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改善孩子的情绪 整合左右脑

托马斯4岁的女儿凯蒂非常喜欢上学,爸爸每次送她上学离开时她从来没哭闹过。直到有一次,她在学校生病了,老师打电话给托马斯,托马斯就把凯蒂接走了。

第二天要去上学的时候,凯蒂开始哭闹,可之前她还好好的呢。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早晨都会发生同样的事情,就算托马斯在哭闹与反抗中好不容易给她穿上了衣服哄她去上学,到了学校情况也会变得更加糟糕。

在学校的停车场下了车之后,凯蒂就会越来越“反常”。进入学校大楼时,她就会有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行为。她紧挨着爸爸走,不知怎么的,她小小的身体变得比钢琴还重。

在她的反抗之下,托马斯只好拖着她一步步地挪向教室。到了教室,她把爸爸抓得更紧,最终使出经典的“力量集中式”——把所有的重量都压在爸爸腿上。当托马斯终于逃出凯蒂的“魔掌”,退出教室时,他听到了女儿歇斯底里的声音:“你走了我会死的!”

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幼儿分离焦虑。学校有时候是个非常可怕的地方,但是托马斯很纳闷:“凯蒂生病之前非常喜欢学校,她绝对是为学校而生的。她热爱学校里的活动,喜欢和同学交朋友、爱讲故事,还很崇拜她的老师。”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场病就制造出了凯蒂这样极端的、不可理喻的恐惧情绪?托马斯应该怎样回应?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找个法子让凯蒂心甘情愿地回去上学,这是他的“生存”目标。但是他也希望把这个艰难的经历转变成一次机会,不仅解决凯蒂眼下的问题,更要对她的长期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他的“发展式教育”。

稍后我们会回到托马斯面临的这个问题上来,看他怎样运用大脑基础知识让仅仅满足最低要求的“生存”时刻,变成帮孩子获得无限发展能力的好时机。他很了解我们接下来要阐述的知识:左右脑工作的简单原理。

左脑和右脑

可能你已经知道大脑分成左右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不仅在解剖学上是分离的,而且在功能上也非常不同。有人甚至认为,左右脑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它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科学界称,大脑影响我们的方式有“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见图2-1),但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用通俗的说法讨论左脑和右脑。

左脑热爱并且渴望秩序,是逻辑的、求实的、语言的和线性的。而右脑是全面的、非语言的,它发送并接收信号,使我们实现沟通。这些信号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接触、语气语调、身体姿势和手势。右脑不关心细节和秩序,只关心整体的场景,即一次经历的含义和感受,并专门处理意象、情绪和个人记忆。“直觉”或者“发自内心的感觉”就来源于右脑。

左脑和右脑

左脑热爱并且渴望秩序,是逻辑的、求实的、语言的和线性的。而右脑是全面的、非语言的,它发送并接收面部表情、眼神、语气语调等信号,使我们得以沟通。

有人说右脑更加直观和感性,从专业角度来说,更准确的说法是右脑更直接地受到身体和大脑底端区域的影响,这部分负责接收和解读情感信息。简单地说,就是左脑是逻辑的、语言的和求实的,而右脑是情感的、非语言的、经验化的和自传体式的。

你可以这样想,左脑关心法律条文。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会变得非常擅长使用左脑的思维:“我没有拉她!我推她来着。”而右脑关心法律精神,注重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和体验。左脑关注文字而右脑关注语境。正是感性的右脑促使凯蒂朝父亲大喊:“你走了我会死的!”

图2-1 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尤其是3岁以前,右脑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还没有掌握用逻辑和文字来表达感受的能力,完全活在当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毫无顾忌地蹲在人行道上看小甲虫爬行,或者上课迟到了也毫无内疚感。逻辑、责任,还有时间观念,对他们来说还不存在。但是当一个孩子开始不停地问“为什么”时,你就知道他的左脑开始起作用了,因为左脑想知道世间万物线性的因果关系,并用语言把逻辑表达出来。

联结左右脑

为了使生活和谐、有意义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左右脑协同运作是至关重要的,而大脑结构也是这样设计的。例如,胼胝体纤维束沿着大脑中枢连接左脑和右脑,左右脑通过纤维产生交流,从而作为一个整体运作—— 这正是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我们希望他们的大脑横向整合, 左右脑默契配合。这样,孩子会同时正视自己的逻辑和情绪,会很好地平衡两者,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大脑之所以分成左右两部分,是因为每一部分都有专门的功能,我们因此可以达成更加复杂的目标,执行更加困难的任务。当大脑不能整合或者我们仅从一侧大脑获取经验时,就会出现问题。只使用左脑或者右脑就像只用一只胳膊游泳—— 一只胳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两只胳膊一起用, 不是更能直达目标、更加容易成功么?

