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部分 在童年播撒幸福的种子

01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

闭上眼,想一想孩子的笑脸,然后问问自己:“我到底对孩子的人生有什么期望?”不要假装知道答案。在做父母之前,必须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期望他拿奖状,赢得荣誉?当上美国总统?成为有钱人,富贵无忧?找到真爱?或者,只是希望他能生活得更幸福?

也许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只希望孩子能自己打扫房间,主动做作业,听我的话就行了。”也许哪天你开始为孩子的学业操心时,会叹气道:“我只想孩子高考能考出好成绩,考上重点大学。”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你的答案很有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词--幸福。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永远幸福、快乐。当然,我们也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做个好人,为社会作贡献,关心他人,有责任心。但是在内心深处,绝大多数父母都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

只要稍做努力,这个愿望就不难实现。许多研究表明,父母只要培养出孩子的某些内在特质,他们长大后就会变得更快乐。但是这些重要的内在特质往往被忽视了,比如:乐观、爱玩儿、“我能行”的态度、联结感。父母大多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动不动就责罚孩子,并给孩子灌输强烈的道德观念。这种做法常常适得其反,管得越严,孩子就会越抵触。有的孩子尽管表面上顺从父母,内心却十分痛苦。更糟糕的是,孩子童年的不快乐还有可能持续一生。

若想让你的孩子永远幸福,必须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而不是随便惩罚或奖励孩子。不可否认,纪律、努力、分数、文明行为都很重要,但关键在于如何才能让孩子快乐。孩子的快乐来自他们爱玩儿的天性和联结感,而不是恐惧和负罪感。

幸福人生,是一个多么普遍、真诚的愿望。也许你不能给“幸福”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想想你享受幸福时光的时候,是不是难以忘怀?还记得童年最快乐的事情吗?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童年往事吧。

幸福记录

我8岁的时候住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塔姆市。一天傍晚,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几乎覆盖了整个科德角镇。积雪堵住了家门,连门都开不了。所有学校都停了课。

当时我住在堂哥杰米家,下雪的前一晚,我刚好在他家过夜。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醒来,屋子外面全被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我俩兴奋地大叫起来:“哇!下大雪啦!”

帮家人铲完了雪,我们连忙爬出屋外,拖着雪橇到附近的高尔夫球场滑雪。球场的四周被群山环绕,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才爬到顶峰。每走一步,雪花都会溅到鞋里,融化了的雪水弄湿了我们的脚和袜子。尽管我们不是专业的登山队员,但眼看就要爬上山顶了。

最后,我们终于登上了滑雪者梦寐以求的天堂。我们沿着山路寻找最长的滑雪路线。我带头滑在前面,杰米紧紧跟着我。我们的第一次滑雪探险正式开始了。起初,我俩差点翻倒在地,但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加速前进。滑到底后,我们不约而同地喊道:“再滑一次吧!”于是,我们又回到原点,重新启程。

那天,我们来回滑行了50多次。滑雪的途中惊险刺激,转弯的时候雪花四溅,堆积在山坡上的雪块时不时砸落下来,迫使我们急速前进。我们玩得太开心了,完全忘了回家吃午饭。大人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所以根本没有来找我们。

那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一天。其实我那时候的生活并不幸福,我母亲因父亲患有精神病与他离了婚。母亲结识了新男友,那个人马上就要成为我的继父了,可我对他没有任何好感。尽管我的世界缺乏安全感,但我依然能体会到爱和安全感。

杰米是我最好的伙伴。虽然他比我大两岁,但是他待我像哥们儿一样,一点儿也不嫌弃我这个堂弟。我们自由自在地在山上滑雪探险,把学校和作业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天,我和最好的伙伴一起探险玩乐,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小时候弄不明白的道理,现在终于懂了。我在那时学会了怎样创造幸福,保持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技能。当然,我还要掌握其他重要的品质:乐观、爱玩儿、“我能行”的态度和联结感。自从那次滑雪归来,我逐渐具备了这些特质。这让我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对我而言,那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知道了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我想你也会有类似快乐的回忆。希望本书能帮你回忆起童年的趣事,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帮你的孩子创造幸福、快乐的人生。

幸福的定义

人们觉得生活过得很快乐,这是幸福的定义之一。这种幸福感不是非得以童年为起点,不过你可以从小就开始培养这一持久的习惯。可问题在于,具体该怎样培养这种习惯呢?谁都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我们想知道为什么在相似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些过得快乐,而有些却不快乐?当然,还有一些孩子小时候很快乐,但是长大后却变得不快乐,而有些孩子却刚好相反。乍一看,幸福似乎是运气使然。

作为父亲,我当然明白个中道理。我和妻子休养育了三个孩子:老大12岁,老二9岁,老三才6岁。我自己是一名心理医生并开了一家心理诊所,专门跟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和大人打交道。我还写了好几本关于孩子、家庭和学校的书。无论从专业背景还是从个人经历,在育儿方面我也算得上一名专家了。经过大量的研究,我完成了这本书,就是想让自己和其他父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

幸福研究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是一名颇具创新的心理学家。当主流的心理学家在研究痛苦情感的时候,他却选择研究快乐。他对“快乐”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快乐不是从天而降,快乐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他发现当人们处于“心流”(flow)的状态时最快乐。当你到达“心流”的境界,你会和当前所做的活动融为一体。

孩子比大人更熟知什么是“心流”。当他们尽情玩耍时,“心流”就产生了。玩耍是获得幸福的源泉,此外还有其他四个方面,我会在书中逐一讲解。父母完全可以让孩子学到创造幸福的能力,千万别以为孩子的幸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虽然我们不能掌控一切,但是我们仍能掌握很多东西。

在书中提到的“我们”,指的是所有关心孩子快乐成长的大人。社会中的“我们”必须思考儿童医疗保险、贫困和公共教育的问题。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努力的话,就可以帮助孩子在儿童期巩固快乐的根基,让孩子的一生都能快乐地茁壮成长。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永无止境地帮助孩子巩固这些根基。我们充其量只能在十几年里和孩子一起度过纯真的童年,和他们玩儿过家家、扔泥巴、捉迷藏、晚安吻的游戏。时光转瞬即逝,现在我的小儿子塔克快6岁了。看着他一天天飞快地长大,我忍不住对他说:“你能不能慢点儿长大呢?”

看到我有些失落,儿子很体贴地回答我:“爸爸,不是我想长那么快的……”过了一会儿,他确定我不是很难过了,便又兴高采烈地喊道:“我要快快长大,出去玩儿!”

塔克确实这样做了,我的其他两个孩子也会和他一样。所有的小孩都会如此。孩子长大后都会离开父母,出门闯荡。也许父母们会问:“你愿意他们离开你吗?”是的,我愿意。童年很快结束,我们每个人都会长大,迟早有一天会离开自己的父母,各奔前程。没有人能够控制孩子长大的速度。

虽然总有一天我们会分开,但父母可以陪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童年。让孩子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将来他就可以成为一个乐观、幸福的人。

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如今的父母都做得很好,千万不要被负面的压力击垮;现在的孩子也非常了不起,他们有理想、有野心、明智、充满希望,只不过有点儿焦虑。什么故事才能让人容易记住?当然是负面消息!但与报纸、广播和电视宣传的信息正好相反,现在的小孩比上一代人更健康、更快乐、更富有创造性。长辈通常会抱怨晚辈,因为他们都只看到年轻人的阴暗面,我完全不这样看。相反,在我看来,现在的孩子非常优秀,他们的父母应该感到开心和骄傲才对。

