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媒介记者视域下的欧洲“中国热”传播现象解析——中国电视媒体驻外记者的视角、观察与研究

The analysis of“the Chinese Crazy”in Europe: th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f a Chinese TV Correspondent in Europe

王银桩

Wang Yinzhuang

摘要: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热”在欧洲持续升温,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欧洲的“中国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也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格局。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中国热”现象的升温,在欧盟领导人方面的反映特别突出。笔者作为CCTV驻欧盟首席记者,从新闻采访报道的视角,对欧洲的“中国热”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关键词: 记者观察,欧中关系,中国热,欧盟升温

Abstrac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Chinese crazy” has been warming in Europe, which is a worth study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hinese crazy” in the context of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also has affected the pattern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main cause of the phenomenon of “the Chinese crazy” in Europe is : China’s economy sustained,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this phenomenon. “The Chinese crazy” phenomenon of warming has been reflected the particular in terms of the leaders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e author, Bureau Chief of EU Bureau of CCTV, observed and studied the European “China craze” phenomen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news gathering.

Keywords: reporter’s observation, EU-China relations, “the Chinese crazy”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热”在欧洲持续升温。2005年,中欧确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额达到2000亿欧元。

本世纪以来,古老而相对保守的欧洲从来没有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产生如此大的“热度”。

欧洲“中国热”升温的速度超常之快,似乎有些神奇。仅仅几年时间,欧洲十几个国家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热衷于和中国建立广泛的官方和民间的联系,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这在欧洲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一个奇特的值得研究的现象。

分析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此外,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也使得欧洲国家对中国刮目相看。

中欧高层领导人的互访将中欧关系不断推向新的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新一代中国领导人访问欧洲的一些国家以来,欧洲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在谈论中国。

中欧高层领导人每一年度的互访已经形成一种机制。双方首脑互访的活动和言论不但为欧洲所关注,而且具有世界影响力。

在一定程度上,欧洲的“中国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也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格局。

“中国热”现象的升温,表现在欧盟领导人方面尤为突出。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现任主席巴罗佐,欧盟理事会秘书长索拉纳,欧洲议会议长博雷利,法国前总统、欧洲制宪委员会主席德斯坦等首脑人物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驻欧盟记者采访的时候,都表现出对发展和推动中欧关系的重视和积极态度。

笔者作为中央电视台驻欧盟首席记者,从新闻采访报道的视角,对欧洲的“中国热”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一、欧盟首脑注重中欧关系,连续五年通过中央电视台给中国人民拜年

从2004年开始,欧盟首脑人物连续五年通过中央电视台向中国人民拜年。

作为欧盟的首脑人物,他们的言论具有国际影响力,他们对中国的观点、态度、行为往往影响到欧中关系的大局。

这些首脑人物连续五年给中国人民拜年,实际上是一种外交姿态和政治态度。

他们的这一举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欧洲“中国热”的升温。每一位首脑都对中欧关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予高度的评价。他们的总体评价是: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

2004年春节前夕,当时的欧盟委员会主席、现任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应邀到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大使官邸做客。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他首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驻欧盟记者的独家专访,并在采访中向中国人民祝贺春节。

普罗迪表示,中国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欧盟期待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说,欧中双方有许多共同点,双方加强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普罗迪说:“我要对全中国人民说,春节快乐!我祝愿今年是一个吉祥之年。中国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期待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欧中双方的关系是友好的,是没有障碍的,而且双方的关系还在继续发展。

“目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和国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认为欧中双方有许多共同点,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我们双方确实有许多共同点,我们双方都不谋求霸权,我们只是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我们双方都认为,我们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稳定。”

普罗迪作为政治家,短短的几句话蕴含了很多的政治含量。他讲了对中欧关系的期待、今后在具体领域的合作趋向、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时间虽短,但是信息含量是丰富的,也是有一定国际意义的。他在温家宝总理访问欧盟前说这番话,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和一种政治态度。

2005 年是中国和欧盟正式建交30周年。欧盟理事会秘书长、欧盟负责共同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通过中央电视台向中国人民发表春节贺词。索拉纳的春节祝词实际上也是一种外交姿态,他说:“在春节来临之际,我向你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祝愿你们春节好!

