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多食反日渐形瘦,清胃泻肝即如常

在2009年11月17日,那天是星期二上午,我在百草堂坐诊,那天就诊者不太多,到了近12时就要结束时,又来了一位头发斑白的男子,见面就说:“您要下班了吗?我想请你迟一刻行吗?因我路途遥远,从安徽滁州过来,因路上堵车,所以来迟了。我这病一年多了,在当地医院中西医已治过多次,不仅是不见好转,相反有加重,所以有人建议我到南京大城市来,可能有希望治好我的病。”他带有乞求的语气,对我讲了这番话,我点头答应,并请他坐下,静一静,而后替他诊治。我首先细询他的病情。他说:“在一年前,感到容易饥饿,食欲倍增,当时我还感到高兴,认为食欲好,可使我身体更健康,哪知这样半月后身体反而消瘦,我原来体重一直维持在66kg,半个月来一下减少至60kg,且体力渐差。于是我想这不是好现象而是病态了。于是便去就诊。西医诊断是甲亢,按甲亢治了一个疗程,不见效果,改就中医诊治,中医大夫说是阴虚火旺 17 ,开了六味地黄丸 18 ,服了两周不见效果,再诊时,中医大夫又说,可能光用滋阴还不行,可加些清火药,开了知柏地黄丸 19 ,服了两周,仍然不见效果,那位中医说,我建议另请高明吧!于是我干脆停止诊治,观察观察再说,停了一个多月后,以上的病况觉得有增无减,更增加了大便干结。心想看来还得诊治,心中还增加了一种恐惧。所以我今天特地从安徽赶到南京来,请你好好为我诊治,究竟是什么病!”听完他的诉说,再仔细观察他面色,有点焦黄,两颧凸出,两眼呈深陷状,身体消瘦,但讲话声音比较响亮。再问,你大便干结,是什么形状?是条状,还是成块状?答曰:大多呈栗状,俗称羊屎便;平时性躁易怒,夜寐一般多梦。再看舌质偏红,苔少,脉细弦等。诊完后,他又告诉我平时口渴较明显,并喜冷饮。“我告诉你,这病在中医来讲,确实属于阴虚火旺,肝阴虚,肝火就旺,肝火旺,就容易发脾气,并且睡眠中多梦,甚至会做噩梦;同时你的胃阴也虚,胃火就旺,胃火旺时,胃的蠕动就加强变快,这样吃下去食物消化就比正常快多了,消化快,就表现为容易饥饿,但由于火旺,凡火旺就容易损耗阴液,致营养得不到补充,就出现食多而日见消瘦;由于胃火旺,所以就口渴,喜欢饮冷。冷能起到暂时清火的作用,现在就依据刚才为你分析的病因、病理,开方调治。”

盛××,教师。

初诊:2009年11月17日。

主诉:多食行瘦。

处方:牡丹皮10g 甘菊花12g 生石膏(先下)20g 南沙参12g 太子参12g 大麦冬10g 金铃子10g 枸杞子12g 法半夏6g 芦根30g(7剂)

并嘱在服药的同时忌食辛辣和熏烤食物。开完方,他临走时,令他服完后,必须再来诊治,并说明你的病已一年多,看一次肯定解决不了的。结果过了一周,上门诊时没有看到他来,心想肯定未见效果。

哪知一连过了三个星期(2009年12月15日),上午他来复诊。他告诉我:“第一次服了一周后,所有症状都有好转,最显著的是饥饿感减轻,食量又见减少,使我看到了希望。因为路远,故我自作主张,又照原方配了21剂,食量又见减少。大便日行一次,已呈条状,也通畅。体重亦未减轻。”观其舌质稍淡,仍偏红、少苔、脉细弦。知其阴虚火旺虽有改善,但还没有恢复正常。乘胜追击,原方中应加重养阴的药物。

