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诵读的态势语言技巧

态势语是人类交际活动中的辅助手段,是通过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元素来传递信息的辅助形式,又称体态语。

在诵读中,态势语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能有效地提高表达的艺术效果。有声语言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态势语作用于人们的视觉。两种信息协调传递,听众在欣赏声情并茂的诵读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生动传神的体态语言获得视觉享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态势语有以下作用:

首先,态势语能强化口语信息,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其次,态势语具有沟通、交流感情的功能。诵读中,诵读者在台上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举手投足,无不尽收观众的视野,与之做着无声的交流。

再次,态势语能够控制、调节口语表达过程。诵读者通过态势语强化信息,控制局面。

最后,态势语能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第一节 仪表语言技巧

诵读者的仪表主要包括服饰和化妆,需根据不同的情境区别对待,大致说来,要坚持美学原则和国际上公认的TPO原则。T(time)指时间、日期、季节、时代;P(place)代表地方、场所、位置、职位;O(object)代表目的、目标、对象,总之,要合时、入境、随俗。大型的诵读演出,服饰的定位要经过导演的构思和设计,服从主题和表演的需要。

一、服饰

服饰的基本要求是:整洁、得体、文雅、大方。

具体的着装选择首先应参考诵读作品的主题内容、艺术风格、表演环境等因素。主题凝重庄严,可考虑着正装;若生活色彩较浓,服装不妨相对休闲些。如河北大学2011年“中华诵”参赛作品《革命组诗》,诵读者的着装吻合《囚歌》、《我的自白书》和《沁园春·雪》的内容,庄重、肃穆,很好地烘托了气氛。

服装的款式和色彩可起到营造氛围、烘托诗意的作用。诵读戴望舒的《雨巷》,表现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失意、彷徨,着灰色长袍更能体现其略带消极的时代情绪;诵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可穿上红军服、戴上红军帽,而《贺新郎·别友》适合穿长袍、长围巾。

服饰的色彩要与舞台的背景协调,考虑整体的视觉效果,形成合理的对比反差以相互映衬烘托,尤其是大型集体诵读,几十人统一着装,决定着舞台的基本色调氛围,服饰色彩必须精心选择,达到舞美要求。如“七一”诵读会背景是大面积的红旗,集体诵读不适宜撞色。

鞋、帽、围巾及饰品应根据诵读内容和舞台需求进行选择,讲究和谐、简洁、庄雅。

二、化妆

小型会场的诵读化淡妆即可,一般不进行舞台化妆;剧场式的大型诵读,应当根据舞台灯光效果统一化妆。

总体来说,服饰和化妆要注意两点:一忌着休闲装。首先,从心理上来说,服装不得体、不合时,会影响着装者的自信心;其次,从礼仪上讲,休闲装不适合比赛或表演的语境,显得松垮、太随意、不重视;最后,更重要的是无论表演还是比赛,随意的着装有损诵读者的形体风貌、精神气质,最终影响表演的整体效果。二是诵读表演的化妆不宜过浓,否则会失去朴实和真切。

第二节 表情语言技巧

一、目光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可获得的信息总量中,眼睛占70%以上。在交际过程中,眼睛具有极为重要的传情达意功能,即所谓“眉目传情”。在艺术活动中,用目光语体现表演者内在的情感波澜,能传达出“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深层内涵,是诵读表演的艺术基本功。登台表演,诵读者眼神的运用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诵读者的目光语要体现与文学作品的“神交”

一般说来,诵读叙事性作品与公众目光交流较多,抒情描写类作品较少,甚至不直接交流。诵读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诵读者要调动生活积累进行丰富的想象发挥,目光语体现画面感:诵读到高山即仰视高山,诵读到大海即瞭望大海,诵读到苍鹰目光则追逐在苍天……力求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形,用有声语言和目光语的完美结合作画,把公众带入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比如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了表现北国风光的壮美,诵读者运用想象身临其境般地在视像中出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以及“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壮阔景象,这时应昂起头,把目光投向远方,引导受众去感受诗人所创造的磅礴气魄。同样的例子有很多,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等,凡视像高远、意境旷达之语皆可这样处理。此外,一些幻想、想象、回忆的诵读内容也需这么做。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二)诵读者的目光语要与受众进行“心交”

