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德军突进

1939年爆发的这场战争似乎是欧洲以往冲突的奇妙回响。波兰曾经是欧洲的强国,聪慧的波兰人想不通,为什么波兰会被日耳曼人和俄国人超越,并被他们所瓦解。法国曾经是波兰的保护国。历史上,法国曾多次为保护波兰而爆发战争。比如,在1812年,拿破仑 进攻莫斯科,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再如1853年到1856年,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攻打俄国。以上战争所影响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欧洲,而此时的形势也是如此。比如1939年12月,德国的“施佩伯爵”号战舰被追击至南美港口,随后自沉。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41周实际上是一场欧洲战争,只是德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胜利。拿破仑花了5年的时间,直到1805年在奥斯特利茨战役 中取胜才成为欧洲霸主,而希特勒做到这一步只花了9个月。1940年6月14日,希特勒的部队从凯旋门前经过,这座建筑正是拿破仑为了纪念奥斯特利茨战役的胜利而修建的。9月中旬,亚历山大·卡多根爵士 在英国外交部说:“我们必须失败3年,然后才能赢得决定性的胜利。”他说得对极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波兰是烈士,英国是勇士,美国是胜利者。与许多烈士一样,波兰也是主动地承担了这一角色。它可以选择做德国的盟友,那样的话,它或许能获得乌克兰西部的某些土地,比如波兰曾经统治过的基辅 。然而,波兰的统治者坚定地与英法两国站在一起,以为它们还是1918年的胜利者。与波兰一样,英法两国都曾在1918年的分赃大会中获利颇丰,而俄国和德国却被排除在外。波兰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强国,是东欧的堡垒。他们已经看到发生在捷克人身上的事情。捷克作了很多让步,但最终还是在慕尼黑会议上遭到肢解。波兰人不愿重蹈覆辙,即便苏德两国已经签订了瓜分波兰的协议。他们认为英法两国会出动飞机和坦克把德国人迅速解决掉,因此他们拒绝做出哪怕一丁点儿让步。在1939年9月,波兰人的抵抗没有持续多久。希特勒不宣而战,波兰战机尚未起飞即遭受巨大损失,不过大多数还是逃到了罗马尼亚。为了防止德军入侵,波兰陆军都部署在了边界地区,于是被从普鲁士北部和西里西亚西部进犯的德军分割开来。尽管波军在华沙附近组织了顽强的抵抗,但这座城市还是遭到了野蛮的轰炸。在随后的9月17日,苏联红军从东部边界侵入。7万名士兵和一些舰只、飞机成功逃走,流亡政府也在西方国家成立 。此刻,波兰已经被占领。德国和苏联分别吞并了波兰西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剩下的被称为“总督府”的地区被德国占领,并且成为了一场大屠杀的开端。在这场大屠杀中,300万波兰籍犹太人和另外300万非犹太裔的波兰人遭到了杀害。在苏联占领区,大量民众遭到驱逐,就连许多被认为能够在苏联的统治下获益的乌克兰人也遭到了压制。

尽管德国将它的战争资源集中在波兰,但英法两国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帮助波兰。法国花费了70亿法郎,沿着法国与德、意两国边界修建了一条庞大的防线——马奇诺防线 。所有人都期待这条防线能保证法国的安全,但是这么做却让法国的策略流露出一种防守的意味。法军小心谨慎地从马奇诺防线出击,一旦德军开火便又溜了回去。张伯伦通过BBC 向德国宣战后,伦敦预计德军会展开大规模轰炸,于是拉响了防空警报。然而,警报拉错了,德军根本无意轰炸英国。尽管德国的海军有一些动作,但是随着秋天的到来,西线再也没有发生像样的战斗。由于坦克很难在泥地里行进,所以双方在接下来的寒冬里进行了几个月的“假战”。英法两国就是不愿意展开进攻,记忆中25年前的巨大损失吓住了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法国有150万名士兵战死,而20世纪30年代的惨淡环境又导致民众放弃生育。正如乔治·奥威尔 所说,当时的法国就是博物馆和妓院的混合体。由于正值法国大革命 爆发150周年,形势在1939年夏天出现了缓和,但是法兰西共和国的政客们还是一脸惊恐,一点也展现不出法国大革命的精神。除此之外,英国又能帮上什么忙呢?与1914年一样,在尖厉的风笛声中,几支苏格兰兵团在法国的布伦 上岸,随行的还有兵团的吉祥物 ,一只小猎犬,上校的嘴里还叼着一只大烟斗。英国本可以在1936年阻止德国。当时,希特勒再次占领了法德边界的莱茵兰地区。如果有英国的支持,法军就可以援引多项条约条款入侵莱茵兰地区,使其去军事化。法国人感觉,英国总是在防止法国享有充分的安全。此外,法国的左翼受到了共产主义的诱惑,一些人开始谴责战争。在1936年到1938年间,由于左翼政府实施统治,法国的右翼出现了分裂,很多人开始崇尚纳粹主义。在这样的形势下,英法既无法形成充分的联盟,战斗也无法有效开展。1939年到1940年的寒冬还没过去,除去挖掘战壕,西线的战事没有丝毫进展。比利时本来也可以帮忙,但是这个国家内部分歧严重,而且布鲁塞尔 也不想激惹希特勒。随后,战场就转移到了北欧。

