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树斌|不一样的“野望”

【个人简历】李树斌,1998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2000年创立中国传媒大学第一个BBS——核桃林社区(hetaolin.com)。2003年参与创建北京搜易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并任CEO,2006年出任搜易得总裁,掌管中国最早的数码网上商城,顶峰时期销售额高达5亿,在行业排名第一。2007年创建音乐分享网站SongTaste,短短两年内注册用户超过400万人。2007年8月创建好乐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一个人完成了网站的搭建。其后好乐买在李树斌的带领下越做越大,获得了包括红杉资本、德丰杰(DFJ)以及腾讯的投资,现今已成为鞋类电子商务中的领军企业。

【人生格言】接受人类的多样性是你获得幸福的最终源泉。

【寄语母校】传媒大学是一个自由、包容的地方,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在此,我祝愿传媒大学学子“心存高远,脚踏实地”,也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 与“网”初相识

李树斌在上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网络,在大学时所学专业也是和计算机毫不沾边的管理学。大二时,一个可以制作flash的软件,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他以这样一个小软件为契机,认识了更多计算机领域的朋友,看到了更广阔的计算机世界。

记者: 您的计算机知识主要是靠自学?

李树斌 :是的。我刚开始接触制作这一领域是做flash。当时是1999年、2000年的时候,flash才刚兴起,做flash的人非常少,价格也相对比较贵。当时我在帮别人做flash,大概是一秒钟50块钱,我基本一下午能做30秒。虽然做这个很累,不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不错了。后来因为我动画做得不错,就进了学校的一个实验室,叫数字化媒体中心。这个实验室可能是我们那个时候全校唯一和计算机打交道比较深、可以编写程序的实验室。那个时候我还不会写程序。后来开始接触程序后,就在实验室中边做动画边学写程序,慢慢地就基本掌握了。

记者: 您在校时创立的核桃林论坛,至今仍是传媒大学最有名的论坛,您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个论坛的?

李树斌 :传媒大学是北京第一波可以在宿舍里上网的高校,当时清华、北大等大学上网是要收钱的,而传媒大学是完全免费。到大二时,我们宿舍八个人有七台电脑,所以那会儿网络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那个时候清华大学有“水木清华BBS”、北京大学有“未名湖BBS”,我和朋友一商量,觉得BBS这个事情挺有意思。当时我们遇到不懂的,就问师兄,所以核桃林的雏形很快就建立起来了。核桃林论坛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一个聊天室,后来不断发展,访问量越来越大。2003年到2008年是它的鼎盛时期,很多像清华、北大等外校的学生都经常来核桃林论坛。高峰时期,一天能有几万个帖子,线下聚会时能来几百人。

记者: 本来是打算出国读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

李树斌 :对,那时我是这么打算的。我记得是在2001年,当时和我一起申请的还有一位同在实验室的研究生毕业的师兄,曹三省,现在是我们传媒大学的老师。那个时候主要是曹师兄带着我做项目。关于出国,有件事我到现在都记得极为清楚。那天是“9•11”,全校网速都很慢,因为需要下载一些国外学校的资料和报名表,我就和曹三省师兄约好在实验室见面。当时我们约的是9点半,但11点多师兄还没来。我等了很久,突然师兄就冲进来了,说:“完了,树斌,美国世贸那边飞机撞了,恐怕咱们今年都没法去了。”我当时还说:“不可能那么严重吧,就撞一个楼。”但是后来知道确实很严重,当年中国学生很少有拿到奖学金的。我当时拿到了学校的offer,但是没有奖学金。而且以当年的情况来看,就算是全奖,签证也基本很难通过。但是当时我们还是继续申请,到了第二年5月的时候,才最后收到消息说基本没希望了。

记者 :这个时候已经基本接近毕业了,您当时是怎么打算的?

李树斌 :当时我本来是想考清华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但是政治没能过线。因为我们实验室比较缺人,我就继续在实验室中帮忙。

记者: 继续做计算机类的项目?

李树斌 :对。当时我在毕业前接触的最后一个项目是关于IT互联网公司的,这个公司主要是做数码产品的电子商务,类似于现在的京东,叫搜易得。在我毕业时,这个公司规模已经很大了。

记者: 这是您第一次接触到电子商务?

