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水训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邱园 养素 ,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 远引 ,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 、颍 、埒素 、黄绮 同芳哉?白驹之诗 ,紫芝之咏 ,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 得妙手,郁然 出之,不下堂筵,坐 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 夺目,斯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 ,溷浊 清风 也哉!

君子喜爱山水的原因是什么呢?他们时常处在山丘园林中涵养淡泊名利的心境;时常喜爱游走于泉水山石之畔,傲然长啸;往往满足于渔父樵夫的隐逸生活;总是亲近于猿鹤的飞舞鸣叫。人们总是讨厌被尘世喧嚣所羁绊;总是羡慕烟霞中的神仙圣人,但却不得以相见。只因为在太平盛世之中,以热情忠于君主、侍奉亲人,与保持自身高洁,这两者是无法兼顾的。难道仁人想要远离尘世喧嚣而生活,断绝尘世俗物,就必须要像许由、巢父、绮里季、夏黄公那样吗?《白驹》、《紫芝》这样的诗,都是不得以而避世之人的吟唱。这样的话,归隐泉林的志向、共赏烟霞的伴侣,都只是在梦里,而不能在现实中实现。如果有丹青妙手,能将上述的景致美好地表现出来,不需要放弃世俗的生活,不需要隐居于山林,猿与鸟的鸣叫都在耳边响起,山的光影与水的色彩在眼前晃荡,这样不是符合人的心意而使人身心愉悦嘛!这就是世人重视山水画创作的最根本的原因。不以此为宗旨,而轻率地看待它,岂不是扰乱了高洁的情志,玷污了自然风物。


画山水有体 之,则价高;以矫侈 之目临之,则价低。

画山水有法则:铺排舒展,创作巨幅景象但却不让人觉得多余;消缩景象但不会让人觉得有缺陷。欣赏山水也是有法则的:用明净的心去欣赏,那么山水的价值便得以提高;用虚伪诈邪的眼光去看,那么山水的价值便会变低。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 山川之形势气象。若士女人物,小小之笔,即 掌中几 上,一展便见,一览便尽。此看画之法也。

山水画,是大制作,人们欣赏山水画,必须在远处观察,才能看得到整幅画中山川河流的走势和气度。如果是人物画,用工笔勾勒而成,就需要用手托住,放在桌上,将画卷展开,一眼就能尽收眼底。这就是欣赏画的法则。


世之笃论 :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林泉者,正谓慕此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览者又当以此意求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

世人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有的山水可以行走其间,有的可以远远观望,有的可以畅游其中,有的可以安居于此,但凡山水画能到达这种境界的,都是上乘的画品。但是可以行走、可以远望,比不上可以畅游、可以安居更合人意。这是为什么呢?看现在的山川,占地几百里,可以畅游、可以居住的地方,还不到十分之三四,但是必须要找到可以居住、游玩的等级。君子渴望归隐山林的原因,就是羡慕这样的好去处。所以画家要以此为意志创作,欣赏者也要以此为意志去体会,这样才不会失去山水画的本意。


画亦有相法 。李成 子孙昌盛,其山脚地面皆浑厚阔大,上秀而下丰,人之有后之相也。非必论相,兼理当如此故也。

画也有相面的方法。李成子孙昌盛,他笔下的山脚地面都是浑厚壮阔的,上方秀润,下方丰满,这就是人有后代的面相。并不是一定要关系到相法,从道理上说也应该就是这样。


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锺、王、虞、柳 ,久必入 其仿佛。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揽,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今齐鲁之士,唯摹营丘 ,关陕之士,惟摹范宽 ,一己之学,犹为蹈袭,况齐、鲁、关、陕幅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而不肯听者,不可罪;不听之人,迨 由陈迹。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故予以为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者,此也。

人们学习绘画,和学习书法没有什么不同。如果选取锺繇、王羲之、虞世南、柳公权的作品进行学习,时间长了必定合乎他们的风格。那些通达的人士,则不会拘泥于一家,必定多方收集占有,广泛议论考察,使自己成为一家,才能满意。现今齐鲁的画家,都只临摹李成的画,陕西一代的画家,都只模仿范宽,一个人去学习,都是沿袭,何况齐、鲁、关、陕方圆数千里,各州各县,每个人都作这样的画呢。过于专一的学习研究,自古以来就是有缺点的,正因为受到单一规律的束缚。不肯遵循这条规律的人,不该受到责罚;不遵循这条规律的人,是害怕走老路。人的听觉视觉,喜欢新的厌恶旧的,这是天下人的共同点。所以我认为通达的人不拘泥于一家的原因就是这个。


