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气的认识

一年大气的圆运动,春木主生,夏火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长收藏化,五行运动性能也。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运动不圆,偏见之气也。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气。二火者,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实六行。

六气圆运动图

初之气曰,厥阴风木。二之气曰,少阴君火。三之气曰,少阳相火。四之气曰,太阴湿土。五之气曰,阳明燥金。六之气曰,太阳寒水。

木气偏见,则病风。君火之气偏见,则病热。相火之气偏见,则病暑。金气偏见,则病燥。水气偏见,则病寒。土气偏见,则病湿。金气、水气与水中相火之气不足,则病风。金气、木气不足,则病热、病暑。火气、木气、水气不足,则病燥。金气、木气、相火之气不足,则病寒。金气、木气不足,则病湿。而皆缘于中气之虚,中气不虚,运动能圆,乃不病耳。

六行六气的圆运动,四节一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此时令病发生之根源也。圆运动天人一气,时令病上最为显著。内伤杂病,亦属六气,特不似时令病之关系生死之速耳。因时令病乃整个六气散开,中气消灭极易,故死速也。

厥阴风木

地面以上为阳,地面以下为阴。阴位在下,阴根在上。阳位在上,阳根在下。初气之时,空气由寒而温,水中封藏经秋收来地面上的阳气,动而上升,是为木气。木气者,阳根也。大寒节气,当阴极之时,厥者极也,故称厥阴。木气主动,风者,木气动失其正之气,故称风木。

初气由六气而来。六气之时,雪大天寒,封藏气足,木气上升,只化生气,不化风气。凡大寒之后,民病温病,发热、头痛、身疼、倦怠、小儿麻疹皆木气生意不畅,疏泄化风之病。初气之时,小儿病麻疹,必神倦发热。小儿本身木气幼稚,不胜造化的木气疏泄也。人身内伤外感,风木之病极多,仲景《伤寒论·厥阴篇》死证之多可见也。如金气能收,木气不过疏泄,水气能藏,相火不动,水中温暖,木气根深,不病风也。

少阴君火

二之气亦从地下阴位升出地面,即木气上升之正气也。此时空气渐热,不似初气之阴极,故称少阴。木气上升之气,即水中所藏上年秋时下降的阳气。此阳气由地下升至地上,照临大宇,神明四达,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称君火。此时空气由温而热,又称热火。

初气之时,木不生风,由升而浮,则生君火。君火上浮,万物茂长,人民不病热病。凡春分之后,民病喉痛温热,皆君火长气抑郁,因而病热之病。此时阳气渐充,人虽病热,不似初气之时,由静而动,有风木拔根之危险。然少阴之上升,全赖水中之阳足。仲圣《伤寒论》,少阴死证,皆属阳亡,可见也。如金气充足,火随金降,则君火不病热。如木气充足,甲木下降有力,乙木化生清阳,则君火不病热也。甲乙详下文。

少阳相火

火,阳气也。地面上为阳位。三气之时,地面阳气盛满,经暮夜空气之凉降,降入地面之下。然当暑热上腾之时,旋降旋升,地面之上,阳气盛满,地面之下,所得阳气不多。天人之气,中下为本,中下所得下降的阳气不多,故称少阳。此盛满地面的阳气,能往下降,以生中气,则上下交济,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此火不降,暑热熏蒸,又称暑火。

此相火,即本年太阳直射地面的光热也。凡小满以后,人病霍乱,皆少阳相火不降之病。霍乱有寒热之分。三气之时,地面之上虽热,地面之下却寒,人身亦上热下寒。偶因食缺饮冷,中气不运,遂成寒证。寒证人死最速者,中下无阳也。偶因暑热入胃,增加本身的热,遂成热证。热证人死亦速者,人身津液被暑热灼伤,气机阻滞,运行不通也。如金气充足,火随金降,则相火不病暑。如木气充足,甲木下降,则相火亦不病暑也。

太阴湿土

四时之气,地面上阳气盛满,地面下旧存的阳气,亦升出地面上来。地上偏热,地下偏寒。此时由地下上升的空气中,阳微阴盛,故称太阴。相火降而复升,升而复降,升降大作,大雨时行,湿气濡滋。土气在升降之中交,故称湿土。一年四季,惟三伏雨大,透土而下,湿气旺之故。

