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古代侠客的经济来源

据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和班固《汉书·游侠传》记载,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这样一群人,他们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不务农事,常以自身掌握的技艺、武功劫富济贫、扶危助困,或者为了个人私利,目无法纪,快意恩仇,人们将这一群体称之为“游侠”。

侠义小说中,侠客们经常云游四方,除了那些被古人归为卿相之侠、暴豪之侠之类可以食俸禄或靠田产过活,或那些行侠仗义,名闻四方的有富人相助的侠客外,其余的侠客是怎么谋生活?以下介绍古代侠客的经济来源:

(一)剽掠

剽掠,指抢劫掠夺。语出《文选·左思》:“刦 剞熊罴之室,剽掠虎豹之落。”攻劫曰剽,强夺曰掠,顾名思义即指依仗强力劫取他人钱财。

我们如今将贼寇混为一谈,其实两者自有分际,前者为盗劫人财者,后者则是剽掠者,可见剽掠要强蛮得多。事实上,几乎历代游侠都干过这等事。《汉书》里头说京师长安有时亦“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横行市集,公然不法,其治安之坏由此可见。更有些所谓游侠见这般劫掠可轻易聚财,索性遁入山林,成了职业盗贼了。

(二)椎埋

椎埋指的是用钝器致人死亡后埋葬。《史记·酷吏列传》:“王温舒者,阳陵人也。少时椎埋为奸。”说的是,汉代的王温舒好任侠,少时即曾“椎埋为奸”。这等杀人埋尸,或为恩仇,但也有不少是为杀人劫财的,故亦称“椎剽”。一些无行侠客受人雇使,椎埋他人,由此敛财,甚为可恶,而且椎埋之风,虽朝廷严禁之,但自两汉至明清,此风其实从未消歇。

(三)掠卖

即贩卖人口。《新唐书·郭元振传》:“﹝郭元振﹞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餘,以餉遗宾客,百姓厌苦。”循此还生出“劫质”,即绑票。虽美其名曰劫富济贫,但实话说究竟有多少劫富之后果真济了贫还真是个疑问。

(四)掘冢

除了上述凭着强力问活人要钱,更有问死人要钱的。譬如掘冢,古人信奉“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故厚葬之风颇盛。然而几乎所有的知名皇陵皆遭掘冢,《西京杂记》里头说汉广川王好聚无赖之徒,“国内冢藏一皆发掘”,即连日后雄才大略的曹操年轻时也曾引兵掘梁孝王墓,“破棺收金宝万斤”。

(五)盗铸

但真正为朝廷所惧的是盗铸。《史记·平准书》:“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闲盗铸钱,不可胜数。”《旧唐书·食货志上》:“长安城中,竞为盗铸,寺观钟及铜象,多坏为钱。”盗铸指私自铸造货币,汉代此风尤盛,一些不法游侠将铅锡杂入白银,获致暴利,行此者如云而起。民间盗铸不可胜数,自造白金五铢钱者充斥天下,弄得朝廷抓不胜抓,关不胜关,直到唐以后币制稳定,盗铸一事才算终结。

(六)私煮

私煮则是指民间私自煮盐,因盐利极丰,豪强纷纷盗煮。汉武帝曾立法禁绝,违者要砍掉左趾。《宋史·太宗纪一》:“诏定晋州矾法,私煮及私贩易者罪有差。”《金史·食货志四》:“若食盐一斗以下不得究治,惟盗贩私煮则捕之。”

私煮之关涉重大在于其与政治清明、税收佳劣有绝大关系,凡是官商勾结,官府但知收取高额盐税的时候,必然盗煮丛生,盐弊不断。同时,因私煮产生的巨额利润又极易滋生盐枭,唐末的黄巢、王仙芝、五代吴越王钱镠、蜀王建,直到元末的张士诚等,皆是如此,这可以说是古代游侠最大的一笔收入。 oI0OraX1B4DXieUqY2zCy+uRx8AFOEikUHJI/MMatoB55zlVQOYpgdDSLWZS+66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