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慈禧太后——历练的年代

太后慈恩宽似海,太后有若天人。胆识过人,起寒微而母仪天下,求国难于不测。

——袁帆

我们的赵小姐进宫的那一年是中国历史上难忘的一年。三年前(1850)起于南方的太平军已在南京定都,沿江而治,并派出“长毛”叛军北征,终极目标是占领北京。在1853年年末,太平军已来到离京师不足一百里的地方。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身后留下一片战乱疮痍。

太平军的胜利实属非凡。当初于西南起兵时,聚集了一万余人,到达南京城下时,就已经有了八万人马。原先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军需供给,也没有兵法训练教师 ,只有浑身的莽劲和冲劲,令官军闻风丧胆,不敢与他们正面交锋。

每次新的胜利,成千上万的盗贼怀着谋利与抢掠的动机蜂拥投到旗下。每个村庄中都谣传四起。他们逼近京师时,从年轻皇帝的禁城,到皇城根下的乞丐间都流传着太平军荒诞不经的故事。

我的妻子说:“我记得刚来中国的时候,有天傍晚和一位老护士银妈坐在炕上,只有一根浮在油灯上的灯芯照着屋子。银妈和慈禧太后差不多大,但是不一样的是,她的头发全白了。当我走进这间昏暗的小屋时,她正坐在一群妇人和姑娘中间,她们全都敛息静听太平叛军的可怕故事。

“嗬!”银妈说道,“长毛往北京打过来的时候,只要剪好多纸人就行了,要多少兵打仗就剪多少,把纸人装在盒子里,遇到官军的时候往纸人吹一口气,就变成厉害的兵,无人能挡。仗打完了,赢了的时候,就再吹口气,士兵就又变成纸人了,装进盒子里,不用吃饭,不用穿衣。长毛的魂儿到处都是,不管剪多少纸人,都能给变成真人来。”

“可是,银妈,你并不信那些迷信,对吧?”

“大夫啊,这些可不是什么迷信,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啊。那时候人人都信,女人们让人看见拿着剪子和纸就不得了了,邻居会告官,说她通长毛叛军,帮他们剪纸人。全国上下流传的都是各种谣言,每个人都得非常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然就得被抓住问罪,说你通敌。”

太平天国礼拜堂

“可是,银妈,你亲眼见过纸人变成兵吗?”

“我自己是没见过,可是我们家旁边住着一个老婆婆,别人说她通长毛来着。有天,我爹看见士兵进到她家去,他在那些人身后跟着,后来发现那些人全变成了纸人。你们美国可能没有这些事情吧,但是那些兵荒马乱的日子里,的确有许多人都见过纸人。”

这种传说在中国各地都很常见,每逢战乱,叛变或动荡的时候就特别多。人们脸上带着惧色出门,说话声音里透着恐惧,压低声音互相说着某人在某地又听到了什么,见到了什么。并不是普通百姓才如此迷信,上层社会许多人也信,也害怕。

太平军叛乱是在赵小姐十五六岁时候发生的,她应该在进宫之前的两三年里听说过太平军的故事。她入宫后应该还能听到由太监带来的此类故事,这些故事不但在宫中妇女们中流传,也在太监的伙伴中间流传。在宫中与世隔绝的人们中间,这些故事变得尤其可怕与神秘,就如在幽暗夜色中讲述的鬼故事尤其令人毛骨悚然一样。这些难道不正说明慈禧在1900年对义和团迷信的态度,及对义和团的士兵自称能呼唤天兵相助,自己则刀枪不入说法的态度吗?

当赵小姐十岁的时候,鸦片战争结束了。据说,当皇帝拒绝批准鸦片进口的请求时说道:“禁例一开,终为国家之害,断难允准。”无论此话真假,统治者对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这种毒品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中国政府与欧洲政府第一次交涉是出于这种问题,不得不说是令人遗憾的。中国钦差大臣在处理纠纷时,将两万箱鸦片全都倒入海中的行为诚为壮举。他将鸦片混合在生石灰中,倒进大池中,彻底销毁,以免流毒百姓。此举体现了对国际法的无知,对“夷人”不明智的蔑视,但也是清政府宁可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也不愿以危害百姓作为代价换取税收,以及英国发动战争的理由是为了补偿鸦片销毁产生的巨额损失的明证。