大暑以后,民病肿胀腹泻,皆土湿不能运化。此时中上现热,中下伏寒,故四气之时,上热下寒之病甚多。必须相火下降,土气方能运化而不病寒。伏天雨大之年,太阴病寒者少,相火下降之故也。如伏天干热无雨,相火即不下降,遂病下寒也。

太阴湿土,阴湿之盛者,因土气中旧存的阳气已升出也。然大暑之后,节交立秋,一交立秋,秋金降敛,旧存的阳气虽出,新收的阳气正入。太阴居少阳之后,阳明之前,此时土气,内有相火之热,外有燥金之燥。阴土转病燥热,亦复不少。是太阴湿土阴湿之病,当重在少阳相火之时,与立秋之前也。如金气充足,能将水气收敛,则土气不病湿。如湿气充足,能行疏泄之令,将水气疏泄出来,则土气不病湿。

阳明燥金

地面上为阳位。五气之时,地面上所盛满的阳气,经秋气之收敛,正当下降。中气之下,阳气充足。湿气已收,大宇光明。阳盛而明,故称阳明。秋气当旺,湿收则燥。此时上空金气,降力极大,故称燥金。

秋分之后,金气当权,收令大行,相火下降,不再逆升,万物归根。人身亦相火下降,根气加增,精神强健,中气充足。无动关生死的时令病。燥金的普通时令病,不过咽干、粪结、热伤风与秋燥感冒而已。惟冬令冷冻不大之地,水中阳气封藏不住,随时升泄,燥病之起,甚为难治,详时病本气篇。

金气凉,则收敛而下降。金气燥,则横结而不降。燥者,天空金气凉降而下,已经降入地面下之火,又复热升而上,而相裹束,故燥结于中。金燥必结聚。如木火充足,结聚解散,则不病燥。如水气充足,能藏火气,火不逆升,则不病燥也。

太阳寒水

六气之时,地面上的阳气,经秋气的收敛,全行降入地下。天人之气,中下为主,地下阳多,故称太阳。此阳气降入地下,即藏于地下的水中,惟水能封藏阳气也。阳气降入地下的水中,地面的空气遂寒,空气愈寒,压力愈大,水中阳气愈藏。冬令大气的作用在水,故称寒水。

小雪之后,大气严寒,阳藏水中,根气深固,无普通时症。伤寒病乃个人感冒寒气之病。倘或冬时大气不寒,水中封藏的气,泄露出来,则病冬温。冬温乃阳气失根,外泄化热之病。即不发现于冬时,必发现于春初。温病死人最多,火泄于上,水寒于下也。必金气能收,火随金降,甲木下降,相火归根,则水不病寒也。水之病寒,水气之内寒也。水气之内寒,水气之外不寒也。若水气内外都寒,则水气之内,所藏的相火必微少矣。

六气病症,略举数端,天人一气,可以概见。

研究五行六气的圆运动。须认定此地本年空气的升降浮沉,追想此地上年的升降浮沉,再预想此地来年的升降浮沉。(此字的意义,包括一年的春夏秋冬而言)。将一年的圆运动,归纳一日的圆运动,再归纳一息的圆运动。时时刻刻,静默体会,自然发见天人一气的一切事实。人身的五行六气,是不发见的,只有圆运动而已。如一发见,便是病了。

相火与圆运动整个的关系

圆运动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夏秋之交,太阳直射地面的光热,名曰相火。此相火经秋气的收敛,降入地下,经冬气的封藏,沉于水中,来年交春,乃由地下水中,向地面升发,来年交夏,再由地面浮长。春生夏长,如植物的花叶。秋收冬藏,如植物的根本。在人事上说,今年的春生,为今岁气之始。在医学上说,去年的秋收,实为今年岁之根。今年秋收,又为来年岁气之根。是一年四时,无非此相火所流行。故人身上部谓之上焦,中部谓之中焦,下部谓之下焦。焦者火也,不离相火之意也。凡内伤外感,最易发热的原因,与温病发热的原因,全在于此。

