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电视时代:身体视觉化与工具化的文化思考

TV Time:Culture Thought about the Visualization and Instrumentalizing of Body

王贤波

Wang XianBo

摘要: 视觉媒体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而电视作为最主要的视觉媒体展现出了视觉文化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身体作为视觉文化研究的对象正越来越受到关注。近些年,各类型的电视节目大量使用甚至滥用身体的展示功能,在这些大量的展示现象背后,身体被工具化,女性被标签化,因此,探索电视文化对大众身体的展示和重塑对于重新理解当下电视文化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视觉文化,身体,展示

Abstract: The fast-developing of visual media accelerates the age of visual culture.TV as the main parts of the visual media who shows the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it.In the time of visual culture,the body as the study objects of visual culture gain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In nearly years,A lot of demonstrate about body on the TV show has been heavy use and even abuse.At the back of these phenomenon,it shows the instrementalizing of body.The women are tagging.Then it has the realistic meaning on the study of the demonstrate and reshape our body,which will be useful of calling for a new understanding about TV culture nowdays.

Keywords: visual culture,body,demonstrate

人类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摄影、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复制技术的日益成熟,文化中的视觉影像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也使得图像由传统文化中的稀缺物变成今天的廉价品。不仅如此,图像的快速生产也带来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图像化思维正逐步取代文字性思维而成为人们主要认知方式。如丹尼·贝尔所言:“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丹尼·贝尔,1989∶154)美国学者艾尔雅维茨则说得更直接:“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自身在当今都已处于视觉成为社会现实主导形式的社会。” (转引自张晶,2005∶17)而在众多的视觉对象中,身体作为一个独特的载体将视觉文化时代的诸多观念予以承载,并通过自身展示和重塑的方式诠释着人类新的美学观念和思考。

一、视觉文化时代身体视觉属性特征

对于我们今天身处的大众文化,刘成纪做了这样一个界定:“当代大众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围绕身体建构的文化,其主题是欲望,其价值是身体性愉快,其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对人体进行技术再造和改装。” (刘成纪,2005∶247)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中,身体作为一个文化范畴而存在,它不仅是指自然的、生理的存在,更重要的它是作为社会的存在物、文化的存在物以及符号的存在物。“身体存在于社会空间之中。作为一个特殊的符号,身体不断地通过呈现自身来实现其复杂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空间中身体的呈现称之为一种身体的现身(或体现,embodiment)。在我看来,所谓身体的现身,包含了两种基本形态,第一种是身体作为一个物质性、视觉性符号在特定文化情境中的呈现;第二种是身体作为一个对象在语言描述、隐喻、修辞、叙事和分析中的呈现。” (周宪,2008∶325)“社会学家奥尼尔认为,人存在着两种身体,一个是‘生理的身体’,另一个是‘交往的身体’。前者是一个道德实体,它使人们拥有尊敬、互动和关怀;后者是社会交往和体验的符号,通过它我们体验到人生的生、死、痛苦、快乐、饥饿、恐惧、美、丑。” (周宪,2008∶328)以日常生活为例,橱窗中展现的模特完美身材,不仅作为一种广告的载体而存在,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一种当下身体的标准而存在,引领着爱美人士追逐时尚的方向。这些作为展示对象的身体是被选择过了的,这种选择的标准是由社会的价值观所决定。更准确地说,是由社会中制定规则的统治阶级所决定。因而,橱窗中展示的身体就有了一定的立场,它成为统治阶层意志外化的表现。“哈拉威说得好:‘身体不是天生的,它们是被制造出来的……身体就像符号、语境和时间一样,完全被去自然化了。’” (周宪,2008∶328)

因此,身体对于大众来说,特别是对于被传媒所影响的大众来说,最重要的特征不是其天生的自然属性,而是后天所赋予的文化属性。作为社会活动的实践主体,身体承载着其所处时代的文化观念,包括道德、伦理、审美趣味甚至是经济行为。身体本身的私密性特征不再重要,转而体现为公共性展示的需要。外在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塑造,借用福柯的话,它是“被驯服的身体”。在某种程度上,“驯服的身体”可以看作是社会(交往)的身体对自然(生理)的身体的规训或征服。由此,我们可以推演出一个结论性的看法,亦即身体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场所。它的现身作为一个社会交往的符号,不断地受到社会关于身体的权力话语(美/丑,健康/病态,活力/腐朽,正常/反常等)的支配。在身体的社会属性要求之下,自然属性的身体需要按照社会的标准来改造自己,如通过整容、塑形、着装等。在这种改造的过程中,现代传媒起着主导作用。

