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今年(2013年)春节刚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部同志打来电话,和我商讨一个课题,写一本医药科普书的设想,即要我把日常诊治中的验案写出来,但要改变以往验案的书写格式,而要用讲故事的体例讲述,并说明用此方法写作的原因,旨在宣传中医药学,弘扬中医学文化,使原本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变成浅显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知识,使一般文化水平的老百姓也能看得懂,听得明白。我听了脑子里转了几下,细想医药科普书以往确实写过几本,但用这种体裁来写,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可是鉴于以往合作多年的友谊,不好一下回绝,就说了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你出了这个题目,对我来说,正应一句民谚:“大姑娘坐花轿,还是第一回。”试试再说。

以后一连数日,常把这个课题在脑子里反复思考,如何写,他的这个设想,确有见地,用这种形式宣传中医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没有借鉴的参考书呢?脑子一闪,回想到我年轻时看过的一本书——《草本春秋》。该书的作者,是清代康熙年间大名鼎鼎的大文学家蒲松龄。他把本属草木无知和动物的各种中药材,写成有智谋、有情有义、能文能武的人物化。例如把金石斛写成了一位文武全才,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元帅;把金银花写成了金石斛的女儿,熟读诗书、也有一定武艺的千金小姐;把金铃子写成是一位精通武术的先锋官。又把巴豆写成是一位居心狠毒、野心勃勃、屡犯中原的反王——号称巴豆大王。巴豆大王,手下有两员大将,并善使妖术,一名乌蛇大师,一名密陀僧,为护国师,他俩善使妖术等,虽已隔了数十年之久,但却记忆犹新,其原因的根本在于把原无灵性的草木、顽石,经蒲松龄神来之笔的描绘,变成活灵活现的人物,读之印象深刻。这也是医药科普化能深入人心的魅力。可惜我不是蒲松龄,没有他写作的根基,但也想试一试。

究竟怎么着笔呢?正巧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怎样才能让中医科普深入人心”。文章一开头就介绍了一位中医专家马有度教授献身中医科普30年的感悟。他提出:写中医药科普,必须切合群众养生保健实际,切合群众养身保健需求。与群众日常生活和防病、治病密切相连,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一定要注意实用性。

另外,他又提出写科普要通俗性。通俗是写中医药科普的重要方法。唯有通俗才能普及。这是因为科普作品的性质,不同于学术论文,针对的是普通老百姓,属于外行人,所以一定要从专家的书斋里走出来,使大家都能读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对此,马有度认为中医药科普创作有两个大忌:一忌教材翻版,二忌论文搬家。要把深奥的中医药理论能浅显地表达出来,必须做到通俗,才能使外行人明白。在内容上要适合读者的需求和理解能力,切忌用过多的科学术语来说教。要多用群众日常生活中普通知识和比喻说明道理。要善于用群众日常生活中具体实际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再者,要有趣味性。提到趣味性,除了用比喻外,还可用寓言典故、成语谚语来解说医学道理,可以启发人的深省,可以使作品增添奇异的光彩。

以上报道的文章,对我确实有所启发,也增加了一些写作的勇气,尽可能按照马有度介绍写中医药科普的几点要求来写这本治疗验案的故事。能否做到,我还不是有十分的底气,敬请广大读者来评论吧!

编者 cuGP7t+wxdqkRoi8UGavLlhoffPLcEcRyyDkET/vs52np3s06yaQcHh6eBMfQh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