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捷悟第十一

本篇导读

捷悟,亦即速悟,当然指的是智慧超凡而反应敏捷。此中佼佼者,杨修堪称第一。他一人已占了三则(第一、二、三则),超过了这章的一半。然而,杨修的捷悟,大多在文字上,他所不悟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已暗中激怒了嫉贤妒能的曹操,为自己日后之死种下了祸根。第六则记郗超见父亲致桓温之信,凭他对桓温性格的揣测,当机立断,擅自更改,一信而关乎家族命运,堪称捷悟。

至于第七则记王珣之独骑在前,故而免去当桓氏子弟随从的尴尬,这也是王氏家族之倨傲所致,谈不上捷悟。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 ,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

译文

杨修担任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在建造相国府的大门,刚刚搭建屋椽,曹操亲自出来察看,让人在门上题了一个“活”字,就离开了。杨修看到后,立即命人把门拆了。拆掉后,说:“‘门’中加‘活’字,就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太大啊。”

人饷魏武一杯酪 ,魏武噉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噉,曰:『公教人噉一口也 ,复何疑!』

译文

有人送给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轮到杨修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说:“曹公让每人吃一口呀,还犹豫什么!”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 ,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译文

曹操曾经经过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他。见到碑的背面题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对杨修说:“你理解吗?”杨修回答说:“理解。”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等我想想。”走了三十里,曹操才说:“我已经解出来了。”他就叫杨修另外记下自己所理解的意思。杨修说:“黄绢,意谓有颜色的丝,合起来就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之意,合起来就是一个‘妙’字;外孙,就是女儿之子,合起来就是一个‘好’字;臼,意谓受辛,合起来就是一个‘辞’(辞)字:四个字就是‘绝妙好辞’之意。”曹操也记下自己所解,与杨修完全相同,于是感叹道:“我的才思比不上你,竟相差了三十里。”

郗司空在北府 ,桓宣武恶其居兵权 。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 。』世子嘉宾出行 ,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间,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译文

郗愔在京口时,桓温忌惮他掌握兵权。郗愔对于事势机巧等一向糊涂,他派人送信给桓温说:“正要与你共同辅助王室,兴兵北伐,修复先帝的陵园。”他的长子郗超出门在外,在路上听说信使来了,便急忙拿过信,看完后,把信一寸一寸地撕毁,立刻回家。他重新代其父写了一封信,陈述自己年老多病难以承受世事,只想求一块清闲之地来养老。桓温看到这封信后非常高兴,立即以皇帝名义代拟诏书,调郗愔担任都督五郡军事兼会稽太守的职务。

王东亭作宣武主簿 ,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 。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唯东亭一人常在前后,觉数十步,诸人莫之解。石头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诸人皆似从官,唯东亭奕奕在前。其悟捷如此。

译文

东亭侯王珣任桓温的主簿时,曾经在春天和桓熙兄弟骑马到郊外游乐。当时同游的名流都一起并马前进;只有王珣一个人总是走在后面,和他们距离几十步远,大家都不理解其中的缘故。桓熙等人已经玩得很疲倦了,不久就坐车回去。结果其他人都像侍从官一样跟在后面,只有王珣精神抖擞地走在前面。他就是这样的有悟性而且机敏。 7jWR3gSgaVsg3KNgXNBG1eB8YDVlheSKX4U+DjeifIZr6kk+ztpCEPDkTmdRCxbR



夙慧第十二

本篇导读

夙慧,即早慧,说的都是慧童的逸事。晋孝武帝十三四岁在穿衣服一事上,没有什么早慧可言。陈太丘之子元方与季方偷听父辈谈话,重述一遍,亦称不上慧,至于懂得做饭(第一则),也谈不上早慧。何晏的画地为庐(第二则),桓玄闻父亲的故旧而哭(第七则),算是较有灵性。

最为奇特的是司马家族自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之后,屡生白痴,而晋明帝司马绍竟有此神异。明帝之早慧却非小时了了,亦非帝王形象之建构,日后其对抗王敦之造反,益见其英武,可谓司马氏家族之异数。

宾客诣陈太丘宿 ,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译文

有宾客造访陈太丘后留宿,陈太丘让陈元方和陈季方去做饭。客人与陈太丘交谈议论,两个儿子烧了火以后就去偷听,忘了放置蒸饭用的箄子,饭都漏到了锅里。陈太丘问:“为什么不放在箄上蒸?”陈元方和陈季方长跪着说:“大人和客人谈话,我们就一起偷听,忘了放蒸架,所以现在熬成了粥。”陈太丘问:“你们都记下了些什么?”回答说:“似乎都记得。”两个儿子一起叙述,互相更正补充,把听到的话都复述了一遍。陈太丘说:“能够这样,那么熬成粥也可以,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何晏七岁 ,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因晏在宫内 ,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

译文

何晏七岁时就已经聪慧异常,曹操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长在宫中,曹操就准备收他为儿子。何晏在地上画了个方形,自己待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后,就把他送回家去了。

晋明帝数岁 ,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 ,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

晋明帝几岁大的时候,坐在元帝的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询问洛阳的情况,潸然落泪。明帝问为什么要哭泣,元帝就把晋王室东渡到江南的事告诉他,并顺便问明帝:“你觉得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答道:“太阳远。没听闻有人从太阳那边过来,显然可以知道太阳远。”元帝觉得他的回答不同寻常。第二天,元帝召集大臣们宴会,把明帝说的意思告诉大家,又重新问明帝。明帝竟回答:“太阳近。”元帝惊异地问:“你怎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明帝回答:“抬头就可以看到太阳,但看不到长安。”

赏析与点评

不可思议的聪慧。

桓宣武薨 ,桓南郡年五岁 ,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 ,因指语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鞠爱过于所生。

译文

桓温死的时候,桓玄才五岁,孝服刚刚除掉,车骑将军桓冲与送丧的文武百官话别,就指着他们对桓玄说:“这些都是你家原来的部属。”桓玄应声而哭,悲痛之情令人感动。桓冲经常看着自己的座位说:“等灵宝长大成人,一定要把这个位置还给他。”桓冲对桓玄爱护有加,超过了对自己的亲生孩子。 7jWR3gSgaVsg3KNgXNBG1eB8YDVlheSKX4U+DjeifIZr6kk+ztpCEPDkTmdRCx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