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是万事万物之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道”这个字。在学校学习时,老师会说:“你们不要死记硬背,要弄清里面的门道儿”;在单位工作时,会听见老师傅们说:“这个人挺老实,就是不上道儿”,等等。同样是一个“道”字,里面的道道儿却很不一般,也很不相同。那么这个“道”到底是什么道呢?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道”的原始含义是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普遍规律性。但这里讲的“道”却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道理,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老子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等人对“道”的态度是勤而行之;中等人对“道”的态度是偶尔相信,偶尔不相信;下等人听说“道”以后就会哈哈大笑,如果他不笑反倒“道”就不是“道”了。这就是眼界长远与浅近的区别。就像有人在大晴天修房顶,目光短浅的人看到了反而会觉得傻而大笑之,这就是因为他没有看到即将要来的风雨。所以“不笑不足以为道”,道的智慧有时必须突破常理才能看到。普通的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只能学到相关的道理,却学不到“道”。

那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首先,“道”的含义是指某种过程。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在转化的过程中,万物逐渐离开,走得越来越远。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远到一定程度,就会折返回来,重新归于道中。在这个过程 中,道不是一种静态的物质,而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是对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系统性的、整体性的概括。

第二,“道”的含义是本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这些话中的“始”、“母”、“根”、“门”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这个也就是道最玄妙的地方,它生于天地之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是天地万物之母,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发展演化而来的。

“道”的第三层含义,就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天地万物运动的规律,它无所不在,包罗万象,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虽然道的本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冥冥之中,天地万物却都是受着道的指引而运行的。道德规律是任何事物都不能违反的,只有遵循着道的规律,一切事情才能顺利地完成。这就像树木春生秋落,才能代代不息,如果反过来,就只能枯死。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都遵循着道的管理,却唯独人经常违背道的规律,自以为有智慧,其实却是最愚蠢的。“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无论是谁,违背了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任何人都不能幸免,这就是天地之道,规律就是如此。

最后,“道”不仅是规律,更是法则。就像天地之间的律法。你生活在一个国家,就要受到一个国家法律的制约,生在天地之间,也要受到天地之间法则的制约。这是无人能逃的。“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人生在世,如果能够坚持道的法则,按照道的要求做事,便会事半功倍。相反,放弃道的原则,行事与道为敌,便会处处受制,为道所抛弃。

生活中处处都有道,可如何才能得道,按照道的规律来生活和处事呢?王国维曾经用三句诗形象地介绍了做学问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个境界,也可以看作求道的过程。一个人对道的领悟不是凭空得来的,会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别人口头传授的道,永远没有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出来的道印象更加深刻。有句话叫“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经历了一些事,才会在有一天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意思啊!”这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是悟道。

要想悟道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积淀和生活积累,还需要灵感的迸发。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没有汗水,就没有灵感,没有灵感,汗水也没有用处。所以,悟道的过程就是从未知到有知,最终归于无所不知的过程。 C3/8eDm4sxGIfDQzv+Hi43xD0r+7jgq+Sg37FvmLqBABDskJyYvTQwhYC5Cz1L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