柳子厚善论为文。余以为不止于文,万事有诀,尽当如是,况于画乎。何以言之?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 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神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则景不完。故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积昏气而汩 之者,其状黯猥 而不爽 ,此神不与俱成之弊也。以轻心掉之 者,其形脱略 而不圆 ,此不严重之弊也。以慢心忽之者,其体疏率而不齐,此不恪勤之弊也。故不快则失分解法,不爽则失潇洒法,不圆则失体裁法,不齐则失紧慢法。此最作者之大病也,然此可与明者道

柳宗元善于讨论文章写作。我认为不止文章写作,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的,应当向柳宗元对待文章那样,何况是绘画呢。为什么这样说呢?凡是一幅画,不论画的大小物象的多少,必须全神贯注,一气呵成,精力不集中,心神就不能专一。必须让心神统领创作,否则,心智便不够清明。必须严肃庄重地对待这件事,不严肃构思便不会深沉。必须恭敬勤劳地完成这件事,不恭敬景象便不会完全。因此用怠慢懒惰的态度作画,笔迹就会软懦不果断,这就是不够专注带来的弊端。用昏愦的习气胡乱作画,物象就会晦暗杂乱不明快,这是心神不够统一带来的弊端。用轻慢的心去工作,作品的形态就会简略缺漏不完整,这是不够严肃庄重带来的弊端。用怠慢疏忽的态度推进工作,画的体貌就会简陋草率而不齐整,这是不恭敬勤劳带来的弊端。所以,不果断就违背了“分解法”,不明快就违背了“潇洒法”,不完整就违背了“体裁法”,不齐整就违背了“紧慢法”。这是作画者最大的弊端,但是这些只能与明智的人谈论。


思平昔见先子 作一二图,有一时委 下不顾 ,动经一二十日不向 。再三体之,是意不欲。意不欲者,岂非所谓惰气者乎?又每乘兴得意而作,则万事俱忘。及事汩志挠 ,外物有一,则亦委而不顾。委而不顾者,岂非所谓昏气者乎?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盥 手涤砚,如迓 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岂非所谓不敢以轻心掉之乎?已营 之,又撤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复之。每一图,必重重复复终终始始,如戒严敌,然后竟。此岂非所谓不敢以慢心忽之乎?所谓天下之事,不论大小,例须如此而后有成。先子向思,每丁宁委曲 论及此,岂非教思终身奉之以为进修之道也耶?

(郭思)我从前看父亲作画,有的时候搁在一边不去看,过了一二十一天也不去动它们。我再三体会其中的深意,是因为父亲不想去画吧。不想画,这不是所说的怠慢懒惰而促使的吗?他又时常在兴致高兴的时候作画,什么事都抛在了脑后。等到事物纷繁意志扰乱的时候,哪怕被一见事情困扰着,他也会把画扔在一边不去管它。这样扔在一边,这不是所说的昏愦的习气吗?只要是下笔画画的日子,一定要有明亮的窗户、干净的桌子,在两边焚上香,用精良上乘的笔墨,洗好手、洗好砚台,就像迎接贵重的宾客,一定要心神安定之后在进行作画,这不是所说的不敢掉以轻心吗?已经作完了,又毁掉;做了补充,还要进行润色;画了一遍之后,还要再画一遍;画了两遍就可以了,还要再画。每一幅画,必定要反复修改,如临大敌一样,最后才能完成。这不是所说的不敢怠慢疏忽吗?天下的事,不论大小,都要这样才能有所成就。父亲每次都对我这样细致周详地叮咛,不就是教导我要终身奉行并且把它作为进步修行的方法吗?