“欧洲许许多多的人民都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友谊,我们双方的关系非常宽广。今年是欧中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我们愿意继续朝着宽广的方向推进欧中关系的发展。

“我们双方有许多共同点,比如对国际事务、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看法,以及在保持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点。

“中国人和欧洲人都热爱文化,热爱文学艺术,这种热爱使我们的心相通,也使我们的心感到温暖。

“从欧盟的角度看,我可以肯定地说,欧盟和中国在文化、教育、艺术方面的合作会越来越深入。

“自80年代以来,我有幸曾经多次访问你们的国家。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访问中国,我到过你们的乡村、城市、大学,我渐渐地爱上了你们的国家,爱上了你们的文化、历史、人民还有美食。

“我曾经接触过你们的领导人,对他们表示非常的敬意,就像尊敬你们的历史、文化和人民一样,尊敬你们的领导人。

“在春节到来的这个美好的时刻,我再次重申,欧中双方的关系非常之好,我们的人民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之好,这种友好的关系对中国和欧洲来讲都是最重要的和最美好的。”

欧洲议会议长博雷利在2005年第一次代表欧洲议会通过中央电视台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的祝福。他赞赏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期望21世纪的中国为世界文明发挥出新的创造性的作用。

博雷利是这样接受记者现场采访的:“欧洲人民高兴地看到:中国找到了一条发展和繁荣的正确道路,为全世界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衷心地祝愿:你们将继续成功地为自己美丽的国家带来新的财富,祝愿你们和你们的孩子都拥有一个安康、美丽的环境。

“我们赞赏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期望21世纪的中国在世界文化、艺术和思想的交流中展现光辉,为世界文明发挥新的创造性的作用。

“祝愿2005年的鸡年,良好的中欧关系给欧洲人民带来更多的中国朋友,也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的欧洲朋友。”

博雷利作为欧洲议会的议长,面对的是比较复杂的局面。欧洲议会对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的态度始终不是很友好,但他本人对中国很感兴趣,当选议长后访问中国,被称为是一次破冰之旅。所以,他的讲话和普罗迪、索拉纳相比,有一些微妙的区别,但是友好、祝福、赞扬是基本的调子。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欧盟政治家对中国强势媒体的重视。

2006年春节期间,新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造访中国驻欧盟大使关呈远的官邸,再次重申:欧盟愿意朝着更广的方向推进欧中关系的发展。

巴罗佐专门撰写了春节祝词,他对着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回答记者的采访说:“我代表欧盟再次重申:我们愿意继续加深我们双方之间的关系。今天我到中国驻欧盟使团大使官邸做客,将同中国大使就欧中关系的发展加强交流。我相信,我们的会谈一定是富有成果的。

“我在这里特别强调,我们双方正在准备制订新的合作伙伴框架协定,这个新的框架协定会使我们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得以巩固和加强。

“我祝愿中国人民新春快乐!我相信2006年的狗年会给所有的中国人民带来好运,带来幸福!”

这是巴罗佐就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以来,选择中国作为第一个造访的驻欧盟国家的大使官邸。他还特别说明这一点,以此来表明对中欧关系的重视。

巴罗佐走后,中国驻欧盟使团大使关呈远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他告诉中国的观众:“刚才我们在这里热情接待了巴罗佐主席和他的夫人,还有他的主要助手。我们进行了非常友好的交谈。我们对过去一年中欧关系的发展都感到满意,尤其对未来中欧关系取得更多成果也都感到很有信心。

“巴罗佐主席强调:他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对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我们也相信在中国和欧盟双方共同努力之下,双方一定会在推动各个领域合作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

“特别是今年中欧将在芬兰举行第九次领导人会晤,届时很有可能就签署中欧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

“这些都表明,中欧关系发展到一个更加成熟和富有成果的阶段。

“我们会谈的气氛非常热烈友好。巴罗佐主席作为葡萄牙领导人的时候,曾经三次访问中国。去年他接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之后,又两次到中国访问。因此,他对发展中欧关系是非常热心的,而且也是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

“我们中方的领导人胡主席、温总理对他这种对中欧关系的大力推动非常赞赏。

巴罗佐主席本人通过多次访华,同胡主席、温总理也结下了非常友好的个人关系。我想所有这一切,都会使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合作和进一步扩大,是非常好的坚实基础和强有力的保证。”

2007年春节,巴罗佐第二次在中国驻欧盟使团大使官邸通过中央电视台向中国人民拜年。

他说:“2007年对欧盟和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将在北京举行欧中领导人第十次会晤。我们高兴地看到欧中关系的发展:现在我们双方的贸易额已经达到2000多亿欧元,也就是2700多亿美元。

“欧盟现在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展。我们可以说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密切。今年是猪年,猪意味着繁荣和贡献,所以这个猪年将会对欧中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巴罗佐还在关呈远大使官邸的留言本上写道:“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欧中合作!”

