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湖南梅山剪纸

湖南梅山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灿烂的湘楚文明,梅山地区因为高山阻碍而交通闭塞,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梅山地区还比较完好地保留了梅山文化的原始状态。它以现在的新化县、安化县为中心向周边扩散。梅山剪纸是梅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湖南省益阳市政府于2010年正式批准“梅山剪纸”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门笺纸

过去湖南梅山地区有这样一句俗语:“贴了门笺纸辞了讨账客,扯下门笺纸辞了拜年客。”用现代的思维来理解,这是古代梅山人创造的一种广告形式。

“大吉”字符的门笺纸样

2.婚庆窗花

梅山剪纸与民俗息息相关。梅山地区有许多禁忌,这里结婚时张贴的窗花在实际使用时不许有剩余,习俗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结一次婚,有剩余则认为对新人不吉利,所以现在找不到过去婚庆窗花留存的式样。张贴婚庆窗花的格式一般是在新房窗户的正中贴双喜字,窗户四角贴三角形蝴蝶或鸳鸯图案的角花,一共五件组合为一套。下图《婚庆窗花式样》是我母亲78岁时凭记忆剪出的外祖母传授的剪纸花样,整套窗花古朴秀气,图案想象丰富,寓意深刻。角花图形是只构图奇特的蝴蝶:身体轮廓、触须是蝴蝶,翅却是鸳鸯的形状,这种图形用现代图案设计理论知识来剖析,它们叫共形。双喜字两旁的荷叶莲花隐喻着一对新人生活心心相连,站立在荷叶上的两个裸体男性生殖器夸张,渗透出梅山地区巫教文化的背景,寓意早生贵子,祝愿生活和谐美满。

3.梅山地区的鸡蛋花

婚庆窗花式样(中间多为双喜窗花、四周为喜庆角花)

3.鸡蛋花

过去,在梅山地区有出嫁的女儿生了小孩,女婿会提着公鸡放着鞭炮给外婆家去报喜,告知某天摆宴庆贺,定下的这一天叫“打大三朝”,外婆家要准备女儿吃的、小孩穿的各种礼物去祝贺,其中鸡蛋是必备的,鸡蛋花就是专门贴在这种礼品鸡蛋上的剪纸,这是一种最原生态的剪纸艺术。

鸡蛋花

4.吉祥窗花

梅山地区平时用的窗花一般是花草小鸟花瓶图样,这种形式不受任何制约,心情好就可以自娱自乐。下面3张图片为梅山地区原著名剪纸老艺人吴桂兰78岁时的剪纸作品。

《花瓶一》

《花瓶二》

《喜鹊闹梅》

5.盖碗花

梅山地区男女结婚之时,男方去女方迎亲要“缸抬九礼”,“九”是最大的数字,表示礼物要丰富,在礼物上要盖上“三牲”剪纸,即鸡、鱼、猪等,增加喜庆气氛。

团图形式的盖碗花——《鱼》

团图形式的盖碗花——《猪》

6.梅山神

梅山神是主宰梅山地区的神祇,上峒梅山神上山打猎,中峒梅山神肩棚看鸭,下峒梅山神打鱼摸虾。

《上峒梅山神上山打猎》

《中峒梅山神肩棚看鸭》

《下峒梅山神打鱼摸虾》

7.地方民俗剪纸

梅山地区的传统节日和其他地区一样,但是像立春、立夏、谷雨节是这个地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梅山地区重视立春,立春是24个节气上的“年头”,人们把这一天看得和过年一样重要,要用鸡、鱼、猪“三牲”作供品,焚烧香烛纸钱祭拜神灵和祖先,祈求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活安康。过去梅山地区过大年是一个时间段,从立春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富户会在立春这一天贴春联、贴门神、贴门笺纸,这一天也是梅山地区迎接过大年礼仪的开始。

梅山地区把立夏节张罗得与端午节同样热闹。有的人还到山上去采集新鲜的“鼠曲草”捣烂和糯米碾成的浆做成粑,配上用腊肉末、熟芝麻、熟花生末、白糖等搅拌在一起的馅,做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坨坨,下到开水中煮熟后再撒上香葱食用,还有的人喜欢在馅中加放鸡蛋,这就是“立夏坨子”,一种类似汤圆的乡土食物。这一天男人吃得越多他就会成为人们崇拜的英雄,民间有句谚语称赞道:“吃了立夏坨,石头都踩破。”

《立夏节》

《立春节》

梅山地区过元宵节十分独特,这里只耍狮子不舞龙,晚上要用烧篝火的形式来庆贺,人们把这个活动叫“烧元宵”。烧元宵只能用上等的松木,燃放在堂屋阶基外的正中央,在房子的四周插满用松脂油制成的红蜡烛,灶火、灯火在这一夜都要燃烧得格外红火。火烧得越大说明元宵烧得好,表示在这一年会红红火火财运好。故梅山地区民间有谚语道:“三十夜里的灯,十五夜里的火。”在某种意义上梅山地区的人们把柴火等同“财”火,这天即使是贫困人家也要“烧元宵”,民间谚语云:“有洽冒洽(有吃没吃的意思),烧拢火塔。”还有“洽哒元宵酒,各人寻生路”的说法,烧元宵也表示过大年的仪式已经结束,新一年辛苦劳作的开始。