现在的孩子不仅追求成就,也比我们想象中更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他们不像“婴儿潮”时代的我们那样激进。时代变迁,现在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风格。我们那代人反对越战,而如今生活在理想主义中的孩子更关心环境的平衡和政治的安全,尤其是“9 · 11”事件以后。他们虽然没有我们这一代人锋芒毕露,但是和我们一样坚强。漫画家常常讽刺现在的小孩是被宠坏的一代,他们自私、现实、拜金,可是又有谁不爱钱呢?不过,他们的生活选择绝不像漫画家讽刺的那样。举个例子,哈佛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是环境研究;每年全美的青年志愿者数量都在增加,而不是减少。大多数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可是谁不想呢?但据调查统计,和工作的薪酬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工作背后的意义。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现在的孩子,不妨读读一个14岁女孩写的文章。赖特雅在波士顿圣卡洛琳学院读八年级,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女孩子大都来自贫困的单亲家庭,赖特雅也不例外。学校每年都会象征性地收取学费100美元,相当于家长的保证金。当你读完赖特雅的文章后,就会明白人生的幸福之源是如何形成的。

在过去的四年里,我的求学生涯几多艰辛,几多泪水。我常常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大多数时候我给自己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当我终于顺利从圣卡洛琳学院毕业时,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同学们给我支持和鼓励,因为他们理解我。大家都不会给我任何外在的压力,我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学业。我由衷感谢那段疲惫不堪的求学时光,它让我学会了积极主动的精神……

《韦氏词典》对“成功”的定义是“在某件事情上有所成就”。为什么成功不能是“帮助他人获得成就”呢?世界上所有的义工都在为别人付出时间和精力,正如我们学校的老师一样。他们让我明白了成功有多种含义。成功并不单指你拥有什么,而应该是利用自己的天赋去帮助他人。这是我对成功的理解:成功就是了解自己,倾尽心力为他人作贡献。

这个获得新罕布什尔州名校全额奖学金的女孩,本来有充分的理由去追求物质上的成功,但是她却怀揣为他人奉献的梦想继续求学深造。

接下来的这段演讲稿来自菲利普学院一个十二年级学生。

团队合作很有意义。它并不追求个人荣耀,而是提供更为重要的价值。团队合作不是为了实现某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必须依赖所有队员的通力协作。和朋友相互扶持,因为真正的朋友能包容我们的缺点。我们不是完美的学生、室友、儿子或女儿,能够理解和包容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挚友。人生不是一堆简历堆砌而成的。不管你的父母如何教育你,人生还有比你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自己最爱的事情吧,不管有没有回报,你都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优秀的人。

这个从名校毕业的年轻人,似乎对名望不怎么感兴趣,反而沉浸在团队合作的兴奋中。

现在,美国的孩子总是被人们批判为自私、愚蠢的一代。我认为这些评价未免不切实际。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片面夸大负面的信息,故意忽略正面的信息,这是媒体惯用的伎俩。

事实上,如今的孩子在上大学之前比上一辈人更加努力。读高中的学生和家长都能证明这一点,高考的压力从未减轻过。为什么会这样?这些被外界视为“愚蠢化”了的年轻人为什么还能考到高分、进入名校呢?显然,他们并不愚蠢。在我看来,现在的学校给孩子太多的学业压力,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焦虑的社会逼迫孩子抱有非考进名校不可的想法,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名校就是适合孩子的、最好的大学。但不管怎样,许多禀赋优异的孩子考入了名校,哈佛大学的大一新生班完全可以塞满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这种现象在前几辈中是看不到的。

那么,为什么人们批判现在的年轻人肤浅、受溺爱、狂妄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嫉妒。即使身处充满焦虑、缺乏安全感的社会中,现在的孩子仍然极富创意、精力充沛,并且心地善良。从整体来看,他们十分优秀。

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没那么优秀,他们极度需要帮助。在美国,有25%的儿童没有医疗保险,大约1/6的儿童营养不良。全美有2 000万5岁以下儿童,其中有500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文盲和枪支泛滥的现象相当普遍。尽管暴力行为比以往有所减少,但仍很常见。监狱里充满了儿时无法接受医疗诊治、学业辅导和心理治疗的成年人。我们其实有能力去帮助这些孩子,倘若我们不伸出援手的话,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在生活中竭尽所能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孩子。先从教养自己的子女开始吧,给他们一个充满快乐和爱的童年,我们就拥有了改变现状的魔法。

魔法岁月

除了衣食住行的需要之外,孩子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安全感,也叫“联结”。联结具有奇妙的魔法。我所说的“魔法”来自塞尔玛·弗雷伯格(Selma Fraiberg)的经典著作《魔法岁月》( The Magic Years )。该书自1959年出版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优秀的育儿书籍之一。

我之所以解释“魔法”这个词,是因为人们的理解存在差异。你童年的魔法和我童年的魔法不同,而我们孩子的魔法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兄弟姐妹,他们童年的魔法也不一样。但是不管什么样的魔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爱的联结”。

童年应该是所有孩子的魔法时光。请你想一想,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回到当初一切事物看起来都很新奇的年代,回到你还没有学会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巨人、侏儒、圣诞鬼精灵和仙女之前。你我都曾经有过一段如此美好的时光,仿佛今天永远不会过去,明天永远不会到来,或者来不来都无所谓,反正还有大把好玩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你还记得小时候整天抱着的心爱的娃娃吗?那时候的你认为指甲油是世上最神奇的东西,还有带给你安慰的毛绒玩具,还有哥哥捡来却被你当成是超级英雄的塑料玩偶,还有让你时刻感到温暖的奶奶,这些你还记得吗?

曾几何时,我们需要的一切都藏在一张破旧褪色的毛毯里,或者一个只有我们喜欢的好朋友那里,或堆放着漫画和杂志的惬意角落里。我们不去考虑什么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们只是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一个孩子最需要什么呢?其实孩子的需要并不复杂。回忆起童年的魔法很简单,这就是爱。魔法本身是复杂的,但是神奇的魔法操作起来却不难。我们知道该怎么做,我们要做的就是“爱”。一个刚出生的宝宝再叫人疼爱不过,让爱自然释放,并相信爱的力量,这是我们为人父母者需要做的事。

我们经常忽视情感上的安全感和联结的重要性,只是一味鞭策孩子去追求成功。父母时时刻刻都在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事,但越是如此,越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千万别忘了孩子在内心深处需要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

随着不断地受教育、长大成熟、远离童年,我们大人已经忘记了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所带来的快乐。如果你幸运地在童年就获得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你就是幸福的;如果没有,你自然就会了解对安全感和被爱的渴望。我认为最好的补偿办法就是把你的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那么你内心的空洞就会被填满。

斗争和挫折也是魔法的一部分。无条件的爱为孩子播下幸福的种子,但爱也不是万能的,缺少爱也有些许益处。在爱的前提下,斗争和挫折也能让人成长。假如大树能说话,它一定会告诉你长高需要付出多少艰辛。不妨问问你身边的人们吧。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童年是一生的幸福之源,但是童年没有一定会通往幸福的道路。事实上,每个人获得幸福的道路都不同。

好父母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认为只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打个比方,父母不停地挖树苗,目的是为了树根能按照最完美的方式生长。假如农民看到这个情景,他也许会告诉你:“这种事最好还是留给大自然吧。”

父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理解这个观点。我们怎样才能像大自然对待树苗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我当然不主张持消极态度。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你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就像农民为树苗选地、施肥、浇水、除草、祈祷好天气后,便等待树苗能自然生长。所以父母应该放下控制一切的态度,不必强求未来蓝图的每一个细节。不要为孩子做每一个决定,小到替孩子选一瓶花生酱、一项运动,大到择校、择友,有时候孩子需要自己做某些决定。

父母的角色就像在玩往后退的游戏。一旦父母完成任务,确定孩子能跟上,父母就要往后退。可以默默祈祷,但不能转身来控制孩子。这时,我们必须依赖魔法。

为了论证我的观点,给大家讲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吧。

幸福记录

小男孩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被送进州立精神病院。医生宣布父亲的病情不会好转,于是两年后母亲和父亲离婚。又过了两年,母亲嫁给了一个酒鬼。小男孩每天都和继父吵架,母亲也开始酗酒,更无力阻止两人打架。无奈之下,母亲把10岁的小男孩送进了寄宿学校。幸运的是,小男孩在学校里找到了慰藉,他有了好朋友和喜欢的游戏。尽管他有学习障碍,但他还是成为了优秀的学生并考上了医学院,最终成为一名儿童精神科医师,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个小男孩就是我,我之所以可以完成这本书,要感谢我童年的魔法。