这一年,欧盟理事会秘书长索拉纳也向中国人民祝贺春节,他赞赏中国在朝核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重申欧中关系非常牢固。索拉纳说:“我愿借此机会,向中国人民致以最亲切的新春问候!我在这里向全中国人民拜年!

“我再次重申,欧中双方的关系非常之好,非常宽广,非常牢固。

“过去的一年我们双方的关系非常好。希望2007年我们双方的关系会更好。

“今年将举行第十次欧中领导人会晤,我也将借此机会访问中国。

“我祝贺中国在不久前举行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和取得的成果。毫无疑问,这不仅对促进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也作出了贡献。在这方面,我们愿意和中国一道共同发挥作用。

“今年对欧中双方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我们希望在2006年的基础上,双方的关系能向前迈进一大步。”

索拉纳盛赞中欧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再一次重申中欧友好合作关系的前景非常广阔。

2008年春节,巴罗佐第三次以欧盟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向中国人民祝贺春节,预祝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成功。他说:“我希望鼠年给中国带来更多的繁荣和更多的进步。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投向中国。我相信,中国将会在奥运会期间向全世界展示当今中国的发展成果,同时中国人民将进一步加强同欧洲人民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我本人并代表欧盟向中国人民致以最热烈的节日问候!祝愿中国人民在2008年繁荣昌盛,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赞赏欧中关系发展取得的成就。我最近访问中国时,会见了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我们双方都承诺将要继续加强我们之间的友好关系。我再次向中国人民致以热烈的问候!”

欧盟首脑连续五年通过中央电视台给中国人民拜年,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中国受到欧洲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

二、“中国热”升温的根本原因

现在,记者在欧洲的商店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商品在欧洲人心中不再只是廉价物,商品的质量和品质已经被他们接受和承认。

在大学校园里,中国留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许多学生获得了著名大学和基金会的奖学金。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德国洪堡奖学金获得者中,中国学生占了大多数。

在欧洲的旅游胜地,中国游客成群结队,似乎也成了一道风景。

欧洲许多城市和中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双方之间建立了更亲密的关系。

中欧双方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此起彼伏,中法文化年、中荷文化年等活动可谓是轰轰烈烈,成为激荡世界的文化盛宴和新闻。

中国的春节已经成为欧洲人的节日,记者连续五年采访荷兰华人华侨春节万人彩妆大巡游活动,每年都有20多个国家驻荷兰的大使出席开幕式。

各种中欧贸易、商会的活动非常活跃,有些商会形成定期的工作方式,成为欧洲许多企业家日常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

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许多老人也愿意学习。记者在采访《欧盟宪法》制宪委员会主席、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时,了解到他每天坚持学习三个汉字。

欧洲的“中国热”超速升温,在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欧洲想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获得利益。

2005年春节,芬兰议会议长、前总理利波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特别强调,芬兰已经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获得了益处。

利波宁对记者说:“芬兰人民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致以春节的问候。作为欧盟成员国,我们把中国视为自己的战略伙伴。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等方面,芬兰人民非常赞赏中国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们也赞赏双方的关系,芬兰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获得了益处。现在,芬兰的企业在中国很活跃。

“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中国会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

欧洲的经济利益同“中国热”的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

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大使沙祖康,他对欧洲“中国热”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

沙祖康大使认为:“从根本上讲,应该说是由中国经济发展而引起的。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贸易方面的发展,对全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中国政治上的影响力得到提高,在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得到增加。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发展所引起的。”

2005年11月4日,中国商务部在欧盟总部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5 年中欧贸易额将达到2000亿欧元。

发布会上宣布:“中欧自1975年建交以来,双方的贸易额增长了74倍。中国未来10年经济和市场还会持续增长,因此,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表示:“欧盟会进一步向中国的正当贸易开放市场;同时他希望中国也能向欧洲的出口商进一步开放市场。

“欧盟贸易委员会将在明年向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递交一份《中欧投资和贸易关系的报告》,以便更好地推动欧中经贸关系的发展。”

2005年7月4日,欧洲法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在布鲁塞尔共同举行研讨会,双方就中欧关系和世界格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中欧双方都提倡多边主义,主张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使世界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中欧关系的扩大和深化对全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的经济已经深深地融入国际体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欧洲和世界,欧洲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特别强调中国经济与欧洲经济关系的重要性。

瓦尔德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现在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非常重要,为了继续保持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我想我们应该继续前进,我们应该在未来达成更全面的协议,而我们目前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欧洲“中国热”的现象是独特的,也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现代历史景观。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欧洲社会各阶层人的视野。那么,欧洲“中国热”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欧洲的“中国热”是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而“中国热”的超速升温,深层的原因还是欧洲要获得经济利益。