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 其上而瞰 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竹,因 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学画山水,何以异此?盖 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 见矣。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深,近游之以取其浅;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冶 ,夏蓊郁 ,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 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 ,四时不同:春山澹冶 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一川径隧 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 不能得一山明晦隐见之迹。山之人物,以标道路;山之楼观,以标胜概 ;山之林木映蔽,以分远近;山之溪谷继续,以分深浅。水之津 筏桥彴 ,以足人事;水之渔艇钓竿,以足人意。

学习画花,把一株花放在深坑中,从高处向下观察,就能看到花的四个面。学习画竹,取来一枝竹,趁着月夜将它的影子照在白色的墙壁上,那么竹的真正的形态就会显现出来。学习画山水,与这有什么不同呢?靠近山水选取素材,那么山水的意态风度便会凸显。真正的山水中的川谷,远远观望来获得纵深感,近距离游玩来求得亲近感;真正的山水中的岩石,远远观望来感受它的气势,近距离观察它的质地。真正的山水中的云气,四季各有不同:春天明媚艳丽,夏天繁密茂盛,秋天疏朗单薄,冬天晦暗浅淡。画画要能展现总体的气象,而不是过分地雕琢刻画,这样,云的神态气度便活了。山野中的雾气,四季各有不同:春天明媚艳丽像人的笑脸一样,夏天苍茫翠绿就像饱含水汽一般,秋天明亮洁净像女子的妆容一样,冬天灰暗惨淡就像人的睡态一般。画画要能展现总体的意趣,而不露出刻画的痕迹,这样,山野中的意象景致就纯正了。真山水中的风雨,远远观望可以得到真相,靠的太近便不能穷尽山川中各种小路出现消失的态势。真山水中的阴晴,远远观望可以得到真相,靠的太近便被束缚而不能得到山川明亮、晦暗、隐匿、显现的痕迹。山中的人物,可以标明道路;山中的楼台寺观,可以显示此为人间的佳境;山中的树木相互映照遮蔽,来区分远景与近景;山中的溪水河谷连续承接,来区分景物的深浅。水中的渡口、木筏、长桥短桥,来增添人的踪迹;水中的打鱼的船艇、垂钓的鱼竿,来增添人的情趣。


大山堂堂 ,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 次冈阜 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 ,赫然当阳 ,而百辟 奔走朝会,无偃蹇 与背却之势也。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萝草木,为振挈 依附之师 帅也。其势若君子,轩然得时,而众小人为之役使,无凭陵 愁挫之态也。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睛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 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 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

大山巍峨耸立,是众山的主宰,用来根据主次分布山冈、丘陵、树林、沟壑,作为远近亲疏不同的诸侯。这景象就像当阳的天子,接受诸侯的朝拜,没有困顿背离退却的势头。长松挺拔而立,是众木的表率,用来根据主次分布藤蔓、草丛、林木,作为提携兵卒、依附长官的的将领。这景象就像卿大夫,获得机会趋势臣下,没有遭受欺凌挫折的愁态。山,近看是这样,退后几里看是一个样子,退后十几里再看又是一个样子,每隔一个距离的样子都不一样,这就是山的形状跟随脚步而变化的道理。山,正面看是这样,侧面看一个样子,背面看又是一个样子,每一个侧面看到的都不一样,这就是山的形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的道理。这样,一座山就有数十上百座山的样子,怎么能不全面了解呢?山,春天夏天看是这样,秋天冬天看又是另一个样子,这就是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山,白天看是这样,晚上看又是另一个样子,阴雨晴朗天看又是一个样子,这就是一天之中景致的变化。这样,一座山就兼有数十上百座山的意态,怎么能不详细考究呢?春天的山,烟云缠绕使人欢心;夏天的山,树木繁茂使人舒适;秋天的山,草木凋零明秀洁净使人有肃杀之感;冬天的山,昏暗惨淡使人倍感孤寂。看这样一幅画,让人产生这样的情绪,就像真的处在这座山中,这就是山水画在景物之外的意蕴。看见烟云缭绕的道路就想行走在其间,看见原野尽处的落日就想观望,看到幽隐在山林的人就想居住在此,看到山岩泉水就想在其间游玩。看到这样的画让人有这样的愿望,就像真的到了这样的地方,这就是山水画在本意之外带给人的奇妙感受。


东南之山多奇秀,天地非为东南私也。东南之地极下,水潦 之所归,以漱濯 开露之所出,故其地薄,其水浅。其山多奇峰峭壁,而斗 出霄汉之外,瀑布千丈,飞落于云霞之表 ,如华山垂溜。非不千丈也,如华山者鲜 尔。纵有浑厚者亦多出地上,而非地中也。

东南地区的山大多清奇秀逸,这不是天地为东南在私底下设计的。东南地区地势极低,是积水汇流之处,山就是水对地面的冲刷所开辟显露出来的,所以土壤薄,水浅。这里的山多奇特陡峭,陡然耸立直出云霄,瀑布从千丈高的地方,云霞之上飞落,就像华山那样直上直下。不是没有千丈高的山,只是像华山那样的很少。就算有浑厚的山也是耸起于地上,而不是容于地中。


