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唐容川在所撰写的《血证论》中这样论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血不足,则生风。风主动,故掉眩。”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对于“掉”做出了相关解释“掉,摇也”。“眩”,也就是眩晕。“掉眩”也就是头摇、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症。可见,头晕目眩是肝血虚之证。
肝血不足,则痰火之气上攻,出现头晕目眩等症,这也就是肝风症状。头晕目眩是肝风上行的一个典型症状。此外,肝风阳气弛张,兼挟湿热,上混清窍,还会有左耳常流清水,有时候发痒,右鼻燥而窒塞,头晕沉沉之症。再者还会有脚软之症,诸如清代王旭高所撰写的《王旭高临证医案》中记载:“宋营血内亏,不能涵木,加以恼怒,肝风暗动,不时头昏脚软,防其跌仆。”
对于血虚导致的头晕目眩,清代医家唐容川给出了治疗策略:“亦不分治肝治肾。总以四物汤,加元参、枸杞肉、苁蓉、玉竹、天麻……”
其中的四物汤是补血的,有医家在论述四物汤的疗效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可见,四物汤主要是养血、补血的。除了四物汤外,还有玉竹、天麻等中药。其功效各有不同。其中有的是清火的,有的是补肾的,有的是滋脾胃之阴的。
天麻归肝经,能熄风止痉、平肝潜阳。天麻的主要作用就是让肝过于亢奋的火热之气潜藏起来。可以直接研末冲服,每次1~1.5克,也可以与川芎同用。如元代著名的医家许国祯所著的《御药院方》里面有一则方药为天麻川芎丸,是治疗头痛、眩晕欲倒之症的。
【天麻川芎丸】天麻15克,川芎60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除了直接药用外,也可以用其食疗,也能起到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的作用。如天麻猪肝汤就有治疗眩晕的功效。
【天麻猪肝汤】鲜天麻100克,鲜猪肝100克,葱花、生姜、盐、味精、香油各适量。猪肝洗净;天麻洗净,切片,用开水焯一下,取出;大蒜洗净,拍碎;生姜去皮,洗净,切成姜片。猪肝入砂锅,放入姜片、葱花,大火煮沸,小火煮到熟烂,投入天麻,煮3~5分钟即可,加入适量的盐、味精、香油调味食用。
天麻的药效很容易挥发,所以不管是煎药服用,还是用其进行食疗,都要注意,不要煮太长时间。这道天麻猪肝汤能养肝,同时还能平肝风,对肝风上行起到抑制作用,进而有效缓解头痛、眩晕等症。
除了这道天麻食疗方外,还有一些简单的小方子也可以一试。如天麻炖鸡蛋、天麻鸭汤等。
天麻治疗眩晕、头痛不仅可以内用,也可以外洗。可以将天麻、薄荷各3克,防风9克,川芎、白芷、桑叶各6克,甘菊4.5克,用水煎,洗前额和太阳穴两侧。
天麻主入肝经,长于平肝熄风,对于肝风内动所导致的眩晕、头痛有效。不过导致肝风的根本原因是虚。清代王旭高所撰写的《王旭高临证医案》中记载:“原夫肝之所以生风,由肾水不足灌溉,致木燥火生,火生风起;脾弱不能运化饮食精微而生痰浊,痰浊为风阳煽动,上盛下虚。轻则眩晕摇颤,气升呕逆,重则癫狂昏仆,与中风同类。见证虽属肝胆,而病根全在脾肾。”
这段话的意思为肝风虽然由肝而生,但根本原本在于肾水不足,脾胃虚弱,进而导致肝虚。若是肝风初起不加以重视,还会导致中风。所以不能小视。从根本上解决肝风的问题,要重点调脾胃和肾,培土以熄风,养血以柔肝,益阴以退热。
脾胃虚痰湿自生。脾胃不佳者可适当吃点山楂。《本草纲目》中说山楂:“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勉伐也。”山楂可以帮助脾胃进行消化,还能活血化瘀,为此脾胃不佳者可常用。但每次不可多食。
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来说,脾胃消化不好,也可以适当食用,助脾胃消化。山楂能活血化瘀,有助于解除局部瘀血状态,可用于气滞血瘀的很多病症,如妇女月经量少、色深有血块等。用山楂60克煎汤,冲红糖30克,治妇女经闭有效。慢性肝炎中属肝郁血瘀的患者可常吃山楂薏苡仁粥,山楂和薏苡仁一同煮粥,有活血化瘀、健脾除湿的功效。脾胃有热的话可以加入玉竹、孩儿参来清热。
补肝肾之阴可以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食疗,也可以经常吃黑五类,均能起到补肾生水涵养肝木之功。
一般来说,眩晕以中老年人常见。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颤振》中说:“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人到中老年以后,肾精原本就不足,加之色欲劳顿之消耗,导致阴精更少,肝之阴血亦随之逐渐不足,水不涵木,致使肝肾亏虚,所以眩晕常见。不加以重视,会导致中风,为此中老年人要注意滋补肝肾,调养脾胃,减少不必要的肾精损耗,只有如此才能颐养天年。
不可不用的小偏方
菊花可清热,用其做成枕头对治疗眩晕也有效。白菊花500克,决明子适量,同装入枕芯中,枕之。高血压患者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