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而第一

本篇导读

《论语》一书共二十篇。各篇的命名并没有特别的用意,只是选用该篇开始的两三个字作为一篇的题目,这种类型的篇题在先秦时代的典籍中比较常见。《论语》全书二十篇中以“子曰”起首的有七篇,因此这些篇的篇名就选用“子曰”之后的两三个字,以便相互区别。“学而”篇可分为十六章。包括孔子语录九章,有子三章,曾子两章,子夏、子贡各一章。内容涉及学习、为人和修养道德等方面,也有一些论政的语录。包括“学而时习”的学习方法,孝弟为本的仁学基础,不断反省的进德手段,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的治国手段,先道德后文化的学习进程,“无友不如己者”的交友原则,过则能改的君子气度,“慎终追远”的行孝规定,“温良恭俭让”的行己作风,安贫乐道、敏行慎言的君子之德,推己及彼、举一反三的治学能力等。读此篇即可初步了解孔子作为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多重身份。

1.1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时实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赏析与点评

《论语》开篇,首标“学”、“习”,诚是孔子反复讲述的要义。孔子多次提到,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并称自己也是学而知之者。圣人犹须学,普通人怎么可以不学!“习”本义为雀鸟学飞,所以应该重视实际经历,非一般所解读的温书而已。

1.2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很少。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也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性工作,根本确立了,正道就随之产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内容,大概就是施行‘仁’道的基础吧。”

1.3

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德是很少的。”

赏析与点评

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本质。孔门固然有“言语”一科,也重“文”,但那皆是行有余力而后修习的,基本倾向是重“质”、贵诚而贱伪。现代人,讲究言语动听、交际广泛,不能不体察根本。

1.4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相待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

赏析与点评

曾子善反省,终生不懈。他一天之中,就要多次反省自己。后世儒家大力发挥“尽心”、“诚意”之说,也是强调先修己而后放之四海。如果我们能常常坦诚、恳切地追问自我,后悔的事情估计就很少了吧。

1.5

子曰:
『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译文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言而有信,节约用度,关爱百姓,不在农忙时节役使百姓。”

1.6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赏析与点评

儒家之教,道德教育在一切之先。孝、悌、信、仁,由近及远,一一实行,再学学“文”,那就可算是文质彬彬一君子了。

1.7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尊崇才德,代替了恋慕容颜。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服务君主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说话诚实有信。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赏析与点评

儒家之学,重本不重末,重实践而非仅仅重“学”之表象。故子夏云,能尽孝、尽忠、有信,便有学之实。世上许多人,恐怕是“虽曰已学,吾必谓之未学矣”。

1.8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称得上君子的人,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知道学习就不会自以为是、顽固不化。恪守忠诚信实的道德要求,不与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

1.9

曾子曰: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恭敬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静穆地追祭历代的祖先,老百姓的道德就会趋向敦厚了。”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能够听到那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是求教得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温和、善良、恭敬、谨慎、谦让,是凭着这些德性得到的。先生求取的办法,大概不同于别人求取的办法吧?”

1.11

子曰:
『父在,观其志 ;父没 ,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之后,要观察儿子的实际行动。如果能够三年不变父亲传下来的正道的话,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1.12

有子曰:
『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美。前代君王的治道,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个道理。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只是知道和谐为贵的道理而一味追求和谐,不懂得用礼来节制的道理的话,也是行不通的。”

1.13

有子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译文

有子说:“许下的诺言如果合乎义的话,这样的诺言就是可以遵循实践的。恭敬的样子如果合乎礼的话,就能够避开耻辱。依靠的人中不缺少关系深的,也就可靠了。”

1.14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满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做事勤敏,说话谨慎,求教于有道德的人来端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赏析与点评

古之君子重道,不以满足肉体本能为人生理想,今之君子何如哉?虽然世易时移,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再单一,不过保留一些形而上的追求总是有益的。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纵,人能做到这些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却能怡然自乐,富贵却能谦逊好礼。”子贡说:“《诗经》里说:‘像雕琢玉器一样,切割、磋治、雕琢、打磨’,大概就是说这类反复修治、精益求精的事吧。”孔子说:“赐呀,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另一件事。”

1.16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赏析与点评

“没有人理解我”似乎是古往今来青年们的共同心声,孔子也常常听此抱怨,《论语》里遂常见夫子教导学生:不要担心不被了解,应该先去了解别人,或者应该学习并掌握被别人认可的德行、能力等等。 6D50Vrp9APBub6SLgoibqSOfXg5EXUsReCG0caJBl5C0B2oHhQqnJI6loemogA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