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敏感的人,喜欢树立“假想敌”

前段时间,微博上出现了一个ID为“小婷562”的热词。网友通过其微博得知,这个ID的博主是一位叫黄艳的安徽姑娘,她在网络世界的火爆源于她发的一些微博,在微博中,她每天都会在家中的同一个位置、同一个地方摆拍一张手持刺刀的照片,并配文解释说,有人想闯入到我家中害我。这种怪异的行为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后来,她被证实患上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总觉得有人要害她。幸运的是,通过好心人的帮助,黄艳最终得到了成功的救治。

黄艳患的这种心理疾病被称为“被迫害妄想症”,她生性敏感,除了生活中几个比较亲近的人,她对所有人都充满敌意。

当然,黄艳的症状是非常严重的,也是很少出现的个案。而在现实生活中,喜欢树立“假想敌”的这种心理现象却并不罕见,而导致这种心理现象出现的原因正是“敏感”。

所谓的“假想敌”,其实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敌人,他们只是内心虚设的对手,也就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臆想出来的敌人。

在职场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很优秀,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高,而这种高要求让他们非常紧张,一直处在寻找竞争对手、心中充满戒备的状态之中。于是,他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把周围可能存在的每一位竞争对手当成是“假想中的敌人”。这些人会感觉自己时刻被“敌人”追着跑,心中没有安全感,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会让他们心中产生巨大的波澜,别人善意的玩笑会被他们解读为“嘲笑”,而对于别人的一些无心之失,他们的反应也会比常人更加剧烈。

而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敏感多疑。

其实,身在职场的人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这类人的敏感其实就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害怕自己在巨大的竞争中失利,于是把每一个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都当成是敌人,并时刻幻想着如何打败他们。

这种敏感的特质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能够得到显现。比如,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一些小摩擦,本是正常现象,敏感者会去细细解读,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故意冒犯,这样的摩擦多了之后,对方就很可能变成他的假想敌。

在心理学上,这种广树“假想敌”的做法被当成是一种“相对剥夺感”的条件反射。相对剥夺感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参照物做比较时,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或没有满足预想感觉时而产生的被剥夺感。在工作中,他人比我们要强,我们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如果一个太过敏感的人就可能导致他将更优秀的人当成是“假想敌”。而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的一些摩擦会使人形成一种心理落差,因为没有人愿意自己受人指责或辱骂。这种感觉再加上人的敏感特质,就可能导致他人成为“假想敌”。

长期树立过多的“假想敌”会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

首先,这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一个敏感多疑的人会将他人说的一些话、做的事做过多的揣摩和自我解释,而这种主观猜测往往会引导思想走向一个极端,认为对方话中有话或者事中有事,使人丧失对他人的信任。

其次,分散人的精力和专注度。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面对工作和生活。敏感多疑而树立很多“假想敌”的人则需要用很大一部分精力和专注度去应付这些他虚设的假想敌。如果内心长期设立“假想敌”,就会消耗心理和生理能量,最终磨灭斗志,阻碍个人发展。长此以往,工作也会变得更加糟糕。

最后,容易导致嫉妒心理的出现。既然把他人当敌人,那么最终目标肯定是想打败对方。有这样想法的人很难接受别人比他更优秀的事实。这种嫉妒心理会导致一个人变得更加刻薄,听不进良性的批评和建议。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存在那么多的敌人,我们也无需对他人的行为或话语做过多的解读。把一句很简单的话当成是一种攻讦,把别人很简单的一个举动当成是一种冒犯,这都只是由于我们在思考中掺杂进去了太多的主观因素,凡事都往最糟糕的方向去想,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出最糟糕的结论。

人之所以会设立假想敌,其真正原因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于我们内心的不自信,所以,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假如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了“假想敌”,不妨躬身自省,把这当成是给我们自己的一个提醒,提醒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比把他们当成敌人更有利于自我的成长和进步。 RJylludZ5kIP0Y6irxXBvVamNCV6eCr+pznA4k7mGyneGKGPYnFeEf5x9w3ZTzK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