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父母如何才能帮孩子培养出好习惯?

“我一定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许多爸爸妈妈都曾这样下决心。可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怎么养成的。在父母们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都是在那些适宜的环境、优秀的榜样以及其他一些不可思议的力量作用下产生出来的;恶劣的习惯则往往被设想为仅仅只是糟糕的环境、下流的榜样的产物。但是,这样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环境、榜样之类的确能够对孩子的习惯养成造成影响,但父母对孩子的针对性训练也必不可少。

习惯的养成依赖于不断地重复,而且也只有不断地重复方能使人真正地养成某种习惯。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按照某种固定的方式不断地重复,你在此之后就会养成习惯——一直用那种方式去做。

比如,教孩子弹钢琴的父母都有这种感觉:如果想让孩子练好一首曲子,就一定要有大量的重复训练。其实这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在钢琴上按照某一种顺序弹奏音阶的习惯。孩子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一直到他能够在动作一旦开始之后,就可以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根据某种顺序弹完全曲为止,到这个时候,他就已经“获得习惯”了。再比如,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一见到地上掉有纸屑就立马捡起来的习惯,你可以把纸扔到地上,然后让他把它捡起来,随后你再把纸丢在地上,严格地重复这个练习,就好像你是在训练一条小狗去叼回报纸,直到孩子一见到地上的废纸就马上产生条件反射般的动作——捡拾,这时他捡拾纸屑的习惯才算正式养成。

当然,也有些习惯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当孩子下意识地对相关动作进行重复的模仿时,他就会形成习惯。比如,他们会模仿父母的样子获得用自己的餐刀吃饭、用自己的碗碟喝汤,等等诸如此类的习惯。事实上,这种重复性的练习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与之相比,有些重复性的练习则可能需要有意如此,比如某人为了获得游泳、驾车或者划船的习惯,就有意识地对相关动作进行重复性的训练。

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父母们完全可以通过对有关内容的恰当安排,让孩子养成某些下意识的习惯。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玩伴、保姆,特别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将是他不自觉的仿效对象和榜样,以及习惯的塑造者。

在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训练的方式,才能让孩子获得那些需要自觉养成的习惯。与之相比,如果爸爸妈妈们只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那往往就无法让孩子养成此类的习惯。

比如,一对父母希望孩子养成悄悄关门的习惯。他们只是告诉他应该如此,当他重重关门时,也只是再次提醒他下次要轻轻关门,而不是使劲儿关门。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仍然不会轻手轻脚地把门关好。很显然,父母这样做是不够的。因为这个孩子已经形成了重重关门的肌肉记忆,这种情况下,单靠父母的言语刺激是无法将之抵消的。下一次,他也许记得要轻悄悄地关门,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他做不到这样,因为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而不是记忆的问题。仅仅某一次你让孩子轻轻地把门关上,这是不够的——这只是与相应的重重关门的那次行为取得平衡而已,而这两次相反的行为恰好互相抵消。恰当的做法是,让他多次练习轻轻关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强他的肌肉记忆,另一方面则可以促使他养成这个习惯。

在塑造习惯的过程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准则需要遵守,即,没有疏忽,没有例外,直到习惯牢牢地养成为止。之所以不能让孩子有一次疏忽和例外是因为,仅仅某一次的疏忽,就可能会让习惯塑造的进程受到挫折,从而使得下一次的疏忽更加容易发生。这种局面的最后结果就是无限期地延迟孩子某一种习惯的最终养成。

在训练孩子养成某种习惯的过程中,产生种种失误是必不可免的。这时,如果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等其他直接教育者不太重视,那么,对于这个习惯的塑造来说,其成功的可能性就已经损失了一半——如果再加上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的疏忽,以此来加强行为的失误性,那么这个习惯的塑造将完全受到破坏。正如威廉·詹姆斯 巧妙的阐释:“每一次的疏忽,都好比是将那个小心翼翼才缠上琴弦的小球击落,一次不小心的松懈,其结果并非是许多次的重新缠绕所能挽回的。” 训练小狗乞食,如果它在某一次并未乞求的情况下就得到了食物,那么,之前所有的训练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建议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忽略或忽视哪怕只是某一次的失误,这种坚持要一直保持到孩子的某项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地养成为止。你必须让孩子意识到,如果父母所要求的动作他没有做好,那么他必须而且是需要马上对于相关失误作出纠正。比如,想要训练孩子说“请”,如果某一次,他在没有先说“请”的情况下得到了他所要的东西,那么,这一次的礼貌塑造训练就将宣告失败。

一次次的重复训练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如果你观察仔细点就会发现,孩子们会很自然地偷偷走捷径,抄近道——偷懒的天性与生俱来。如果我们希望通过谆谆教诲让他养成走正路的习惯,那么,我们就必须在那条近道上树起一排栅栏,直到他真正养成走正路的习惯为止。这样的话,即便他万一再一次想抄近道而行,他也将不得不退回去选择走那条正确的道路。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放弃走捷径的尝试。

“栅栏”很好用,而生活中我们父母最喜欢用的“栅栏”就是“唠叨”。事实上,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唠叨”正是由于要对某种业已养成的不良的习惯作出纠正而产生的,或者是因为要断断续续地作出某些矫正而引起的,又或者是由于忽略了某些必要的预备性的练习和重复而引发的。

因此,虽然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这些努力是完全值得的,而且它所收到的效果要超过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因为,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能把健康阳光、快乐风趣、和蔼怡人的气质,以及他所具有的人见人爱、友好亲切、幸福喜悦等种种好处,都带给家庭、学校、玩伴以及所有其他的伙伴,或者是和他有所接触的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如此。

总之,为了要塑造一个良好习惯,父母们就必须要求孩子走上正道,并且一次又一次地重温路上的风景,直到这个习惯变得熟悉、容易、自然为止。另外,通往歧途的大门永远不要为他敞开,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瞬间也不能——直到习惯已经养成为止。 ZHV3D1OJnmNreT+SKXJnvDQS7lt7IxO3HRI88naZz7p7eYC1jkpMUBRwHzdmHj/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