李树斌 :对。当时实验室让我为这个公司研发电商系统,而且也可以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这也成为了我进入搜易得的契机。在这个项目之后,搜易得方面就找到我,问我可不可以去公司做技术总监。当时对我来说,搜易得的发展不错,这个岗位也很熟悉,但是这个公司毕竟是个时间较短的小公司。我本科志愿报考的学校是清华,当时我的计划是本科在一个牛校,然后再去一个大公司。但是传媒大学是以媒体为中心,就想在考研时转个方向。所以当时出国没能出去,考研也差一点,初到搜易得还是比较失落的。因为你也不知道这个公司能不能发展很好。当时的技术只有我一个人,初期的时候,和技术相关的事都由我来做。

☉ 接受可预料的失败

说起李树斌的创业经历,绕不开电子商务网站“搜易得”。本科毕业之后就在搜易得做技术总监,再到24岁时离开搜易得去读研,25岁又从清华大学退学到搜易得任CEO,执掌这个在中国最早的数码网上商城,搜易得让李树斌第一次了解电子商务,却也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失败。但李树斌没有被这次失败打倒,正如他所说的,只有“接受可预料的失败”,才能拨开迷雾,走得更远。

记者: 您在搜易得待了几年又为什么会离开搜易得?

李树斌 :我是2003年去的,2005年的时候再次考研了。之后又从清华离开回到公司担任总裁,2007年离开了搜易得。当时公司的管理出现了问题,我对公司的发展思路也出现了问题。那时让我从清华回来负责搜易得的是冯军。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有威望的人特别信任你,你也向他保证能带公司走回正轨,当出现问题时,你就会觉得辜负他们。那时我每天回公司,既无法面对公司的员工,也没法去找我老板,进退两难。当时我们的公司在人大那儿,我每天早晨熬到中午就去人大吃饭,吃完饭就在附近晃晃,不想回公司,不想面对公司的事情。

记者: 是一个压力很大的时期?

李树斌 :是的,当时压力确实很大。也是在这个时期,我知道了一本书,叫《22条商规》,是用一些很浅显的语言来说明一些商业法制。比如它的第一条叫作“领先法则”,“成为第一胜过做得更好”,第二条叫“类别法则”,“如果你不能第一个进入某个类别,那么就创造一个类别使自己成为第一”。“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内无法成为第一,那就换个行业成为第一。”这本书的文字特别简单,但说的道理特别深刻。在后面,这本书提到了“失败法则”,“有的时候,失败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能预料到失败的话,就没有必要一直坚持。我当时不肯接受失败,却又没任何方法来扭转它,所以就把自己陷了进去,越陷越深。走之前,我去找冯军,告诉他,这个事我干不了了。但其实冯军的态度也特别简单,就说没什么。

记者: 冯军也预料到了?

李树斌 :也许一个事情对你来说特别特别重要的时候,对另外一个人来说可能完全无所谓。也许对他来说,什么样的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因为你把它看得太重了,把自己在他心目中也看得太重了。其实只要你尽自己全力就可以了,不要给自己太多不必要的压力。

记者: 您当时心态也调整过来了。

李树斌 :对,感觉一下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其实我所有的问题就在于我陷于那个“缝”里出不来了,如果这个“缝”打开的话,心态就不一样了。我是2005年回到搜易得的,2006年六七月份我提出辞职,一直到2007年8月份,新的CEO才来接手。不过这时候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好了。我离开搜易得之后,在家中休息了一段时间,实际上就是反思为什么失败。搜易得是当时数码产品网上销售最好的,之所以失败,和我们的产品毛利低有关系。我们当初基本是平进平出,很辛苦。此外,2001年到2005年时,整个电子商务大环境还不成熟。首先是大家还不习惯于在网上买东西,另外,大家对网络购物也不够信任,再加上在当时数码产品都比较贵,会选择在网络上买数码产品的人更少。而且也没有现在这样的专业配送公司,可以说整个网购市场都还处在初期,整体成本相对来说过高了。

记者: 后来在这段时间您创办了SongTaste?

李树斌 :对,当时我觉得想要听喜欢的音乐很麻烦,就希望可以让和自己相同品位、爱好的人来给你推荐喜欢的音乐,想要有一个这样的网站。我在创立这个网站时,不是为了商业价值,而是出于爱好。所以,我觉得技术员最大的好处就是当你发现一个问题不太容易解决的时候,你可能自己就能动手解决它,而不是找人解决它。

☉ 好乐买的诞生

从上次的失败中,李树斌总结了经验,这次他选择了鞋类电子商务这个领域再次出发。不同于第一次时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这次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完全初创的公司,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网站搭建、客服、取货送货……为了节省成本,在这个初期只有三个人的公司里,他做过所有的工作。目标明确的奋斗者总是能够获得成功,好乐买终于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并快速地成长为鞋类电子商务的巨头。

记者: 为什么选择鞋类电子商务?