在苏德两国签署的条约当中,波罗的海诸国 被划到了斯大林的势力范围,芬兰也在其中。芬兰的边境城市维堡 距离列宁格勒 只有100多公里,基于安全的考虑,斯大林向芬兰提出用苏联的国土置换这座城市,同时租借芬兰东南部的一个小岛用作海军基地。芬兰人不同意(芬兰也是1918年“一战”的战胜国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和地势的原因,芬兰比波兰更容易守卫。11月底,苏联和芬兰意外地爆发了持续3个月的苏芬战争。机智聪慧的芬兰人穿着滑雪板,在森林中神出鬼没,把苏联红军整师整师地包围,使后者遭遇了可耻的失败。芬兰人估计英国可能会施以援手,英国也确实组织了一支远征军。但是,英国这样做只是为了寻找理由绕道阻止德国从瑞典获得铁矿砂 。同时,法国也制订了一份极不寻常的计划,打算用它们有限的运输机越过中立的土耳其向阿塞拜疆的巴库投掷炸弹,炸毁那里的油井。幸好,这一计划被英国明智地否决了。但是,英国远征斯堪的纳维亚 需要时间,斯大林调派了洞悉局势的将军,加强了对芬兰的攻击。芬兰首都遭到轰炸,于是芬兰人屈服了。英法两国远征斯堪的纳维亚的行动被苏联抢先了一步,但英国打算继续在挪威海域设置水雷。不过没等英国实现这一点,希特勒就首先打破了对待丹麦和挪威的中立状态,大举进犯,4月9日又通过丹麦进攻挪威。

奇怪的是,德国在挪威却碰上了钉子。德国海军一直都不怎么强大,不过一旦条件具备,它就能在进攻英国南部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挪威人阻止了这一切的发生。在奥斯陆 ,挪威炮台的旧炮和鱼雷出其不意地击沉了德国海军的旗舰。英国人也击沉了多艘德国驱逐舰。这一幸运的进展对英国国内的政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导致张伯伦下台。于是,伦敦就不再可能与希特勒达成任何交易了。战争打响后不久,张伯伦即推荐丘吉尔加入战争内阁,担任海军大臣,相当于文职的海军部长。随后,丘吉尔在挪威战役中指挥失当。战斗中,英军第一次直接遭遇德军,首战受挫。英军在战争初期反应迟缓,还暴露出一个弱点——海军实力强大得不成比例。英国当时装备了许多艘巨型战列舰,例如,“英王乔治五世”战列舰的花费可以建造一座现代工厂,还得配备大量的船员。它可以装载3 000吨油料,足以媲美一艘油轮。它的发动机功率相当于一座电站。此外,它还有10座舰炮,每座重达80吨。发射的炮弹重达700公斤,射程32公里。它的炮塔重达1 500吨。这些需要花费两年才能建成的庞然大物怎么能被击沉呢?实际上,它们只是浮在水面上的马奇诺防线,飞机就能摧毁它们。

