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经济的格局和产业版图就此发生了巨大改变。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此行业热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八次提到互联网),甚至有多位代表提议希望“互联网+”这种生态战略能够成为“国家战略”。
总理提到,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3月15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就“互联网+”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充分肯定了电子商务对带动就业和刺激消费的积极作用,指出网络创造的是“活力与空间”,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应顺势而为。同时,李总理也强调了网络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说,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要做好“互联网+”的大文章,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壮大。
4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措施,培育经济新动力。会议指出,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是“互联网+”行动的重要内容。要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为其清障搭台,在发展中规范和引导。
一要简政放权,放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按规定将网络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给予同等就业创业扶持。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电子商务初创企业的支持,放开外商投资电子商务业务外方持股比例限制。二要推动电子商务与贸易流通、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联动发展,创新和拓展面向“三农”的服务,推进网络购物、网络化制造和经营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成长,建设促进居民消费的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实体店与电商、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
李总理的这几段发言,既是对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网络产业横向和纵向发展的展望,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互联网经济走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雷军在国家发改委一份报告的“名词解释”中看到了一段内容,他用手机逐字逐句把这些内容发到了自己的新浪微博上:“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关于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业内公认的观点可追溯到2013年11月6日马化腾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发言。马化腾当时提到:“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其中,以国内首家纯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为例,其定位是护航互联网生态,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亿,护航2014年“双11”,一天的保单就超过了1.5亿!
2014年实体经济受损这道坎一过,就有了李克强的中国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更有了李克强的精彩语录——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一句话浓缩了三个互联网领域的热门词汇——“互联网”、“风口”、“顺势”。一场互联网思维的变革,已然通过A股形成自上而下的迸发,中国股市也全线飘红。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概念也是高层的集体“点赞”之语。仅在2013年,国家领导人考察的企业中,就有22.3%和互联网相关。中国已经错过了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今,以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为先导,加速推进“互联网+”,中国确实有机会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如今,“互联网+”的触角延伸,不仅仅在第三产业,更在向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渗透。将线下与线上高度融合,而不是互相排挤的零和游戏。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通过平台推动产业创新,才是“互联网+”的真正未来所在。
“互联网+”的“+”,含意为互联网加传统行业。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互联网+”并非无根之木,而是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进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第三产业中,“互联网+”模式实际上已经得到全面应用,比如电商的京东模式和淘宝模式,都有大批传统第三产业参与,网上银行也是以实体银行业为基础,滴滴和快的模式正在改变传统交通业,而大批传统媒体也正行进在媒体融合的路上,这还不算几乎席卷整个服务业的O2O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