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当你看到有人主持节目不用文稿,即兴发挥,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新意迭出,一张口就出语不凡、观众如坐春风的时候;

当你看到有人在晚会上主持节目出口成趣、妙语生辉,几句相时而动的神来之语就引起满堂欢腾、连声喝彩的时候;

当你看到有人在人际交往中用语得体,谈笑风生,应付裕如,几句简洁的应对,就轻松化解令人困扰的人际纠葛的时候;

……

这时,你可能惊叹他们的干练和智慧,夸赞他们的才华和魅力,但是,你最惊羡的,肯定是他们即兴口语的表达才能。

何必只是自叹不如地惊羡、赞叹呢?古人云“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亦难矣”,下决心训练即兴口语能力吧!不畏艰苦地练起来,持之以恒地练起来——就从现在开始!

但是,即兴口语是复杂的语言现象,有时难免良莠莫辨。比如——

虽伶牙俐齿却喋喋不休、语无伦次,说是即兴表达却令人生厌,而惜言如金、只语片言却意蕴丰富、快如霜刀,那才可能是高质量的即兴口语;

虽言简意赅却故作高深、用语晦涩,说是即兴表达却让人不忍卒听,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言简意明,那才可能是高质量的即兴口语;

说话强词夺理,擅用诡辩,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让人如坠五里云雾,而举重若轻、合乎逻辑、以理服人,才可能是高质量的即兴口语;

说话堆砌辞藻,官话套话连篇,虽语流顺畅却只是陈词滥调,而见解独到、言之有物、遣词精当、用语得体,才可能是高质量的即兴口语;

说话哗众取宠,随性戏言挖苦,虽入木三分却趣味低级、丧失语德,而与人为善、和风细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才可能是高质量的即兴口语;

……

即兴口语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相时而动,瞬即而成;它风格多样,表达形态各有千秋,真可谓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有时片言偶发,爽朗明快;有时淋漓尽致,激情洋溢;有时委婉含蓄,清新隽永;有时朴实无华,通俗平白;有时略有文采,诙谐典雅;有时如悬河之水,注而不竭;有时语惊四座,一语中的;有时只是一两句很平常的话,却能轻描淡写地说得神韵兼备、恰到好处,有所谓“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的神奇……

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很少运用即兴口语,人们很少在主持人节目中领略到即兴口语的神奇和活力。长期拘板的“文本操作”使主持人离不开“语言保姆”,成为用“有声语言”传播的“活话筒”,成为编导手中的“活道具”;而且长期照本宣科式的主持,也逐渐磨损甚至埋没了主持人的言语智慧和即兴表达的天赋与灵气。而当媒介给予主持人一定的话语空间时,他们即兴口语的质量大多数停留在较低的层面,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随着节目创作流程和节目形态的改变,直播形式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广泛运用,培养主持人即兴口语能力,已成为一件十分紧迫的事情了。因为任何主持人节目都是以言语为框架创作的媒介产品,主持人的口头语言能力如何是节目成败的关键。如今,即兴口语能力正在成为衡量主持人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尺——这已是媒介工作者的共识。

2001年,笔者提出了我国主持人处于“语用转型”时期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建民教授在为拙著《节目主持语用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撰写序言时对“语用转型”做了这样的阐释:

我对“语用转型”的理解是:第一,在语体上,由“以文为本”向“以语为本”转化,运用鲜活的民间口语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了;第二,在语言观上,由重视结构功能转向重视交际功能,如今大家都很关注传播效果了;第三,在方法上,由静态传播转化为动态传播,大家都注意受众瞬间的心理变化,在节目中随时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总而言之,这些年来我国主持人的语言更加贴近受众,贴近社会,贴近应用,受到社会上的普遍欢迎和关注。

从“以文为本”向“以语为本”转型,需要的是言语的现场生成,这就是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当然,这个转型还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而言,我国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操作方式,有如下四种情况:

第一,完全文本操作。主持人完全按照台本规定的说词表述,力求不作任何改动。这是沿用多年的操作方式,今后仍将有存在的价值。

第二,文本加工操作。主持人既根据文本,又对文本进行适切性加工,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根据现场语境作应变性加工。

第三,纲目文本操作。主创者只提供节目框架性台本,提供(或自撰)重点语段的说词,设计话语结构、语脉走向,现场言语表述主要依靠主持人的创造和发挥。这种操作方式,正在被一些水平较高的主持人所采用。

第四,意图文本操作。节目主创者只提供节目的意图和构想,或提供相关“语料”,现场话语由主持人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产生。

虽然,就媒介语用多元并存的现实情况看,在我国“文本操作”仍将长期存在,但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主持人节目制播方式、观众审美情趣不可逆转的改变,主持人话语的即兴元素正在大幅度增加。比如2008年“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神七升天”等,均实行直播,甚至是“无延时直播”——这也向我们清楚地表明,为适应“语用转型”,我们需要“补课”,需要补即兴口语这一课,这已成为我国主持人上岗的一种必备能力了。

而且,现在许多用人单位也把即兴口语能力作为衡量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必要检测标准,这显然是因为即兴口语能力,是对一个人的才干与活力、素养与智慧等综合素质的检验。而在现代民主社会里,即兴演说和即兴应对,已经成为很现实的参与公共生活的普遍需要了——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运用、发挥、展现即兴口语表达才能的时代,已经到来!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催迫着人们分秒必争地重新塑造自己。你想在人生的追求中不断获得成功吗?你想成为出色的节目主持人吗?你想拥有你的海洋、你的太阳、你的世界吗?那就从即兴口语能力训练开始吧。这个训练可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你流下的汗水将浇灌艳丽的成功之花;你在“即兴口语训练”这座熔炉经受锻炼、重塑自我,将成为一块充满自信的合金,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出类拔萃的人! yFfQwJh5GSYpfqqRoN1ew9gF/vQS8YWNpl+1L83E1bQhWuTh7/O6JkOFVEeRqR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