李树斌 :这是基于各方面的考虑才最终决定的。在我看来,如果做电子商务,首先要选择一个毛利不那么低,同时毛利绝对值也不太低的产品。产品的单价最好是在200~500元之间,毛利在20%以上,跌价也最好不要太快。同时还要适合配送。最后,竞争对手不要太强。所以我们觉得,做鞋类电子商务是个不错的选择。

记者: 好乐买起步发展时是怎样的?

李树斌 :好乐买最初只有3个人,我和我的合伙人,还有另外一个员工。合伙人以前是做传统生意的,有些做鞋的朋友。从和他确定做好乐买,到公司成立、网站搭建,一共花了两三个月时间。初期我们没有仓库也没有库存,就先到卖鞋的专卖店里,看有多少货,卖一双拿一双。初期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必须尽可能压缩成本。当时我和合伙人一起凑了80万元人民币,在建外SOHO租了一个房子,房租一个月一万块钱,我们俩不拿薪水,员工是半薪。网站的所有设计、技术全部是我一个人做,所以我们的成本很低。当时我们拍照时都是借相机拍照,相机太贵了。

记者: 除了成本还有其他困扰你们的问题吗?

李树斌 :当时让我们头疼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客户投诉。专卖店每隔两三天给我们一个货目表,很可能顾客下单后我们去取鞋时这个鞋就断货了。我们只能想办法让顾客换货,有的时候换货达6次。所以有的顾客就觉得我们可能是骗子,被投诉的情况很多,那个时候我们的客服经常被顾客骂哭。那时候为了去各个专卖店取货,我们专门雇了一个负责取货的员工。他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我们用电子邮件发给他一张取货表,他打印出来后就挨个去各个专卖店取我们要的鞋子。不过那个时候经常会在他刚跑完一个店后,突然来了订单,而且要的鞋只有那个店才有,所以我们这边就会自己再跑一次去取鞋。那段时间我自己也经常接客服电话,跑去取鞋子。当然后期我们组建了自己的仓库,有了专业的团队,就不需要再面对这样的问题了。

记者: 好乐买在进入正轨后就发展很快了。

李树斌 :我们是2007年年底成立的公司,2009年拿到A轮投资,2010年拿到B轮投资。A轮的时候我们拿到300万美元,B轮时是1700万美元。2011年的时候收到腾讯投资的5000万美元,当时好乐买的销售额已经过亿了,在鞋类B2C里算做得不错的。

记者: 好乐买好像有意地在控制着发展步伐?

李树斌 :发展策略是由这个市场决定的,而不是完全由自己决定。资本环境是有高潮、低谷的,但是没有人能判断资本市场的高潮、低谷能持续几年,所以在资本大规模投入的时候,大家都倾向于扩大销售额,抢占市场地盘。在前期资本市场情况较好时,我们的扩张也是相对比较快的;而到资本市场情况较差时,我们就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步伐。其实我们只是比资本市场预判了一点点,在高潮期我们不那么疯狂,在低谷时及时调整,所以我们现在发展还是不错的。

☉ 提升技能,控制成本

在李树斌看来,任何创业初期都要注重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控制整体创业成本,这样才能维持整个项目的持续性。而互联网领域公平、爆发性强的特点也很适合大学生创业,只要不拘泥于一种创业形式,坚持下来,就一定能够成功。

记者: 您觉得电子商务领域的创业和其他行业有什么不同吗?

李树斌 :电子商务其实是个半互联网半传统领域,甚至它的传统性更大一些。电子商务只是说橱窗是用网页卖东西的公司而已,我认为它还是以传统公司为主的,创业也还是和传统行业比较接近的。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应该是像Facebook、Instagram这类的公司。

记者: 那您觉得现在互联网领域适合大学生创业吗?

李树斌 :适合。互联网最好的一点就是它的公平,整个市场是开放的,但传统领域不是这样。在互联网领域,只要你有一个很好的点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不小的产业。去年,传媒大学有个创业大赛,我是评委。有个来自安徽省皖南地区的学生,他家乡有很多特产,他就在网上卖特产,卖得很不错,最后成为了那年的第一名。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起步。创业不用拘泥于一种形式,淘宝是一种形式,也有其他的形式。当时和我一起做核桃林、SongTaset的一个年轻人,后来创立了一个图片分享网站,叫topit.me。这个网站他一个人做了大概三年的时间,2010年年初拿到了创新工场1000万人民币的投资。这同样也是一种创业形式。

记者: 您觉得大学生创业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李树斌 :成本。任何创业都是这样,想法必须要实现出来才有价值,在实现的过程中就要控制成本。空有想法却什么都不会干是不行的。

记者: 那您觉得在组建团队时要注意什么?

