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比中国政府及其媒体的行动更有效。

笔者认为,该视频的成功,在于无论从受众角度来说,还是从传者的角度分析,其华裔学生的特殊身份都有很大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关键。

同时这一视频的成功也提醒我们,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要注意对传者和受众进行分析,要以受众接受和喜欢的方式,用事实说话。同时注意对传者的选择,要善于调动特殊个人和群体的作用。

(二) 内容分析
1.画面和文字的简单组合

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一门学问。华裔学生“情缘∮黄金少”做到了这一点。他用最简洁明了的画面表现手段——文字加照片的简单组合,将西藏近千年的变迁和发展展示了出来。

“3·14”事件后,由于很多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营造了一个中国政府压迫西藏人民的国际舆论环境,在这种恶劣的舆论氛围当中,如何才能反败为胜,让西方人民了解真实的西藏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情缘∮黄金少”采用了最简洁的画面语言,让西方人了解西藏的历史,了解西藏的发展情况,了解西藏的现在……让西方人改变其先入为主的立场:“西藏人民是受中国政府压迫的”。他用历史事实告诉西方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他用反问和讽刺的语言,让西方人明白,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他采用简洁明了的话语、简单真实的图片,将复杂的西藏问题解释清楚。

无论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制作精良程度来说,这个视频都称不上高水准,但是,他用最简易的画面和文字语言,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不可撼动的事实。这才是其真正的成功之处。

2.话语方式分析

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曾对语言形式进行了区分,他将语言分为以下两种:(1)形式语言——索绪尔将其称之为语言(langue);(2)在传播过程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他将其称之为言语(parole)。“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术语分别对应于“书面语”和“口头语”。

在《西藏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视频当中,“情缘∮黄金少”大量采用了索绪尔所说的“言语”方式,即采用了较多的口头语,如:“好让你们滚到一边去,别想来分裂我们的国家;那么,喝彩去吧,做梦去吧……”(新浪视频,2008)

口头语相对于书面语来说,其优势在于更易产生接近心理,能够产生类似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的传播效果。“情缘∮黄金少”在视频当中大量使用口头化的表达方式,让受众感觉其就像是在面对面地和他们交流,其贴近性和说服力自然比呆板的书面说教要强多了。

此外,“情缘∮黄金少”采用了对比、反问等方式,以西方人熟悉的思维方式,通过西方人熟悉的历史和故事,加上轻松直接的语气,产生了不亚于西方主流传播平台的舆论效应。

孙英春(2008∶199)在《跨文化传播学导论》一书中指出,中国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第一,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西方人偏好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对记忆表象(大致等同于“想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支配下,中国人常用比喻来表达情感,如把县长称为“县太爷”、岳父称为“泰山”等。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系统化、具体化作为思维的过程。

第二,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西方人偏好分析思维。综合思维强调了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认识,是一种重视普通联系的“整体观”。分析思维是指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者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区分开来。

第三,中国人注重“统一”,西方人注重“对立”。 中国以前关于西藏的外宣报道总是相对枯燥的书面宣教,只会一再重申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一味强调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却不会用西方人习惯的思维方式,将具体、简单的历史事实摆出来。

“情缘∮黄金少”在其视频的文字表述中,大量运用了对比、反问的手法,如:“英国:苏格兰、北爱尔兰独立! 美国:得克萨斯共和国独立,或者你们全回欧洲去吧! 加拿大:魁北克独立,或者把土地还给土著人回欧洲去吧。日本:北海道独立!冲绳独立! 澳大利亚:停止像对待垃圾一样对待土著人,要不你们也一起回欧洲吧! 说什么?你们做不到这些事?那么也别指望我们会做同样的事。更别提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比你们当中有些国家加起来的历史还要悠久。”(新浪视频,2008)

“情缘∮黄金少”通过反问以及将中国对待西藏和西方人对待当地土著人的做法进行对比,再拿具体中国元代、明代、清代以来的历史版图的变化,直观地向西方人证明了一个事实: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三) 媒介分析:互联网的使用

传播学理论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在报纸和电视新闻时代,媒体的议程设置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008年4月19日,来自德国各地的近5000名华人华侨以及中国留学生在柏林举行了以“悼念无辜死难同胞,抗议德国媒体不实报道”为主题的抗议活动集会。据报道,柏林华人抗议活动的人数向柏林警察局申请的是800人,最后自愿参加抗议活动的约有5000人。次日,“藏独”支持者也在柏林举行集会。“藏独”支持者向警察局申请的是500人,而最后参加抗议活动的仅有100余人。可是,这两个不在同一数量级上的抗议活动却受到截然相反的对待。

首先是华人抗议活动在申请时受到种种限制。据此次柏林华人抗议活动的组织者透露,德国方面对抗议活动的地点一改再改。与此同时,德国斯图加特华人举行“反对藏独、支持奥运”的抗议活动集会的申请也被百般刁难——德国警察局将集会时间从19日改成20日,集会地点也被一改再改,甚至最后场地面积也受到限制,不能容纳预计的人数,迫使组织者不得不提前截止抗议活动集会的报名。

