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听风而行

这一章写了几种我在旅行时用到的交通工具,从最慢的赤足步行到后来飞到天上,它们各有特色,究竟把谁放在最后,我想了很久,最终把目标锁定在热气球身上。因为它只听风的命令,就像那些我所敬仰的前辈旅行家们,风吹向哪里,他们就走向哪里,什么计划、路线、时间全都一边儿去,只让心随风动,身随风行。

于是在我的若干次只要能和热气球沾边儿的旅行中,都会把它列入行程,可每次都鬼使神差地错过。最接近升空的一次是在墨尔本的乡下,当时我都已经住在热气球营地附近的客栈,晚上飞行师还打来电话乐观地保证,“今夜星光灿烂,月亮又大又圆,早点儿睡吧,明天带你们到天上看日出。”可第二天叫早的铃声并没有响,据说是后半夜起了大风。

这次的法国之行我也早早预定了乘坐热气球飞越卢瓦尔河谷的行程,紧接着坏消息就像闻到臭味的苍蝇一样围追堵截过来。先是起飞地点因所在城堡大修而不得不临时搬家。搬家倒没什么,不能从城堡头顶飞过就让我郁闷了。后来连着下了几天大雨,不下雨的时候天也像有冤情似的阴着。行程一拖再拖,拖到我都成了宿命论者——看来我与热气球此生缘浅。直到一天下午满天乌云突然被一扫而光,天空重新披上它那件湛蓝的外套,就在我还单纯因为天气好转而高兴,完全没想到由此而来的其他利好时,飞行师的电话追踪而至:“是时候了,可以起飞了!”

当时不知正有多少辆汽车载着想要飞翔的心朝着同一个目的地聚集。抵达营地时,我看到一共有四只巨大的热气球正在做着出发前的准备。彩色的球囊平躺在青绿色的草坪上,就像铺了四块鲜艳的地毯。这地毯可真大啊,虽然形状不规则,但大致也有七八米宽,四五十米长,让站在远端的人晃来晃去看起来都只是一团黑影。飞行师开始分配任务,两个乘客抬起四条臂膀把球囊的口子撑成一个空心的“O”,我扶着鼓风机往里面灌气。鼓风机狂躁地震动着,还发出“突突突”的声响,就像个巨大的按摩器,不一会儿,我的两只手都麻了。随着气体源源不断地注入,热气球的肚子越来越大,从远处看就像一只蜗牛,还背着彩色的壳。当球囊被灌入大约一半体积的空气时,飞行师接过我手中的工作。他把鼓风机关掉,随后拧了一下吊篮上方的开关,一股两三米长的火苗一下子冲进球囊。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撑起球囊一半空间的空气被加热后能迅速膨胀两倍,又因为里面的空气比外面轻,它就管不住自己了,它就要飞了。我们爬进吊篮,只感到脚下一轻,就像减肥成功或者电梯上升时的感觉,我们已经被地上的小人儿仰视了。

随着热气球缓慢爬升,脚下的草坪正一点儿点缩小着面积,包围草坪的森林则得寸进尺地扩大着在我们眼中的地盘。卢瓦尔河穿过森林,慢条斯理地流着,我知道一定有一种持续的充沛的又养分十足的能量潜藏在这种平静之下。森林边还有农田,农田外还有牧场,一层层蔓延到视线所及的地平线最远端。这儿真像一幅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啊,只不过画家当年可未必能找到这么好的视角。这时一列高速火车打破了画面的宁静,但它开得太快了,我的眼睛还没找到焦点,它就已经消失不见。

热气球上升到三四百米之后由于内外气压一致开始水平飞行。此刻风成了方向的主宰,我们按照它的节奏,忽高忽低,忽东忽西。原来高空的风和地面的风是完全不同的,在地面,无论风有多大,只要抓住固定在大地上的物体,就能获得跟风抗衡的力量。但在空中不行,唯一能抓的只有悬挂着吊篮的粗绳子,别说绳子了,连热气球自身都只是个无根的空中之城。风说跑步它就不能走路,风说下降它就不敢抬头。只有不自量力的人才会想要跟风打擂台吧,聪明的办法是先去了解风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的运行方式,然后再把它变成自己的力量。

想来那些前辈旅行家们也都懂点儿御风之术吧。其实那阵风,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如果跟自己较劲,就如同逆风行路,不仅事倍功半,心情也不会好。可一旦听从内心召唤,并朝着这个方向顺风而行,那身体才叫一个舒展,心中才叫一个得意呢!

风动,只是因为,心动。 SffbNCxZgGEAXz32aIqcNqFtQRSJslfeskgIS44scbzCb9bcyDTMkBcx51DBO7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