看看我小时候必须面对的事情:患有精神病的父亲、6岁时父母离异、酗酒的母亲和继父、两种学习障碍,我的童年看起来简直毫无希望。你一定会觉得,快乐的种子并没有在我的童年生根,不幸的种子倒是真有。

但是,你错了。

无论经历了多少苦难,我还是在童年找到了快乐。我学会了如何应对逆境、如何创造永恒的快乐。尽管父亲因患有精神病必须和我分开,母亲又酗酒,但我知道他们还是爱我的。虽然我和继父彼此憎恨对方,但我相信重来一次的话,如果他选择爱我,我也会爱他。回想起来,我知道父母为我付出了无条件的爱,所以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我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如果碰到不爱我的人(如继父),我宁愿相信我们之间只是有些误会。小时候看到酒鬼打架或母亲被打,我无法理解,但我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

尽管我的童年过得很糟糕,但是快乐的种子依然在我的心里发芽。我拥有父母的爱、好朋友、关心我的老师,我为了他们而努力学习。我从中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并经常练习,慢慢达到了精通的地步,我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于是,我对这个健康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联结感,它使我远离那个破碎家庭带来的痛苦。

我重新找回了快乐。在我10岁那年,我就学会了怎样让自己快乐。事实证明,孩子完全有能力去抓住快乐。

天无绝人之路。

我们从孩子身上获得什么?

我们很少思考一个问题:父母从孩子身上可以获得什么?或者更广义地讲,社会从孩子身上可以获得什么?我们获得的是孩子对我们的需要,我们要做的,就是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我们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分享爱的感受,并相信爱的力量。

不管有没有孩子,我们都相信孩子使我们拥有全新的生命。孩子打断你的节奏,让你有机会出去玩;他们削弱你的自负,在你没有心情的时候逗你开心;他们让你知道世界上有比工作和睡觉更有意义的事;即使你不知所措,他们仍需要你的帮助;他们让你即兴创造,让你在乏味的生活中找到乐趣,让你运动、教你新单词,帮助你摆脱无聊;有时他们也会取笑你,让你洞察生活的意义。

我们还需要孩子问那些我们答不上来的问题。看看这段爸爸和女儿之间有趣的对话吧。

“爸爸,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宝贝,我也不知道啊。”

“爸爸,光是怎么来的?”

“宝贝,我也不是很确定。”

“爸爸,为什么我不能记住学校里学到的所有东西呢?”

“我也不知道。”

“爸爸,我问你这么多问题你会不高兴吗?”

“当然不会,宝贝,”爸爸答道,“我很高兴你能问我问题,不然你怎么能学到东西呢?”

我们需要孩子的尊重,需要孩子的依赖,同时也需要孩子给我们一个更加努力的理由。

当代父母的优势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比我的父母更懂得教育孩子。这并不是说我比他们优秀,而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更了解孩子的需要,也更重视为人父母的职责。

传统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苛刻的要求、体罚、羞辱、命令、溺爱,只是有所减少,因为越来越多的父母觉得为人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职责。在过去50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大脑科学、学习障碍、儿童焦虑和抑郁、儿童医学及新的教育方法的知识。只要我们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孩子的需要,我们就可以成为更加优秀的父母,孩子也会生活得更健康。

我相信幸福人生的根源在于“有联结的童年”。这对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给孩子一个有联结的童年完全在父母的能力范围之内,它不是用钱能买到的。还有学校、教练、医生、社区、邻居等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都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有联结的童年。然而,充满联结的童年只是幸福的起点,接下来我会详细介绍营造幸福人生的整个过程和步骤。

多年来,专家对童年的重要性要么太忽略,要么太强调。他们太强调指导家长该怎么做,而忽略了家长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使孩子达到满足、富有创造性和愉悦的状态。

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负面的新闻:孩子的压力和焦虑与日俱增;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和才艺课程让孩子丢失了童年;许多学龄儿童还上不了学;很多孩子无法接受医学治疗;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太多的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占据了孩子的全部生活;传统美德的沦丧;毒品泛滥成灾等。

到底有没有好消息呢?孩子本身就是我们的好消息。孩子是我们生命中最好的消息。

前不久,我刚访问了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蒙特梭利学校,在那里和17个婴儿亲密接触了半小时。他们年龄最小的才12周,最大的不过15个月。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快乐得仿佛找到了地球上的天堂。

幸福记录

我趴在地上,用手撑着头,惊奇地看着眼前这群忙碌的小家伙。我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四处张望,嘟哝着小嘴,表情丰富地打着哈欠,小手到处寻找目标,小脚丫到处乱踢,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某样东西或者某个人。

小家伙们很快就发现了我,咯咯地对我笑。有的宝宝甚至还会跟我招手;有的朝我爬过来,想凑近看看;有的还不会爬行,只是慢慢地朝我挪动。当我们靠近的时候,我们交换了表情,我试着用温柔的婴儿语言和他们聊天。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声音,宝宝好像在说“哇,多有趣啊”、“我很高兴今天早上你来看我”、“你今天屙粑粑了吗?我刚刚屙过了”。

我逐渐融入了宝宝们说话的节奏中。脑海里不时浮现出小家伙玩耍的身影,仿佛还闻到他们奶粉和麦片的味道,听到他们咿咿呀呀的交谈声。我的大脑分泌出大量的内啡肽(一种有镇痛作用的荷尔蒙),几乎忘了自己的存在。小家伙把我带到他们的世界里,我们像一群海豚在海洋里游泳,专注、积极的能量充满了整个房间。

学会乐观

我的工作让我能接触到数千个来自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我喜欢和孩子交谈,我也乐意和他们待在一起。在念医学院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到育婴房,享受着和宝贝们在一起的温暖时光,那种感觉就像我趴在蒙特梭利学校地板上一样。我也喜欢到儿童病房,尽管那里看起来有些伤感。

自我从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一名儿童精神科医师以来,我就喜欢去走访学校。当你走进学校,无论幼儿园、小学,还是初中、高中,你都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童年笼罩着学校,它让你回到过去年轻的时光。每当我走过校园里一排排的柜子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想打开我读书时候的那个柜子。

孩子给我们的比我们给他的更多,许多育儿书籍都忽略了这一点。所有的育儿书籍都应该指导家长去爱孩子,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要向孩子学习,倾听他们说话,尽可能和他们玩耍,让他们帮你找回丢掉的快乐,让他们使你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和生活中去。

“有没有搞错?”你可能会激动地说,“你说孩子给我的比我给他的还多?我的孩子什么都不做!什么都是我做的!他们就会吃饭、扔脏衣服、看电视,我为他们煮饭、洗衣服、交电费。你居然说他为我做的比我为他做的还多!”你也许会听不进去我的观点。

但是当你消完气,等孩子上床睡觉,或是等他们长大后离开家门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我是对的。没错,父母一直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有条理的生活、各种机会、有助成长的纪律、聚会、礼物、球赛门票、温柔的体贴等,但我们如果不对孩子付出,又该对谁付出呢?只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吗?当我有了孩子以后,我就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我比以前更加勤快、更加努力地工作,因为我是为了孩子而付出。

除了我们给孩子的,再来看看孩子给我们的回报:希望、爱、活力、决心、笑容、甜蜜的忧伤、生活的意义、当英雄的机会、一次付出爱的机会、一次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机会、一次成就人生的机会。

做一个快乐成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深深地体会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乐趣。小时候的你“扑通”一声跳进泥坑里,不时地发出响声,把泥巴弄得到处都是。你兴许还会搅拌泥浆,做出一个派。如果你想获得快乐,那么就珍视童年的每一件小事,尽量是一些具体的事物:泥巴、乱七八糟、喧哗、吓人的事、巧克力、比萨上面的番茄酱、非常非常期待明天而上床睡觉的情景。

孩子为我们指明了快乐的方向。如果我们边看边学,就能跟上孩子的脚步。如果你肯花时间陪伴在孩子左右,你会给孩子最恰当的付出,你不需要问自己为什么,你只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去付出。但是,要怎么做呢?父母要想把一份强烈的爱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这绝非易事。

以下是一些家长经常询问我的问题,我给出了答案,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帮助你的孩子。

问:孩子最需要什么?

