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是中国特有的,在享用美酒时的游戏,从上古时候至今,中国人创制了无数酒令,不论高雅还是低俗,在娱乐活动贫乏的古代,都是人们于酒宴歌席间领略到的生活情趣。
下面笔者就介绍几个简单有趣的古代酒令游戏给大家:
流觞曲水或称曲水流觞,堪称酒令里的“阳春白雪”,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游戏。
每年农历三月三的上巳节,人们呼朋引伴坐在弯曲的水道两旁,在上游置酒杯,杯顺流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传世名作《兰亭集序》就是写于流觞曲水游戏之时。这种游戏非常古老,源于上古祭祀活动,远在秦汉以前的周代,已有水滨祓禊之俗。王逸少诗云:“羽觞随波泛”。“觞”即酒杯,常为木制,体小而轻,两边有耳,可浮于水面。
流觞曲水在后期逐渐成为文人雅士“仿古”的游艺活动,不过变成杯子流到谁面前,谁就要作诗,若做不出来就要罚酒。
行令方法: 先在众人当中推选一人为渔翁。其余诸人,每人手中各握若干枚花生(或瓜子,干果等),所握数量不得少于一、多余四。花生之数各有指代,以“一”为鲥鱼,“二”为鲭鱼,“三”为鲤鱼,“四”为鳜鱼。众人握毕,渔翁先饮一杯酒,开始撒网捕鱼。若渔翁口喊:“网鲥鱼,”凡握一枚花生的必须应声:“落网”,落网之鱼罚酒一杯。假如渔翁口喊:“网鲤鱼”,而座中没有人手握三枚花生,则网空,罚渔翁一杯。若众人均手握相同数目花生,且被渔翁网得,是为一网打尽,则合席举杯共贺渔翁一杯,鱼被全部打尽后令毕。
行令方法:先举出一个字,将其中的一笔抽出,变换成别的笔画令加在另外的某个位置,使之成为另一个字,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如“‘軍’字取出中间柱,搓作一团,放在顶上变成‘宣’”。“‘犬’字取出中间梁,搓作一团,放在左边变成‘火’”。众人轮着说,不成者罚一杯。
行令方法:依座次顺序吟诗,每人两句,在句中分别将一花名嵌入。按类可分为“并蒂花”、“并头花”、“连理花”、“含蕊花”、“交加花”、“参差花”、“叶底花”,每种的嵌字位置都不同。行令前可根据兴趣选择行某类花令,又可规定所吟诗句必须出自何处。
如规定诗句从《诗经》出:
并头花令——组成花名的字,应在句首。
例如:“鸡既鸣矣”,“冠蕤双止”,为鸡冠花。
“锦衾烂兮”,“带则有余”,为锦带花。
“并蒂花”——组成花名的字,应在句末。
例如:“阚如虓虎”,“言提其耳”,为虎耳草。
“莫之敢指”,“能不我甲”,为指甲花。
“连理花”——组成花名的字,应在两句中第一句句末和第二句句首。
例如:“鸢飞戾天”,“竹闭绲滕”,为天竹。
“既溥既长”,“春日载阳”,为长春。
“含蕊花”——组成花名的字,应在句中第二个字。
例如:“佩玉锵锵”,“芄兰之友”,为玉兰。
“白石凿凿”,“绿竹漪漪”,为石竹。
“夙夜必偕”,“其香始升”,为夜香。
“交加花”——组成花名的字,在前一句的首句和后一句的尾字。
例如:“百雨御之”,“天作之合”,为百合。
“芸其黄矣”,“有飶其香”,为芸香。
“杨园之道”,“有苑者柳”,为杨柳。
“参差花”——组成花名的字,在前一句的第二字和后一句的尾字。
例如:“白露未唏”,“莫我敢葵”,为露葵。
“不素餐兮”,“尔既淆馨”,为素馨。
行令方法:从古书中举出一句三字话,要求三字中有三“口”字,三“口”成一“品”。如:“何谓善”、“何谓信”等等,说不出者罚酒一杯。(原令规定三字文仅可出于《四书》,考虑到降低难度,则不做特殊约束。)
行令方法:由令官开始,先说一句七言诗,以下诸人,每次比上一人递减一字,说到只剩一字时,下一人开始递增,如此循环往复,如珠帘落下与卷起,因此得名。
如:
令官:“一团茅草乱蓬蓬。”
第二人:“团茅草乱蓬蓬。”
第三人:“茅草乱蓬蓬。”
第四人:“草乱蓬蓬。”
第五人:“乱蓬蓬。”
第六人:“蓬蓬。”
第七人:“蓬。”
第八人:“蓬蓬。”
如此行下,若有说错或反应慢的,均罚酒一杯。
行令方法:行令时不能直接说某物或某事,而是用另外的词汇代替,该词不能自编,必须是约定俗成或历来被认可的。比如:“秋波”指代眼光,“春山”指代眉毛,“云宅”指代脸庞等等。席间诸人每人一个,轮流说下去,说不出来的罚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