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放下虚妄,发现真实的自己

所有的学员参加课程都是为了得到有效的训练。同样,在书本中,你追求的也是真实的智慧。没有人会选择相信那些明知通向悬崖的绝路,也不应该有人喜欢那些虚假的自我知觉。

但是,在生活中的每一天,许多人却偏偏会选择虚妄,选择用欺骗和麻醉自己来投入自以为是的生命成本。不仅如此,你还希望你的整个生活都接受这样的虚妄,越是有人认同你追求不已的虚妄形象,你越是为之沾沾自喜、志得意满——或许这样的体验,就是所谓的成功美满。

可惜,虚妄只能帮助你暂时自我麻醉和欺骗他人,却并不可能为你营造牢不可破的人生城堡。一旦烟云散去,你还能有什么?无情的世界会把你之前搭造幻象的材料全都拆毁,然后让你难以为继,不知如何选择!就像你始终喜欢的那部电视剧终于结束,你从剧情中走出来会感到怅然若失一样。但那毕竟是电视剧,如果你在生命中选择了演戏,用虚妄来博取幸福,那么生命必然会用同样的虚妄回馈于你,让你两手空空、无从所获!

堂吉诃德就是始终生活在虚妄自我形象中的典型。当他看见郊野的几十架大风车时,他会认为那是值得挑战的巨人,而自己是注定战胜他们的骑士。在这样的幻念下,他会催动坐骑、高举长矛,与风车作战,然后自己受伤倒地而狼狈不堪。

你以为他真的是看错了风车?不然,他只是看错了自己!

在许多人对自己的判断、意识和察觉过程中,渗入了太多脱离现实的成分。这样,他们或者以为自己才是一切的中心,或者又觉得自己太过缺憾。这样,个人意识里的自我和真正扮演的社会角色迥然不同,而真实的自我和感觉到的自我截然分离,苦恼也就随之而来。

佛理有云,世上的一切感知,包括色香味声等,都是“妄缘”,也就是并不真实的因素,是人真正探索世间真谛的障碍。如果你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他人眼中、口中的那个人,或者以为自己跟自己想象的一样,那就大错特错了。

1957年,泰国的某个寺院面临拆除重建,其中,有一群僧人负责搬运寺庙里的巨型泥塑佛像。搬运途中,有僧人发现在佛像表面出现了一条细细的裂缝。于是他们决定暂时停止搬运。

有位年轻僧人紧张地拿着手电筒来到佛像前仔细检查,当手电筒的光束照到裂缝时,僧人感觉眼睛被光线反射到了。他开始尝试用小的工具一点点剥开佛像身上的泥土,光亮更加明显了。原来,这尊佛像竟然是一尊巨大的金佛。而后来的考证表明,当年,僧人们为了保护佛像,才将泥土涂抹在佛像表面。

很多时候,我们给自己所强加的形象,也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工具而已,但这样的形象一旦被固定化,就会成为虚妄的表面,而掩盖的却是你内在的真实价值。

因此,回归本质吧!你就是你自己,你用不着去刻意扮演谁或者学习谁,从而变得和他们类似。世间万物,其实都有自己的本质,舍弃自己本质,去追求虚妄的形象,会让你痛苦不堪。所以,每当你感到烦恼遗憾的时候,就应该问自己,我追求的是不是自我原来应该拥有的东西?我这样做,是不是为了发现真实的自己?

有人曾经乘船渡江,他看到江水开阔平静、气势一望无尽,感到非常欣喜,以为那是世间美景。但不久之后,狂风刮来,波涛涌动,一叶小舟高低起伏,虽然气势壮阔,但已经将他吓呆,没有心思欣赏美景。再等到雨过天晴,又是宁静美丽的景色。这个人静下来,想想自己刚才的恐慌,再看看掌舵的船老大始终平静的样子,便问道:“难道你不怕如此大的波浪?”

“没什么可怕的,无非是水罢了!”

相信你现在明白了!生活中,不管你过得波澜不惊,还是汹涌起伏,其实都不过是水而已!快乐是生命体验,难道痛苦不是?朋友是世界的馈赠,难道对手不是?相聚是人生一部分,难道分离不是?不要被其中的差别所蒙蔽迷惑,因为这些差别原本就是虚妄的,如果陷入对这些差别的追求,就没有时间和心情来发现真实的自己。

换而言之,如果你的一切纠结都来源于那些与你的自我原本无关的东西,那就是在浪费宝贵的生命。

做真实的自己,去探寻属于你的本相,才能获得内心平和与外在愉悦。

去做真实的自己!从世俗的喧嚣浮躁里走出来,给自己一些空间独善其身。在这样的空间中不要掩饰内心的声音,也不需要总是面带微笑去应付所有的人!

去做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原来的模样,让感动重新回到你的心头,寻找自己在世间生存的意义!

去做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他人眼中的成功而不择手段,也不要为了你想象中的完美而放弃自己的特别之处。转过身,承认你自己原本被禁锢在潜意识中的真实,而不是选择背叛它们!

只有成就真实的自己,我们才能真正取悦自己,才能让他人感受到我们身上的美好。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表现自我、坚持自我,也能够让你的乐观和自信去感染更多人,让他们看到你的勇敢和坦然,并成就你未来将要走的道路。 qAqA430OV+VWySDNTndrdGPYwX7bU7K0JpyX2Tz9F2xAbMBpHTbuxwJkNV3Vb1q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