西北之山多浑厚,天地非为西北偏也。西北之地极高,水源之所出,以冈陇 臃肿之所埋 。故其地厚,其水深。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 邱有顶 ,而迤逦拔萃于四逵 之野,如嵩山、少室。非不峭拔也,如嵩少者鲜尔。纵有峭拔者亦多出地中,而非地上也。

西北地区的山大多浑然丰厚,这也不是天地对西北的偏心。西北地势极高,是水的源流的发起地,山是由隆起的山脊、高坡堆积而成的。所以土壤深厚,水也深。这里的山多是聚在一起的矮丘,广阔无际,延绵千里。在矮丘之中有些高峰,在四通八达的旷野之中,在曲折延绵的山脉中,挺拔秀丽,就像嵩山、少宝山那样。并不是没有陡峭挺拔的,但向嵩山、少宝山一样的却很少。即使有陡峭挺拔的,也是多容于地中,而不是起于地上。


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 ,常山多好列嶂,泰山特好主峰,天台、武夷、庐、霍、雁荡、岷、峨、巫峡、天坛、王屋、林虑、武当,皆天下名山巨镇 ,天地宝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崛神秀莫可穷其要妙。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 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磕磕 ,杳杳漠漠 ,莫非吾画。此怀素 夜闻嘉陵江水声而草圣益佳,张颠 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笔势益俊者也。今执笔者所养之不扩充,所览之不淳熟,所经之不众多,所求之不精粹,而得纸拂壁,水墨遽 下,不知何以掇 景于烟霞之表,发兴于溪山之颠哉。后生妄谈,其病可数。何谓所养欲扩充?近者画手,有《仁者乐山图》,作一叟支颐 于峰畔;《智者乐水图》,作一叟侧耳于岩前,此不扩大之病也。盖仁者乐山,宜如白乐天《草堂图》,山居之意裕足也;知 者乐水,宜如王摩诘《辋川图》,水中之乐饶给也。仁知所乐,岂只一夫之形状可见之哉?何谓所览欲淳熟?近世画手,画山则峰不过三五峰,画水则波不过三五波,此不淳熟之病也。

嵩山有许多好看的溪流,华山有许多好看的山峰,衡山有许多好看的侧峰,常山有许多好看的连绵的山峰,泰山是主峰最好看,天台山、武夷山、庐山、霍山、雁荡山、岷山、峨山、巫峡、天坛山、王屋山、林虑山、武当山,都是天下有名的一方主山,是天地间宝藏的出处,是神仙圣人的隐居之所,“奇崛神秀”这样的字也不能穷尽它们的美妙。画家想要夺取造化之功,那么莫过于通过喜爱获得神效,莫过于通过勤奋来达到精通,莫过于尽情游玩扩大视野,各种美景罗列在胸中,眼中看不见画纸,手中觉不出笔墨,壮阔的景象,缥缈的山峦,都可以显现在自己的画中。这就是怀素夜闻嘉陵江的水声而书法更好,张旭看见孙大娘舞剑器而笔锋更加俊逸。如今的画家涵养不够广博,观察不够淳熟,经历不够丰富,追求不够精粹,得到画纸墙壁,就仓促下笔,不知如何从烟霞中选取景物,如何借助溪水山林抒发兴致。作为后辈姑妄谈之,他们的问题可以数得出来。什么是涵养必须广博呢?近来有画家画《仁者乐山图》,画了一位老翁托着下巴在山边观望;作《智者乐水图》,画一位老翁在岸边侧耳倾听,这就是不够广博的弊端。要表现仁者喜爱山,就该像白居易的《草堂图》那样,山居的意向充足;要表现智者喜爱水,就该向王维的《辋川图》那样,水中的乐趣很充足。仁者智者的快乐,哪里是一个人的形态动作可以体现的呢?什么是观察必须淳熟呢?近来世间的画家,画山则只画了不超过三五座山峰,画水则只画不超过三五种波浪,这就是不够淳熟的弊端。