李树斌 :对于学生团队来说,最大的问题也许就是持久性。大学生的创业团队是极其不稳定的,当他们在面对其他的诱惑,比如像出国、很好的工作机会时,如何保证团队的牢不可破很重要。在创业的初期,团队成员要尽可能地少,能自己干就尽量自己干。当你自己可以胜任,并坚信这个事情能够成功时,就能坚持非常久。像我前面说的那个图片网站的创始人就是这样。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只有一腔热情,是很难把事情做下去的。不过,我刚才强调的这些都是在创业早期的,而在后期时一个团队要做到非常稳定,第一,个人品质要非常好,这样在获得利益时能够和大家分享;第二,胸怀要足够大,能够做成事。在这个时期就不只是能力的问题了,你能力够强,但是做人不够好,很少有人会愿意跟着你的。

记者: 您对现在学生创业有什么建议?

李树斌 :第一,能自己干的尽量自己干。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但其实对于纯互联网公司来说,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因为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创意行业,需要把一个想法非常好地实现出来。而人多的时候沟通成本就会高,这个过程中会有创意损耗。第二,一定要控制好成本。学生群体在创业过程中很少会有高额的资金支持,所以一定要解决好成本问题。只有低成本才能保障你们顺利地度过创业初期。

记者: 但是这样的要求有点高。

李树斌 :是的,所以你的能力必须强。在互联网项目的早期,雇人的成本是极高的,如果你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很难维持下去。而当你技能很强、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工作的时候,成本自然就低了。同样,对于你的项目,你可以不直接上手做,但你必须会。换句话说就是你可以不去做,但你对这个事情必须了解,这样在其他任何不稳定因素出现时,仍能保证事情正常进行。

记者: 那我有一个idea,我可以将这个idea转包给其他团队去做吗?

李树斌 :对于创意产业来说,越多转包,越多人参与,你的创意损耗率越高,要改无数遍。一个真正好的创意,它的损失极其少,并且每次都能达到最优的沟通。很多时候大家想的和最后做出来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我上面所说的主要是指创意产业,如果是一个传统企业,它更多依靠的是执行而不是创意。

记者: 您接触一个项目最先考虑的是什么?

李树斌 :对于我来说,接触一个项目最先考虑的,是这个项目是不是我能够操作的领域。我认为现在太多人看到太多的机会,但其实很多时候这个机会不是你的,你一定要选择你能够控制的领域。不是别人给你一个机会,你就一定要去做。比如说,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开了一个蛋糕店,生意特别好,就说分我一部分股份,让我运营这个店的线上部分。但是我不懂食品行业,分我一部分股份就意味着我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一定的责任,而这个领域我不擅长,所以我就没有接受。

另外,如果是一个新创立的项目,它的成本必须很低,同时,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独当一面,这样才是可以稳定发展的项目。我理想中的互联网团队就是在十个人左右,每个人都很有能力,能独当一面,然后由我控制全局。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而且能够看得到发展方向,这样的团队是我非常向往的。

记者: 如果您再创业的话,还会选择电子商务这个领域吗?

李树斌 :不会了。我会选择纯互联网领域。我觉得我的兴趣点和能力还是在互联网领域,而不是传统领域。如果这个事情传统领域占得比较重的话,我还是觉得不大合适我。

☉ 传媒大学很自由、很包容

李树斌当年高考时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差了几分被调剂到了传媒大学。一直是理工背景的他坦言刚来传媒大学时很不习惯。但传媒大学足够“自由与包容”,能够给每个人无限的可能。“我相信人生是由无数个偶然组成的”,李树斌说道。也正是因为来到了传媒大学,才成就了后来创办好乐买的他。

记者: 从您2002年于传媒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12年了,您还记得您第一次到传媒大学时的情境吗?

李树斌 :说到这个很有意思,当时我对传媒大学的第一印象就是传媒大学太小了,又小又破,后来才知道是我走错了,走到二外去了。一开始我以为传媒大学在海淀,但是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传媒大学。记得刚来时觉得传媒大学怎么这么小,什么也没有,而且因为我以前是学纯工科的,所以来到这里就觉得和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差距还是挺大的。

记者: 当时传媒大学很多建筑还没修起来。

李树斌 :对,我们入学时是1998年,当时东门那边还正在修专家楼,就在操场以北那里。那时学生也少,一共才600多人。我们那一届都一起上课,像马克思理论、军事理论这些公共课都是全校一起在小礼堂上。当时男生都住在7号楼,女生在8号楼,人很少。

记者: 当时有什么事给您印象比较深吗?