与此同时,在伦敦,张伯伦正在因为他所犯下的所有错误而备受指责。当国会下院对张伯伦进行不信任投票时,很多保守党议员和左翼议员投了不信任票,另一些保守党议员投了弃权票。保守党议员利奥·埃默里 (讽刺的是,他的长子为纳粹电台做广播员,战后以叛国罪被施以绞刑)用奥利弗·克伦威尔 怒骂议会的一句名言结束了他对张伯伦的谴责。他说:“你们已经在这里坐得太久了,再也干不出什么好事。滚吧,赶紧!我们从此一刀两断。看在上帝的分儿上,滚吧!”权势集团认为丘吉尔不够稳定,有些特立独行。马尔科姆·马格里奇 曾说,英国的政治家要想成功,他(她)就得是一个新手或牧师。在1940年,这个新手就是劳合·乔治,而有可能取代张伯伦的人选就是神情高昂、讲话有些费力、很像牧师的哈利法克斯勋爵。权势集团需要他,但哈利法克斯说,他是上院的国会议员,无法领导这个国家。最后,工党(例如工会)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做出了选择,并与丘吉尔一起组成了联合政府。丘吉尔宣布了自己的政策:鲜血、苦干、眼泪和汗水。他确实只能提供这些东西,因为大战已经在西线开打了。法国没有出现丘吉尔式的人物。爱德华·斯皮尔斯 将军说:“英国的中产阶级没有害怕,而法国的资产阶级却紧张得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希特勒本想在1939年秋天进攻,但是德国的将军们却并不认同这一想法。他们不断地寻找各种理由,不是哪一支部队没有准备好,就是嫌天气太潮湿、道路泥泞,等等。一些军官甚至密谋推翻希特勒的统治,不过这种想法从来只是在私底下流传,很久之后才开始公开谈论。在希特勒的不断催促下,德军将领拟定了一份作战方案,类似于1897年的施里芬计划 。一旦与法国开战,他们将首先攻打荷兰和比利时。这时发生了一件凑巧的事情。一名德国军官带着这份计划搭乘飞机从科隆起飞去开会,结果飞机中途迷失了航向,坠毁在了比利时,而他所携带的文件竟然没有完全损坏。比利时人得到了这些文件,发现字迹仍然可以辨认。他们把文件交给了法国。在法国人看来,这些文件证实了法国最高统帅部先前的推测。结果,法国被诱使在军事调度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因为德国人改变了他们自己的计划。希特勒一向认为,冒险的方案有可能成功,而他的将军们却夸大法军的战斗力,只想着保护鲁尔工业区 的安全。德军有一个胆子更大的将军叫作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他了解坦克和飞机的战斗力,也曾提出过一项非常大胆的作战计划,但是没能获得国防军最高统帅部 的认可。在柏林,他偶然见到了希特勒,于是把这一计划告诉了他。德国将佯攻比利时和荷兰,把法军吸引过去。而真正的攻击点却位于比利时东南部。那里是一片崎岖的山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人称阿登森林 。阿登地区道路稀少,路况也不好,不过如果交通管理得当,这些道路还是可以使用的。于是,用不了多久,一支庞大的德军就将穿越阿登森林,并在色当跨过默兹河 。70年前,普鲁士人就是在这里打败法国军队,然后建立了统一的德国 。当然,德军的这一行动原本是可以被阻止的,而且德军一旦应对有失,比如坦克遭受空中打击而无法动弹,德军就将面临极大的灾难。不过,希特勒还是决定冒这个险。