在中国,鸦片的通用叫法是洋烟——外国烟草。我妻子说:“每次我拜访中国人家时,主人经常用烟枪招待我,当我谢绝时那些夫人们还很惊讶,说她们以为所有外国人都抽大烟。”

鸦片吸食者

从全体中国人民的立场上来看鸦片战争如今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大不列颠要求赔偿的损失为两千一百万银圆,割让香港——南部海岸的一个岛屿——土地,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进行对英贸易。中国在东方民族中丧失了宗主国地位,并第一次见识了自西方而来的“白祸”。虽然当时慈禧太后是个年仅十岁的孩子,她也对外国人有了第一印象,那就是夷人就是海盗,来抢夺中国的财富,窃取中国的土地,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无忌。洋人的确成了黑山老妖般的人物,这个印象精炼地表达为“洋鬼子”这个短语。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洋人的唯一称谓就是“洋鬼子”。

有天在北京城的一条街道上散步的时候,我遇到一位抱着一个两岁小孩的妇女,当我走过时,孩子轻轻地拍了拍妈妈的脸颊,低声说道:“洋鬼子来啦。”妈妈满脸惊恐,遮住了孩子的眼睛,仿佛害怕孩子会因所见之景象而得眼疾。

有一次,我的朋友在中国各地周游。有一位头戴丝质官帽的中国绅士在客栈拜访他时,深深地鞠了一躬,并称他为“老洋鬼子先生”。我妻子说:“当我去上层社会的人家拜访时,经常有小孩子一见我就从外院跑进屋里,嚷嚷着‘鬼大夫来了’。我也的确听到妇女们以此称号称呼我的助理,直到我提出反对意见时,她们还一脸吃惊地问:‘原来她不愿意被叫作洋鬼子吗?’”慈禧太后对于外国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妖魔般的。

丹比上校告诉我说:“一个法国人和他太太在东京(越南北部一地区的旧称)被躲藏在中国的匪徒抓走了。中国政府被要求解救这两个人,恢复他们的自由。中国政府派了一队军队,追到匪窝,救出了受害人。法国政府向中国政府致谢,并颁发给军队长官一枚荣誉军团奖章。可是过了没几天,他们就又要求中国政府对其由于耽搁了救援,造成国内不安引起的巨额损失进行赔偿。中国方面惊得目瞪口呆,但还是如数赔款。”

此事并非独立事件,这只是中国政府与欧洲列强交涉时发生的一连串类似事件里的一例,赫尔科姆,贝雷斯福德,高思特·科尔科豪恩等作家也做过相应报道,作为说明中国人对于西方列强的态度的事例。这些事情都是在赵小姐作为妃子受训练的年间发生的。

要知道对许多选进宫的妃子,皇上根本顾不上看她们一眼。入选后,她们的秉性与脾气被仔细记录在册,她们对本分职责是否尽心,对所派任务是否勤勉,待下是否宽厚,对上是否恭谨,与其他妃子相处如何,都会和其他许多因素一起成为提拔的考虑依据。

当赵小姐刚进宫的时候,就像她这个阶层的女孩一样,没受过什么教育。她也许学过《女诫》,从中学到:“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物私事,不辞巨易。”“女年十五或二十者则当嫁,在闺中时应习妇德,娴妇事。”也许她还读过《女孝经》,从中学习了对上级长辈的恭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她并未接受过任何教育。但她拥有比教育更好的东西——她非常善于学习。当她交了好运——还是该说是厄运呢——鉴于中国父母对女儿进宫这件事有不同看法——她发现宫里有专门负责妃子们教育的太监。

她聪明美貌,还可以说,很有野心(正面意义上的)。她非常勤奋用功地学习,不单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而是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和书画家。不久,她就从众嫔妃中脱颖而出,不仅得到了皇后的赏识(或说感情),更得到了皇上本人的垂青,遂被选为贵妃,并从那时起一直到皇后薨逝,这两名女子都是彼此一生中最坚定的朋友。

这位新宠妃是个健康活泼的女孩,这得益于她童年时充足的户外生活。不久,她就做了咸丰帝独子的幸福母亲。没过多长时间,她就被封为后,号为西宫皇后,因为另外一位皇后号称东宫皇后。从那时起,在世人眼中,这两位女子的地位和权力就等同了。

