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功有时来自于对手

大多数博弈,都是互动博弈,所有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都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所谓互动,就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决策与行为相互影响,一方决策的时候要考虑另一方的反应。同样,另一方决策的时候也要考虑其他方的反应。如此,即使博弈双方或多方信息不通,也会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博弈。这样,从最终结果来看,参与者从博弈中所得的结果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策略选择,同时还要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

某富二代A继承父亲的公司,但他耽于玩乐,根本无心打理公司事务。公司高管刘某看准时机,一方面让公子哥A尽情享乐,一方面总揽公司大权,并拉拢各部门经理,将其都变成忠于自己的属下。不久,A的公司改名易姓,成为刘的公司,A被请出公司。

富二代B与A是好朋友,也同样接收了父亲的公司,同样和A一样每天流连于娱乐场所。当B获知A被公司高管窃取了自家公司之后,又惊又怕地对秘书说:“我和A一样天天玩乐,我的公司岂不也马上要被别人夺去了。”

但结果并不像B担心的那样,B公司的高管李某也有野心,但他不会像刘某那样拉拢下属,却苛刻对待那些自从公司创立之初就跟着老总打拼的老员工。结果老员工和其他一些部门经理联手,将李某踢出公司,等待B浪子回头,重掌大局。

从这个典型的事例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坏的策略未必一定就导致坏的结果,主要还得看对手采取了什么策略。如果对手选择了一个更坏的利他而不利己的策略,那先选择坏策略的一方也可以侥幸成功。换句话说,对手强,你必须要拿出最优的策略;如果对手弱,你只要不比他更弱,就可以在博弈中取胜。成功,有时来自于对手的策略失误。

汉纪五

高皇后八年(前180)记载:诸吕欲为乱,畏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以吕禄女为妇,故知其谋,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 内应,以诛诸吕,立齐王为帝。齐王乃与其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齐相召平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闻之,乃发卒卫王宫。魏勃绐召平曰:“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王。”召平信之。勃既将兵,遂围相府,召平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悉发国中兵。使祝午东诈琅邪王曰:“吕氏作乱,齐王发兵欲西诛之。齐王自以年少,不习兵革之事,愿举国委大王。大王,自高帝将也。请大王幸之临菑,见齐王计事。”琅邪王信之,西驰见齐王。齐王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尽发琅邪国兵,并将之。琅邪王说齐王曰:“大王,高皇帝適长孙也,当立。今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泽于刘氏最为长年,大臣固待泽决计。今大王留臣,无为也,不如使我入关计事。”齐王以为然,乃益具车送琅邪王。琅邪王既行,齐遂举兵西攻济南。遗诸侯王书,陈诸吕之罪,欲举兵诛之。相国吕产等闻之,乃遣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谋曰:“诸吕拥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吕禄、吕产欲作乱,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及鲁王张偃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也。列侯群臣莫自坚其命。太尉绛侯勃不得主兵。曲周侯郦商老病,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籓,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将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欲以兵属太尉。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媭。媭大怒曰:“若为将而弃军,吕氏今无处矣!”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九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早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且趣产急入宫。平阳侯颇闻其语,驰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纪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况不欺己,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至军,吕禄已去。太尉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中皆左袒,太尉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丞相平乃召朱虚侯章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卫尉:“毋入相国产殿门。”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至殿门,弗得入,徘徊往来。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公言诛之,乃谓朱虚侯曰:“急入宫卫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入未央宫门,见产廷中。日 时,遂击产,产走。天风 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斗,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其节,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张偃。戊辰,徙济川王王梁。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举兵,使使召魏勃至,责问之。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而后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乃罢魏勃。灌婴兵亦罢荥阳归。

班固赞曰: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又执劫,虽摧吕禄以安社稷,谊存君亲可也。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恒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王,高帝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舅驷钧,虎而冠。即立齐王,复为吕氏矣。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天下乎!”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

这段史实记载的是西汉初年,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当政,外戚吕氏家族一时权倾朝野,迫害刘姓皇族。公元180年,吕后去世,诸吕仍把持朝政,自然遭到刘氏子孙和元老重臣们的反对。朱虚侯刘章是刘邦的孙子,他首先联络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准备发动兵变,诛杀诸吕子弟,然后立齐王为帝。