答:爱。但是你又会有疑问,到底多少爱才够呢?谁的爱?什么样的爱?那些得不到爱的孩子还有希望吗?本书第5章会告诉你答案。

问:我想知道,作为父母,我要是担心我的孩子,我应该怎么做呢?

答:如果你总是为孩子操心不已,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倒是有一条简单但极为有效的建议:别光操心。具体方法请参照本书的第2章。

问:在孩子的开支方面,哪些需要优先考虑?

答:食物、衣物、住所、医疗和牙齿保健,以及与教育相关的费用。

问:哪些开支是必要的?

答:任何你觉得对孩子有益的开支。虽然在我的预算中,与运动相关的费用排在教育费用的后面,但是恰当的运动项目确实能让孩子更快乐,运动和学业一样重要。如果父母有意栽培的话,音乐课同样可以吸引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生日礼物和其他礼物可以不用那么破费。父母常常在礼物方面超支,例如为孩子买最时髦的电脑。除非你的孩子对电脑有特别的需求,否则一般配置的电脑就够用了。此外还有昂贵的服装、过多的假期。不要因为别人拥有什么或做了什么就盲目从众。

问: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最新研究”?

答:我之前说过,“最新研究”见诸各大媒体报端,这是不可避免的。消息可能来自《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也可能来自汽车收音机的广播。这些新闻可能是关于孩子日托的负面消息,让身为职业女性妈妈的你战战兢兢;还有可能是关于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让你对自己的再婚家庭以及两个前夫的孩子惶恐不安;还有一些是关于任天堂游戏、电视节目、糖果、弹簧床、疫苗、阳光、玩具枪、滑板车的负面新闻,孩子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危险”,这些都让你心惊肉跳。你知道吗?根本没必要担惊受怕。多和孩子的儿科医生、老师、好友联系,你就能理智看待所谓的“最新研究”,具备基本的常识。

问:我们这么重视孩子的成绩和考试分数到底对不对?

答:当然不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度失衡,我们过于强调分数和成绩,忽略了孩子应具备的人格特质。大量研究表明,内在的人格特质(如乐观、外向、对个人生活的控制感、自尊)影响成人的幸福。重视分数本身没有错,但同时也要强调孩子的心理健康。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对学校和家庭的联结感可以避免孩子成年以后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而且,具有联结感的孩子很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联结感”与高考分数等同视之,那么孩子就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和较高的学业水平,他们将来也会过上幸福快乐、富有创造性的生活。

问:童年真的会消失吗?我们要怎样才能把童年找回来?有什么具体可行的方法吗?

答:有很多办法。请参见本书第2章和第5章及其他部分。看完第2章,就开始回忆你的童年吧。

问:我的孩子快让我发疯了。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家长,因为我控制不了他们,兄弟姊妹之间也经常闹矛盾,我该怎么办才好?

答:这就是生活!别对孩子期望太高,家里吵吵闹闹很正常。矛盾是联结的一种标志。你在家庭中解决矛盾,其实是向孩子们展示了你解决问题、应对逆境及分享的能力。联结的反面不是冲突,而是冷漠。如果你随便哪个早上去我家做客,你会发现我们家充满了尖叫和吼叫声,有时还夹杂着哭声和摔门声。委婉地说,我的孩子们“生气勃勃”。和所有家庭一样,我们一直在努力,尽量享受教育孩子的过程。如果你需要帮助,你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你也可以选择让你感到亲切的人,无论是儿科医生、别的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都是很好的求助对象。

问:童年过得不快乐的人怎样才能获得成功?

答:找到一个能建立积极关系的人。请参见本书第3章和其他部分的详细介绍。

孩子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孩子们每天都在告诉我这些问题的答案。举个例子,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吃晚饭。我开始大声地抱怨我的烦心事,过了一会儿,当时只有5岁的小儿子塔克对我说:“爸爸,你应该看好的方面。”

塔克长大后肯定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研究者发现,童年时就培养出的乐观性格与成人后的快乐有关。

幸福记录

几天后,我和塔克在后院玩耍。他一边蹦弹簧床,一边向我展示他发明的新花样。他的玩法非常详细,包括特定的几个步骤、跳跃、单脚跳,甚至还有避开怪物之类的指定规则,他还找来了一些树叶和木棍放在弹簧床上增加难度。总之,他发明的玩法十分复杂。

我饶有兴致地看塔克玩耍,思绪也被拉回到弹簧床就是一个王国而我就是国王的童年时光。我忍不住问塔克:“塔克,你快乐吗?”

塔克对我这个当儿科医生的老爸提出的无聊问题早已见怪不怪了,自顾自地跳着。于是我又问了一遍:“塔克,你快乐吗?”

塔克是我三个孩子中最听话、最小的儿子。他放慢了速度回答道:“快乐啊,不过难受和生气的时候除外。”

“那什么事情让你快乐呢?”我又问他。

他马上回答道:“爸爸和妈妈。”他一边跳一边说:“玩具、弹簧床、朋友啊。”他接着又补充道:“还有冰激凌、糖果和拥抱,更多的还是爸爸和妈妈。”最后,他停了下来,说:“就这么多了。”

塔克即兴的总结和我在第4章介绍的快乐之源一样,5岁的塔克居然懂得这个结论。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懂得这个道理。

等孩子到了某个年龄,他们就不愿意吐露心事了。有一次我问8岁的儿子杰克“什么能让他感到快乐”,他简单地回答我:“有些东西。”正因为父母常常忘了孩子有时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在书中列出一些建议,使父母能帮助孩子找到快乐的途径。

我并不是想通过一本书就能解开“人类如何获得幸福”这个谜团,我只是想提出有用的建议供大家参考。而且在某些方面,父母做与不做,效果都不明显,因为孩子的某些特质在他出生前就已经确定了。快乐的种子根植于基因中,但是,就像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园丁的精心照料一样,孩子的快乐也需要父母的培养和呵护。

父母总是尽心尽力地为孩子做到最好。当宝宝还在襁褓中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夜以继日地为孩子操心。这是父母的希望和梦想。

希望和梦想

我想起了夏天在杜利特尔湖畔,我和妻子抱着刚出生的大女儿露西。当时我们还是新手父母,为照顾好宝宝忙得焦头烂额。好在我和休拥有最重要、最轻松的东西,那就是希望和梦想。当我抱着露西的时候,我想象着她长大以后变成了一个大姑娘,脸上带着热情洋溢的笑容,在金色六月的某个早晨骄傲地领取了大学毕业证书。

我想象她能拥有比我更自信的人生。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掌握自己没能掌握的技能,避免遭受自己经历过的痛苦。我也希望露西长大后变得自信、乐观,不害怕别人的批评。我还希望她将来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坚韧勇敢,并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我对露西的期待是我童年时候未曾拥有的东西:强烈的安全感。

露西今年已经12岁了,她和两个弟弟的成长都承载着我对他们的殷切希望。谢天谢地!一个童年过得不快乐的人,也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我和休都有过不快乐的童年,不安全感也在我们心底留下了烙印,但是我们并没有把童年经历的痛苦传给孩子。

在我和休还没认识之前,我们就各自抱着希望和梦想,我们都想当好父母。因此我们一结婚,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当时我39岁,休33岁,我们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结婚11个月后,露西出生了,我和休的生活彻底发生了转变。