东宫太后从小养尊处优,身体娇弱,意志也不坚定,只关注自己生活的舒适,并不在意政治权力。在长达三十年的统治里,慈禧太后既是皇帝的母后,权力又在东宫皇后之上,却没有引起后者丝毫的妒忌、愤懑或敌意,这足以说明后者的伟大。让任何女性读者自己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处在东宫太后的位置能否不恨权力更大的慈禧,或处在慈禧的位置能否不轻视甘拜下风、安于舒适的东宫太后。

两广总督叶名琛像

给慈禧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件是1860年发生的,史称“亚罗号战争”的事件。几年之前,几个中国人,在香港给他们命名为“亚罗号”的船注了册,并被予以在船上悬挂英国国旗航行。无疑这些人干了些海盗的勾当,而由于中国南部海岸几百年来饱受海盗之苦,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决定为国除去这一祸害。在这艘船注册期过了九天之后,该船继续非法悬挂英国国旗,总督大人便将船扣下,拘捕了全体船员,扯下了英国国旗。大不列颠不能也不愿忍受此等侮辱。于是总督被勒令释放船员——尽管他们都是中国公民——不然就炮轰他的衙门。

总督被这个威胁吓坏了,想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后果,他立刻将这些犯人捆绑着送到英国领馆,但并未对扯下英国国旗的事做妥协道歉。这激怒了领事,他把犯人送还到总督衙门,结果总督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审判,就把他们全部砍了头。英国方面急于找到让中国全面开放对外贸易的每一个门户,便视此机会为战争的借口。我们不必假惺惺地说这种做法对中国或世界来说都不太光彩,但事实的确如此,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不打不成器,但病人和学生都不会太舒服。

不列颠发起了战争。总督被俘虏并带往印度,从此再未释回。好像是不好意思再发动一场没有正当理由的不义之战似的,英国邀请法国、俄国、美国参战。法国为了增强自己在印度支那的地位,非常乐意参战,仅以一个传教士在广西遭杀害为由便派了一支军队,其规模足以打败中国或羞辱中国,具体情况视时机和利益而定。

慈禧逃亡图

美国和俄国没有任何理由参战,没有仇要报,也没有领土要扩张,就不愿意派军队,但是表示对英国予以同情和支持,使其可以尽可能地在中国获得满意的利益——就是说,令英国满意,而不顾中方的意愿——虽然也许不是全然不顾中国的利益。

我们知道,英法联军在1860年攻占了北京,圆明园被毁成一片废墟,只是因为一连士兵在打出休战的旗帜之后被杀害。咸丰帝携皇后与独子的生母,即后来的慈禧太后,不得不第一次在外国侵略者的面前溃逃。他们藏身之地是热河 ,一个荒凉崎岖的山口上的重镇,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一百里开外的地方。咸丰帝于此地驾崩,是由于疾病、羞愤还是伤心还是全部这些原因则不得而知。皇子的母亲则成为一个逃亡的寡妇,而京城则第一次处在西方夷人的控制之下。

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两个重大转折的开始——她的苦难和她的权力,她的伟大之处既反映在她如何运用后者,也表现在她如何承受前者。大多数情况下,女人会因为丧夫之痛难以承受以至于荒废国事,或任凭别人去处理国家事务。这位伟大的女性却不是如此。咸丰的弟弟恭亲王被留在北京和外国人商谈条约,最后取得了令中外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同治帝像

咸丰驾崩之后,两位亲王组成了摄政班子,恭亲王不在其中,对两位太后也视而不见,一时间,恭亲王似乎大势已去。恭亲王的岳父,签署条约的那名老政治家,则力劝其在两位太后回京时抢先进言。恭亲王依言而行,显然摄政班子和军机处都是专为压制太后和小皇帝而设,于是这些班子成员全部被逮捕,为首的处斩,其他人则流放或赐死。小皇帝登基时的号为“祺祥”,但现在两位太后为首、恭亲王为辅的新领导班子形成,年号于是改为“同治”。慈禧太后历练的年代便结束了。 wGeDRs2EIyMDDQTLNI0MX4bcHCxOHF1urkZzztoXoSD9HaYYI3TKnJCxvpIdql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