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肝热

肝中有热,就找桑叶、菊花来帮忙

对于肝热,中医古籍《黄帝内经》里面称为刺热,可见这种热会让身心明显感觉到不舒坦。肝热,有诸多明显的症状,如小便黄、胁满痛、腹痛多卧、身热、目赤痛。手足燥,不得安卧。其中身热、目赤痛、胁满痛、身热、失眠感觉尤为明显。

肝热的情况下,这股热气会沿着肝经而游动,搅得身心不得安宁。不过肝热有实热和虚热之分。

所谓的“实”自然就是实实在在的意思,可见实热的意思就是肝里面的热确实是太多了。对于实热我们只需要将肝里面的热气给清除掉就可以了。还有一种热是虚热。所谓的“虚”,也就是虚假的意思,自然虚热指的就是这种热是一种假热,这种热并不是肝里面的热气真的多了,而是肝阴不足引起的。虚热的话,需要滋阴,来缓解热气过强导致的各种不适感。

先来了解一下肝实热的症状。对于肝实热,《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这样的记载:“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热则阳气盛,致心下坚满,两胁痛上小腹,忿忿如怒。气逆目眩,为血有余,即目痛,眼眦赤,生息肉,阳毒所致,悒悒先寒而后热,颈直背强,筋急不得屈伸。”

通过《备急千金要方》的论述,不难看出,肝实热的一些典型症状有两胁痛、容易动怒、目眩、眼睛里面容易生息肉等。对于肝实热,需要泻肝清热。泻肝清热可用桑叶、菊花来调理。菊花性寒,归肝经,清肝热的疗效比较好。

中医认为桑叶性寒,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本草分经》中说,桑叶“苦甘而凉,滋燥凉血,止血祛风”。《本草备要》中说,桑叶“代茶止消渴”。正因为可以疏散风热,为此肝风导致肢节疼痛或麻木,可以用霜打过后的桑叶煮汤,淋洗手足。其能平肝降阳,可除肝经风热。桑叶除肝经风热,还可煎水代茶饮之。

桑叶、菊花都能除风热,若是肝经有热就可以用其食疗。

还有一种热为虚热,虚热主要是由肝肾之阴不足导致的,缓解虚热需要滋肝肾之阴。肝肾之阴不足的话,目失滋养,则两目干涩;阴液不能上润,则口干咽燥;肝阴不足,冲任失充,故月经不调。另外,阴虚还有舌红少津症状。

可见,肝肾之阴不足有几个非常典型的症状,一个是少津,一个是咽干,一个是身热。对于女性来说,还会有月经不调方面的问题。肝阴不足,则需要滋阴,阴血充盈则热可除。滋肝阴,可经常用鸭肉煲汤喝,有滋阴功效。

不可不用的小偏方

桑叶菊花粥

取鲜桑叶15克,鲜菊花30克,粳米50克。粳米淘洗干净,菊花、鲜桑叶洗净,菊花、桑叶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煎20分钟,取汁;倒入粳米中如常法煮粥,熬到粥熟即可食用。

栀子仁粥,去湿热、和气血

古代医家在论述肝的问题时,有一种为“肝着”。肝着为邪气留着之意,对此清代尤怡所著的《金匮要略心典》中有这样一句话:“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名肝着。”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推断出,中医里面所记载的“肝着”实际上指的即为邪气停留于肝。

因肝经循行于胸,所以患者有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等症状。另外,患者还喜欢吃热的食物,喝热的汤饮,这与邪气阻塞肝经,阳气不得宣行有关。肝着与邪气内蕴有关。其中,湿热邪气就是其中的一种邪气。

邪气内蕴于肝,肝中的气血均不得循行。这种情况下会进一步加重对肝的损伤,一方面肝阳不得宣,肝血的循行也受到阻碍,于是导致阴阳气血皆虚。气血得行,阴阳和调,关键就是除外邪。这里来说一下如何除蕴结于肝经中的湿热邪气。

热往往与肝气郁结有关。肝主疏泄,以舒畅为顺。肝不能受刺激,若是受了不良刺激会影响肝气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郁结之气则生热。郁结之气会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水湿的功能。脾胃不能运化水湿,会导致水湿内停,水湿与热邪相互勾结,就成了湿热邪气。

除了肝郁不舒损伤脾胃外,外湿也会影响脾胃的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平素穿潮湿的衣服,经常居住在湿地,经常晚上临睡的时候洗头发等都会导致外湿进入体内,成为体内的湿邪。

湿热蕴结于肝胆之中,会加重病情。肝胆湿热下注,男性还会有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等症,女性会出现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症状。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脂肪肝,甚至是肝硬化。中医里面并没有肝硬化的说法,而是将其归结到“积聚”当中。诸如《景岳全书》中说:“积聚之病,凡饮食、血气、风寒之属,皆能致之。”湿热可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为此不能小视。

身体里面有了湿热,就一定要除湿热。湿热的症状有浑身无力、舌苔浊腻、脾胃不合、食欲下降、心烦焦躁、头身困重、口渴恶心等,除湿热就可以用栀子仁。中医认为,栀子性味苦、寒,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