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强盛是欧洲愿意和中国保持这种热度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根本利益的出发点。

获得经济利益使欧洲的“中国热”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升温。毫无疑问,中欧经济上的相互利益也是双方关注的焦点。

经济上的联姻自然也会带动文化、教育、科学、旅游等方面的合作,这些合作同样可以带来经济利益。

三、对“中国热”的态度与担忧

2005年5月24日,中欧纺织品贸易发生摩擦,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世界主要媒体纷纷报道并对中欧贸易前景做出消极评价的背景下,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通过新闻秘书,提出愿意接受中央电视台驻欧盟记者专访的要求。此次专访一方面说明中央电视台本身所具有的媒介影响力,另一方面说明曼德尔森要通过中央电视台向中国和世界传递信息、表明态度。

曼德尔森表露了对“中国热”的态度和担忧,他的观点在欧洲有一定的代表性。专访的一些内容由于当时新闻报道篇幅限制,没有全部公开报道。以下是此次专访的内容,从中可以窥见他对欧洲“中国热”的态度和担忧。

记者: 在欧洲和其他一些地方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了,这是一种危险或一种威胁。你对此怎么看?

曼德尔森: 我并不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太快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看它的结果。在中国,许多人摆脱了贫困。人们有了高质量的生活,新的机会,我愿意看到这种局面,我赞扬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中国在面对世界其他国家时,要设法避免突然的震动、大量的出口,这样做就会扰乱市场,这会使别人感到不安全,不利于贸易,使人感到害怕。所以你必须在短期内平稳过渡,这样才能长期受益。这就是目前的纺织品的情况,我们看到一些调整,一种过渡,这就是我们欧中双方要共同做的事情。

记者: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欧洲来说是一种机遇还是什么?

曼德尔森: 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欧洲来说是一个机遇,而并不是威胁。我不把中国看作一种威胁,而是看作一个机遇。我是从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的:

其一,中国巨大的正在扩大的市场为欧洲的生产厂商提供了机遇。只要你们的市场是开放的,这就是一个大的礼物。因此,我希望中国开放它的市场,为欧洲的厂商开放市场。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更平衡的贸易。

其二,中国的发展意味着欧洲需要再次崛起。欧洲需要在各个领域做得更好,如科学研究、知识经济等,以便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所以我欢迎中国给欧洲带来的竞争压力。

但是在贸易方面,欧中双方也应该是公平的。一些人说,中国有太多的优势,这使得中国占据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比如有廉价的原材料、廉价的劳动力等。这些优势我们欧洲都不具备。我想中国应该认真考虑这些实际问题。

中国是一个大国,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因此,在国际秩序中要负责任,应该时时刻刻想着别人是怎么看中国的。中国不是一个经济上微不足道的国家,而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国家。

记者: 欧盟现在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你认为,有一天中国会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吗?

曼德尔森: 这很有可能。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我相信中国,我把中国当朋友看待,那就是我们把中国看作战略伙伴的原因。”

在欧洲,“中国热”背后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思考。他们内心深处有一个想法,就是中国强大了,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中国强大后会在世界上怎样运用这个力量?

一些欧洲国家的担忧是:中国经济发展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破坏,他们对此比较在意。

此外,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政党执政的国家,这是一种存在多年的偏见。他们认为中国不够民主,不够透明。

中国强大以后,对他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他们内心真正担心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短时间内很难消除他们的担心。

欧洲对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就是中国模式问题。中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下,来搞市场经济,而且有近30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发展的势头还是很猛。那么,这就给国际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模式问题。

中国的发展也给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选择,主要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选择,欧洲国家以前没有想到还会有第二条道路。

因此,从理念上、价值观念上,中国的成功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冲击。对于这一点,他们已经或正在感觉到,而且也有所担忧。

目前,中国国内发生的一些变化特别能够引起欧洲的关注,有些事情往往即刻成为国际新闻。像自然灾害、腐败、贫富差距、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等都是欧洲媒体高度关注的话题。

由于二战等原因,欧洲更多地选择了多边主义:他们认为国际上的事务通过多边的合作来处理比较好,因此,他们对中国的发展总体上持欢迎态度。当然,欧洲也在权衡“中国热”对他们利益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王银桩,中央电视台主任记者,现任中央电视台驻欧盟记者站首席记者,主要研究中外电视〕 ZTQmQ+a0+NrWi0lIgLhNQNzY7gmnuBDyMVq59Yid5IiAQYbetlf0QqzqiUuvl0S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