《烧元宵》

谷雨节在梅山地区是名副其实的“擂茶节”,家家户户都要上山采摘新茶,回到家里擂茶擂得震山响,全家人甚至几家人联合在一起打擂茶,洽(喝)擂茶,有的人在自家喝了还要到别家去喝,喝得越多越高兴,如果这一天你在梅山地区作客,得小心这里的擂茶把你撑坏啰。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洽哒(吃了的意思)谷雨茶,气死郎中的牙(爹爹的意思)。认为谷雨节喝了擂茶,就能保一年四季身体健康。还有“谷雨的擂茶,立夏的坨,神仙没得我快活”的说法。

《谷雨节》

梅山地区喜欢舞狮,这和梅山文化的渊源有直接联系。传说黄帝和蚩尤为争夺皇位而发生战争之后,蚩尤失败隐居在梅山地区。于是蚩尤不停操练士兵日夜都想夺取皇位,山中之王狮子也成了这位战败英雄的安慰。至今梅山地区的舞狮活动仍然十分活跃,武艺超群的舞狮队不仅在本地活动,还经常被邀请到深圳、香港、澳门等地表演。

《狮子》

梅山地区靠山吃山,每年都要植树造林,山上的树木就是梅山地区的摇钱树、聚宝盆。

《植树》

8.祭祀剪纸

剪纸在传统祭祀礼仪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巫教盛行的梅山地区显得尤其重要。梅山地区没有专设灵堂的习惯,一旦有了丧事一切以亡者为大,这时灵堂一般就临时设立在哀家的堂屋。

梅山剪纸一般使用范围:

(1)堂屋正中剪贴一个白色或者黑色的大型“奠”或“哀”字,这些字符只是在灵柩停放期间使用。

(2)纸扎。纸扎的“冥屋”是生者送亡者在冥界居住的住房,用竹条作框架,白土纸糊裱其面,再在表面上剪贴各色纸花,场面十分壮观。

(3)扎松门。把灵堂入口用松柏树枝扎成拱门形状,再把白纸、红纸、黄纸、绿纸剪成茶花朵,用线缠绕固定在松枝上。

(4)扎花圈。过去花圈要临时扎,扎花圈用竹条作成形状,用剪纸和纸花贴在上面。

(5)打钱纸。钱纸有大钱和小钱之分,用土造黄草纸制作,大钱用剪刀剪成,小钱用专用的铁制磨具打制,一串一串的像古代的铜钱。

(6)做幡旗。幡旗由孝长子举着走在灵柩的最前面,给亡者下葬时有招魂引路的作用。幡旗用圆形的白纸,按十字形折,在两折边错开口对剪弧线,展开后再由圆顶向四周拉开,三层重叠用细麻绳绑定在竹竿上。

“奠”或“哀”字、“冥屋”、松门、钱纸都要在亡者出家门时焚化,幡旗插在亡者坟头,花圈插坟尾陪伴亡者安息。

对折剪“奠”字

十字折剪幡

清明节为亡者扫墓用的幡,在梅山地区称“挂山的那抢”,形状和幡旗一样,但有颜色上的规定:男红、女绿、远亲白,这是表明被祭祀人的性别和身份。

梅山地区剪幡的方法,在现代剪纸中其实有个称呼叫“拉花”,拉花通过改变材料,又运用到了婚庆、庆典等喜庆环境中。

9.纸影

梅山地区称“皮影戏”为“纸影戏”,北方用牛皮或驴皮制成的影身称皮影,湖南纸影戏的影身是货真价实的剪纸,所以称纸影。制作时先一层又一层的裱纸,再用凿子凿出剪纸镂空的位置,然后再染色,这种工艺可以叫做凿花。为了影身的长久安全使用,艺人们在每年农历6月6日的这一天都要在影身上刷一次桐油加以保护。益阳赫山区笔架山乡谭家桥村村民徐亮科,是位祖传唱影子戏的老艺人,十三岁开始唱影子戏的徐亮科先生出生于1927年,他有一套影子戏影身可以组合60多个人物(一般只有48个),从祖父开始计算,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祖传的纸影《牛头》

祖传的纸影《狗头》

祖传的纸影《脸谱》

祖传的纸影《官帽》

徐亮科先生与他的纸影影身

纸影爱好者朱龙(1988年5月出生)根据徐亮科先生的纸影复制的影身 xrDTIQ2XfQI+vUG2tnn6kyRgF5i/2DiTVAzm5/dl2iE+ImRldksMPVqoOHF0xK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