晋代画家顾恺之认为“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之中”。诵读者心灵中蕴藏的对文学作品的真挚情感一定会通过富有感染力的目光语流露出来,传达给受众,引起受众情感的共鸣,产生“心交”。有艺术功底的诵读者一出场,开口之前就能通过动人、传神的眼睛紧紧地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当人们聆听艾青的名作《我爱这土地》时,看到诵读者饱含热泪的动情表现,一定会给人以“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真实感受。

诵读者与受众的目光交流要真诚、落落大方。上台时要头面部侧转45°,用眼神和受众打招呼;诵读中要把全体受众当做交流对象,经常把视线停留在受众中后部(2/3排)的位置上,并且平视、虚视、环视、点视自然和谐地交替运用,把内心深处最想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目光语及时传递给受众;诵读结束时要记住句末的最后两个字,从容地抬头看听众。

上台诵读时眼神的运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平视法:视线平直向前推移,沿中心线弧形推进到最后一排,眼睛的余光兼顾两侧及角落。特点:长而硬。

虚视法:面对听众,目光向前散成一片,好像看着每个人其实谁也没看见,“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特点:长而软。

环视法: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环顾全场每个人。上场环视为了向听众打招呼,静场;诵读中环视为了与听众“心交”,并了解听众情绪,便于自己及时调整诵读的状态。特点:短而软。

点视法:目光集中投向某处或某人,可以表示赞许、感谢、征询及制止。特点:短而硬。

闭目法:短暂闭目,表达悲伤、思念、愤怒、联想或回忆的内容。特点:视线忽然消失。

此外,正视表示诚恳、庄严、郑重、神圣;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崇敬、傲慢;俯视表示关心或忧伤;凝视表示专注;漠视表示冷淡。总之,眼睛具有丰富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表情语

泰戈尔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欢乐时眉开眼笑、眉飞色舞,忧愁时双眉紧锁、愁眉不展,愤怒时横眉怒目、双眼圆睁,顺从时低眉顺眼,戏谑时挤眉弄眼,畅快时扬眉吐气……诵读中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喜怒哀乐惊恐惧,都应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面部表情是受众目光的焦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表情运用真诚鲜明且灵活丰富,要与内在的心理感受协调一致

“诚于衷而形于外”,真诚的心理状态会通过表情传递出来,虚情假意欺瞒不了受众明亮的眼睛和敏锐的感觉;表情要明朗,爱憎分明,喜怒皆形于色,悲苦尽呈现于颜面,不要似笑非笑、皮笑肉不笑,让人费解;表情随作品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适度地变换,表情泛滥会扰乱受众对信息的接收,表情单一是脸谱化的苍白表现,丰富的表情会形成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绪辐射”,引起全场共鸣。

(二)头位正侧仰俯变化要与作品感情基调协调一致

头部正位:诵读时头要正,面部正对着受众,不频繁晃动。

头部侧位:打破了正位严肃、单调的造型,给人优雅感。询问性、怀疑性语言和表情多配以头部侧位动作。

头部仰位:仰位不同,意义不同。微仰表示思考和停顿,昂仰表示情绪激动,偏仰表示呼唤和憧憬。

头部俯位:头垂下的程度不同,意义不同。浅垂位表示谦虚、停顿和思考,深垂位表示悲伤、失败和痛苦。

瑞典心理学家伯德惠斯·戴尔说:“光人的脸,就能做出25万种不同的表情来。”诵读者要根据文学作品内容,准确把握感情基调,通过积极地调节、控制和支配,使表情准确、自然、恰当地体现丰富的感情,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三)善于控制和支配笑与哭两种表情