在电视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视觉表达成为传播的主要形式,从明星到普通人,他们都需要通过塑造符合社会文化需求的身体来满足电视传播的需要,增强其传播中的视觉效果。电视剧、电视广告、电视综艺节目等,大量廉价影像生产中,人类身体的标准被传播和确定,影响着电视观众对身体的改造的看法。对于国人而言,清新、唯美的韩剧不仅带给中国观众异域的文化信息,同时也带来了借助于整容而产生的俊男靓女的视觉形象,诱发观众参照电视剧中的明星进行整容、塑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看法,那就是社会的身体不断地塑造着自然的身体。这种塑造在当代视觉文化中终究是身体的再生产,它不断地生产出关于身体的意义来,进而演化为人们关于身体的种种观念和行为,并激发起他们对于自己身体的自觉反思。” (周宪,2008∶341)身体作为一个视觉对象,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被看到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其承载了时代社会、文化属性的内涵。

二、电视打造的完美身体

电视作为一个传播载体,要展现和塑造理想的身体,无论是选择生活中完美的身体,还是打造荧屏中完美的身体,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标准的确立,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和评判。电视艺术对身体标准的选择不同于传统艺术的选择,在传统的造型艺术中,既可能有安格尔按照美的化身塑造的《泉》中完美的人体,也有可能出现毕加索笔下的《下楼梯的裸女》、马蒂斯的《亚威侬少女》这样的现代艺术中抽象的身体。在艺术中,这些身体都可以被接受,成为艺术精品。而身体一旦要进入电视领域,情况则大不相同。它要面临非常苛刻的要求,接受电视标准化的选择。这种选择首先要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需求,从生活中选择大众能够接受的,同时又有一定陌生化效果的美的身体的形象。在电视所构建的文化语境中,“身体生产中最重要的是身体的标准,而身体的标准又是通过审视身体的眼光而加以控制的” (周宪,2008∶337)。在这些眼光背后,既有男性观众群体身体窥视欲的眼光,也有女性观众模仿、羡慕的眼光,还有社会道德主体的批判审视的眼光等。因此,对进入电视艺术的身体的选择本身就是文化审美导向的体现。

(一)电视提供大众对身体审美的标准样本

在电视创作中,以男性形象为例,一个大腹便便的形象和一个俊朗、潇洒的形象相比,后者获得主角的机会要大得多。因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电视还承载着一种生活态度教育的功能,一个健康、健美的形象对于大众来说是有诱惑力的,是令人羡慕的,它可以成为电视观众模仿的对象。同时,这样一个令大众羡慕的身体形象对于电视艺术生产者来说,也更有助于包装和打造。因此,作为公众人物的电视明星,其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持身体的这种美好形象,他们需要不断通过健身、美容、整容等方式来维护身体的完美形象。电视对于其表现的身体进行了再生产,这种再生产体现为设立电视的准入门槛,规定电视中展现的身体的标准,从而引导电视明星对身体进行改造。在电视荧屏中,展示完美、标准化的身体是商业推广的需要,但电视对身体的选择范围还不局限于此。电视创作中也会选择一些不够完美的身体,通过大量的美容、整形等身体美化的方式来引导大众进行身体的改造。在这些节目中,电视媒体通过直接展现对一个非标准身体的改造过程,对比改变前后的身体形象差异,来让大众明白理想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理想的身体是如何被塑造成的。因此,对于不完美身体的展示目的并不是认同这些身体本身,而是要展示如何将这样“不完美”的身体塑造成完美的身体。

(二)电视推动身体审美标准多元化向单一性转变

关于身体的审美态度,在传统的审美文化中,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关于身体美的标准,“环肥燕瘦”就体现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身体审美差异。每一个区域、国家也都可能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身体审美差异化的情况,电视借助于广泛的传播特点和强大的渗透能力不仅影响着某一区域、某一阶段人的审美状况,而且还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当今时代,电视文化是一个强势型的文化形态,借助卫星传输技术,电视的影响力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体系之中得以渗透,从而实现文化的垄断。以音乐电视为例,当音乐被视觉化的形象加以传播的时候,音乐突破了语言的界限和理解的界限迅速得以传播。1995年11月,迈克尔·杰克逊发布了其专辑作品 Black or White ,该作品在全球50多个国家同步播放,收视人口多达1.5亿。世界范围内都被杰克逊的歌曲所吸引,也被他展现的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所震撼。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承载MV舞蹈的身体及其肢体动作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模仿和复制。不仅音乐电视,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等也已经实现了跨文化、跨区域的传播。今天一档综艺节目在欧美热播,明天它就会被电视人迅速引入到其他区域,成为全世界竞相模仿的对象。在复制的过程中,原有节目中所展现和确立的身体审美的标准也被同步引入和确立,并影响和改变引入方市场观众的审美习惯,如来自欧美的嘻哈艺术、街头舞蹈、健美等都借助影像来到了东亚地区,成为年轻人热衷的娱乐方式。