当你成为父亲或母亲时,你就会为了另一个原本素未谋面的人的幸福操一辈子心。说也奇怪,对大多数父母而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老天赐予的最棒的礼物。露西的降临开启了我和休的幸福之门,但同时休也体验到了忧虑、疲惫、恼怒、挫败和笨拙的感觉。父母什么时候才会觉得自己不笨呢?孩子是我们的回报吗?没有比拥有孩子更美好的事情了。

幸福记录

露西的出生,让我和休的梦想成真了。但她刚出生就开始和死神搏斗,因为她的心脏长在了右胸腔,医学上称为“心脏逆位”。这种情况甚至会威胁到生命,但是露西闯过了这一关。

我和休听到露西的病情时,我们真的害怕得发抖。当我和休抱着露西从医院回到家中,我们不仅仅是“知道”,而且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小孩是多么的珍贵和脆弱。

一回到家,休赶紧给露西换尿布。她刚要撕下尿布,露西又开始尿了。望着眼前的小家伙,休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不知道怎么当妈妈。”她抽泣道。我抱了抱休,安慰她:“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当爸爸。”我是一个医生,休是一个社工,我们在许多不同的场合都照顾过病人,但是现在我们面对刚出生的宝宝却手足无措。我坚定地对休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也可以学。”我希望我是对的。

事实上,休是一个很干练的女人。她的生活技能比我强得多,但是那天下午我和她都感到分外无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们不知道怎样把眼前撒尿的小家伙养育成一个快乐、自信、拥有安全感的人。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面对着重重困难,但是我和休还是感到无比的愉悦。好像老天爷知道我和休会害怕、会不知所措,于是就赐予了我们露西和另外两个孩子。孩子们是吸引我们的魔力。

幸福记录

到了晚上,我给一家人做好晚饭,休给宝宝喂奶。她在医院学会了哺乳的技巧,却不知道怎样才能一边给宝宝喂奶一边吃饭。她必须一手抱住露西,一手托住乳头方便宝宝吮吸。这样一来,就没有多余的手拿刀叉吃饭。当我把盘子放在休面前她习惯性地想去吃一口食物,但意识到自己无法抽出两只手,于是她又开始哭起来:“我都不能吃饭,我真的、真的很饿。”她的泪水滑过脸颊,绝望地看着我,抽泣道:“我这个妈妈是不是当得很失败?我很想当一个好妈妈,但是我真的好饿好饿。露西想吃奶,我也想吃饭,天哪,我该怎么办?”

“嘿,亲爱的,”我尽量用自信的口吻对休说道,“这就是我为什么在你身边的原因啊。你喂露西,我可以喂你嘛。”说着,我拿着叉子,叉起一块鸡肉放到她嘴里。休的脸上重新展开了笑容。结果,休和露西都没有饿肚子,我也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是我和休刚开始做父母的情景。每天甚至每时每刻,父母都会为各种随时冒出的难题头疼不已。因为一开始我们不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我们感到很害怕,怕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养育好孩子许多父母都会碰到与我们一样的情况。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给父母们提供经验,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建议,尤其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遇到的问题越来越棘手的时候,我们到底要怎么做呢?

我和休慢慢摸索出规律,也逐渐变得自信起来。露西刚开始睡在我们床边的一个老式摇篮里,后来我们把她转移到她自己房间的婴儿床上去,但我们也会把她带到我们的床上睡。我们给她轻轻哼唱一首广告流行曲,歌词原本是“一觉醒来,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杯子里有福杰仕咖啡”,我们把歌词改成“一觉醒来,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床上有露西”。我们看着露西躺在床上,她一会儿咯咯地笑,一会儿东张西望,有时也会哭闹、撒尿。但是我和休仿佛置身于天堂一般,我们早上醒来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露西就在我们身边。幸运的是,我们又连续生育了两个可爱的宝贝。

杰克和塔克降临,我和休对他们抱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当我看着他们熟睡的脸蛋,摇晃着他们的摇篮时,我就开始想象他们长大后快乐的场景:开心地玩耍,自信地生活。这是我对孩子们所有的期望。

但是,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很幸运,认识了很多快乐的人,我相信你也是。你是否曾想过,他们的快乐从哪里来?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你的快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简而言之,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变得更快乐,那么在他童年时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

02 无条件的爱:父母的魔法工具

做父母不容易,做老师也不容易。孩子的童年充满许多未知的变数,无人知晓其中的答案。不过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可以比想象中的自己做得更棒!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书桌上有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沧海辽阔,而我的船却渺小。”读者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呢?反正我和妻子就有这种感觉。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为人父母不可能像美国总统那样要为国家大事头疼,但有时我们面临的问题却如此相似。危险来自于我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我们总想为孩子做每个决定,我们在任何关键时刻都要表现得义正词严,我们每时每刻都希冀孩子一切顺利,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孩子从学校、同伴那里学到了什么,甚至无法摆脱命运对孩子的摆布。生活分分秒秒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船是如此渺小。

加固我们的小船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帮助让我们见识到大海的辽阔。我们应看清自己过往所做的一切,时刻提醒自己比任何一辈的父母都懂得更多,做得更好。

“爱”不等于“操心”

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好父母。但好父母往往容易对孩子关心过度,因为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清楚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越关心孩子,就越不知所措。于是,父母的“担心”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你必须用一些工具才能理清头绪。可供选择的工具各式各样,包括知识、来自别人的帮助、金钱、体力、耐心、幽默感(这确实是父母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不过有一样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却常常被低估的工具,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金钱、智力甚至知识,我将这一神奇的工具称为“永不停止的疯狂之爱”。爱是一根魔法棒,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上帝就赐予了父母这份礼物。爱给予我们坚强生活的勇气,给予我们初为父母最深刻的人生体验,也引导我们进入生命的核心旅程。

宝宝一出生,大多数父母就疯狂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慢慢长大之后会惹人生气甚至折磨父母,我们仍然不会停止疯狂的疼爱。无论如何,我鼓励你重视这份疼爱。爱是极其崇高的,不是不值一提的。有些家长可能想“好像所有的父母都像我这样爱自己的孩子吧”或者“我的爱也不能帮孩子解决问题啊,她只想坐我的车去购物而已”。不过如果你越相信、越重视这份爱,这份爱就会变得越强大。爱能使你最大的优势凸显出来,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帮助孩子发挥出最大优势。你应该为拥有这份爱而感到自豪。如果你陷入困境,爱会帮你渡过难关。你在其他情况下也能体会到这份爱,这是人类最伟大、最珍贵的情感。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的爱就像孩子随身携带的毛绒玩具。许多年过去了,这个毛绒玩具可能丢了一只耳朵,掉了一只眼睛,身上裂开的口子用创可贴和胶布粘住,甚至褪了色或者变得松松垮垮。但无论怎样,它还是牢牢地抓着孩子的心。

不过,只有爱是不够的,即便是永不停止的疯狂之爱。我们还需要知识以及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知道如何解决烦恼。我自己用过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父母避免过度操心。以下这三个步骤需要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别光操心 。尽管你自己不能解决问题,但是你可以找人倾诉。打电话跟朋友聊一聊或是约朋友出来喝杯咖啡,也许朋友真的能帮得上忙。你在突然间就会感觉到,就算天大的问题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海变得不那么辽阔,你的船也不再那么渺小。

了解事实 。众所周知,知识就是力量。有时候我们因为尴尬或是不想麻烦别人而害怕问问题。我对孩子永不停止的疯狂之爱帮我战胜了过去的胆怯。我之所以用“疯狂”来形容对孩子的疼爱,正是因为它让我敢于做以前不敢做的事。一想到我是如此疼爱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我都会拿起电话找人帮忙,我才不怕什么麻烦呢!你的恐惧大多时候毫无依据,身边的人反而会帮助你了解事实的真相。不妨多和孩子的老师聊聊,也可以向专家请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很多时候,过度操心正是因为父母掌握了错误信息或是缺乏有用的信息造成的。

制订计划 。行动起来!即使你的行动是刚才说的第一个步骤--只是找个人倾诉而已,这就够了。不要总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消极的父母总是容易过度操心孩子的问题。不管面对什么困难,只要你尝试主动去解决它,就不会觉得自己脆弱,而是确信自己能掌控局面。相应地,你的操心也会减少,解决问题的能力则会提高。