大脑也是同样的道理。以情绪来说,如果我们希望生活更有意义,情绪绝对不可或缺,但是我们不希望生活完全被情绪控制。如果我们被右脑接管而忽视左脑的逻辑,我们就会觉得自己被淹没在想象和身体感觉之中,情感泛滥。同样,我们也不希望只运用左脑,而把逻辑和语言从感受和个人体验中剥离出来,那样我们会感觉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

我们的目的就是避免情感泛滥或情感荒芜。我们希望非理性意象、自传式记忆和对我们而言那些至关重要的情绪能够发挥作用,同时也希望它们能够和秩序、结构整合。当凯蒂留在学校被吓坏了的时候,她的行为主要靠右脑支配。结果是托马斯目睹了一次非理性的情感泛滥,凯蒂情绪化的右脑没有和她逻辑化的左脑协调运作。

这里有一点很重要:不是只有情绪泛滥会造成问题,忽视或否认情感会导致情感荒芜,同情绪泛滥一样会造成一些问题。这类问题更多地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孩子身上。下面是一个12岁女孩的故事,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阿曼达和她最好的朋友发生了争执。我们从她母亲那里得知,这场争执在当时对她来说非常痛苦。但当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她却只是耸耸肩,盯着窗外,说道:“我真的不在乎,但我们不会再说话了,因为她惹恼了我。”

她的表情冷漠而平静,但是从她微微颤抖的下唇和细微的眨眼中,我能感觉到她右脑的非语言信号在揭示她的真实情绪。在这个时候,拒绝表明一种伤痛。阿曼达处理脆弱情感的方式就是退回到左脑,退回到她贫瘠的(但是可预计且可控制)、情感荒芜的左脑。

我要让阿曼达明白,即使回想起和朋友的冲突是非常痛苦的,她还是需要注意甚至尊重在她的右脑里发生的事情,因为右脑更直接地与身体感觉以及来自大脑底部的感受相连,二者共同创造了情绪。因此,所有来自右脑的意象、感觉和自传式记忆都充满了感情。伤心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从不可预知的右脑觉察式的疆域中撤退,退回到可预测、可控制的左侧逻辑式的疆域,这样我们就会感觉更安全。

帮助阿曼达的关键在于,我要温和地感受她真实的感受。我没有直接指出她对我,甚至是对自己的隐瞒,也没有指出她生命中的重要之人如何伤害了她。相反,我让自己去感受她的感受,试着让我的右脑去和她的右脑沟通。通过我的面部表情和姿态,让她知道我真的希望能够体会到她的情绪。这种感同身受帮助她去“感受自己的感受”,让她知道她并不孤单——我关心她的内心体验,而不仅仅是外在表现。一旦建立了彼此间的联结,语言对两个人来说就会变得更加自然,我可以慢慢进入她的心里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通过让阿曼达讲述她和最好的朋友之间的争执,并且注意她在讲述时的停顿,观察她微妙的情绪变化,我把阿曼达再次引入她真实的情绪之中,并帮助她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这些情绪。这就是我尝试既同她右脑的感受、身体感觉和意象联结,又同她左脑的语言、叙述经历的能力相联结的过程。一旦了解了左右脑的作用机制,我们就能明白,整合这二者将会彻底地改变互动结果,以及这种彻底改变是如何实现的。

我们不希望孩子受到伤害,同时也希望他们不仅熬过生活中的困境,还能直面困难并得到成长。当阿曼达退回到左脑,逃避右脑中翻涌的痛苦情绪时,她就拒绝了自己需要承认的一部分重要的自我。

刻板的左脑

拒绝情感不是我们太过依赖左脑的唯一危险,我们也可能变得太过刻板,缺乏对不同观点的辨别力,缺乏结合背景来理解事件的能力(这是右脑的特长)。正因如此,有时你对8岁的孩子开个善意的玩笑都可能引起他的防御和愤怒。记住,右脑负责解读非语言信息,所以特别是当孩子累了或情绪不佳的时候,他可能只会注意到你的话的字面意思,却不会注意到你开玩笑的语气。更糟的是,就算你还在对他眨眼睛,他也会视而不见!

