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酒器,很自然会想起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人雅士的“觥筹交错”或“曲水流觞”,江湖豪放之人的“以瓢沽酒”或“大碗筛酒”,以及诗人墨客的“一樽还酹江月”或“三杯两盏,怎敌他、晚来风急。”诗文中的“觥”“樽”“杯”“盏”等等,皆是饮酒器具。只不过饮者有别,饮法有别,饮器亦有别。
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中国人历来讲究美食美器,饮酒之时更是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所以酒器作为酒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历史悠久,千姿百态。从不同的酒器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尊卑,《礼记·礼器》记载:“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四羊方尊
《说文》:“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尊,同“樽”,是古代的大中型盛酒器,盛行于商周到西周时期。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并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夔龙纹
四羊方尊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高58.6厘米,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饕餮纹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
商觚
《说文·角部》:“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觚,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卣,是一种器皿,古代酒器,商代、西周时期盛行,当时用来装酒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 鬯 一卣”的话,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
卣
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作鸱鸮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
方彝是古代汉族的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
妇好青铜偶方彝
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其中以妇好青铜偶方彝最为著名。
妇好青铜偶方彝于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形制通常为纵短横长,有屋顶形盖,方腹或曲壁鼓腹,腹下为圈足。又因该方彝器身横长两倍于纵长,犹如两个方彝之组合,故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偶方彝,是商代酒器中绝无仅有的罕见器形。这件偶方彝的器盖似屋顶,两端有对称的短柱钮,长边各有7个方形盖和7个尖形盖,正好和器身的槽口吻合。器盖与器身装饰饕餮纹、夔纹、鸟纹、三角形纹等。
觥
觥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斝
《说文·斗部》:“斝,玉爵也。夏曰盏,殷曰斝,周曰爵。”斝,是一种古代的温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 ,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周礼·考工记·梓人》贾公颜疏引《韩诗说》云:“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斝)五升。”斝在等级上则比较低,《礼记·礼器》上说:“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现在通称为斝的青铜器,名称是宋人所定,始见于《博古图录》
关于斝的用途,在礼制方面,据《礼记》、《左传》等书所载,斝主要是用来行祼 礼的酒器。所谓祼礼是指祼以酌郁鬯 酒献尸,不饮而灌地的节仪。
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盉,调味也。从皿,禾声。”“禾”指“五谷”、“粮食”。“皿”指“容器”、“盛器”。“禾”与“皿”联合起来表示“把五谷所酿之酒放到容器里进行配比品尝。”王国维《说盉》:“盉乃和水于酒之器,所以节酒之厚薄者也。”
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其中河南出土的西周鸭形盉较为著名。
鸭形盉以鸭腹为器身,背部开口,上面加盖,腹下铸柱状足,鸭首当流,鸭尾作鋬,鋬上站立一小铜人,以其手足将器身与器盖巧妙地连为一体。盖沿与口下饰长尾凤鸟纹一周。盖内有阴刻铭文43字,笔画均匀,字迹清晰。铭文记述应国使者“匍”到氐这个地方探访邢国的国君邢公,邢公派一名官员会见了他,并赠送给他一些礼物。后来匍用邢公所赐的铜做了这件盉,以作纪念。
《说文》:“爵,礼器也”。爵这种酒器的命名,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缘,后面有尾,腹下有细长的足,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博古图》对于爵的使用曾经有过归纳:“爵于彝器是为至微,然而礼天地、交鬼神、和宾客以及冠、昏、丧、祭、朝聘、乡射,无所不用,则其为设施也至广矣。”
鸟纹爵是西周中期的饮酒器,原器通高22厘米,口径17.4厘米×7.5厘米,重0.88公斤,1946年入藏故宫博物院。宽流,帽形长柱,圆鋬,中腰微收,下承三宽形刀状足。流、腹均饰凤纹,高冠长尾,造型舒展不拘。以鸟纹作为装饰的爵遗存较少。
爵 |
鸟纹爵 |
觞,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
唐代的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
羽觞一般都是漆器,也有陶器,是古代饮酒时用的耳杯。古人礼仪,以双手执耳杯饮酒,不似今人单手执杯。古时天子用爵饮酒,公卿以下用羽觞饮酒。《楚辞》曰:“瑶浆密勺,实羽觞兮。”即用漆勺往羽觞中酌美酒。
而因饮酒产生的游戏也是举不胜数,如“曲水流觞”,就是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种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
父乙角
角,《韩诗说》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角由盛酒器发展为饮酒器。早期的角,细腰、平底、圆足有圆孔,宽把手。角的口部呈前后两只尖角形,前角略高,后角稍低,下有一个带附饰的筒形流,宜酌而不宜吸饮。其整体形状与爵相似,但无柱,也无便于吸饮的流。角用于盛酒、温酒和饮酒,同时它又是一种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