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董永与织女

汉董永,千乘人 1 。少偏孤 2 ,与父居。肆力田亩 3 ,鹿车载自随 4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 5 。永虽小人 6 ,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 7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8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1 千乘:古县名,汉代设置此县,并设千乘郡治之。后汉改千乘郡为乐安国,移治临济,以千乘为属县。故城在今山东高苑县北二十五里。

2 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此处指董永自小丧母。

3 肆力:尽力。

4 鹿车:古代一种用人力推动的小车,因车身狭小仅可容纳一鹿,故得名。汉代应劭《风俗通》云:“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自随:跟随在自己身边,随身携带。

5 收藏:亦作收臧,即收殓埋葬。此处指办理丧事。

6 小人:古代用词,指地位低微的人;后亦用作自我谦称。

7 缣(jiān):用双丝织成的细绢。古时多作赏赠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或纸张。匹:衡度单位。古代四丈为一匹,西汉一丈为今之二百三十一厘米,东汉一丈则为二百三十七点五厘米。

8 织女:古代仙女名,传说乃天帝的孙女。

译文

汉朝的董永,是千乘县人。他自小丧母,与父亲一起居住。他在田里努力耕种,用小车载着父亲,让他时刻跟随在自己身边。父亲亡故之后,他没钱予以安葬,就自我卖身为奴仆,以换取金钱办理父亲的丧事。买他的主人知道他善良贤孝,给了他一万缗钱,遣送他归家去。董永在家守了三年丧后,准备回到主人家偿债,担任奴仆之职。在路上,董永遇见一名女子。女子说:“我愿意成为你的妻子。”董永于是与她一起到主人家里。主人对董永说:“那些钱是送给你的。”董永说:“承蒙你的恩惠,父亲亡故而得以安葬。董永我虽然是地位卑微的人,但必定会勤奋尽力地伺候,以报答你的仁厚恩德。”主人说:“你妻子能做些什么?”董永说:“她能织布。”主人说:“若你必定要替我劳役的话,只请你妻子为我织一百匹双丝细绢。”于是,董永的妻子为主人家织布,十天便完成了。(两人离开了主人家,)女子一出门,便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至诚孝顺,天帝让我下凡来辅助你偿还债务。”话一说完,便飞升天空而走,不知往哪儿去了。

赏析与点评

本篇叙述董永卖身葬父,因而感动天帝派遣仙女下凡辅助他还债的孝义故事。

董永的故事早在三国时代已出现。三国魏时期,曹植有一篇名为“灵芝”的诗篇,内容与《搜神记》相近。诗云: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述写董永家里贫困,祖父辈没有留下任何财物。他只有借贷(举假)供养父亲,又替人打工以换取美味食物给父亲吃。当追债的人登门而至,他不知用什么东西归还。上天有感他的孝德,于是派仙女下凡为他织布。

《汉书》没有记载董永的事迹,不过其完整的故事,相信汉代刘向(前七七至前六?)身处的时期已有记录。《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刘向《孝子图》云:

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忽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主曰:“为我织千匹绢,即放尔夫妻。”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主惊,遂放夫妻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雾四垂,忽飞而去。

此版本所记的董永是向人借钱一万,而非如干宝所记的被人赠钱一万。债主对董永带了妻子同来也感到惊讶,故问:本来说只有一人,现在为何有二人?董永则答:“本是一人当奴仆,而今得二人来干活,有什么不可以呢?”债主要求董永的妻子织布千匹,才放走两人。若古人一日能织一匹布绢,千匹也得织上三年才可完成。十日织千匹,在没有机器的时代,确实只有神仙才能办到。此处的债主比较苛刻,不像干宝所记的那样仁慈善良。虽然细节有别,但故事情节大体相同。

董永的故事,亦为元朝的郭居敬辑录成《二十四孝图》之一,名为第六“卖身葬父”。其云: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匹,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有诗为颂。诗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郭居敬借此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鼓舞人们承传下去。

本故事在一九五五年被改编成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六十年代,香港邵氏公司的电影《七仙女》,亦以董永的故事为蓝本,今已家喻户晓。 2huJaDiSiasNLqIf1bLqyDtItsh6BQX/qfblrTgI9zJ5NPcrP/nF8FAj89KHjI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