传播本身是电视的一个基本属性,然而,电视传播也带来了一个实际问题,即传播的方向问题。当下,从电视文化发展的水平来看,世界范围内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比较完善的传媒生产环境,使得其电视文化的水平要远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电视文化传播的方向就由前者向后者输入,成为一种单向度传播,而在这种传播过程中,关于身体的审美标准也会随之向世界范围内扩张。这种扩张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身体审美标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即身体审美化的标准从多元走向了单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参考同样的身体模特,在电视塑造的完美身体引导下,整个世界形成了统一的,甚至是单一的审美趣味。

三、电视展示身体的途径

在电视生产中,身体成为重要的视觉符号,而电视观众一方面通过这些符号获取信息;另一方面,观众又作为消费者接收着这些符号。在整个消费环节中,电视既是生产方也是传播方,大众既是消费方又是展示方。“消费文化中的身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成为人们追求的目的本身,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也就是非身体目的的)手段。” (陶东风,2010∶29)身体在今天的重要性,特别是身体的外在特征的重要性在电视的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身体的视觉消费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

(一)奇观化展示

电视是生活内容的呈现,电视艺术内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活化,将生活的情境搬到荧屏中,让观众通过电视内容感受到生活的质感。然而,电视也会塑造奇观,通过奇观来使大众产生欣喜,这种奇观就包括电视塑造的身体奇观。劳拉·穆尔维在分析电影中的女性时着重谈到了女性身体的奇观现象:“女人作为影像,是为了男人——观看的主动控制者的视线和享受而展示的。” (劳拉·穆尔维,1992∶215)“电影为女人的被看开辟了通往奇观本身的途径。” (劳拉·穆尔维,1992∶219-220)在当下的电视视觉文化氛围中,身体奇观成为电视艺术内容重要的表现载体,“从性感的直观到艳俗强烈的视觉诉求,从蒙太奇似的混杂拼接到形象塑造的新诡独特,当代商业性的视觉形象一方面是意义的衰竭,另一方面则是欲望的膨胀” (姜华,2006∶209)。塑造荧屏中的身体奇观意味着对身体进行选择和加工,意味着让身体成为大众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对象。因此,在电视生产中,特别是在电视广告中,拥有完美身材的模特成为电视的宠儿,她们不仅代言与身体直接相关联的化妆品、衣服等,电器、保险等几乎一切商品都可以使用身体进行展示。这些被展示的身体有一个共性,即作为展示的身体是赏心悦目的,是充满诱惑的。与日常生活中的大众相比,在电视广告中展示的身体是完美的。“模特和明星的照片……标志着完美的形象;在此各种表面黑白分明,平整而光滑;灯光效果强调了光线与阴影之间的差别;缺陷和不规则之处根本不存在。” (让·波德里亚,2006∶175)在电视创作者的选择下,电视呈现了现实中罕见的完美身体。借助于电视镜头,经过电视造型师的设计、电视灯光的渲染,呈现在电视中的女性身体往往都有傲人的身材、精致的面容、性感的曲线等,而男性则个个身材矫健、充满活力,充满着诱惑,形成电视荧屏中的视觉奇观。尤其是在电视竞技体育比赛中,身体奇观更是得到了充分渲染,通过对进球的慢动作回放,身体功能视觉化得到了放大和强化。在电视特效技术的帮助下,运动员身体所展现的速度、矫健、爆发力等超越了观众日常生活经验,给了他们强烈的视听刺激,形成了影像化的身体奇观。

(二)猎奇式展示

电视选择身体作为展示对象,不仅可以展现理想的完美躯体,也经常会展现生活中非常特殊的身体,如残疾、肥胖,以及一些特殊的人群,如杂技演员、特型演员等。这些身体的特殊性本身并不满足电视展现的理想化状态,然而,电视的娱乐化功能可以将这些形象进行加工而变相呈现。电视内容制作者会将这些特殊的视觉符号重新打造后兜售给观众,满足观众的猎奇等消费心理。在一些人物类纪录片中,特殊人群一直是电视创作者乐于选择的题材,通过展现一些身体残疾或者进行特殊肢体训练的主人公的生活世界,满足观众对非常态化身体窥视的特殊收视心理需求。在近些年的一些真人秀节目中,身体也常常作为直接的表现对象而被观众关注。如展示整容过程的真人秀节目《天鹅》,记录减肥过程的真人秀节目《超级减肥王》等,这些节目的核心卖点就在于人的身体,更准确地说,是在于对人不完美身体的改造。以《超级减肥王》为例,该节目的参与者都是肥胖者,有的甚至是超级胖子。选手的身体本身成为观众收看的重要视觉元素,而且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些看点,引发观众的兴趣,节目还设置了许多游戏环节来凸显这些选手身体的蠢笨和畸形,如搬重物、游泳等。每一阶段比赛结束,节目还会通过称重环节,对比锻炼前后身体的差异,强化观众对选手身体特征的记忆。身体畸形带来的视觉快感成为节目重要的娱乐元素,在展现身体瘦身的过程中,猎奇式体验被兜售给了观众,满足观众的窥视欲。

