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兵马俑坑

王鲁湘:先生您好。这个兵马俑是您最早参与发掘的。

袁仲一 5 :是这样的,1974年,西杨村的村民在这里挖井,忽然挖到一些陶俑的残片,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的老太太很迷信,还认为是“瓦神爷”(就是神像),在那烧香磕头。当时的公社干部看到,认为可能是文物,就让农民停止打井,向上级汇报。临潼市文化馆有个干部叫赵康民,他知道后,便和他们的副馆长王进成,以及工作人员丁耀祖,到现场看了一下,并搜集了失散的文物,还做了局部清理和已出土文物的修复。

王鲁湘:农民把这个事情告诉县里了。

袁仲一:对。后来新华社的记者蔺安稳回临潼探亲,得知了这件事,回北京后将此事刊在了《情况汇编》上。国家文物局知道此事,到这考察过以后,决定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我是作为第一批考古队员到这来进行发掘的。

王鲁湘:当时你们可能想也就是挖几个瓦神爷出来就了事了,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规模有这么大吧。

袁仲一:完全出乎我们想象之外。我们来的时候领导交待了,说你们去到那大概一个礼拜就挖完了。挖完以后写一个报告,向国家文物局做一个汇报,这个差事就算完成了,谁知道到这个地方三十多年没完成。

王鲁湘:而且没想到自己的后半辈子就全花在兵马俑这件事情上了。您那时候多大年纪?

袁仲一:四十刚出头。

王鲁湘:当时的挖掘条件肯定也很艰苦吧。

袁仲一:开始我们是住在农民家里头的,我在农民家住了六年。我们从农民家里借了几间房子,当时这个房子也很简陋,是农民放棺材放杂物的地方,当时吃饭是在周围农村吃的,是派饭,一个农户家管一天。

王鲁湘:当时还要粮票吧。

袁仲一:当时每天给一斤粮票吧,三毛钱就周而复始几个农村里面轮流着吃饭,当然后来我们自己办了个灶。

王鲁湘:规模大了以后,参与的人多了,就自己办食堂。大概挖了几年以后才挖出像样的规模,把这个兵阵给挖出来。

袁仲一:到1975年的时候,我们把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基本上就挖出来了。对于西段,我们通过考古勘探的方式,用洛阳铲进行勘探,基本上把一号兵马俑坑的范围确定了。它东西长大概230米,南北宽是62米,距现在地表的深度大约是4.5米到6.5米,里头陶俑、陶马的排列的情况大体上有些了解,但是进一步的了解要到1978年的发掘工作后,那时我们清点了一下,知道一号兵马俑坑里有陶俑陶马大约六千件。

王鲁湘:知道一个基本数了。

袁仲一:这个数至今也是根据已经出土的陶俑陶马的密度推算出来的,确切的数字要等到一号兵马俑坑全部挖完了以后才行。不过要挖完的话还早呢。

王鲁湘:现在挖出多少?

袁仲一:现在挖出两千件,大约是一号兵马俑坑的三分之一吧。除了一号兵马俑坑,还有二号、三号兵马俑坑呢。

王鲁湘:那个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袁仲一:二号兵马俑坑是1976年发现的。一号兵马俑坑发现以后,国家决定在1号兵马俑坑那个地方建一个保护性的遗址博物馆。在建设期间,考古队员做了一些勘探,于是在一号兵马俑坑的北边又发现一些土质比较硬,是夯土,当时我们就把所有的考古队员集中这个地方来进行钻探,4月23号发现一些陶俑的碎片,这时候我们确定这个有可能又是一个兵马俑坑。我们又进一步进行详细的钻探,很快确定了二号兵马俑坑的范围,它东西长大约124米了,南北宽度98米,形状不是太规则,像一个曲尺的形状,把这个坑的性质钻探清楚以后呢,我们又局部做了一点挖掘,发现这里头大约有陶俑陶马1400多件。

王鲁湘:略小于一号。

袁仲一:但是它的兵种比一号兵马俑坑要多。一号兵马俑以步兵为主,另外有战车。但二号兵马俑坑还有骑兵。二号兵马俑坑里面战车也特别多,它专门有一个车阵。

王鲁湘:有点类似于机械化部队,它的技术装备要比一号兵马俑坑的高一些。

袁仲一:它有个车队,这个车队有八排,一排是八辆车,八八六十四辆战车组成一个车阵,浩浩荡荡。除此以外呢,它还有跪射俑,立射俑,这更是一号兵马俑坑里头没有。二号兵马俑坑是一个多兵种组合的阵式,是整个兵马俑坑中的精华。这个二号兵马俑坑发现以后,我们又想:周围还有没有?

王鲁湘:刺激了种种想象。

袁仲一:于是我们又在周围进行了钻探,1976年5月11号,我们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它的面积更小一些,只有520平方米,里面的陶俑陶马也比较少,只有72件。但是三号坑比较特殊的是,它那里陶俑排列的队形和一号坑、二号坑不一样,作夹道式的排列。

王鲁湘:像两个卫队一样。

袁仲一:对,比如这是一个走道,这边站一排,对面站一排,作警卫式的排列。所以三号兵马俑坑大概是个指挥部,是指挥1号和2号兵马俑坑的。

王鲁湘:他们的位置大概是怎样的?

