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中国山水画发展简述

中国山水画通过对山川自然景观的描绘,使我们可以体会到有独特中国韵味的意境和格调。它是中国人对美、对自然、对自我修养、对人生感悟的具象化艺术形态。是中国文化最为深厚的积淀之一。

(一)魏晋南北朝山水——山水画的形成

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后期成为独立的画科,但其画义和思想内涵,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征服欲和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在经历了漫长的沉积和丰富之后,终于摆脱了原始形态,以更精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道佛盛行,许多有文化修养的“贤人”纷纷隐逸避世,明哲保身。他们无力改变现状,又不想对统治者卑躬屈膝,于是只能将满腔热血和心中悲苦寄情于山水之间,由是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高阶知识分子的加入是山水画产生的最主要基础,而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是建立在古老的哲学理念和玄学思想上的,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但山水画理论的开山之作却是晋代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文中写道:“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是作者作画时的完整构思,然而魏晋时期的山水画实际上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并未摆脱人物画背景的地位,而成为独立画种。如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山水就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直到南北朝时,人物画的成熟也使得山水画有了迅速发展,虽然没有画作传世,但从刘宋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两篇山水画理论作品上不难看出,山水画在此时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二)隋唐山水——山水画的发展

隋朝绘画细密而精致,在山水画上注重比例和空间效果。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唐代绘画,随着技法的成熟和多方思想的汇合,题材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隋唐时期是山水画的成熟期,主要表现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不同风格山水画的竞相出现和山水画大家的接连涌现,标志着一个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

在《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山水树石》有谓:“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但“二阎”画山水石树木皆不成熟,后为“二李”(李思训、李昭道)所成功。

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隋三代,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传世作品《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绘了古朴真切的山川、人物,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为后世宫廷和民间壁画开创了先河。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的艺术风格,李思训被唐人推崇为“国朝山水第一人”,其代表作有《江帆楼阁图》。李昭道史称“小李将军”,作有《桃花源图》,明代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赞其“工而不巧,精而自然,色浓意朴,断非后人能伪作也。”

吴道子的山水笔迹豪放,受道教影响很深,有“山水之变始于吴”之说。王维则继承了吴道子“墨综为之”的画法,用笔简练奔放,以墨色渲染山水,即便设色,也讲究自然简淡。“以禅诵为事”,表现了士人恬淡安闲的隐逸生活,大大加深了山水笔墨意境,也体现了清静朴素、虚淡玄无的道家思想。被苏东坡称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三)宋元山水——山水画的成熟时期

唐末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成熟的起点,一直到北宋时期,山水画才达到高度成熟,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一个飞跃,作为中国山水画重要技法之一的“皴法”,在此时得到了很大发展,山水被作为环境艺术加以描绘。“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开创了南北画派,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里程碑。

唐末至宋初,和山水画最初产生的魏晋时期一样,北方大山水画家多是隐士,他们避祸于山中,于山水相伴,与树石共舞,自然也以此作为描绘对象。他们的山水画成就特别高。如五代的关仝、荆浩和北宋的李成、范宽等,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又说:“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所谓“石体坚碍”、“正面折落”、“势壮雄强”,李、关、范的画风,风靡齐、鲁,影响关、陕,因描绘的北方山林树木浓密高耸,山势雄浑强健而独具一格,被称为北方画派。代表作有李成的《读碑窠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

五代北宋时期的南方山水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善于表现江南景色,体现风雨的变化。南方自然景观:林木泓明,水草丰茂,烟波浩渺,雨润连山,因此南方山水画家笔锋温润淡雅,秀美天然。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董源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气;建业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画史》也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平淡天真”是南方山水画派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影响了后世很多画家的创作风格。南方山水画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年代最长、地域最广、画家和支派最多、影响亦最大的画派,流衍至今不衰。代表作有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等。

