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历史这东西,有时会带上奇妙的色彩。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对中国人而言,这想必是众所周知、引以为豪之事。有趣的是,差不多就在诸子百家诞生和传播的同时,在人类的另一个文明圣地——古希腊,也出现了同样了不得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手里出了一个著名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又带出了博学多才的亚里士多德。而印度的释迦牟尼,也跟这些人诞生于同一时代。

这种奇妙的巧合,正如同最闪耀的群星,总是出现在同一片夜空。

诸子百家自不必说,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的名字也是远近闻名、响彻古今。那么,巧合又要来了。在遥远的古希腊,还有一位颇为特别的人物。他也跟诸子百家、苏格拉底等人存在于同一时代。而且,此君的作品在更为通俗的意义上(或者说是大众层面),造成了更为广泛的实际影响,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这个人,就是本书的作者——伊索。

关于伊索的身世,学术界众说纷纭。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伊索曾经为奴,而且相貌奇丑无比。曾有人如此描写伊索:“弗里吉亚 人伊索,生来丑陋无比,肮脏不堪,矮若侏儒,膀大腰圆,肥头大耳,肤色黝黑,斜视,塌鼻,厚唇,短臂,平足,罗圈腿。总而言之,生来就是一副异相。”——此般相貌,简直惨不忍睹。与孔子的“双臂过膝,大耳垂肩”相比,恐怕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貌奇怪倒也罢了。更为离奇的是,伊索还是个哑巴。

传说伊索根本就不会说话。但是后来,他奇迹般地拥有了演说能力。他还凭借这番技能,当众指责过残暴的奴隶工头。更叫人啧啧称奇的是,伊索居然还凭借过人的才智,为自己赢得了自由。接着,他当上了古巴比伦王的顾问,继而帮巴比伦王在唇枪舌战之中,成功击败了埃及国王。自那以后,伊索的名声就变得愈发响亮了。然而,当他到了特尔斐之后,却不慎冒犯了当地的城民,引起众怒,最终竟落到要被处决的地步。

命运变幻莫测,传说孰是孰非。不管伊索的真实生平如何,不管他的人生最终如何收场,他所留下的智慧结晶确是不朽的。《伊索寓言》至今为人们所乐道,全世界的历代读者都因它而获益。古代城邦最终化为废墟,伊索本身也变成了传说,而《伊索寓言》却流传了下来。

《伊索寓言》不仅得以流传,还成了人类智慧“众口铄金”的成果。历代的学者和智者,不断地搜罗、增补和编辑着《伊索寓言》。诸多智慧寓言,都被归在了“伊索”名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在后世多次被加以修正,而伊索的智慧核心,却几乎始终如一。

《伊索寓言》的登场角色,多为拟人化的动物。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农夫与蛇》《披着羊皮的狼》《龟兔赛跑》以及《狼来了》等,均能在《伊索寓言》中找到原型。

虽然在故事中,开口说话的是动物,但故事所表现的却是人性。《伊索寓言》与其说是在以说教的手法,向世人揭示智慧与美德,不如说是通过种种“反面教材”,以讽刺的手法、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的故事,让人们得以体会到智慧何以为智慧,美德又何以为美德,教会人们如何处世,可谓寓教于乐。

以现如今的眼光去看,《伊索寓言》甚至还揭示出了人性的诸多复杂面。这或许已经超出了作者的本意。然而一流的文学作品便是如此——它们总是能够脱离作者本身,继而凌驾于作者本人,最后变成“开放式”的文本。扁平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立体的哲学森林。众人智慧的注入,必然会形成超越时代的解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历久弥新。这些,都有待读者自己去体验和发现。

从文本角度来看,《伊索寓言》带着口述文学、民间故事的气息。当然,还有显而易见的古典童话色彩。这也是它跟其他文学名著最为不同的特质之一。在那些遥远的时代,语言文字的载体远不如今,人们通过口述方式传播故事。也就是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人们除其糟粕,留其精华,于是经典进一步成为经典。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把译文处理得朗朗上口。在某些地方,甚至还让文本带上了些许韵律感。读者若是有兴趣,不妨朗读出来,还原口述文学的最初味道。倘若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诸如“哇,好有道理”或者“唔,实在太妙了”之类的感觉,那么我将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快乐。

最后,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请让我衷心地对你们说:愿你们在读完这些有趣的寓言故事之余,在哑然一笑的瞬间过后,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味与深思。

马嘉恺
2015年3月 kZlHDcLbQHk9TTFo3GihtLNccXDREC0RU5KbMHJ+ePBi6BcoCHbDzqaC8vTrUXZ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