袁仲一:一号坑是东西向的,在南边;二号、三号坑在一号坑的北边,二号在东,三号在西。

王鲁湘:指挥部在三号坑。这是一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的战阵,应该是一个主力战阵,人员最多,机械化很强,像我们后来所说的混成旅。当年秦国军队跟东方六国打仗的时候是不是常用这样的战阵?

袁仲一:古代打仗的时候要摆成各种阵势,所谓阵势就是战斗队形,在现代来说就是战斗队形的编组了。不过这个不是一战阵,不是作战部队。它是驻在京城外边,守卫京城的。

王鲁湘:驻卫的兵营式组合。

随着未建成的4号坑也被发现,至此,一个规模宏大的陪葬坑体系展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翻遍所有文献,史书上美关于这些俑坑的任何记载。而在距俑坑向西1500米处,一座被绿色覆盖的巨大陵墓早已静静伫立了两千多个年头,陵墓的主人便是千古帝王秦始皇。于是有人迅速将二者联系起来。很快,考古队员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袁仲一:这三个坑里面有陶俑陶马三千件,浩浩荡荡像一个庞大的地下军团一样。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秦始皇为什么搞这个兵马俑,还搞这么多,有一号二号三号?古代人有一个观念,人死了以后灵魂是不灭的,生前怎么样死后还怎么样。

王鲁湘:所谓“事死如事生”。

袁仲一:当时秦始皇生前是皇帝了,筑造的都城是有军队进行守卫的,古代的时候叫做宿卫军,现在就叫做驻京卫戍部队。这个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东侧,在它正门的北侧。

王鲁湘:在南边的就是骊山,骊山的北边便是整个秦始皇陵的陵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是那个封土堆,所谓的“金字塔”。兵马俑在东边,陵园的围墙之外。实际上秦始皇是把自己死后的这个陵区作为一个都城来建设的。它死后仍然是一个都城,这个都城同样也要有卫戍部队守卫。

袁仲一:对,《吕氏春秋》上讲,古代帝王的陵园“若都邑”,就是模仿都城的建制。秦始皇陵有一个封土堆,相当于他从前住的大宫殿,封土堆外还有内城、外城,兵马俑在外城的东边。整个秦始皇陵是坐西面东的。

关于秦陵,《史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始皇在自己的陵墓之上建立起一座巨大的城池,格局完全依照当时的都城咸阳,奢华程度前所未有。根据今天的勘测结果,整个陵区有五十多平方公里,面积大于西安城,大小相当于78个故宫。

王鲁湘:有人因此问,为什么秦始皇陵的中轴线是东西向的,和以后所有的帝王陵墓南北轴线不一样呢?

袁仲一:这是与它的传统习惯有关系的。我曾经做一个统计,918座秦人的墓葬,包括皇帝墓、贵族墓、普通百姓墓,接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墓葬都是朝东的。

王鲁湘:这是一个统计学上的规律,但是为什么会形成这么一个东西向的规律呢?

袁仲一:这个是学术研究的问题了,目前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秦人的祖先就在东方。

王鲁湘:据说秦人是从东来的,到了甘肃一代养马,然后就是护送平王有功,封为子爵,所以他们知道自己的故乡在东边。

袁仲一: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秦人对太阳的崇拜。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秦人这样是想从西方往东方发展,尤其秦始皇陵也是面东的陵,秦始皇消灭东方六国以后,还要君临着东方。反正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王鲁湘:各种各样的说法中间好像信仰的解释比较靠得住一点。按照最普遍的解释,就是因为秦始皇整个扩张的方向是在中国的东部,因此这一种朝尚东向呢,表示他们对东方有一种民族野心。但是这无法解释在还没有形成这种野心的时候,他们的祖先怎么也是朝东向的,是吧?

袁仲一:所以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王鲁湘:秦人的祖先是放马的,那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游牧的,很多的草原民族游牧民族都有崇拜东方的习俗。

袁仲一:对,关于秦人祖源的问题现在有两种说法。一说秦人来自于东方,现在山东东夷这个地方;另外一种意见认为秦人本就是在甘肃的西戎。这两种说法都提出了很多理由,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判定哪一种比较正确一些。

王鲁湘:我在好几年以前到连云港,看到秦始皇在那地方建了一个秦东门阙。那时的连云港除了云台山以外,下面都是海洋了。秦始皇到过这个地方,要到海上求仙,据说徐福就是这个地方的人。所谓秦东门阙就是秦国的大门的意思,我当时觉得很惊讶,然后我再一看地图更惊讶:秦东门阙和秦始皇陵在一个纬度线上。我们现在如果在秦始皇陵通过兵马俑向正东方一直走过去,正好到东门阙。秦国向东的这种方位感,这种对东方的崇拜,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袁仲一: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 9J+rQeASYerOY/F/DVyZZcoGnqW4f3IXABZahZw3PdRS4rZ0QiGiZJ9JZACskv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