同年9月,功勋集团代表周勃、陈平、灌婴联合朱虚侯发动政变,共同诛灭了吕氏一族。诸吕一灭,接下来就是选谁做皇帝的事了。当时在位的少帝是汉惠帝的儿子,但老臣们害怕小皇帝长大后知道他们诛杀、打压了他的岳丈家和舅家,进行反攻倒算,于是一致否决了让少帝继续当皇帝的可能。而且皇帝年幼,若再受其他朝臣控制,则政乱一定还会发生。小皇帝被拉下马来,若论功行赏和论资排辈,则齐王刘襄排在前头,可继承帝位。齐王是高祖刘邦的长孙,在诸王中势力较大,而且在平定诸吕的兵变中,他的弟弟朱虚侯又出力最大。但是,就是这位年龄适中、有权有势、又有功的王爷最终也被众老臣排除在帝位之外。原因就是刘襄的舅舅驷钧太过勇猛,是如老虎一般的人。在诛灭诸吕行动之前,齐王杀掉了原中央派给他的丞相召平,任用了驷钧为相。这种任用外戚的做法让京城里的老臣们颇为不满。假若齐王上位,那必然仍是外戚驷钧把持朝政,可能会造成如 诸吕一样的祸乱。于是周勃、陈平经过商讨后,否决了刘襄,而将一直不太起眼的代王刘恒推上了帝位。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一直不怎么受重视,母亲薄姬也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他被封为代王后,安分守己地待在自己的属地代国,做事小心,所以并未遭到吕后的猜忌和迫害。吕后去世后,刘恒作为刘氏子孙,一定也是期望诛灭诸吕,还政于刘家的。至于他有没有参与诛灭诸吕的行动,《资治通鉴》中没有记载,即使有的话,他大概也只属于边缘化分子,不及他的侄儿刘章和刘襄的功劳大。

这样一位看上去处于权力中心边缘的藩王却被众老臣挑中,被推上权力的顶峰。能登基坐上皇帝宝座,刘恒可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他的成功不是因为自己在诸多刘氏子孙中势力最强,而是因为对手刘襄太强,强到让老臣们忌惮,直接被排除到权力中心之外。可以说,刘恒的成功就来自于对手。假如刘襄不私自任用自己的舅舅驷钧为相,不让舅舅碰触自己齐国的权柄,那他大概也不会遭到京城内老臣们的一致抵制。可以说,刘恒的成功就来自于对手这一错误的策略选择。不过史实证明,老臣们的选择没有错,刘恒即位后,是为汉文帝,开创了汉初的“文景之治”。

皇权有的来自于对手,在两国交兵的战争中,有的胜利也是来自于对手的策略失误。三国时期,蜀兵与魏兵交战,马谡失街亭,魏将张郃取胜,算得上其中一例。

魏纪三

烈祖明皇帝太和二年戊申(228)记载:初,越嶲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谡之未败也,裨将军巴西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云敛众固守,故不大伤,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 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马谡起初为蜀国越嶲太守,有才气,喜好谈论军事,深得诸葛亮的器重。汉主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派他做大事,你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不以为然,将马谡升为参军,每次召他谈论军事,都会畅谈到深夜。公元228年,诸葛亮率蜀兵伐魏,出兵祁山。魏国得到消息,魏明帝派大将张郃率五万人马到祁山抵抗蜀军。

诸葛亮率部到了祁山,决定先派一路人马占据军事要地街亭。此时,他没有用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将魏延、吴懿等人,却用了参军马谡为前锋。马谡和副将王平带领人马来到街亭,恰好张郃的魏军也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过地形,竟不听诸葛亮的安排,不守城池,决定率军到街亭旁边的山上安营扎寨。副将王平劝道:“丞相再三嘱咐,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寨。到山上扎营,太过冒险。”但马谡太过自负,自以为熟读兵法,通晓战事,不听王平的劝告,坚决要扎营于山上。王平见马谡屡劝不听,只好自己带领一小撮人马,到山下扎营。

魏将张郃赶到街亭,见马谡放弃城池不守,竟跑到山上扎营,大喜过望。他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扎好营寨,将马谡的军马团团围困于山上。马谡几次率军冲下山来,但都被魏军挡了回去。

随后,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兵在山上断了水,不但无法做饭,连水都喝不上。几天之后,蜀兵内部就发生了大乱。张郃见时机成熟,发兵攻山,蜀兵多数不战而逃。马谡无奈,只好率小部人马杀出重围,向西逃去。马谡兵败,张郃占领街亭。而蜀兵失去了重要军事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只好撤兵回到汉中。

在这场战斗博弈中,也可以说张郃的成功多半源于对手马谡的刚愎自用。正是因为马谡不听部将王平的劝告,坚持将营寨安扎到山上,张郃才继而采取了兵围山寨、切断水源的策略,一举获胜。假如马谡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坚守城池,那张郃即使能取胜,恐怕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兵力来一场攻坚战,不会轻而易举地就拿下街亭。对手愚蠢,就给自己增加了胜算;对手聪明,则等于让自己增加了获胜的难度。

博弈就是如此,你出一招,我出一式,谁先露出破绽,谁就给对手留下可乘之机。当然,对手也要足够聪明,能抓住有利时机取胜才行。倘或对手也是个蠢蛋,根本看不出你的破绽苗头,那你依然可以转危为安。所以说,成败一半取决于自己所选择的策略,一半也取决于对手选择的策略。博弈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未来,只有瞻前顾后,把自己和对手会出现的所有可能都考虑进去,方能击败对手,取得博弈的胜利。 N86wmSGfG6M4i8kAL3o/QKw1iNKjnOJNeQxBV6d/gvuFAkOIzcMvRal168Z4bDX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