盖画山,高者、下者、大者、小者,脊脉向背,颠顶朝揖,其体浑然相应,则山之美意足矣。画水,齐 者、汩 者、卷而飞激者、引而舒长者,其状宛然自足,则水之态富赡也。何谓所经之不众多?近世画手,生吴越者写东南之耸瘦,居咸秦者貌关陇之壮浪,学范宽者乏营丘之秀媚,师王维者缺关同 之风骨。凡此之类,咎在于所经之不众多也。何谓所取之不精粹?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泰山占齐鲁而胜绝者龙岩,一概画之,版图何异?凡此之类,咎在于所取之不精粹也。故专于坡陀 ,失之麄 ;专于幽闲,失之碎;专于人物,失之俗;专于楼观,失之冗 ;专于石,则骨露;专于土,则肉多。笔迹不混成,谓之疏,疏则无真意;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水不潺湲,则谓之死水;云不自在,则谓之冻云;山无明晦,则谓之无日影;山无隐见,则谓之无烟霭 。今山,日到处明,日不到处晦,山因日影之常形也。明晦不分焉,故曰无日影。今山,烟霭到处隐,烟霭不到处见,山因烟霭之常态也。隐见不分焉,故曰无烟霭。

画山,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山脉的走向,山峰的姿态,都应浑然一体相互呼应,那么山的美丽的意态就完全的显现出来了。画水,平缓的、急躁的、卷曲而湍急的、舒展悠长的,都能真切自然地表现,那么水的形态也会多样丰富。什么是经历必须丰富呢?近来的画家,生长在吴越之地就画东南地区高耸清瘦的山,居住在秦汉之地就绘西北之地的豪迈壮阔,学习范宽的就缺乏李成的秀媚,效法王维的又缺少关同的风骨。凡是这样的,都是经历不够丰富。什么是选取必须精粹呢?延绵千里的山不能处处精奇,流淌百里的水流怎能处处秀丽呢?太行山脉横亘北中国但林虑山才是它的脸面,泰山占据齐鲁之地但最美的确实龙岩山,没有区别的全画出来,那和地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凡是这样的,都是选取不够精粹。所以说,专门画山,就会太粗糙;专门画幽静闲适之景,就会太琐碎;专门画人物,就会太俗气;专门画楼台亭阁,就会太繁冗;专门画石头,就会显得筋骨暴露;专门画泥土,就会太过臃肿。笔迹不够浑厚老成,叫做粗疏,粗疏便没有了真正的意蕴;墨色不够滋润,叫做枯索,枯索就没有了生机。水不流动,便是死水;云不自在飘动,便是冻云;山没有明亮晦暗,便叫做无日影;山没有隐没显现,便叫做无烟霭。山,日光到的地方就明亮,日光不到的地方就晦暗,山跟随日影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明亮晦暗的区别,所以叫无日影。山,烟霭笼罩就隐没,烟霭散去就显现,山跟随烟霭的变化而变化。没有隐没显现的区别,所以叫无烟霭。


山,大物也。其形欲耸拨,欲偃蹇 ,欲轩豁 ,欲箕踞 ,欲磅礴,欲浑厚,欲雄豪,欲精神,欲严重 ,欲顾盻 ,欲朝揖,欲上有盖,欲下有乘 ,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下瞰而若临观,欲下游而若指麾 。此山之大体也。

山,是大的景物。他的形状以高耸挺拔为好,以矫健高举为好,以开朗显豁为好,以傲慢不逊为好,以气势磅礴为好,以浑厚苍茫为好,以雄健豪迈为好,以精神奕奕为好,以庄严稳重为好,以顾盼生情为好,以朝拜作揖为好,以上有伞盖下有车乘为好,以前有依靠后有凭据为好,要向下俯瞰就像君主林登,要向下盘旋就像将军指挥。这是山的大致样式。


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 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水,是有生命的景物。它的形态以深沉安静为好,以柔和光滑为好,以汪洋肆意为好,以回环往复为好,以肥厚细腻为好,以喷薄而出为好,以凌空激射为好,以多泉涌为好,以旷远流长为好,要有瀑布直插云天,要有水幕倾泻落地,要有怡然垂钓的渔人,要有欣欣向荣的草木,要携带着烟云更显秀媚,要临照着溪谷更生光辉。这就是水的生命力的体现。山把水流当成血脉,把草木当成毛发,把烟云当成神采。所以山有了水就变得鲜活,有了草木就变得光华,有了烟云就变得秀媚。水把山当成面庞,把山亭水榭当成眉毛眼睛,用渔夫凸显精神。所以水有了山就更加妩媚,有了亭榭就更加明快,有了渔钓之人就更加清旷寥落。这是山水应有的布局经营。