5月10日,西线战场的炮火开始轰鸣,盟军一片混乱,失误连连。此时的法国人已经犯下了一个惊天大错,他们用大量的资源修建了一座防御性的堡垒——马奇诺防线。安德烈·马奇诺 是一名“一战”老兵,1929年曾任国防部部长。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法国军队当时可以占据莱茵兰地区。然而,在随后的1929年至1930年,为了“安抚”德国,英国极力主张协约国军队撤出这一地区。马其诺当时说,要保证安全,法国就得修建发达的防御工事。这一防御计划于是成了法国人的沉重负担。显然,为了实现防御,法国得把它1/3的部队驻守在防线里。而德国人则没有必要在防线前方部署多少军力,只需留下几个师的中年老兵就可以了。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精锐力量和装甲部队投入到其他战场。这样一来,德军统一行动,在局部地区形成了超强的战力(尽管德军坦克的数量本来就比盟军多一些)。德国将穿越比利时,法国人也是这样预料的。为了使战事远离法国北部,法军进入了比利时,并且在那里遭遇了他们所误以为的“德军主力”——德国B集团军群。这个集团军群有30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每个装甲师配备约200辆坦克。德军使用高超的战术打了一个大胜仗,攻占了全世界最大的堡垒——比利时的埃本埃马尔要塞。德军用滑翔机运载伞兵,在堡垒上方实施空降。伞兵穿着橡胶鞋,以防发出声响,一落地就向通风孔和炮口投掷手雷。德军的行动非常迅速,很快就推进到了代勒河 一线,并在那里遭遇了法军和几乎所有的英国远征军。英法军队已经进入比利时,正在赶往荷兰的路上。进入比利时的法军是法国最为精锐的主力部队。然而,此时他们却正在被推入一个巨大的陷阱,后方只留下薄弱的兵力来防守法国。德国人破译了法军的通讯密码,知道哪支部队在驻防马奇诺防线,所以也能猜测出法国防线在哪一位置最为薄弱。由于法军的主力部队和所有的英国远征军都已经进入比利时,所以马奇诺防线北部边缘和比利时之间仅有少量的部队在守卫。他们沿着默兹河一线展开,指挥官情绪低落,士兵一副典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士兵模样,军容不整,无精打采,嘴里还叼着香烟,身上满是廉价葡萄酒的味道(每名法国士兵每天可以获得3升廉价葡萄酒,不过公平地说,这些士兵有一半是农民,而且当地的水源并不可靠)。几乎没有人想到,德军会从这里大举进攻。早在1914年,德军就曾使用47辆军用卡车在这里运输士兵,卡车只坏掉了一辆。此时,卡车和坦克技术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提升,阿登森林排满了长长的由坦克和各种车辆组成的队伍,还有大队的步兵和摩托兵,头顶还有空军掩护。这是交通管理的奇迹,坦克一旦发生故障就随即被清出道路,非常高效。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计划10天赶到默兹河,但坦克部队指挥官海因茨·古德里安 认为他可以把这一时间缩短到4天。最后,德国人在两天内就赶到了默兹河,并于5月15日下午3点用橡皮艇渡到对岸。