(三)碎片化展示

人的身体本是一个整体,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七章)中曾形象地说明了整体的重要性:“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 (亚里士多德,2003∶49)然而,在电视中展现的身体往往并不以整体姿态呈现,许多时候电视对身体的利用还包括对身体的碎片化处理。即身体被分割成若干个组成部分,进行局部审美。在碎片化后,被分割的身体成为商品信息的载体而被电视销售,这种现象随着电视的发达而越来越明显。“自70年代以来,广告描绘女性身体越来越强调令人崇拜的部分——腿、唇、乳房等等,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相脱离,与那些她们只是一个部分的人相脱离,这些身体的局部向消费者描绘了某些完美理想。” (周宪,2008∶335)在电视生产中,身体借助于电视的视听语言得以呈现,局部特写甚至大特写代替了日常生活中的全景式展现。在这样的表现形式下,展示身体的模特并不一定要达到传统T台秀的标准,她可以只是某一部分身体较为完美,符合身体局部完美的标准即可。腿模、胸膜、脚模、手模等都成为电视乐于展现的对象。围绕着身体的各组成部分,碎片化的身体成为多种商品展示的平台。身体在被碎片化展示的过程中,同时也引发了身体的去功能化。作为局部进行展示的身体,其目的是突出身体的局部特征,如眼影、睫毛膏等化妆品所装扮出的眼睛的魅惑,在胸衣等衬托下的乳房所体现的丰满等,而眼睛的视觉功能、乳房的哺乳功能则降到了次要的地位。因此,身体在被碎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身体的工具化特征的进一步加剧。在身体碎片化的展示过程中,人们更为集中地注视身体的某一部分的视觉效果,从而与日常生活的体验拉开了距离,身体作为生命载体的作用日益被忽视。

四、电视身体展示中的美学反思

(一)身体展示的性别歧视 在身体进入视觉审美的进程中,借助电视媒体的推动,女性身体成为展示的主要内容,而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在这样的展示过程中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电视广告中,女性很少成为智慧、爱心、勤劳等美好品格的载体,她们更多被塑造成性感、妩媚、缺乏思想,以及大多数男人的性幻想对象。在电视广告等电视作品的引导下,逐渐建立起了这样一些价值理念:女性需要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身体,从而可以更好地取悦男人,吸引男人的注意。在荧屏中,化妆品、衣服、女性用品等都大量地选择身体标准的模特来推广,在满足观众视觉刺激的同时,对电视机前的女性群体进行生活态度教育。“现代女性形体美的标准更多的是通过广泛存在并广泛发生作用的大众传媒而形成的,因此对公众具有明显的视觉影响。” (周宪,2008∶336)与电视广告、电视剧等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单一性相比,电视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要丰富得多,他们大多被塑造成成功的社会人士或者正在追求成功的人士,身体并不是男性吸引女性的主要元素。在电视作品中,成功男性所获得回报也往往是社会地位以及年轻美女的青睐等,女性作为一个礼物或奖品的方式被回馈给了成功的男性。在身体视觉化和审美化的推动下,女性角色有意识被矮化,男权思想得到了张扬。借助于身体,电视塑造着男女之间新的不平等。

(二)身体展示的工具化倾向

从功能上来说,身体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载体,是为了人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而存在的。因此,健康、敏捷、有力等应该成为身体功能的主要方面,而且这样的身体也应该是最美的。因此,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是美的,她们代表劳动的美;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身体同样是美的,他们承载了社会的困难以及社会强加在人身上的不幸;甚至于罗丹的《老妪》也是美的,她展现了女性的苦难和社会对女性的摧残。身体的美不仅在于其线条,在艺术家那里,它还承载着艺术家的思考。

而身体一旦成为展示对象,其本身的功能即发生了转变。维护身体本身的健康不再是目的,保持身体甚至重塑身体去符合电视播出的需要是身体存在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特别是在女性群体中,与生命健康无直接关联甚至背道而驰的整形、整容、瘦身、过度节食、化妆等行为成为女性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对身体的实践活动早已远离了身体存在的目的意义,而是将身体打造成一个更适应传媒需要的工具,用身体来展现和传递传媒观念,身体也被现代传媒异化为工具。从电视对日常生活的介入来看,电视媒体对身体的利用越是充分,大众受到电视媒体左右越明显,身体的工具化倾向就越突出,这恰是电视媒体时代带来的身体危机。

〔王贤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艺术学专业在读博士生,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广播电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广播电视艺术学〕 g+nZdtPWA0H7D0T9uGSWk/AuaPUcYvb3W81Fq12RbWUJ3nyRAHMaYH1AZrwUlU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