别光操心、了解事实、制订计划这三个步骤在任何时候对父母而言都管用。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努力帮助爱操心的父母(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和妻子),所以我的建议在现实生活中都经过了事实的检验。虽然这不是一本学术著作,但以众多科学家的大量实证研究为依据。

幸福在哪里

过去20年最热门的研究之一就是关于学习方面的研究。在我小时候,人们用“聪明”和“愚蠢”这样具有诊断性的词语来形容一个孩子的学习风格。如今,多亏了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梅尔·莱文(Mel Levine)、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普里西拉·韦尔(Priscilla Vail)等科学家们开创性的研究,才改变了人们看待学习风格的方式。 虽然他们的研究不常见,却非常实用。

幸福研究

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孩子的智力:她的音乐智能和内省智能很有优势,但是她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相对较弱。这样描述孩子的智力更准确、实用,而不是简单地形容她“除了会弹钢琴和做白日梦之外,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并非语义上的差别。之前的“诊断性”语言带有贴标签的意味,这种标签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学习动机变弱,进而学习成绩就会更差,自尊心也随之降低,最终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在他的著作《寻求快乐》(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中也有相关研究。

过去几十年里,除了关于孩子学习风格的开创性研究之外,还有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科学家试图弄清“幸福”是什么。我从这些研究中汲取了大量养分,书中引用的都是科学家真实的数据,而非本人的主观臆想。

心理学先驱,如著有《教出乐观的孩子》的马丁·塞利格曼 、《幸福的真意》作者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怎样适应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和《自我的智慧》作者乔治·范伦特(George Vaillant)以及前面提到的迈尔斯,他们的实证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同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幸福?他们给出了确切而可靠的答案,我在书中也大力着墨这些结论。现在,我们要知道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哪些事情可以改变,哪些事情不能改变。我们要知道,孩子的一切需要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幸福。

幸福研究

塞利格曼的研究结果表明,乐观的儿童成年以后极少出现抑郁和焦虑的症状,而且孩子在儿童期养成的乐观性格与他成年后的幸福感也高度相关。塞利格曼还认为,虽然孩子乐观的性格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父母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

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在幸福的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心流”这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心流是一种将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这种活动可能是滑雪、写论文、打网球或者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

幸福研究

希斯赞特米哈伊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处于心流状态中的人们幸福感达到最高峰。当一个人沉迷于一项有挑战性的事情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优势时,他就达到了心流的状态。一个人只要沉浸于最富挑战的事情,同时把自己的身心优势发挥到极致,心流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1967年,范伦特加入哈佛格兰特研究部门(Grant Study) ,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寻找构成幸福的元素。其实早在1937年,部门的研究人员就已经开始探索“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幸福”。他们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可靠的数据,而非理论假设。范伦特最核心的研究结果是:人们解决压力的方式非常重要。你从处理压力的过程中学到经验,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所以,父母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逃避压力,而是教会孩子怎样正确地处理压力。

比如,当孩子跟你说他不会解数学题的时候,你要教他怎样寻求帮助,而不是假装问题不存在。这是为了让你引导孩子正视困难,让他知道向别人求助是处理压力的最好办法。当其他孩子被人嘲笑的时候,你应该教会孩子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遭到嘲笑的孩子有什么感受,鼓励孩子公开为弱者辩护,而不是加入嘲笑的队伍中去。这样做其实是帮助孩子不向压力屈服,从保护弱者中学会同情和善良的行为,这正是适应社会的良好品质。

在家里,你还可以让孩子同你一起做家务。等他十多岁时,你可以适当地给他一些酬劳。父母不必包揽所有家务活或请保姆帮孩子收拾房间,给孩子一个机会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既可以当家里的小主人,又能学会生活技能,何乐而不为呢?否则,孩子一碰到压力,就会选择逃避。当孩子养的宠物不幸死去的时候,父母错误的做法就是再给孩子买一个新宠物,或者简单告诉孩子“生活本就艰难,快点儿振作起来”。

幸福研究

来自密歇根州霍普学院的心理学家迈尔斯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与“幸福”有关的话题。他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经过他本人以及工作伙伴大量实证研究得出的,而不是凭空猜测。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成人的幸福感与4个因素紧密相关:乐观、外向、生活主控感、自尊,这些因素根植于一个人的儿童期。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待这4个因素的精力和热情就像应对升学率那样,那么孩子成年之后的心理就会十分健康。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除了涌现出大量有关学习和幸福的研究之外,市面上相应地出版了许多开卷有益的书籍。虽然这些书籍没有颠覆传统理念和主流观点,但是它们至少对传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美国心理学家茱蒂·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在《教养的迷思》( The Nurture Assumption )一书中提到,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培养方式关系不大,而是和他的朋友圈子以及生活环境的细微差别更有关联。

一些知名心理学家,例如《拯救奥菲利亚》( Reviving Ophelia )的作者玛丽·皮弗(Mary Pipher)、《该隐的封印》( Raising Cain )的作者丹·金德伦(Dan Kindlon)和迈克尔·汤普森(Michael Thompson)、畅销书《真正的男孩》( Real Boys )的作者威廉·波拉克(William Pollack),他们质疑传统教养子女的方式,用全新的观点指导父母该如何教养子女。罗伯特·布鲁克斯与萨姆·戈尔兹坦合著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受益一生》一书列出了10项效用性极强的指南,以帮助父母形成培养成功孩子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包括信心、乐观和变通性。

还有戴维·艾尔金德(David Elkind)的《忙碌儿童:成长得太快》( The Hurried Child ),艾文·罗森斐尔德与妮可·怀斯合著的《望子成龙症候群:你让孩子忙过头了吗》,以及凯·海莫威茨(Kay Hymowitz)所著的《成长的准备》,这些著作都严肃指出整个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无异于拔苗助长,我们过于追求速度和成绩,这样做的代价是孩子失去了快乐、丰富的童年。

美国麦克唐纳基金会(James S. McDonnel Foundation)主席约翰·布鲁纳(John T. Bruner)在他的书中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人们误解了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导致父母误认为在孩子三岁以前可以改善孩子的大脑发育,所以不辞辛劳地运用莫扎特音乐和小汽车等各种刺激来提高孩子的智力。著名儿科医生、作家贝利·布拉泽顿(T. Berry Brazelton)与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Stanley Greenspan)合作出版了《孩子必不可少的需求》( The Irreducible Needs of Children ),书中细致描述了孩子成长、学习、迈向卓越的7大需求。

爱的降落伞

当我和妻子休把女儿露西从医院抱回来的第一天,露西就尿床了。我和休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平时很少阅读育婴书籍,而且前面提到的大部分著作当时还没有出版。即使市面上已有的某些育婴书籍,对我的帮助也不大。我需要有人告诉我书上没有的知识,而当时的出版物千篇一律都在讨论形而上的东西,无非就是论证某种观点,阐明复杂问题,或解释最新科学进展。我和休需要更基本、更实用的育婴知识。

我希望有人能具体地教我们怎样给宝宝换尿布,比如“先把露西的小脚丫举起来,再抬起她的屁股,这样就可以把垫在下面的尿布抽出来”。我们迫切需要安慰和鼓励:“别担心,没事的。养孩子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很多父母都做得很好,你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我需要有人能告诉我们最恐惧的事情不会发生,我需要有人能告诉我们这种担心其实再正常不过了。当人们渴望做好一件事情却毫无准备的时候,他们理所当然会感到恐惧。想象一下,此刻你坐在飞机上,你必须从机舱里跳出去,你手上只有一个降落伞却没有任何说明书--这就是新手父母的真实感受。有时情况更不妙,你可能甚至连降落伞都没有。