蒂娜最近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展示了刻板的左脑完全支配大脑时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图2-2 典型的左脑刻板
当蒂娜告诉蛋糕师傅她要“将‘JP’写在纸杯蛋糕上”时,根本没想到师傅会这么死心眼,左脑化地理解她的话。

蒂娜从食品店为刚满一岁的儿子订购了一个蛋糕。她想要一个“纸杯蛋糕做成的蛋糕”,就是用糖霜把好多个纸杯蛋糕连在一起,这样看起来像一个很大的蛋糕。她下订单的时候告诉蛋糕师傅要把儿子的名字“JP”写在纸杯蛋糕上。结果,她在生日聚会开始前拿到了图2-2中的蛋糕:JP在纸杯蛋糕上。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学会同时运用左脑和右脑—— 把左右脑结合起来 。还记得幸福之河吗,河两岸分别是混乱和刻板,保持心理健康就是保持在这两条河岸之间和谐的水流中央。帮助孩子联结左脑和右脑,能够给他们更多避开混乱和刻板河岸的机会,从而生活在健康、幸福且不断流动的河水之中。

整合左右脑可以确保孩子不会离两岸太近。如果右脑的情感没有与左脑的逻辑结合,就会像凯蒂一样漂向混乱的河岸。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从左脑获取一些观点,并积极地处理情绪。否则,就像阿曼达那样,一旦抵制情绪并躲回左脑中,就会撞上刻板的河岸。这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孩子邀请右脑多多参与,这样他们就可能接纳新的信息和体验。

整合我们自己

现在你已对左右脑有了更多的了解,接下来想想自己大脑的整合程度吧。当你初为人父或初为人母时,有没有被右脑支配过?你是不是经常被卷入情绪的洪流中,让孩子被你自己的混乱和恐惧淹没?或者,你倾向于住在左脑情感的荒漠之中,结果你的反应刻板,使你在解读和回应孩子的情绪和需要时很费劲?

下面是一个妈妈的话,她意识到她最初和小儿子互动的时候只用了左脑。

我成长在军人家庭。不用说,我一点儿都不情绪化!我是个兽医,一个训练有素的问题终结者,我不太擅长共情什么的。

当儿子哭泣或难过时,我会试着让他安静下来,好帮他解决问题。这样做有时候没用,甚至让他哭得更加厉害,所以我只好走开等他自己平静下来。

最近,我试着首先进行情绪联结——右脑对右脑,这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现在我会抱着他,听他说,甚至帮他复述他的故事,让他的左右大脑一起工作。然后我们会讨论怎么采取行动或者解决问题。现在我试着谨记:联结第一,解决第二。

要想做到是需要练习的,但是一旦我先和儿子在情感上取得联结,既用右脑也用左脑,而不是只用左脑,一切就变得更顺利了,我们的关系也改善了。

这位妈妈意识到,对自己右脑的忽略让她错过了与儿子联结、帮助儿子发展右脑的重要机会。

促进孩子大脑整合最好的方法,是我们自己的大脑更加整合(在后面讲镜像神经元的时候会更全面地讨论这一点)。我们自己的左右脑一旦整合起来,就可以既将现实的左脑和理智联结(让我们作出重要决定并解决问题),也将右脑和情绪联结(让我们觉察感受、身体感觉和情绪),从而亲切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孩子大脑的横向整合呢?下面我们将教你两招。当“整合时机”出现时,你可以立即开始对孩子左右脑的整合之旅。

全脑教养指南
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

全脑教养 第1法 聆听与关注:认清情绪

一天晚上,蒂娜7岁的儿子刚回房睡觉就又出现在客厅,说自己睡不着。他烦躁地说:“我要疯了,你从来没有在睡前给我晚安吻!”蒂娜对这个非同寻常的情绪爆发感到惊讶,回应说:“我不知道你想让我这么做呀!”儿子的回应是一连串连珠炮似的抱怨:“你从来都没有对我好过!我要疯了!离我的生日还有十几个月呢,而且我讨厌做家庭作业!”