法军根本不是德军的对手。德军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 几乎垂直扎向地面,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并投出半吨重的炸弹,在如此凌厉的攻势下,法国人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坦克甚至火炮都陷入瘫痪。实际上,斯图卡式轰炸机飞行速度比较慢,如果法军不恐慌,这些飞机很容易被打下来。不过在1940年,法军确实十分慌张,因为德军飞机十分喜欢炫技。德军的这一重要优势在阿登森林结出了硕果。德国空军是陆军的补充,是“空中的炮火”。而英国皇家空军是为独立空战而设计的,重视远距离轰炸(1936年,英国建立轰炸机司令部,正式确立了这一点)。此时,法国和英国的轰炸机才刚刚得知德军已经穿越阿登森林。他们知道得太迟了。随后,英法两国的轰炸机开始攻击德军,由于当时是白天,所以它们很容易被德国空军的梅塞施密特–109式战斗机 击中。第一天,32架“战斗”轰炸机迎击德军,13架被击落,其余被击伤。“二战”史专家马克思·黑斯廷斯把这些轰炸机叫作“棺材”。由于飞机性能落后,法军飞行员士气低落。法国战斗机航速极慢,反应迟钝。而英国皇家空军担心,如果把飞机投入法国战场,那么不列颠群岛怎么办?德军继续推进。5月16日,德军坦克部队已经渡过默兹河。古德里安把停止进军的命令抛在一旁,命令部队急速推进。这一战法在历史上被称为“闪电战”,它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过来的。然而,闪电战并非德军发动此次战役的初衷,他们只是想把盟军赶出比利时,以防他们威胁鲁尔工业区。古德里安主张狂飙突进,他的上级,包括希特勒,都在担心他从南部受到攻击,并与大军失去联系。然而,古德里安继续推进,没汽油了就从法国人的仓库里寻找,没牛奶了就找法国人的奶牛挤奶。在他的右侧,未来的德国陆军元帅、战功赫赫的埃尔温·隆美尔 也率领坦克部队渡过了默兹河,开始掩护他的右翼。德军空虚的左翼可能受到攻击,但是,德国步兵也创造了神奇的进军速度,在阳光明媚的初夏里跋涉了一个星期,平均每天行军65公里。所以,当法军开始反击的时候,他们在坚决的抵抗面前遭遇了失败(大量难民涌上道路,漫无目的地奔逃,也严重地阻碍了德军的行动)。隆美尔的部队每日行军80公里。与此同时,法国司令员莫里斯·甘末林 认为他得守卫巴黎,于是古德里安所属的德军A集团军群的司令员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便放开手脚逼近英吉利海峡。一路上地势平坦,天气适宜,非常适合坦克开进。法军坦克从来没有像德军坦克一样集中作战(它们被部署在了错误的位置),而且分散的法军部队不断投降。就这样,伦德施泰特一路到达亚眠以及“一战”时的索姆河战场,最后于5月20到达了英吉利海峡附近的阿布维尔,此时距离德军渡过默兹河只有几天的时间。在德军逼近英吉利海峡的过程中,法军指挥官却还在担心德军会抢先抵达巴黎,占得先机。现在的灾难在于,英法两国军队已经在比利时被一分为二,而且由于鹿特丹遭到了猛烈的轰炸,荷兰也已屈服。在比利时,法军终于有效地抵挡了德军A集团军群的进攻,他们明白局势已经十分危急,所以战斗也有了起色。然而此时,法军的后路已经被德军A集团军群斩断。他们只能冒着德国空军的轰炸,随英军一起跌跌撞撞地奔向海边。而且,比利时也放弃了抵抗。后来,比利时国王遭到了严厉的斥责,但是比利时军队确实已经抵抗了足够长的时间,已经为英法军队向海边撤退赢得了时间。现在,法国人的斗志已经被激发了出来,德军的B集团军群也遭遇了法军顽强的阻击。在法国里尔,法军的4个师形成了一个口袋,对德军形成了阻截。法军的抵抗赢得了德国的尊重,也使法国得以体面地投降。在5月21日到22日期间,英法两军在阿拉斯附近组织了一次反击,进一步给德军敲响了警钟。此外,德国空军损失严重,飞机超负荷运转,修理厂不堪重负,半数轰炸机已经无法起飞。到了24日,希特勒终于下令暂停进攻。英军指挥官戈特子爵 斗志不减,他决心要把自己的部队从盟军的大混乱中解救出来,有序地撤向英吉利海峡旁的敦刻尔克 港。这里水道众多,有利防御。5月27日,撤离行动开始,当时预计只能撤回1万名士兵。但在此刻,英军的战斗机已经击退了德军的轰炸机,天气也终于好转。除去运送士兵的驱逐舰之外,另外还有几千艘各种各样的船只参与了撤离行动。最后,大约有34万名士兵(包括22.9万名英军士兵,其余为法军和比利时军士兵)成功撤离。不过,他们把重装备全部丢在了后面。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刻,它是以法国士兵的牺牲为代价换来的。法军负责掩护撤退,约18万人被俘。这时,英法两国都已经认识到,德国已经取得了胜利。6月14日,巴黎失守。马奇诺防线被德国从后方攻克,毫发无损。6月22日,法德两国签订了停战协定。法国北部和西部被德军占领,其余部分成为了一个傀儡国家 ,首都设在温泉小城维希 ,以84岁的“一战”英雄贝当 元帅为首。当时,维希政府正忙着制订国家重建计划,它不愿把400名被俘的德军飞行员转交英国政府。英国也曾强烈建议维希政府将法国的海军舰船凿沉,以免落入德军之手,但他们没有这么做。一时间,法国又呈现出了帝国的样貌。不过,在停战协定签署前的6月18日,一位持不同政见的军官戴高乐 与一些支持者到达了伦敦,并在那里建立了“自由法国 ”政权。很快,这一政权就在非洲的法属殖民地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与此同时,法国民众开始遭受德国占领军的无情盘剥。为了防止德国人控制法国海军,英国人在阿尔及利亚 的海港凿沉了法国海军的大部分舰船,同时,其余地区的法国海军将领也与英国签订了协议。就在这个令人绝望的时刻,墨索里尼加入了战争。