我需要有人告诉我们,爱就是我们的降落伞,爱让我们安全着陆。爱让我和休有动力去做父母该做的事情,无论是帮孩子换尿布、看说明书、找大夫、择校,还是深更半夜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争辩“宵禁”的时间。我需要经验丰富、可靠、值得信任的父母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做好为人父母的本分,只要我们没有刻意破坏亲子关系,我们就是成功的家长。

宝宝一出生,宝宝父母的父母就要为自己的孙子孙女忙活一切,手把手地教新手父母照顾新生儿的基本技巧,祖父母仿佛成了照顾宝宝的天使。

幸福记录

女儿露西出生的时候,我的父母已经去世,休的父母又住得很远,于是我邀请堂姐约瑟琳过来教我们带孩子。约瑟琳自己抚养了5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方面,她算是一个专家。我和休都把她当亲姐姐一样看待,所以露西出生没几天,我们就让约瑟琳过来和我们一起住。一遇到问题,我们就向约瑟琳请教。她给了一些很有用的建议,教我们怎样哄孩子,还常常逗得我们开怀大笑。堂姐给了我们初为父母的自信。

不幸的是,在本书出版前的几个月,56岁的约瑟琳因患上骨髓瘤去世了,但是她把爱留给了5个孩子和她的丈夫汤姆,也把爱留给了许多像我们这样深深被她感动的人。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本来应该担心自己是不是好家长的家长反而不焦虑,而那些不需要担心的家长却总是焦虑。那些不爱孩子、忽略孩子甚至虐待孩子的父母通常不会反省自己的过错,改变教育方式。我见过许多家长教育子女时犯了明显的错误,这是不容忽视的。当别人善意地提醒你之后,你要做的是乐意直面自己的错误,而不需要对一家人做复杂的心理剖析,这些分析也许很有趣,但是没有多大的必要。

你要做的是那些你已经知道很必要的事情:清理孩子的便便、为孩子提供食物、修补漏水的屋顶、唱生日快乐歌、讲睡前故事、做早餐、教孩子骑自行车。成为好父母的关键是留出时间陪伴孩子,真正活在“当下”,与孩子一起享受生活的每时每刻。永不停止的疯狂之爱推动着我们这样做,即使我们有时误以为这些事情并不重要!

如果你正在翻阅这本书,这说明你是一个好父亲或好母亲,因为你很重视教育子女的问题。但我想告诉你:“把书合上,和孩子一起出去玩吧。你已经知道如何为人父母了。”在此之前,我想给你一些有用的建议,毕竟抚养子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

我要声明的第一点:你已经拥有你需要的工具,首先是对孩子疯狂的爱,其次是时间、亲友、一些钱、求助对象(比如自己的父母或像约瑟琳这样的亲戚、儿科医生和学校),这些都是你拥有的资源。

若想当好父母,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在哪里,以及如何避免被这些错误根源所蒙骗。下面我列出了常见的错误根源,你可以把它们作为“打破神话的工具箱”。

你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 。不必沮丧,你可以把这当成好事,正因为有父母管不着的地方,孩子才能免受因父母犯错造成的伤害。

抚养孩子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 。如果你听到一些相互冲突的建议,例如纯棉尿布好还是“帮宝适”好、“可以看电视”还是“不准看电视”、“去洗自己的盘子”还是“吃饱就好”。别担心,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不妨和你的朋友、儿科医生、伴侣、妈妈或婆婆谈一谈,然后再做决定。你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会同意你的某一种选择,但其实与你怎么做完全无关。

为了成为优秀的父母,不必伪装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像我一样来自不健康的家庭环境,怀有许多不安全感和烦恼,但仍然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父亲。

不需要突击学习所有最新的研究成果 。翻开育儿杂志,你会发现庞大的信息量足以让人头昏眼花。读了一会儿,你会发现其中一些有用,一些没用,有些还自相矛盾;有些信息你能记住,有些你会忘记。没关系,你阅读这些文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它们只是给你提供帮助,别把自己弄得好像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的学生一样。

孩子最终的命运并不完全由遗传决定,也不完全掌握在你手中 。这是天性和教养相互作用的结果。同卵双生子被分开抚养的研究表明,基因不能决定一切,被分开抚养的双生子各自拥有不同的人生,但他们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基因很重要,生活经验也同样重要。

乐观一点,你有能力做到。其实你可以做到,因为你和孩子幸运地拥有彼此。我还清楚地记得休和我第一次抱着小露西回家时的情景,我们依偎在一起,想象着自己和孩子以后会怎样。现在我有三个孩子,初为人父的恐慌已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反复思考的问题,我想知道休和我是否能尽力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使他们将来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不幸福的根源

我向许多专家请教过这个问题:人生幸福的童年根源到底是什么?其中一位专家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世界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权威人物杰罗姆·卡根(Jerome Kagan),他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他继续说道:“如果你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并不意味着你长大之后就会变得快乐,因为成人的生活非常艰难。如果你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也许长大后会变得快乐,因为你经历过最糟糕的过去。”卡根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他认识一个非常快乐的朋友,那人是一个孤儿,他的童年过得很悲惨。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我自己就有类似的童年经历,即使是在最悲惨的环境下,孩子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虽然卡根没有明确地回答我快乐之源到底是什么,但是他告诉了我不快乐的童年根源是什么。“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卡根说道,“父母定的目标和标准是孩子无法达到的。我认识一些人,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有些人还是诺贝尔奖得主,但是他们过得并不开心,而且永远也不会开心。因为他们做这些是为了取悦父母,可是父母已于很久前去世了,他们再也无法讨得父母的欢心了。这个后果是父母一手造成的,父母的期望太高了。”

如果卡根提到的那些父母不对孩子施压,也许他们的孩子将来得不了诺贝尔奖。但是,那又怎样呢?作为父母,你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做一个快乐的人,还是想让他获得诺贝尔奖?

等等,别忙着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陷阱,它诱使你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事实上,你没有必要这么做。孩子既可以过得很开心,也可以得到诺贝尔奖,你并没有处在两难的境地。

我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太多的父母、学校、老师和教练都持有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孩子必须在快乐与高成就之间做选择,这意味着爬到顶峰的唯一方法就是牺牲所有的娱乐时间然后工作,工作,工作。研究表明,如果你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你就能同时拥有快乐与成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自然会尽力做到最好。你既能熬夜,又能早起;既能在健身房里锻炼身体,又能加班练习奏鸣曲或利用周末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这些全都不成问题。

幸福记录

和我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一起工作的同事,有五个人是诺贝尔奖得主,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体验发现的快乐才是工作的动力。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讨好自己难以取悦的父母,他们工作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当然,在他们艰辛的工作背后,常常也会遇到挫折,而应对逆境的能力是成为伟大科学家的先决条件。

但是,什么才是驱使他们工作的动力呢?答案不是恐惧,而是他们永不枯竭的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当然也想获得成功、达成目标、击败竞争对手,但他们拥有的是积极向上的竞技精神,而不是充满恐惧、输掉就会死的人生态度。他们努力工作是出于心甘情愿,而不是恐惧。

作为父母,鼓励孩子努力工作是件好事,但是你的教育方式必须合乎孩子的天性。所有的教练都会告诉你,有些运动员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而有些运动员必须温和对待,才能发挥最大潜力。

在后面的章节我会提到,父母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引发好奇心和激发创造的欲望,让好奇心和创造欲提供压力和动力。你可以强迫孩子去上第一次钢琴课、参加第一次球队选拔,但孩子从内心产生的浓厚兴趣才是驱使他继续下去的动力。找到童年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是将来成为快乐之人的重要因素。长大后,有人愿意付钱给你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成功对你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卡根建议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并不是从本质上反对压力,而是提醒父母给的压力要适当。“尽力就好”就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取悦父母”则是困扰孩子一生的噩梦。

无论如何,你要让孩子知道你爱他,父母有条件的爱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孩子必须了解父母会爱自己,不管是现在、将来还是永远。一位成功人士被问及如何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时,他为这份永不停歇的爱作出了完美诠释:“在妈妈脸上,我只看见她的微笑。”父母很少有时间对孩子微笑,也没时间灌输给孩子所有的东西,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因为我们不可能让时光倒流,把事情重新做一次。但我们可以为孩子指出一条通往幸福人生的道路,我们现在就必须这样做。