这有逻辑吗?没有!看着眼熟吗?当然!所有的父母都会经历这种情况,孩子说了一大堆看起来毫无意义但让他们心烦意乱的问题。这种情况足以让人沮丧,尤其是当你以为孩子已经长大、不再乱发脾气的时候。突然,他烦躁得不可理喻,而且你似乎完全帮不上忙。

基于对左脑和右脑的了解,我们可以得知此时蒂娜的儿子右脑情绪正在剧烈地波动,而且缺乏左脑逻辑的平衡。面对这样的情况,最徒劳的反应可能是急切地保护自己(“我明明对你很好”),或者跟儿子错误的逻辑较劲(“我也没有办法让你的生日早点到;至于家庭作业,是你必须做的”)。这种合乎逻辑的左脑式反应会撞在孩子右脑抵制性的砖墙上,并在母子之间拉开一道鸿沟。别忘了,这种时候他的逻辑的左脑已经消失了。

所以,如果蒂娜采用左脑式回应,儿子就会觉得妈妈不理解他或者不关心他的感受。他正处在右脑非理性的情绪洪流中,左脑式回应是一个双输的办法。

怎样做才正确?

绝大多数父母本能的反应就是问他“你到底在说什么”,或者让他立刻回去睡觉,但是蒂娜制止了自己。她运用了联结和引导策略。她把儿子拉到身边,抚摸他的后背,用一种安慰的声调说:“有时候真的很难受,对不对?但你知道的,我永远不会忽略你的,你一直在我心里,你要明白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儿子在蒂娜怀里解释说,有时候他觉得弟弟获得了妈妈更多的关注,而家庭作业占用了他太多的课余时间。在他说话的时候,蒂娜能够感觉到他慢慢放松下来,态度也逐渐软化。儿子感觉到妈妈在聆听、关注自己。接下来蒂娜简要地解释了儿子刚才提出的那些具体的问题,因为他现在比较愿意去解决了,他们一致同意早晨再说。

在这种时候,父母不清楚孩子是真的有需要还是只是拖着不去睡觉。拓展孩子的思维并不意味着让孩子操纵你或是强化不良行为。相反,通过了解孩子的大脑是怎样运作的,你可以更快地与孩子合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冲突。

因为蒂娜了解儿子的大脑发生了什么,所以她知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他的右脑联结。她用右脑听儿子讲话并安慰他,结果不到五分钟儿子就回去睡觉了。反过来,如果她运用左脑的逻辑和规则,严厉地训斥儿子,他们两个就都会更加不安,而儿子平静下来回去睡觉的时间也将远远超过五分钟。

更重要的是,蒂娜的回应充满关爱。虽然对她来说,儿子的问题很傻、没有逻辑,但他真的感觉到了不公平,所以他的抱怨是正常的。通过右脑对右脑地与儿子联结,她能够让儿子知道,她感受到了他的感受。即使他是在拖延睡觉时间,右脑式回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不仅让她满足了儿子对联结的需要,而且更快地引导他回到了床上。蒂娜没有与儿子情绪的洪流对抗,而是通过回应他的右脑,在洪流中冲浪。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当孩子烦躁的时候,逻辑往往不起作用,除非我们回应了他右脑的情感需求。我们把这种情感联结叫作“感同身受”,也就是与另外一个人深入联结,让他“感到被理解”。当父母和孩子感受到对方的感受,他们就能体验到所谓的联结。

蒂娜的做法叫作“聆听与关注”,它首先让孩子“感到被理解”,然后再去尝试理智地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方法是如何起作用的。

第1步:同右脑联结

我们在社会中接受的训练是用语言和逻辑解决问题,但是当你4岁的孩子因为不能像蜘蛛侠一样在天花板上爬而极度愤怒的时候(蒂娜的儿子曾经如此),似乎不是给他上物理课的好时机。或者如果你7岁的孩子因为觉得妹妹得到了更好的待遇(我的儿子有时候这么觉得)而感觉受到伤害时,写一个记分牌来证明你对孩子们的公平也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