当时,英国在欧洲大陆已经没有了盟友。而且,随着意大利的参战,英国此时甚至连地中海都无法通过。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英国内阁曾犹豫是否接受议和,丘吉尔也短暂考虑过这一点。这时的局势与1917年非常相似。当时,德国人正在对退出战争的俄国人开列条件,他们也向英国人暗示,英德两国可以牺牲法国的利益达成交易。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做了一番考虑,最后没有同意。因为,控制了俄国的德国将是无法抵挡、不可战胜的。在1940年,这一点更加明确。这时,丘吉尔站了出来。他说我们继续战斗。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但是丘吉尔在英国拥有广泛的支持,有的内阁成员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对他的决定表示欢呼。然而希特勒本人看不清这一点,他向英国人开列议和条款,口气极为强硬,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于是很快就遭到了拒绝。丘吉尔表明了他对战争结果的期望。这一期望很简单:德国应该放弃它所得到的一切,同时用行动保证将来不会再重复同样的罪行。

现在,战争已经形成它自己的冲力,理性已经被抛到脑后。在大多数英国人看来,早在1939年夏,战争就已经打响。人们当然不愿放弃,虽然胜利的希望仍然十分渺茫。德国的战争机器正在海峡的另一面集结,它的指挥官们正在制订入侵不列颠群岛的作战计划——海狮行动。不过,德国人的战舰很少(在挪威战役中,德国海军遭受了较大的损失),无法保证胜利。而且德国空军还得为集结在法国海岸的驳船提供空中掩护。德国空军的目标是从英国皇家空军手里夺取制空权。随后,德军轰炸机将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实施轰炸,逼迫英国投降。德国人的计划考虑得不够周全,他们没有足够的战斗机。从5月10日到7月31日,德国空军已经损失了近4 400架战机。英国皇家空军在基地附近作战,几乎不用考虑油耗问题,而德军飞行员则必须预留足够的油料,以便飞机能飞回基地。8月13日,德军对英军实施了代号为“鹰袭”的大规模空战。两天后,不列颠空战打响,并一直持续到9月15日。一开始,德军的目标并不清晰,导致了重大的损失。8月15日,德军的75架战机返航时仅剩下了34架。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指挥官休·道丁 命令英军飞行员避免与德军战斗机在空中缠斗,而是让他们去攻击德军的轰炸机。随后,德国空军改变了攻击目标,开始袭击英国南部的飞机场,给英军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这时,一场意外发生了。8月24日,为了减轻飞机重量以便返回基地,一名德军飞行员把炸弹投到了他以为是农村的地方。可实际上,那里是黑暗中的伦敦。英国皇家空军认为德军已经开始轰炸英国城市,于是用空袭柏林来进行应对。希特勒失去了耐心,命令德国空军轰炸伦敦包括民用设施在内的一切目标。9月7日,伦敦开始遭受轰炸。随后,轰炸持续了一个星期。9月15日,德国空军实施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轰炸。当天,英国空军只损失了26架战机,而德国空军损失了60架(英国给出的数字是185架)。截至当时,德国空军又损失了1 773架战机,而英国则损失了915架。此外,当时很少有人关注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英国制造战斗机的速度比德国快。英国重整军备起步较晚,所以考虑更加充分。而德国却一度陷入混乱,方向不明,机构众多,各部门交叉重叠,他们甚至有17个不同的研究实验室。当比弗布鲁克 勋爵开始主管英国的飞机制造后,他结束了每3名政府职员负责一架战机这样莫名其妙的规定。他简化程序,在电话上下达命令,对委员会的意见不屑一顾。如同阿利斯泰尔·霍恩 所说,他在“用咆哮指挥”。在飞机制造方面,英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德国空军却搞得一团糟。在1945年的慕尼黑,为了节省油料,德国人用牛把他们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拖到机场上。在1940年,英国人每周可以生产500架战机,而德国只有一半。

