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是首次清晰揭露辩证统一思想的著作,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瑰宝。现在普遍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积累、分类与进化,最终确定了以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为主干又互相通融涵盖的局面。然而,道家显然比儒家和中国佛教的历史更加悠久,也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孔子曾经在自己的人生困惑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去求问老子,拜老子为师。而中国佛教的众多解经讲经也无疑是在以佛教的语言体系一点点儿地印证和体现着老庄思想的终极正确性。所以,我们认为,一个求知若渴的人,一个不断发问的人,一个热爱智慧的人,都应当以《道德经》为其入门的引领,都应当把老子当成自己的第一个智慧导师。

美国近代文明之父爱默生在谈到如何读书时曾说:“我必须提供的三条实用准则是: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你喜欢的书。”现在信息爆炸,市面上书籍浩繁,但是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代,却从来未曾失去它独特的魅力和不可取代的地位。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说,老子和他的《道德经》都是久经考验的,配得上“经典中的经典”这个称号。

近几百年来,西方的哲学、心理学、物理学、数学等科学飞速发展,西方的科学家们为他们自己一个个新的发现而欣喜若狂,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却一直缄默一旁。西方的分析和研究无一例外,都是用实验、统计和推证等方法来得出一个二分性的结论,一个绝对性的结论。西方的思想家写出厚厚的大部头著作,对在何种情况下,在何种范围内,事情当如何看待,人又当如何作为等这些问题给出了精确的分类解析。他们就像一群正在一片原始丛林中探险的生物学家,每当发现一种新的生物,就带回去一种,并为其搭建一个小格子一样的居所。而当他们已经发现了上千种乃至上万种生物,而不得不搭建越来越多的格子样的笼子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情绪上的厌倦,体力上的懈怠和精神上因为难受、不想再坚持下去而寻求解脱的真实情况。他们终于发现,他们所搭建的格子样的住所,能够把每一种生物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灵魂也已经被撕扯和分割得失 去了原本生命的意义。直到这个时候,那本一直冷落在阁楼之上,承受了几千年厚厚灰尘的中国哲学书《道德经》被他们找到了。

于是,在最近一百多年,西方因为了解到了对立统一,了解到了不断分割是一条绝路,只有整体研究才是出路源于老子的思想,科学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突破了牛顿经典力学的框架,发现即使时间、质量也都无法绝对存在,进而提出了相对论。心理学家荣格以传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成名,却最终在《道德经》、《周易》等著作中汲取了智慧,承认了没完没了地分析下去的局限性。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洛伦茨提出混沌理论,更是明确了很多重要问题都是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分析出来的,必须超越局部,不理会局部,反而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

《道德经》通篇不过五千个汉字,却已经说出和讲明了一切问题的解决之策。原本“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最快捷的路已经在那儿,而人们总是想要去找更快的小路,结果却是越走越远,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弄得越来越麻烦,最后深陷自己一手造成的麻烦中不知如何解脱。这本《淡定的人生最幸福:听老子讲道》,把《道德经》真正掰开,真正揉碎,甚至有些不厌其烦,就是力求为读者奉献最清楚的解说和面对问题时最优的解决之策,让读者可以在老子的洗练话语中体会一份返璞归真后的恍然大悟,一种把事情化繁为简后的轻松超然,一次识破种种谎言、洞察到根本症结后能让一切都迎刃而解的自信的存在感。

然而愿望与现实总是两回事,在学习中能收获怎样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但是,我们依靠的是老子的智慧,是真理。他的光芒跨越古今,横扫中外,已经照耀了几千年,今天,我们相信,它一定也能照进您的生命最深处。 NnNmcZ83jsMHuYgAwCjGUIRv/+KoUw+wmOdVlwicntrUcnCA47vaOmY52UK0m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