相反,利用这些机会,我们可以认识到逻辑不是带来理智对话的主要工具。这似乎有悖常理,不是吗?但父母们必须铭记在心的是,不论孩子的感情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和令人沮丧,它们对孩子来说都是真实而且重要的—— 我们也应该以同样真诚 和重视的态度作出回应。

在蒂娜与儿子的交谈中,她承认他的感情,从而激发其右脑开始运转。她还使用非语言信号,比如身体接触、感同身受的面部表情、关爱的语气和不带偏见的倾听。换句话说,蒂娜用自己的右脑和儿子的右脑联结和沟通。这种右对右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的大脑进入平衡或更加整合的状态。接下来她开始对儿子的左脑做工作,解决他提出的具体问题。

第2步:引导至左脑

在回应孩子的右脑之后,蒂娜开始转向左脑。她合理地解释,努力地做到公平,并承诺当儿子睡觉的时候给他留一张纸条,和他一起筹划下一个生日,并且想办法让家庭作业更加有趣,从而引导他进入积极的方向。这些工作他们在当天晚上做了一部分,但大多是第二天做的。

一旦与儿子右对右地联结上,“左对左联结”和理性地处理问题就变得容易得多。通过第一步联结右脑,蒂娜接下来可以通过逻辑的解释和规划来引导孩子的左脑,这需要他的左脑参与到会话中。这种方法让他能够以一种整合、协调的方式来使用左脑和右脑。

这并不意味着“聆听和关注”永远管用。毕竟有些时候,孩子只是度过一个不会再重现的情绪点,只需要冲过情绪的海浪直到风暴过去,或者仅仅需要吃点东西或者睡个安稳觉。你可能需要像蒂娜一样,等孩子达到更加整合的状态后,再来理性地讨论他的感情和行为。

我们也不建议,仅仅因为孩子没有逻辑思维就一味地纵容他或者轻易让他突破你的底线。不能仅仅因为孩子的左脑还不起作用,就把尊重和行为规范掷出窗外。例如,任何在家里不恰当的行为—— 举止不敬、伤害他人、乱摔东西——在孩子情绪高涨的 时候仍然应该禁止。你应当制止孩子的破坏行为,把他拉到一边,然后再开始进行聆听和关注。

最好在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讨论其不当行为及后果,因为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并非吸取经验教训的最佳时机。一个孩子在用左脑工作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信息,这时候立规矩也会更加有效。这就好比你是一个下水去救孩子的救生员,在告诉孩子下次不要游这么远之前,你需要先游向他、抱住他并且帮助他上岸。

在做这一切之前,最关键的是当孩子淹没在右脑情绪的洪流中时,如果你在引导他之前先与他联结,就是帮了你自己和孩子一个大忙。这种联结就像救生圈,可以保证让孩子的头露出水面,并避免你被他惊慌之下拉下水。

图解全脑教养第1法

避免命令和要求

尝试聆听与关注

全脑教养 第2法 经历分享:安抚情绪

蹒跚学步的孩子跌倒擦伤了手肘、上幼儿园的孩子失去了心爱的宠物、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痛苦、失望或恐惧的感受能够将孩子淹没,强烈的情绪和身体感觉充斥着孩子的右脑。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左脑运转起来,让孩子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提高孩子大脑整合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帮他复述带来恐惧或痛苦的经历。

9岁的贝拉上厕所冲水的时候马桶坏了,水涌得满地都是。贝拉不愿意(实际上也不能)冲洗马桶。爸爸道格知道“经历分享”的方法,他陪女儿坐下来,复述水从马桶里溢出来这件事。道格让她尽可能详细地讲述这件事,而且帮助她补充细节,包括贝拉心里对冲马桶挥之不去的恐惧。复述几次这个故事之后,贝拉的恐惧逐渐减少了,最后终于消失了。