此时,德军被迫取消了进攻英国的计划。为了进行报复,希特勒和戈林命令德国空军继续对伦敦实施轰炸。在随后的6个月里,只要天气允许,德国战机就会飞临伦敦上空。这是一段民族史诗般的历史,有一张照片很好地向世人展现了这一画面。照片当中是庄严的圣保罗大教堂,四周是数不清的建筑所燃起的熊熊烈火。直到1941年3月,德军每月都要在伦敦投下9 000吨高爆炸弹。伦敦东区的造船厂是德军轰炸的重点目标,当地的居民只能在防护设施里过夜,有时甚至得深入地面以下。乔治·奥威尔写道,那里的纪律非常严格,民众极少慌乱。在奥威尔的笔下,英国民众普遍非常团结。奥威尔还用有些抒情的笔调(见《狮子与独角兽》一文)把当时的气氛描绘成了一种社会主义式的解放。而另一些人则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了解脱。格雷厄姆·格林 把他的家人丢在身后的牛津市博蒙特大街,在大英博物馆附近的一座房屋里与他人私通。格林的职责是报告博物馆的火情。有一天,正在巡查中的他被炸弹炸伤,只能爬着从楼上离开。这一经历促使他放弃了那位女子。后来,他把这一经历写成了小说,而小说又被改编成了电影,片名叫作《爱到尽头》( The End of the Affair )。在“二战”当中,类似这样的解放或解脱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所有这一切背后,丘吉尔的身影巍然屹立,这正是他大放异彩的时刻。丘吉尔几乎得到了所有国民的支持,整个国家在他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赴国难。丘吉尔说:“这是我们最辉煌的时刻。”但是,真正的希望恐怕只能落在美国的参战上,可这并不容易实现。美国的中立法使美国严格保持中立状态。很多美国人认为,由于美国东海岸的经济利益,美国面临被拖入战争的危险。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束手无策。从理论上说,购买武器只能用现款支付,不能赊欠。英国在美国拥有大量投资和巨额财富,现在不得不低价出售,充作军费。然而,德军在大西洋部署了U型潜艇,使美国贸易深受威胁。罗斯福深知,一旦英国失陷,美国所面对的世界就只剩德国和苏联两大强国。此外,日本正在中国及亚洲的其他地区扩张,而美国在这些地区拥有重大利益。于是,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大西洋强国开始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展开合作。罗斯福向英国提供了50艘驱逐舰,用以保护海上运输。作为回报,英国把西印度群岛的几个军事基地租借给了美国。同时,美国战舰也获得了授权,可以向德军U型潜艇开火。1940年10月,美国战舰首次向U型潜艇开火,希特勒严令不得进行反击,因为两国尚未交战。但是,U型潜艇的船长们受到了激惹,并且有一次,他们确实发起了反击。于是在希特勒眼中,两国似乎已经开始交战。真正的战场实际上在大西洋,因为德国正在加速建造U型潜艇,给英国的生命线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

与此同时,英国在另一个关键的领域也拥有非凡的实力,英国人天生善于搜集情报。在他们眼里,这种事就像做游戏一样。他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德国人的密码,并且成功复制了德国人的“恩尼格玛”密码机。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机器。在这之前,英国情报部门已经使用“绝密”一词来表示关系国家安全的最高机密。现在,由于破译了德军的密码(以及其他密码),英国人制定了一个更高的机密等级——“超级机密”(Ultra)。“恩尼格玛”密码机和“超级机密”成为了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重要标志。当然,如果德国人知道英国人已经破译了自己的密码,那么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于是,为了不让德国人知道他们的秘密已经泄露了出去,英国指挥官故意不采取行动。最明显的一个例证是,1941年5月,当德军即将对克里特岛 的主要机场发动进攻时,英国人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到了1943年,希特勒越来越怀疑身边有人泄露了军事机密,以至于他不再与他人共进午餐,最多只允许他的贴身男仆施特劳布陪他一起吃饭。

总之,到了1941年的头几个月,希特勒的情绪已经非常焦躁。他能看出,美国人正在进行军备扩充,随时可能介入战争。希特勒感觉自己活不到老年,而且他常常提起,如果不是他,德国就不会获得今天这样的发展。国内的舆论正在等待他创造另一个奇迹。同时,民众还得继续忍耐当时的贫困状态,这对战况已经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心想:英国唯一现实的希望在于,还有苏联人在。而他则要去击败他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

巴巴罗萨

1941年7月,利沃夫 民众欢迎纳粹德国军队的到来。 p/DA4u82q9ptPhXBbxG12k7UGsBigbQ6p9egn2IoyhUSyaHUn4KkCWoYxtuEup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