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和孩子说话时,先了解“语言效应”

和孩子讲话时,爸爸妈妈尤其应当注意措辞,针对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讲话方式,这一点也是本套丛书最为重要的主旨之一。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为你讲解在不同的场合下怎样同孩子讲话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命令和要求得到孩子的积极响应,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思想健康、行为正直,这些都取决于爸爸妈妈的讲话方式。你所说的一字一句都会在自己与孩子的心中引起某种想法,这种想法又会与某种情感息息相通,而这些想法与情感会对家长和孩子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如果你想对某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对方坦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与内心深处的感情。如果你总是带着某种特定的情感同孩子说某句话,那么当你再次说起这句话时,就会在孩子的心中引发同样的情感。

也就是说,如果某句话会让孩子产生某种特定的反应,那么无论引发这种反应的因素多么复杂,其中真正触发孩子情感的信号都是这些特定的词语。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唠唠叨叨,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经常让孩子“把背挺直了”,那么当你再次提到这句话时,孩子的反感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

也许你还未曾注意到,这种“语言效应”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假定房间里有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如果其中一个孩子想要另一个孩子手里拿着的某样东西,但是他的讲话方式却不太得当,那么事情的结果往往就不尽如人意。而且,这个孩子索要的次数越多,另一个孩子的反感情绪也就越强烈。如果真的出现了上述情况,我们可以走到这个孩子的面前,对他说:“这还用问吗?希罗德当然会把球给你了,你只要对他说‘请’就可以了。”你在说这番话的同时一定要面带微笑,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了。

微笑的动作正是“请”这个词语所引起的自然而然的反应。当我们说“请”的时候,就暗示着期望对方做出善意的回应;而当我们说“我要……”或者“把……给我”的时候,其实是在暗示对方可能会做出相反的举动,进一步引发对方的不满情绪。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儿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当我们对某人心怀敌意、危言恫吓、肆意侮辱时,我们就不可能不在对方的心中引起强烈的反感情绪。家庭成员之间会因为相互亲密无间,在说话的时候往往肆无忌惮,然而这正是我们应当竭力避免的情况。即使是老于世故的成年人也不可能对刻薄的言辞完全无动于衷,所以身为父母我们就更不应当不问青红皂白,动辄对孩子恶语相加。

既然如此,当我们同孩子讲话时,就要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可能会引起孩子痛苦、愤怒或者敌意的词语。要想做到这一点,爸爸妈妈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反省自身的过程。NgQiDU5SdKSXuBWZjLlJLcZQDto+xksNJb6qnRdHxZeNcJRpoP7+f4K5qLlo7KV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