山,有高有下。高者,血脉在下。其肩股开张,基脚壮厚,峦岫冈势,陪拥相勾连,映带不绝,此高山也。故如是,高山谓之不孤,谓之不仆 。下者,血脉在上。其颠 半落 ,项领 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可测其浅深,此浅山也。故如是,浅山谓之不薄,谓之不泄。高山而孤,体干有仆之理;浅山而薄,神气有泄之理。此山水之体裁 也。

山,有在上的有在下的。在上的,血脉在下。它的肩臂大腿展开,根基雄壮厚重,各个山峰相互簇拥勾连,照应连带绵延不绝,这就是高山,正是因为这样,高山才能不孤单,才能不颠仆。在下的,血脉在上。它们的顶部互相串联,颈部互相攀援,根基庞大,土石堆积,向下深深扎根,令人不能看出它的深浅,这就是浅山。这是因为这样,浅山才不单薄,才不漏泄。高山显得孤独,躯体就有颠仆的可能;浅山看起来单薄,精神气韵就有漏泄的危险。这是山水应有的体貌样式。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山有了水就有了生命,水有了山就更加妩媚。


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浅露;水者,天地之血也,血贵周流而不凝滞。

石头,是天地的骨骼,骨骼贵在坚硬深藏而不浅显暴露;水,是天地的血脉,血脉贵在周身流淌而不凝固滞涩。


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

山中没有烟云,就像春天没有了花草。


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山没有了云就不够秀气,没有了水就不够妩媚,没有了道路就不够鲜活,没有了林木就没有生机,不深远就显得浅,不平远就显得近,不高远就显得低下。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 而缥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 。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山有三大:山大于木,木大于人。山不数十百如木之大,则山不大;木不数十百如人之大,则木不大。木之所以比夫人者,先自其叶;而人之所以比夫木者,先自其头。木叶若干可以敌人之头,自若干叶而成之,则人之大小、木之大小、山之大小自此而皆中程度 。此三大也。

山有三远:从山下仰望山顶,是高远;从山前窥探山后,是深远;从近山遥看远山,是平远。高远的色调清晰明朗,深远的色调浓重晦暗,平远的色调既有明朗也有晦暗。高远的气势突兀,深远的意态重叠,平远的意境空灵缥缈。人物在这三远之中,在高远中明了,在深远中细碎,在平远中平和淡泊。明了的人不能太小,细碎的人不能太长,平和淡泊的人不能太大。这就是山的三远。山有三大:山要大于树,树要大于人。山没有数十上百棵树那么大,就显不出山的大;树没有数十上百个人那么大,就显不出树的大。树与人做比较,首先要看它的叶子;而人要与树做比较,要先看他的头。一定数量的树叶相当于人的头,用这个数量的叶子作画,那么人的大小、树的大小、山的大小都会因此而合乎比例。这就是山的三大。


远山无皴 ,远水无波,远人无目。非无也,如无尔。

远处的山没有褶皱,远处的水没有波纹,远处的人没有眉目。并不是没有,只是看起来没有而已。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 ,则远矣。

山要高,把山全画出来不会给人高的感觉,使烟雾云霞缠绕在山腰,就会显现出山的高。水要远,把水流都画出来不会给人远的感觉,遮盖住一部分支流,就会显得远了。


山因藏其腰则高,水因断其湾则远。盖山尽出,不唯无秀拔之高,兼何异画碓觜 ;水尽出,不唯无盘摺 之远,兼何异画蚯蚓。

山因为把腰藏起来显得高,水因为遮盖住支流显得远。如果把山都画出来,不但没有秀丽挺拔的姿态,而且和画一个大碓觜没有什么区别;把水流全画出来,不但不会盘旋曲折源远流长,而且和画一条蚯蚓没有什么区别。


正面溪山,林木盘折,委曲铺设其景而来,不厌其详,所以足人之近寻也;傍边平远,峤 岭重叠,钩连缥缈而去,不厌其远,所以极人目之旷望也。

处理正面的溪山,要让林木盘绕曲折,周到地铺排设计景物,越详细越好,这样才能满足观赏者贴近寻访的需求;处理侧面平远的景色,要重峦叠嶂,景物相互勾连到缥缈的远方,越远越好,这样才能满足观赏者极目旷望的需求。 3Wxm2bIRTF4hxwQGddJXEVm0H93R8MQY6RWZUZ0EHOK9Da7yOC56Xidd8QWvpya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