为什么经历分享这么有效呢?从本质上来讲,道格所做的,正是帮助女儿让左右脑共同工作,以让她理解发生的事情。当她详细述说水溢到地板上的情景以及她的担心和害怕的时候,她的左右大脑就是在以整合的方式一起运作。她调用左脑理顺细节并将经历转化为语言,然后引入右脑,重访她的情绪。通过这种方法,道格帮助女儿讲述她的担心和害怕,这样她就可以抚平这些情绪了。

如何引导孩子复述故事?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说出经历。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说、怎么说,强迫他们说出来只会适得其反。想想你自己想要独处、不想说话的时候,别人的催促有用吗?相反,可以温柔地鼓励他们,开个头,请他们来补充细节;如果他们不感兴趣,要给他们时间,以后再谈。

如果有策略地开始这种谈话,孩子就更可能给你反馈。首先要确保你和孩子都有好的心情。经验丰富的家长和儿童心理治疗师也会告诉你,比起坐下来面对面地请孩子分享心情,一边干别的事情一边跟孩子谈话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搭积木、玩卡片或者骑车的时候,孩子更愿意分享和讨论。如果孩子不想讨论的话,还可以采取其他办法,比如让他把这件事画出来或者写下来。如果感觉他不愿意跟你谈,就鼓励他跟别人谈—— 朋友、其他成年人 甚至兄弟姐妹,都是很好的倾听者。

复述的力量很强大,它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让他们平静下来,但是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强大力量背后的科学原理。右脑处理情绪和亲历式记忆,左脑为情绪和记忆赋予意义。左右脑一起工作会治愈我们的痛苦经历。一旦孩子学会关注并分享经历,就能以健康的方式回应所有的事情——从擦伤手肘到重大的损失或精神创伤。

孩子需要的,往往是理清事情经过,尤其是在他们体验了强烈的情感时,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运用左脑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弄明白强大而又可怕的右脑感情,使他们可以有效地处理这些感情。这就是讲故事的作用:整合左右脑来理解自己和所处的世界。

为了把故事复述得合乎情理,左脑必须用词语和逻辑把事件整理好,右脑则致力于处理身体感觉、原始情绪和个人记忆,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完整的图景,传达自己的体验。这正是写日记和讲述艰苦经历强大的治愈作用背后的科学道理。事实上,研究表明,仅仅是给真实的感受指定一个名字或者贴一个标签,就可以让右脑中“情绪通路”的活动平静下来。

出于同样的原因,对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复述故事都很重要,都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中的事件。有时候父母会回避谈论令人苦恼的事情,认为这样做会强化孩子的痛苦或者使事情更糟。其实,很多时候复述故事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不仅可以让他们搞清楚事件经过,还可以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好的事情上。

还记得玛丽的儿子马可的故事吗?我们总是本能地想弄明白有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促使大脑不断尝试去了解我们所获经验的意义,直到成功为止。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来促进这个过程。

这就像托马斯和凯蒂,凯蒂尖叫着说如果爸爸把她留在学校她就会死,虽然这种状况让托马斯感到沮丧,他还是抵制住了忽略和否认凯蒂感受的冲动。因为意识到女儿的大脑把好几件事情连在了一起:被扔在学校、生病、爸爸离开她,还有感到害怕。结果一到该收拾东西去学校时,她的大脑和身体就开始告诉她:“坏主意:学校= 生病=爸爸离开=害怕。”从这个角度看,她 不想去上学是可以理解的。

想到这一点,托马斯开始运用左右脑的知识。他知道像凯蒂这么大的孩子是典型的右脑主导型,他们还没有掌握用逻辑和文字表达感受的能力。凯蒂体验到了强烈的情感,但是她不能清晰地理解并表达出来。结果情绪变得极为强烈。托马斯也知道,自传式记忆储存在右脑,女儿生病的细节已经和她的记忆挂钩,这导致她的右脑超负荷运转。

掌握了这些信息,托马斯就知道他要帮凯蒂做的,是让她的左脑弄明白这些情绪,理清事件的顺序,并且将感受付诸语言。托马斯采用的方式是帮助女儿讲述生病那天发生的故事,这样她就可以同时运用左脑和右脑。