我知道幸福人生的局限性,我也知道快乐来去匆匆,快乐只有在回忆的时候才会弥足珍贵,而在当时却浑然不觉。我知道快乐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我也知道许多智者认为快乐是短暂的,根本不值得追求,就像追寻遥不可及的梦想,寻求快乐只是一群自私的人的目标。但是,我仍然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够快乐,这是我最大的愿望。我最喜欢的一个关于快乐的定义出自希瑟拉·博克(Sissela Bok),她说:“快乐就是感到生活顺畅。”为了让孩子生活顺畅,我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

书店里有一大堆关于父母所犯错误的书籍,我自己就写过一本《为亲爱的孩子操心》( When You Worry about the Child You love ),这些书都很有价值,可是我们需要一个具体的行动指南,教我们怎样对待孩子的童年。现在,我们该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才是一生快乐的童年根源。现在是大好时机,因为我们目前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作为依据。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不过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暂停一下,看看你自己的人生,你自己的童年经历。

回想自己的童年经历

研究表明,成为好家长的关键因素就是家长能反省自己的童年经验。倘若家长能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那么当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就可能不会重蹈覆辙。如若不然,家长就会犯下同样的错误。举个例子,那些经常打骂孩子的家长,小时候也经常被自己的父母打骂。如果他们能够反省自己的童年,接纳过往的经历,回想其中的痛苦,从中吸取教训,找到减压方法,就不会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

你在教育子女时,面对的也许不是打骂孩子这类问题,但你同样可以反省自己的童年,总结经验教训,做一个好家长。我们总是把童年美好的回忆传给孩子,我们尽量不去重蹈覆辙。不过且慢,你是否真的记得,你确定把自己美好的回忆传给孩子了吗?

幸福研究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皮特·冯纳吉(Peter Fonagy)最近研究发现,在单亲家庭中,母亲属于高压人群,常伴有犯罪、失业、抚养子女过多、精神疾病等问题。但只要母亲反省自己的童年经验,她们抚养的婴儿也有可能是安全依恋型的宝宝。这恰恰初步印证了弗洛伊德在1920年提出的观点:对过去一无所知的人极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至少他们的孩子会重蹈覆辙。

一生幸福的童年根源之一,就是孩子对父母双方或一方产生的安全感。冯纳吉的研究指出,即使你的童年缺乏安全感,只要你反省自己童年的经验,找出不快乐的原因,那么你就不会把同样的痛苦强加在孩子身上。换句话说,回忆你的童年并从中总结经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接下来,我会帮助你重整记忆。

你还记得小时候对自己说过的话吗?“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现在的感受,我以后绝对不会让我的小孩经历这样的痛苦。”当你生气的时候,你是否记得别人对你说过“你只是正在经历这个阶段”或“你会挺过去的”。你是否记得大人曾告诉你“年轻多美好,好好享受吧”,你却心想:“哼,我讨厌现在的年纪,你们大人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小孩有多么痛苦,我以后才不要变成多愁善感的老家伙呢!”

不管我们对自己说多少遍“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最终还是会忘记。不过,只要我们稍微努力一下,我们就能回忆起童年发生的一切。1802年,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在他32岁的时候写下一首短诗《我心雀跃》:

当天边彩虹映入眼帘,

我心为之雀跃;

初生时即如此,

我现在仍不变,

将来也会如此,

否则我宁愿死去!

儿童是成人之父……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人见到大自然的美景--彩虹而心跳不已,这种感觉小时如此,长大亦如此,而且他许下心愿,希望以后仍然如此。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孩子纯真心灵的触动之情,却又夹杂着一丝惋惜。童年就像手中紧握的冰块,很快就会融化掉。

5年后,他37岁。他对童年的惊讶之情已经慢慢褪去:

然而,有一棵老树,在林间独立,

有一片田园,在我的眼底,

它们低语着,谈着已逝的往昔;

我脚下一株三色堇

也在把旧话重提:

到哪儿去了,那些幻异的光彩?

如今在哪儿,往日的荣光和梦境?

如果你熟悉古代英文诗词和他诗歌中提到的老树、三色堇,就不难体会人类共有的情感。如今,童年时代粗鄙的乐趣和动物般的嬉戏已经消逝。

若想找回童年的快乐,我们就要试着回忆过去。小时候,当我们看到天空出现彩虹,就会雀跃万分,驻足欣赏。如果换作是其他令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也会如此。例如偷偷地瞟一眼可爱的男生或女生,或是爸妈在临睡前给你一个晚安吻,或是踢球时赢了小伙伴。这些事情都足以让你开心不已。

你自己就是最棒、最值得信任的专家。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任何决定。你能够帮助自己和孩子做决定。你可以选择用什么方式来对待孩子的童年。因此,你自己的童年是你做决定的重要“参考资料”。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不需要你回忆童年发生的所有事情,我只需要你回忆其中的一两个场景。等你想起来,我再提问。别急,慢慢来。

…………

欢迎回来,现在你已经回忆起童年发生的事情。我请你自己回答一个有趣却复杂的问题,但很多大人都没有问过你这个问题:“你的童年有哪些快乐的回忆?如果过得不快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许多大人能够马上说出童年不快乐的原因:坏老师、零用钱不够花、残酷冷漠的父母、郁郁不得志、疾病、频繁搬家、讨厌的学校、烦人的高中、糟糕的基因。尽管有这么多的不满,请你暂时先把它搁在一旁,尽量回忆童年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哪些人和事值得你感激?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接下来我会列出14个问题,你可以参考这些问题重整童年的回忆。我希望你慢慢地思考每个问题,然后回想起童年的那些经历。等你读到本书的后面章节时,你就会记起童年发生的所有事情。请你拿出纸和笔,粗略地写下问题的答案,以便你将来可以当回忆录翻阅。

1. 试着回想和父母在一起时的快乐情景。你能想起事情的细节吗?这些事情并不一定是“大事”或者“重要的事”。只要一想起那些事情,你就会面带微笑,那就行了。通常那些最琐碎的小事情,比如沾满奶油的刀叉就足以让你开怀一笑。

2. 试着回想和兄弟姐妹或者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尽量回忆起一些细节。不用考虑事情是否有深度、有意义,只需想起那些让你开心的事。

3. 之前已经回想了开心的事情,那么现在想一想不开心的事。这些事情你不希望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如果你的童年过得不快乐,那么回想一两个场景吧。

4. 回想一下你十来岁时的光景。十一二岁的时候,你身边发生过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你家的院子什么样?你家的冰箱什么样?你喜欢冲凉还是泡澡?你最喜欢吃的甜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部电影?你对大人有什么看法?你上课的教室什么样?你住的街道什么样?你还记得养过的宠物吗?你最喜欢什么节日?你能想起一两件开心的事情吗?

5. 你小时候最要好的玩伴是谁?还记得他的名字吗?

6. 你还记得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吗?想一想和他们相处的日子。

7. 在你小时候,除了家人以外,还有谁带给你快乐?这个人是怎样改变了你?想一想和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为你做过什么?你们经历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你们经常在一起还是偶尔联系一次?

8. 你在学校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哪种教学方式最适合你?你从学校生活中学到了什么?你在学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你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经历哪些事情?

9. 哪些纪律或行为准则让你最受益?哪些规则对你最不管用?你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哪些准则的约束?

10. 小时候让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你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做什么事情?自己读书?和朋友一起玩?

11. 你小时候最希望经历什么事情,但最终却没发生?

12. 在你今天看来,你最欣赏自己小时候拥有的哪些品质?不管你现在是否还保留着这些品质。

13. 快乐成人的童年根源是什么?

14. 你从以上问题中学到了什么?你知道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了吗? HW8LDuORaChreZEwzsPcnFkUqKExDrgBOJRjRu23QiicXhdJjmeIqeDjX7gz586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