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肝气不舒善叹息,中封、公孙、商丘按按就有效

善叹息又称太息、叹长气,是中医学里面的病证名。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其所著的《类经》中对此这样解释道:“太息者,息长而大,即叹息也。约,犹束缚也。忧愁思虑则气郁不伸,而心系急、气道约,约则满闷于中,此叹息之不容已也。”

可见,叹息就是叹长气,之所以人善叹息是因为气郁了。此外,还提及忧愁思虑是气郁主因。气郁之所以会导致善叹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木火刑金,肺气不足。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一身气机的舒畅是由肝所主的。若肝气不舒,则气郁结。郁结之气可化火。中医理论认为,肝阳(气)常有余,而肝阴(血)常不足,肝气郁结化火必将导致燥邪加重。

《医学纲目》将善叹息的原因归结为燥。肝气郁结化火,不利于肝胆疏泄,按理说应该由火热邪气担责。那么为何却是燥邪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肺属金,肝属木,肺金克肝木。但是在肝火过于强大的情况下,会出现反克现象,也就是肝克肺了,中医里面将这种现象归结为“木火刑金”。

简单理解,即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若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肺是主气的,气不顺畅,咳嗽,这些都是“木火刑金”的典型症状表现。肺主气,肺燥严重,肺气不足,人则喜深呼吸,然后大出气,善呼吸。

2.脾胃之气虚。

肺被肝火所扰,导致燥气加重,燥气上升,呈现强大之势则伤胆。另外,肝胆互为表里,肝气疏泄正常,胆气才能调畅。肝气郁而不舒,则胆腑气机郁而不畅。善叹息,还兼有口苦症状,就是伤胆的缘故。

胆气失调也会有损脾胃。胆气、胃气相辅相成,衰则俱衰。胆气不舒,又会影响脾胃功能。胆汁是由肝气化成的,西晋王叔和撰写的《脉经》中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肝气化为胆汁,能够帮助脾胃参与食物消化。对此,中医古籍里面有这样的说法:“感肝木之气化而成,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逼胆囊,使其汁流入小肠之中,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渣滓。若胆汁不足,则精粗不分,粪色白洁而无黄。”

若肝胆功能失常,胆的分泌与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脾胃虚,又会损及肝胆,对此,有医家说:“胃虚,则胆及小肠温热生长之气俱不足。”

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胆功能失常,脾胃虚弱,气血则虚。气血俱虚,身体羸瘦,同时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说话声低、气短、倦怠乏力、便溏。此外,还兼有精神不振、善叹息的症状。

善叹息,应该要补中气、润肺兼调理脾胃,同时还应疏肝利胆。只有肝胆之气疏了,脾胃和肺才能不受邪气所害,使中气充足。治疗善叹息,食疗时要兼顾疏肝、利胆、润肺,三者同调,才能有更好的疗效。

治疗善叹息,可以将中封、公孙、商丘这三个穴位利用起来。中封穴是肝经上的穴位,可泄热疏肝,有熄风化气功效,可以与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内庭穴同用,可加强泄热功效。

泄热可以对此穴位针灸,直刺0.5~0.8寸。若是不懂针灸,也可以用牙签,适当进行刺激,也能起到泄热的作用。将热泄掉,燥气减弱,有助于疏肝利胆,缓解叹息症。

那么,此穴位如何找呢?对于中封穴的所在之处,《针灸甲乙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可见,找到这个穴位是不难的。先将脚尽可能向上抬,这时在足内踝(内踝处有一个凸起的骨头)前1寸处(大拇指关节的宽度)会有一个凹陷处,将手指按到这个位置上,将脚自然伸展即可。此即是中封穴所在的位置。泄热也可以对此穴位进行掐按,每次掐按3~5分钟,长时间坚持有助于泄掉里面的火热之气。

商丘穴属足太阴脾经。此穴位可强大脾胃的生理功能,对于脾胃虚导致的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等均有较好的调理功效。对于此穴位的定位,《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中有这样的记载:“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针灸甲乙经》中说:“在足内踝下微前陷者中。”《循经考穴编》中记载:“微前三分。”可见,商丘穴位于足踝前稍微往前一点即是。对此穴进行刺激,可以将大拇指放到穴位所在处,进行按揉。每次3~5分钟。

公孙穴也是中医临床上经常用到的一个穴位,此穴对于久疟不嗜食、多寒热汗出、善呕、肠鸣均有治疗作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凡好叹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公孙及井俞。”《标幽赋》:“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脾胃虚寒疼痛、叹息,都可以通过公孙穴来调理。此穴位通冲脉,女性疾病也可以经常对此穴位予以一定刺激来改善。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先找到足内侧凸起的部分,稍微往前下一点即是。若担心不能正确找到穴位,可以用大拇指来回推按。每次推按5分钟左右即可。

穴位按摩法有助于驱邪,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故不妨经常按摩,尤其是中老年人掌握一些穴位按摩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不可不用的小偏方

丹溪治怒方

香附末六两(180克),甘草末一两(30克)。和匀。白汤调下二钱(6克)。日再服。有制怒作用。 AXZKlokZcBOeEW0WHHOP+ugUYrNSpQsy3vm6e3h0uyktElsEnYNyOyJWjuEQU8w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