相火与中气的关系

土主运化,居圆运动之中。中气即在土气之内。相火下降,中气即能运化。相火不能下降,中气即不能运化。却又要中气运化,相火乃能下降。中气不能运化,相火即无力下降。相火与中气交相为用。其机至速。凡服凉药,热反更加,与服养中药,热即退者,即是此理。关系生死极大极速也。

相火与水气的关系

相火下降,水气封藏。中气为人身的生命,火在水中,又为中气的生命。君火有宣通作用,相火有燔灼作用。君火不生土,相火乃生土,君火之力小,相火之力大。惟其燔灼力大,水气能将他封藏不泄,水火俱足,便生元气。此火外泄上逆,则燔灼如烙矣。此火外泄一分,元气即灭一分,元气去,中气亡,人就死了。吾人饮食则生津液,肺金下降,津液归肾,则成水。吾人睡眠,阳气下降,则成相火。吾人睡醒之后,精神加增,小便色赤,水中加火故也。凡虚劳发热的根源,多在于此,因水少不能封藏相火,水反被相火煎枯故也。封藏火气者,水也。温暖水气者,火也。生中气者,水火所生之元气也。纵欲之人,无不短命,此之故也。

相火与木气的关系

木为造化的生气,人身的生机,木气上升,由水中的温气升来也。水中温气,即是相火。相火藏在水中的足,水气温暖,木气乃足。凡温病热烧极盛,肺胃之间并无实火,而现瘛疭抽搐现象至于死者,相火全泄于外,木气无根,而风动故也。平人甲木下降,则火生于下,乙木上升,则火生于上。木气足,则相火足,其实相火足,木气乃足耳。相火足,木气乃足者,必相火与水气俱足也。

相火与君火的关系

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光热为相火。此相火降入地下,藏于水中,来年春夏再由地下升浮出来,是为君火。君火者,木生之火也。水中相火,木气之根,是相火能足于下,君火乃足于上。如有上热之病,乃在上的相火不能下降,相火燔灼为殃,非君火之过。君火只有不足,不见有余。凡肾水耗伤之家,君火暗弱,思想迟钝,神明减少,此皆水少,封藏的相火不多故也。

相火与金气的关系

相火下降,全赖金气收敛之力。金气凉降,方能收敛。金收则火降,火降则金凉。金气不足,收敛力弱,火气飞腾,反伤金气。金气受伤,火气四散,上热下寒,中气失根,便成大祸。一年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者,生相火也;长者,长相火也;收者,收相火也;藏者,藏相火也。大地之间,除太阳射到地面的相火外,全是金气。金气如不能收,则冬无所藏,春无所生,夏无所长,造化灭矣。造化之气,相火与金气的责任极大。金收则水藏,水藏则火秘,火秘则水温,水温则木和,木和则土运。故痨病之人,咳嗽不愈则死,因金气不收,相火散泄,水寒木枯,而土败故也。冬令冻寒不大之地,水中所藏的相火,容易泄出地面,将下降的金气冲开,使之不能收敛。而金气本以收敛为性,下降为能,金火裹结,遂燥聚于中气之间,而病作也。

以上六气,略举病症,以见大概。

五行的病气即人身的原素

木本生火,木病则生风而不生火。风气尽,木气亡,凡风病用散风药,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火本生土,火病则生热而不生土。热气尽,火气亡,凡热病用去热药,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土本生金,土病则生湿而不生金。湿气尽,土气亡,凡湿病用去湿药,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金本生水,金病则生燥而不生水。燥气尽,金气亡,凡燥病用散药去燥,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水本生木,水病则生寒而不生木。寒气尽,水气亡,凡寒病用热药去寒,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六气者,人身的原素。六气和合,则为生命。一气偏见,则为毒质。一气独胜,诸气皆并入一气之中,则毒极而人死。六气偏见者,五行的运动不圆也。因一气之偏,而欲去之,毒质去原素亦去矣。故治六气之病,以运动五行之圆为主,只知去六气的偏气,可乎哉? 3soaMlkIrR4nhuLzwaN/sZV5odp9G4xF4dEFtsVU6H8Wxd716/DLp69GF1bk5I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