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需求与消极的心态是犯罪的导火索

下面要谈到一个犯人的情况,请把这个人同抱着消极态度的其他成千上万的犯人做一对比,他们由于偷盗、侵吞或其他罪恶而被监禁。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要偷窃呢?他们的回答总是:“我不得不这么做。”他们允许自己不诚实因为他们思想中的蛛网使得他们相信“需求”迫使一个人变得不诚实。

几年前,我在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联邦监狱里做过教育工作,曾与对阿尔·卡篷进行了几次满怀信心的谈话。有一次我问卡篷:“你为什么开始犯罪呢?”

卡篷只用一个词答道:“需求”。

接着,卡篷流泪了,哽咽了。他开始叙述他所做过的一些好事,这些好事在报纸上从未讲到过。当然,这些好事同加在他头上的坏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不幸的人浪费了他的生命,毁坏了他灵魂的安宁,让致命的疾病损毁了他的身体,以致在他所走过的道路上撒下了恐怖和灾难——这一切都是由于他没有学会清除他思维上的“需求”蛛网。

卡篷谈他的善行,是为了暗示他的善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他所做过的错事,这就清楚地表明他的另一种蛛网在阻碍他进行正确的思考。一个罪犯要想抵消他的罪恶就只有真诚地忏悔,接着做一辈子的好事。很显然,卡篷不是这样的人。

但是确实有这样的人。他是一个10多岁的“问题儿童”。然而他的母亲绝不失望,即使许多特地为儿子进行的祈祷似乎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她决不失去信心,尽管他的儿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胡作非为或恶劣行径。

就是因为母亲坚持不懈地帮助他改邪归正,在他生活濒临深渊之前挣扎着找到了自我。有时,他会因自己沉迷于那些受教育程度不如他的人都能抵制的欲望而感到惭愧。他受过教育,会读书写字,所以在重新寻找人生方向时,他阅读了《圣经》和一些例子书籍。

尽管这样,在与自己的斗争中,他还是经常失败。然而一天,他赢得了人生中关键性的一战,扭转了整个局势。当一个人不断地尝试时,他总会有成功的一天。那天,在悔恨中,他被自责淹没,然后他听到一个声音不断在脑海中盘桓:“读读书,读读书……”

于是,他马上抓起触手可及的一本书阅读起来:“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就在太阳底下行走。不可声色犬马,不可心怀嫉妒;时时心怀耶稣,不放纵私语,严于自律,洁身自好。”

世事往往如此。一个人在于自己的斗争中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也许突然就顿悟了,扭转了战局。他的自责如此真挚而真实,激励了他立即采取行动,让自己坚定不移地走向了成功之路。

现在这个年轻人准备好了。

《圣经》具有将人们的消极心态转变为积极心态的力量,它的一言一语都能激励人们清楚自己思维上的蛛网,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清晰,思想更加纯洁,习惯变得更好良好。

一旦他做出了决定,他的灵魂就得到了安宁,他相信上帝的力量会帮助他战胜邪恶。于是,他开始致力于为上帝和他人服务之中,最终他成了圣徒,他就是奥古斯丁。

众所周知,《圣经》具有将人们的消极心态转变为积极心态的力量,它的一言一语都能激励人们清楚自己思维上的蛛网,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清晰,思想更加纯洁,习惯变得更好良好。很多像圣徒奥古斯丁这样的人,都对自己的过去深感懊悔,而将生命献给了上帝和人类服务的事业。很多伟大的福音书作者都是从他们当中诞生的。 /RBsGeRHLfg0vHlB1DZIhRapgBeVIxjlXef/0ikJo+xe2/zDwga8RHPqITzphg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