处方:牡丹皮10g 甘菊花12g 黄芩6g 生石膏(先下)20g 大麦冬10g 北沙参12g 法夏6g 怀山药15g 川楝子6g 干地黄10g 白扁豆10g 枸杞子12g 芦根30g(14剂)。

后至2010年1月5日复诊。饮食已转正常,烦躁亦止,但大便偏溏,日行1~2次,量较多,且夜寐欠佳,醒后不易入睡,舌红转淡,苔少。此系脾虚失运(亦即小肠的吸收功能不足),再以前方加助运安神之药。

处方:牡丹皮10g 甘菊花12g 生石膏(先下)15g 炒酸枣仁(打)20g 大麦冬10g、北沙参10g 怀山药15g 白扁豆12g 太子参15g 朱茯神12g 枸杞子10g 首乌藤30g 芦根30g(14剂)

两周后打电话告知,大便已转正常,睡眠亦有改善,并说现教务繁忙(因他是教师)不能前来,问今后如何调养。我告诉他,现在已在康复阶段,服药可以隔天服一剂。用最后的处方,以巩固疗效。此外平时仍应忌辛辣、熏烤食品,以免再次生火,若至夏令天气炎热,可适当多吃些水果,尤其是西瓜可以多吃些。因西瓜性凉、味甘、多液体,既能养阴,又能清火,最适合你的阴虚胃热的体质。以后若无大的反复,你如此调养就可以了。其后在2010年7月因久咳不愈来诊。并告知前病已恢复正常,面色亦现红润。消瘦现象已无,体重有68kg。

有一天门诊,因天气阴雨,就诊患者很少,在间息时,学生甲突然提出要讲讲去年那位多吃而形日瘦患者的病因病理,并说:“老师,你说他是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为什么他在安徽当地中医也认为阴虚火旺,用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养阴清火而不见效呢?”我说:“阴虚火旺,是个笼统的概念。要知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阴阳,所以讲阴虚或阳虚,都要辨清属于何脏何腑,这样才能药中病所。所说的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知柏地黄丸是滋肾阴清相火的。而这位患者的阴虚,其虚属肝胃阴虚,肝阴虚则肝火旺,肝火旺就表现为多怒,夜寐多梦,且多噩梦。胃阴虚则胃火也旺,胃火旺就见口渴喜冷饮,火旺就食多。”我又对同学说,你们读过《黄帝内经》吗?在《素问·气厥论》说过:“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人,谓之食(亻亦) 20 。”其中说的“善食而瘦人”,不是完全与这位患者“主症”十分吻合吗?《灵枢·经脉篇》:“足阳明,有余于胃,则善谷善饥。”足阳明在此就是胃。在此说明其多食而形瘦,都是由于胃热引起的,同时又指出胃热与大肠热有关,故说大肠热移热于胃。这位患者大便干结,是证大肠亦有热。所以清大肠热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经过以上的分析,就明确了这患者的阴虚是在肝、胃,其火亦在肝、胃。所以滋阴也好,泻火也好,都要着眼于肝胃,其所以要同时泻火通便、是使火邪有出路,使火从下行。我讲到这里,又问同学说:“经过以上的分析,你应该明白了,以前中医使用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所以不效的原因了罢!”同学听后若有所思,但没有回答,似在沉思。我就又直接告诉他,滋阴泻火药,对各脏腑都应区别对待,要知道六味、知柏地黄丸,只能滋肾阴,泻肾火有效,而对其他脏腑,便不起效果,这就是常说的药不对症。我打了个比喻,好像救火一样,失火是张家,而消防队却跑到隔壁的李家去放水,张家的火势能解救吗?如此一比,学生恍然大悟,说:“老师,我明白了,今后若遇到阴虚火旺症,一定要辨明脏腑所在,然后区别用药,辨证施治。” o7WnM1YSO86VUSPcMN7PBYI4syRvyzH1KhEoZZSkwJIrEtubmyWuzAljH4DBhh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