笑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哭能用悲伤凄惨的情绪感染受众,但使用笑与哭两种表情时要注意符合语境,善于控制。正确的做法是:含泪不掉泪,能哭不出声;有笑不大笑,可笑反不笑。

请诵读下列诗句,用眼神表现出括号中提示的表情。

我,常常望着天真的儿童,(微笑)

素不相识,我也抚抚红润的小脸。(亲切)

他们陌生地瞅着我,歪着头。(陌生)

像一群小鸟打量着一个恐龙蛋。(惊奇)

他们走了,走远了……(失望)

下面根据目光语要求诵读杨朔的散文《桂林山水》,注意眼神运用自然丰富,富有感染力,目光语体现画面感,语调优美,让人感悟到桂林山水的秀美。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三节 手势语言技巧

一、手势语的类型

第一,情意手势,主要用于表达诵读者的情感,如兴奋时拍手称快,急躁时双手相搓。

第二,指示手势,用以指明具体的人、事、物、方向。指示手势分实指和虚指,实指是视线所及的内容,虚指反之,如“那时”、“很久很久以前”就是虚指。

第三,模拟手势,描形状物,用来比划具体的形貌事物。

第四,象征手势,表达抽象的概念,如民间“捏七”、“叉八”、“勾子九”的手势语。

二、手势语的活动范围

上区:肩部以上,大多用来表示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内容和情感。

中区:肩部至腹部,这是手势使用最多的区域,大多用来表示一般的记叙、讲解和说明,并显示出说话人心情较为平静。

下区:腹部以下,这一区域的手势大多用来表示一些说话人认为不悦的、令人憎恶的感情。

三、手势语的意义

手势语又可分为手掌、手指和拳的动作。

掌心向上,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这种手势主要用来表示贡献、请求、许诺、欢迎、诚恳的意思。

掌心向下,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则表示神秘、压抑、否认、反对、制止、不愿意、不喜欢的意思。

双手由合而开,多表示空虚、失望、离散、消极;双手由开而合则主要表示团结、亲密、联合、全面、积极等。

手指可帮助听众明确所指,化抽象为具体。伸出大拇指,就意味着赞颂、崇敬、钦佩;伸出小拇指,则表示卑下、委琐、蔑视。

握拳,一般用来表示愤怒、决心、意志、毁灭等强烈的思想感情,有时也可表示团结、抗争、力量等积极的含义。

四、手势语运用的原则

手势语运用得好可避免呆板,增强视觉效果,起到吸引、强化、印证等作用,但要做到简洁、协调、自然。

所谓简洁,就是指手势的动作本身要简单、明了,不刻意雕琢。在交际过程中不宜频繁使用手势,以免干扰有声语言的表达。

所谓协调,就是指手势既要与其他的态势语配合,又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协调。从整体上既要有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又要给人以和谐统一的美感。

所谓自然,指“该出手时就出手”,手势要落在相应的字词上,出手要快,收手要慢。

例如诵读余光中的《乡愁》,当最后一句“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落音后,诵读者向前扬起的手臂停留一会儿再缓缓收回。这个前伸的指向动作,先是把观众的视觉想象引向“海峡的彼岸”,而后面的“定格”和缓收,则加深了“言有尽意无穷”的绵长情味。

手势语有三“忌”,一忌“随”:动作要自然,但不是随便比划,把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搬到诵读表演中,应当有所提炼,相对规范、优美;二忌“套”:动作不能俗套、程式化,避免刻板设计、图解内容,或故作姿态、华而不实;三忌“滥”:诵读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动作应当少而精,画龙点睛,恰如其分。

试给下面的句子设计相应的手势,然后表演出来。

(1)看!太阳升起来了,它光芒四射,普照人间。

(2)什么是爱?爱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3)小赵,真是个好样的!

(4)中国人民是无所畏惧的,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顶得起。

(5)同志们,千万注意,这次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次。

(6)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7)嫖娼、吸毒,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腐败事物,必须彻底清除!