托马斯告诉凯蒂:“我知道有段时间你不愿去上学,这都是因为你在学校生病了。我们试着来回忆你生病那天。首先,我们准备好了去学校,对吗?还记得吗,你想穿红色的裤子。我们吃了蓝莓松饼,接下来你刷了牙。我们到了学校,然后拥抱着告别。你开始在活动桌上画画,我挥手跟你说再见。在我离开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凯蒂回答说她生病了。托马斯继续说:“对。而且我知道你感觉很不舒服,但是拉鲁索女士把你照顾得很好,她知道你需要爸爸,所以给我打了电话,我马上就到了。有老师在爸爸来之前照顾你,这样很幸运,对不对?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照顾你,你感觉好多了。”托马斯强调他立刻赶到了,而且一切都很好,他还向凯蒂保证,只要她需要爸爸,他会一直在。

把事件的过程理顺,托马斯让女儿明白了她的情感与身体正在经历什么。他接下来帮助她创建了一些新的联想,表明学校是安全而有趣的,提醒她要热爱学校的方方面面。他们一起做了一本画册,通过写字和画画讲述了整件事,并且重点介绍了教室里她最喜爱的地方。和其他孩子一样,凯蒂喜欢一遍遍地读她自己做的画册。

没过多久,凯蒂就重燃了对学校的热爱,这次经历对她不再有那么大的影响。事实上,她知道有爱她的人的支持,她就可以克服恐惧。随着凯蒂的成长,爸爸会继续帮助她搞明白她的种种经历,这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对凯蒂来说,会变成一个处理困境的很自然的方法,并在她成年之后成为面对逆境的有力工具,这将让她一生受益。

10个月到10岁都适用

即使孩子比凯蒂小得多,比如只有10~12个月那么大的孩子,也会对讲故事反应积极。举例来说,蹒跚学步的孩子跌倒了,擦伤了膝盖。她的右脑占据主导地位,使她完全处在当下,沉浸在身体和情绪的痛苦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会担心痛苦永不消失。当妈妈复述这件事时,对经历赋予语言和秩序,这就是在调动和开发女儿的左脑,向她解释发生了什么—— 她只是跌倒 了,这样女儿就能明白为什么她会受伤。

不要低估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你可以尝试验证一下,你会惊讶于它如此有用,也会惊讶于孩子以后受伤或害怕的时候多么渴望讲故事。这种“经历分享,安抚情绪”的方法对大一点的孩子同样有效。

我认识的一位母亲劳拉,就对她的儿子杰克使用了这种方法。杰克10岁的时候发生了一起小小的但很吓人的自行车事故,后来他一想到要骑自行车就会觉得紧张。下面是劳拉帮助儿子讲故事让他理解内心体验的过程。

劳拉: 记得你摔倒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吗?

杰克: 过马路的时候我正看着你,没注意到下水道的栅栏。

劳拉: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杰克: 车轮被卡住了,自行车压在了我身上。

劳拉: :可怕了,对不对?

杰克: 是,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我倒在了街上,我甚至看不到发生了什么。

劳拉: :亲爱的,你一定吓坏了吧。你记得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

劳拉帮助杰克详细讲述了整个经历。最后,他们一起讨论这次事件是怎么解决的:杰克摔倒后哭了,劳拉温柔地安慰他,给他贴上创可贴,后来他们一起去修理了自行车。他们还提出要小心提防下水道栅栏,还要在过马路时注意来往车辆。这让杰克摆脱了一些无助的感觉。

这类谈话的内容显然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发生改变,但是要注意劳拉是怎么引导儿子讲出故事的。在儿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她让儿子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她只作为一个推动者,帮助儿子回忆事件中的细节和感受。

经历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让我们在失控的时候重新掌控局面。一旦我们可以说出恐怖或痛苦的经历—— 当我们用文字表达 并接受这些经历—— 它们往往就会变得不那么恐怖和令人痛苦。 帮助孩子说出他们的痛苦和恐惧,就是在帮助他们抚平这些负面情绪。

图解全脑教养第2法

避免置之不理和否认

尝试经历分享

教孩子了解左脑和右脑

请跟孩子一起阅读,以下内容是针对5~9岁的孩子而写的,你可以自行修改,以适合不同年龄和发展阶段的孩子。

案例 nGxxT4HuvRg1JyeKpcxmT8oZ6bAgfOKpe2pt4noMc7+RM9i8Bu8mYFiocWyinz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