与此相对应的是,柏林警察局和德国政府对“藏独”支持者的抗议活动却格外宽容。他们的抗议活动从中国驻德大使馆开始,途经柏林多个重要政治商业中心,并最后在德国统一的象征——勃兰登堡门前举行集会。

针对这两种情况,媒体的报道也冷热不均:

4月19日在柏林、巴黎、伦敦、维也纳、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各地都举行了同主题的华人和平抗议示威活动。在德国媒体中,只有“德国之声”中文网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其他的如《每日镜报》、《时代报》等媒体则只对大抗议活动做了简单的描述。《明镜周刊》、《南德意志报》等主流媒体却只字未提,其头版还是奥运火炬在马来西亚遭受个别“藏独”分子骚扰,巴黎市长授予达赖“荣誉市民”称号等内容。“藏独”支持者抗议活动还未开始,德国电视二台、《汉堡晚报》、《柏林日报》等众多媒体就开始为其造势,介绍其抗议活动的路线、主题等。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受利益和权力控制的西方传统的报纸和电视媒体的媒介议程非常不利于我们澄清事实。但是,现今的社会,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时间、地域的局限,让信息传递变得轻松便捷。

其一,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方面的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收为己用。“情缘∮黄金少”聪明地选择了全球著名的视频分享门户YouTube上传他的视频,是网络成就了其三天之内点击接近120万次,各种语言的评论近7.2万条的奇迹。

其二,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具有极为广泛的传播面。“网上无国界”,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就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情缘∮黄金少”制作的这个视频,全世界有网络的地方基本都能看到。

其三,网络媒体兼具信息传播的同步性与异步性。“情缘∮黄金少”将信息发布到网络服务器上后,受众随时可以上网浏览该视频信息。

其四,网络媒体还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大为简化,既不像电视要经过拍摄编辑(直播节目除外),也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只需更新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情缘∮黄金少”制作的视频成了“3·14”事件后反应最快的信息之一。

其五,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情缘∮黄金少”在互联网上发布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相连的服务器上放置相应的计算机代码。相比于其他的传统媒体来说,其信息传播的过程大大简化。

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这些不可替代的优点,才成就了“情缘∮黄金少”的奇迹。

(四) “小人物”的意见

长期以来,中国媒体在国际上争夺话语权时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和尴尬就是公信力不强。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中国官方媒体的信息完全起不到传播效果,甚至产生相反效果。其原因非常复杂,而最重要的原因则在于中国媒体长期以来只重宣传,忽视传播规律,不能做到用事实说话。

“3·14”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即3月17日,中国政府就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将西方记者以及香港记者全部请离拉萨,随后,为了改变被动的舆论环境,3月26日,中国政府安排了19家境内外媒体重返拉萨,进行为期三天的采访,塑造开放形象,力求改变境外媒体的偏见,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在官方意见无法取信于受众的时候,个人的、非官方的言论反而能得到信任。

“情缘∮黄金少”的视频能够成功的另一原因,就是他作为一个个体,作为一个“小人物”,在官方言论缺失之时起到了补充、替代作用。当中国政府在争夺国际话语权处于被动之时,应充分发挥“小人物”的话语作用。

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中国政府第一时间让外国记者赴乌鲁木齐采访报道,第一时间主动发布最真实的情况。对此,西方媒体虽然仍有一些偏颇报道,但总体而言,他们对中国政府这种开放而自信的做法还是予以肯定的。

这些实例证明,中国要想真正取得国际话语权的主动地位,应遵循用事实说话的传播规律,以开放的胸怀主动将真实的中国呈现给世人。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规定,如逐步完善新闻信息发布机制,放宽对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的限制,鼓励国内媒体第一时间报道突发事件,这些都是明智和必要的做法,也显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开放和自信形象。一旦外界有了充足的了解中国的途径,类似“3·14”事件当中的谣言和歪曲报道自然而然都会在真相面前不攻自破。

参考文献:

《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真相》,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22/content_7837535.htm

《德媒假新闻误导读者 “选择性失明”引华人愤慨》,http://www.china.com.cn/law/txt/2008-04/28/content_15023776_3.htm

《打破西方话语权封锁,华文网络媒体异军突起》,http://news.xinhuanet.com/internet/2008-04/23/content_8035441_2.htm

《解惑:西方媒体对待西藏事件的态度》,http://news.ifeng.com/opinion/phjd/200803/0325_1905_459409.shtml

《西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是中国的领土!》,http://you.video.sina.com.cn/b/11852278-1254594174.html

《情缘∮黄金少:YouTube上亮剑》,http://qjwb.zjol.com.cn/html/2008-04/07/content_2169256.htm

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郑世明,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李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Kdhyh9OkvZbKDcqgVbleoflh44PQI9agkU+y69pTR9Fi3ssKN2HidcvqmnHg7X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