北宋继承了五代西蜀和南唐的旧制,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培养和教育了大批的绘画人才,推动了宋代绘画的发展。北宋中后时期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竭力推动文士画发展,他们推崇王维画意,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理想生活融入画中,主张“不求形似,但求达意。”代表人物如米芾父子,创造了“米家山水”的新画法,“点滴烟云,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米友仁的传世画迹较多,如:故宫博物院藏《潇湘奇观图》、《云山墨戏图》两卷,上海博物馆藏有《潇湘白云图》卷,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云山图》卷等,让今天的我们得以观摩和学习这一技法。

宋代的山水画至南宋有所变化,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有这样的论述:“山水:大小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范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黄公望、王蒙)又一变也……”其中“南宋四大家”李唐、马远、夏圭、刘松年,他们开创了“水墨苍劲”的新风格。李唐的“斧劈皴”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画之先河,是南宋山水画新风的创格者和奠基人。马、夏二人则在构图上大胆取舍,取景边角处,使山水画产生新的意境。刘松年的《春》、《四景山水之一》;马远的《踏歌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烟堤晚泊》、《长江万里图》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元代山水画继承了宋代画家“萧条淡泊”、“忘形得意”的绘画主张,是典型的文人画风格。他们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强调笔意墨趣书味,以自己或朋友的斋室为对象,表现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书斋山水”。元代山水画家以赵孟烦为代表,中后期出现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等,并称“元四家”。元代士人生活多苦闷无着,散逸闲适,当他们对国家仕途无望而不得诉时,只能将情感宣泄于艺术作品中。因此,元代画家不再迷恋于自然界中的真实和韵律,而是抒发自己的性情。他们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远师董源、巨然,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代表作有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吴镇的《渔父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

(四)明清山水——山水画的顶峰和没落

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画派林立,画人无数,如“浙派”、“吴门派”、“华亭派”等等,《明画录》载有山水画家四百多人。

明初的山水画基本上是元末山水画的延续,画坛以崇尚宋代绘画的浙派为主,画家多能直抒胸臆,表现自我,且以宫廷绘画见长。明代中期以后,远承元代文人画传统的吴派兴起于苏州,苏州史称吴门,故称吴门画派。这一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被称为“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其中,沈、文继承“元四家”画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强调感情色彩和幽淡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的格调,其画风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仇英出身工匠,以精细鲜丽的青绿山水和工笔重彩见长;唐寅虽师承南宋院体,但和浙派截然不同,笔法细秀,墨色淋漓、是化刚为柔的艺术特色。

明后期吴门派开始衰落,松江派兴起,其中他们很多是大文人兼画家,其画风古雅文秀,逸润苍郁,充满文士气息。松江派包括以赵左为首的苏松派,以沈士充为首的云间派,以顾正谊为首的华亭派,三派总称为松江派。而其中以董其昌最为著名,他在山水画上追求以书法入画,发展了墨色的用法,重视绘画技巧的应用。风格松墨秀雅,灵逸潇洒,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山水画在明代末期随着时局发展而走向衰微,直到清初才重新振作起来。清代的山水源于先朝的积累,师承、派别很多。画风也各具特色。有受董其昌影响的王时敏和王鉴,称作“娄东派”;有“崇古摹以拟风尚”的“虞山派”;有不拘于世,放诞挥毫的“扬州八怪”,还有以师承吴门,工于技法的“京江画派”。而其中,以仿古派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因受皇室扶持,而被公认为画届正统,影响中国画坛数百年之久。而如“四僧”、“八怪”等却因为在艺术上追求个性和情感,再加上画家本人对统治阶级的不认同,而被视作是“古怪乖僻”的画风。

当追求仿古、技法的画派成为画坛的主流甚至支柱,中国山水画也就结束了它短暂的回光返照期,意境和思想不再是画师们追求的重点,技法反而没有推陈出新,画坛渐渐人才凋零,山水画终于和封建王朝一起走向了末路。

直到近现代以来的海派、京派、岭南派、长安画派等流派风起云涌,中国山水画艺术才逐渐恢复元气,然而全新的创作思想、客观的环境变化加之时代的变迁,也使得中国山水画这一充满古朴气息,富含古代哲学观和山水意识的艺术流派,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NLLW7MplEhQANoHQCTlH8rYBVF0X2rjncYsNsWYxlbzdNKHzwq1anMP+nTzcp69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