(8)她轻轻地躺倒在草地上,仰望着蓝蓝的天空。

(9)高大的建筑物突然陷入地下。

(10)伸出我们的双手吧,拿出我们的智慧吧,献出我们青春的热血吧,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要做中华的脊梁!

下面请根据手势语提示,诵读流沙河的《理想》,动作要自然顺畅。

诵读提示:《理想》是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的一首哲理诗。全诗12节,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从历史、人格、人生、实践四个方面阐述了理想的意义,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诗歌前四节以理想作喻,对比不同时代理想的意义,同时由比喻引出了理想的“两面性”,阐述了理想的含义及特点,诵读时语调应平稳而舒缓,但“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略显低沉,诵读时要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坚贞不渝而又不被阻力吓到的感情。第五节通过四个排比句,体现了理想的魅力,应稍稍加快。接下来的三节,作者不仅给理想定性,还指出了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代价,有无奈也有沉重,语调变得深沉、稳健。第九节一个转折句,感情开始回升,并逐渐把思想感情推向顶峰,因此要有适应的停顿和节奏的变化。到此作者对理想的认识并未终结,又在接下来的两节以反面为例提出警戒、劝告并鼓励,表现出一种慎重的感情,诵读时要严肃、庄重。最后一节呼吁大家乘上“理想之马”启程,诵读时应饱含热情,音调逐渐高昂,表达出满怀信心、满怀憧憬的艺术效果。全诗适宜稳健缓和,不宜过快。另外,“贯”、“串”、“照”、“敲碎”、“洗濯”、“大写的人”等要读重音。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右手右前上方)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双手向上打开)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右手右前方)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双手向上打开)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单手右前上方)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单手右前方伸展)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单手握拳)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单手握拳)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单手右前上方)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双手从两边抬起)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单手向上托举)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双手抬起)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单手握拳)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单手下伸)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双手抬起)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双手上举)

第四节 身姿语言技巧

一、行姿

行姿指诵读者上下场的走姿,要做到头正平视,肩平腰直,步履轻盈稳健,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给听众良好的第一印象。

起步时上身略向前倾,身体重心放在前脚掌上。行走时双肩放松、展开。头端正,目光平视,下颌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步幅一脚长。不慌张、摇摆、拖沓,做到“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

另外,行姿可根据诵读内容进行调整,轻松的内容步子快一些,沉重的内容步子慢一些。

二、站姿

站姿要求头正肩平。头为仪容的主体,它的位置应当平正闲适,而不要偏侧倾斜,头部动作应与其他态势语相和谐。站姿挺拔端正,能衬出男子气宇轩昂、玉树临风,女子优雅大方、亭亭玉立。

台上常见站立姿势有三种:

第一,“丁”字步。右脚在前,脚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侧斜,左脚在后,两脚之间约为45°,诵读时被广泛使用。

第二,“稍息式”。两脚之中任何一脚略向前跨步,两脚之间约为75°,脚跟距离在12厘米左右,中心在后脚上。

第三,“平分式”。两脚平分,和自己肩宽相等,身体的重量自然平均分散在两只脚上。这种站姿不适宜长时间的讲话。

三、坐姿

诵读中坐姿运用较少。运用坐姿要文雅、大方,落座时要轻盈、和缓,切忌慌张匆忙,人未站稳就重重地坐在椅子上。落座后要保持上身正直,头部平稳,力戒歪斜肩膀、含胸驼背、不停抖腿和两手交叉在胸前等不良姿态。

下面根据“丁”字步站姿要求,并设计手势,诵读西汉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

(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根据身姿语要求设计站姿和上下场走姿,8人一组诵读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诵读提示:这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七子之歌(并序)

闻一多

邶(bèi古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yì),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mǐn通“悯”)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wú)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签署后归还)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做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硇(náo)洲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髁(kē)。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编者注:回娘家)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地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地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地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E6m8kr2WXO82E+ldnLQMMU5l5RoXyzu36Hh5AvSu+nkP5rIz3DzbNtFXrnM8BYo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