李树斌 :这个我记得太清楚了。我们当时刚来学校的第一天晚上,宿舍门就被“踹”了。当时97级的师兄们来找我们。一开始师兄们让我们做自我介绍,当时我们特别傻,在做完自我介绍后,有个学生就对师兄他们说,“那你们也做个自我介绍呗”。结束后我们就互相说,这什么学校啊!但是,等到我们成为师兄的时候,都在使劲想有什么新的方式,还有像“广院之春”之类的,大家都特别开心,特别有创意,策划得非常有意思。

记者: 您觉得传媒大学带给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李树斌 :我觉得传媒大学是一个思想很灵活的地方,氛围特别好。我有时在想,当时我就算考上清华又能怎么样呢?在清华我肯定不会做核桃林了。清华、北大确实比传媒大学好,但是如果不是清华、北大,我宁可上传媒大学。我觉得传媒大学是一个能够解放你的地方,会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事,会有很多回忆。

而且,传媒大学最好的就是,在这里你不会对自己有一个很苛刻的定位。我觉得在学生期间不断去尝试其实是很重要的,在这个尝试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够在这件事情上不断发展自己,这样就很好。如果你的世界很窄的话,就不能发现更广阔的生活。

所以我对传媒大学的氛围还是真的很喜欢,毕业这么多年了,我还是一直住在传媒大学周围。

记者: 您能和我们谈谈您的座右铭吗?

李树斌 :我现在很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接受人类的多样性是你获得幸福的最终源泉”。因为现在我们大多数人总是在抱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如果你非要坚持这个是对、那个是错,你会活得非常累,抱怨是没有意义的。你每天花太多的精力在对别人和别的事情的看法上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的心态打开的话,能够让你的精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记者手记

短发、简单的T恤、牛仔裤、球鞋……李树斌师兄坐在大书房咖啡的桌子对面,没有一丝的距离感。因为这次采访的主题,我们在准备时过多地把目光放在了“好乐买”、“创业”这些词上,但随着和他的交流,你会发现,他身上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他说话音调较低,不急不缓,很是平和。但这种“平和”却很有力量。在被问到对公司未来的想法时,他笑称自己是一个没有太大志向的人,“差不多就行了”。但在笔者看来,他的“没太大志向”所言的是公司的外在规模和他的个人收入,在一些其他地方,他却很有自己的想法与目标。

喜欢的公司是亚马逊和谷歌,喜欢的团队是做出Instagram这类产品的不到十个人的小而精的团队。他谈埃隆•马斯克,这个被称为电影《钢铁侠》中托尼•斯塔克的原型的“技术宅”,拥有着全球首家纯电动汽车生产商Tesla、历史上第一家发射宇宙飞船的私人公司SpaceX以及为美国数以万计的家庭提供太阳能服务的SolarCity。“他做电动汽车是为了节约能源,做火箭是为了探索世界。他做的都是对我们有着绝大帮助的事。”

李树斌还是个科幻迷,喜欢刘慈欣的《三体》,“这本书我读了不下十遍”。聊到科幻时,他的语气轻快了很多,星系、科技,这些词汇不断跳跃。“现在我们只登上了月球,甚至都没有出我们的星系。宇宙这么大,我们现在却只能去一个地球的卫星。”他说,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做。“所以我喜欢谷歌,谷歌想尽一切办法把人类的时间解放出来。人类是要进步的,之所以把我们的时间解放出来,是让我们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听他聊这些的时候,你能发现他不一样的“野望”,发现他不只是我们所了解的“好乐买总裁李树斌”。我们经常会将一个人限定在他现在所做的工作上,但却忘记了工作原本就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好乐买、李树斌,李树斌、好乐买,这两个词被关联着提过太多,但其实他不只是好乐买,他有着自己的人生定位与梦想。正如他所说,好乐买“差不多就行了”,对意义的追寻,以及想要做对每个人都有着绝大帮助的事,这才是他真正的动力,是他的“野望”。

“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了,但是最后成功的不一定是那些聪明人,而是那些心态特别好的人。”

就让我们期待着那个不只是好乐买的李树斌,等待着他的“野望”的实现。

张宜帆 1mvcPqPuoBCCRWVwVqoLn6dspF1U39FnxpUPaIGnw+vewWUDnjIj10NVlJD5Qs7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