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 言

本书旨在研究:(1)目前中国英语教师的知识/信念及其教学行为,即中国英语教师的所知、所行、所思、所忧;(2)目前中国英语教师培训在教师知识/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随着教师的专业化(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师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教师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很快成为一个热门的学科。在我国,教师主要通过职前专业培养与在职培训等途径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主要由师范院校相应专业的院系来具体操作,人们对教学和教师专业化的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这导致大量师范生带着对学科教学的模糊理解和十分有限的教学体验进入教师行业。在职教师虽然也不断地接受各种类型的在职培训,但教师的总体专业素质改观甚微,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瓶颈。因此,研究教师现状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显得十分必要。

本研究以我国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是多个教师研究项目的结晶。它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跟踪研究,去了解目前我国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认识,以及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分析在职培训对英语教师知识/信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以及目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书共分11章,系列研究分为3个阶段组成:第1章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相关项目之间的衔接,全书的基本框架。第2章以“变化与发展”为主题,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一方面重点阐述英语作为外语教学(TEFL)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指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另一方面,回顾近年来针对教师知识/信念和教学行为的研究,以及英语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第3章介绍本研究方案的设计框架和设计原理,从研究方法范畴学的角度阐述本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行动研究和田野工作中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访谈、日志等。为方便读者理解,本章介绍系列研究的3个阶段,及其在全书中的分布。

第4,5章为系列研究的第1阶段,调查分析研究对象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认识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从5个方面概述研究对象对英语教学本质问题的理解:教师对英语作为一门专业的理解;教师对其学生的认识;教师对英语语言教学的认识;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教师知识/信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第6,7章为系列研究的第2阶段,通过对教师在职培训项目的具体操作研究和对学员的跟踪研究,探讨在职教师培训对教师知识/信念及教学行为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指出在教师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和信念的形成或变化并非各种专业知识传输和接受的简单过程,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直接转化成他们的教学信念,更不一定能产生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然而,目前的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严重忽略了教师的个人体验,缺乏与教学工作环境相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没有被引导进行积极的、反思性的学习。

第8,9章是系列研究的第3阶段,探讨教师专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如:专业知识在教师专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与工作环境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的复杂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等。英语教师的素质问题是目前人们抱怨最多的话题,但人们忽略了形成教师素质的两个重要因素,即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和社会因素(包括学校环境和社会氛围)。在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改进教师教育的培训模式、培养途径、培养内容和培养手段,进行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只有教师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得到了改善,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真正做到教师知识/信念和教学行为的和谐发展。

第10章阐述本研究的启示。英语教师教育的改革涉及各个相关阶层对语言教学和英语教师专业化的重新认识,包括政策制定者、培训组织者、管理者、培训者和教师等。同时,人们对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及其学习过程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重视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这一事实。因而,必须加强学校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学校课堂的机会,增加教学实践课的比重。在职培训则应加强以学校为基地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在岗培训,改革我国教师教育的培训模式、培养内容等。

第11章为全书总结,提出本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个人的心理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样重要。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问题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吴 欣

2005年8月 LdABJy4MlcPDwDC870uwGxEVVLMQdKX/ibJ+hAbmCjFUcTRqRdlN5BoXRRGkLf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