古人早已经利用栀子仁来除湿热。如清代医学著作《养生食鉴》中说:“栀子粥,治热眼赤痛,用米一、二合煮粥,临熟入栀子仁末一钱,调匀食之。”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中也有用栀子仁粥治疗老年人目赤涩痛的记载。除湿热,不妨用栀子仁粥来进行食疗,还可以用栀子仁泡茶喝。

栀子仁和茵陈经常搭配使用,以增强除湿热的功效。如茯苓栀子茵陈汤就是常用的除湿热、去黄疸的方子。

【茯苓栀子茵陈汤】茵陈叶1钱(3克),茯苓(去皮)5分(1.5克),栀子仁3钱(9克),苍术(去皮,炒)3钱(9克),白术3钱(9克),黄芩(生)6分(1.8克),黄连(去须)2分(0.6克),枳实(麸炒)2分(0.6克),猪苓(去皮)2分(0.6克),泽泻2分(0.6克),陈皮2分(0.6克),汉防己2分(0.6克),青皮(去白)1分(0.3克)。上十三味捣碎,加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此方对于湿热邪气导致的心下痞满、四肢困倦、身体麻木、身目俱黄、青色颜黑、心神烦乱、饮食迟化、小便癃闭而赤黑,以及7~11点间发热、日暮则止,至4月尤盛等各种不适症均有良好的调理功效。

茵陈能除肝经之热,但是茵陈性寒,因此不适宜久服。另外,脾胃虚寒的人也不宜用其进行食疗。

不可不用的小偏方

银耳枸杞羹

银耳枸杞羹有滋阴清虚热的功效。银耳20克,枸杞子15克,冰糖适量。银耳洗净,撕成小朵;枸杞子洗净备用。枸杞子、银耳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到熟烂,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枸杞大枣车前草汤,用好命更强

经常情绪不畅,则容易导致肝气郁结。郁结之气会化火。火热泄气不散,则身热。身体里面的火气也会灼伤肝阴,导致肝阴亏虚。为此,对于平素身体有热的人来说,除了要除火外,还要滋阴。除火滋阴可用枸杞大枣车前草汤。

【枸杞大枣车前草汤】车前草200克,大枣30克,枸杞子20克,生姜一块。车前草去根,去老叶,洗净;枸杞子洗净;大枣撕小块,去核;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将枸杞子、大枣、生姜片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煎20分钟,将车前草放入,小火煮20分钟即可饮用。

此方中的枸杞子具有滋阴功效,归肝、肾经,可滋肝肾之阴;大枣可补气血,养脾胃;另一味为车前草,既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野菜,也具有药用功效。对于车前草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车前草甘,寒,无毒。主治金疮……下血,小便赤……能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正因为车前草有去火作用,所以治疗火热症有很多小验方中都有车前草的影子。

1.火热牙痛。车前草2株,冰糖适量。车前草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煎煮20分钟,加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2.小便不通。用鸭跖草1两(30克)、车前草1两(30克),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用车前草1斤(500克),加水3升煎取1.5升,分三次服。另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或桑叶汁。

3.目中微翳。车前叶、枸杞叶等份,手中揉汁出,以桑叶两重裹之,悬阴处一夜,取汁滴眼睛。

车前草是一味常见的野菜,随处可见,为此若是身体有热,不妨经常用其食疗。尤其是春天,车前草非常翠绿,比较适合用其进行食疗。

不仅车前草有除热护肝作用,车前草的籽也有此功效。车前子也就是车前草的籽,可清肝明目、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热化痰,也是中医临床上经常用到的一味中药。明代的《药性论》记载说,车前子可“除肝风冲眼目、赤痛障翳”。

下面介绍两个车前草的食疗方。

车前子除肝热一般与菊花、决明子等中药配伍。其与熟地黄、菟丝子配伍,有肝肾同补的功效,如“驻景丸”即是由其相互配伍而成,可治疗肝肾虚导致的眼花生翳、眼目昏花、迎风流泪等症。下面所介绍的“驻景丸”出自宋代官方著作《太平圣惠方》。

【驻景丸】菟丝子5两(150克)(酒浸3日),车前子(晒干,捣为末)1两(30克),干熟地黄3两(90克)。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早晚饭前服用。

车前草和车前子都是较好的中药,能养肝明目,清利小便,是常用的清热方。春天时节,肝中的火气也往往比较旺,不妨经常吃点车前草来清热护肝。

不可不用的小偏方

枸杞鸡

枸杞子100克,鸡半只,红枣5枚,料酒、姜、盐各适量。鸡处理干净,剁大块,用开水焯一下;红枣洗净,撕小块,去核;姜去皮,洗净,切片。将鸡块入砂锅,加适量清水,放入红枣、枸杞子、姜片,大火煮沸,烹入料酒,小火熬到熟烂,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JSM0YgXJaYA/HcqDwZSBTp3Z+CsbfR0rcnm57U5GPUowhfRkZE9GfSu8JPw3tJ2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